论坛首页 招聘求职论坛

如何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

浏览 7242 次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隐藏帖 (0)
作者 正文
   发表时间:2007-06-18  

如何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
许多人觉得,在命运面前,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打破现有的框架需要非凡的勇气,因而许多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安于现状,这样似乎更舒适些。所以在当今社会,“勇敢”的反义词已不是“怯懦”,而是“因循守旧”。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

成功者的故事

许志平,1962年8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80~1984年,北大计算机系学生;
1984~198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读研究生;
1987~1992年,在联想集团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工作;
1992~1995年,任联想教育电子公司总经理;
1995~1996年,任联想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技术中心主任;
1997~1998年,腾图公司总经理。

杨元庆,1964年11月12日生,浙江省人。现为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应聘来到联想集团,33岁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和联想要害部门pc部总经理。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在走向成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快速进行,知识与财富日益零距离接触。在瞩目同为研究生出身的成功者的他们时,我们不由得反思,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成功呢?从许志平与杨元庆的故事来看,他们能够抵达成功之岸,与其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为之付出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关。

一般而言,人们往往容易重视从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这第一步的职业选择,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具备职业生涯管理的意识,可以说,选择某一项职业仅仅是职业生涯管理的一个方面,但不是职业生涯管理的全部内容。因为选择职业之后,才使职业发展得以开始,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1)自我职业探索;(2)确定职业目标;(3)确定发展策略;(4)采取实际行动。以下,我们将围绕这四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自我职业探索

你渴望走向成功,你渴望给自己一个定位。然而,你始终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高中快毕业了,老爸老妈说:计算机专业现在很吃香——于是,你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计算机专业。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重点理工科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后来你突然发现,大学的知识怎么如此脱离实际?整个it行业面临泡沫过后的寒冬,社会上充斥着无数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而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技能,你并没有完全掌握,同时面对业界流传很广的“程序员的寿命三十为止”以及微薄的薪酬,不稳定的工作节奏,你犹豫着,你想,还是上研究生再说吧?研究生专业或许能够让我学会更多的东西。本学校本专业,你终于也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这次,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了吗?

正如高更油画所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最困难的探索就是认识自己,尤其在职业生涯发展早期,很多人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不是特别了解。这并不仅仅是你的错。一方面,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中缺少科学的职业心理指导;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时候过于强调社会价值取向,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未成年人全面了解自己。

许志平可以说是一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认识很清楚的人,在联想做到高层,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联想。这就是因为这个大学自主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少年本科期间即报有“软件救国”的梦想,因为“软件在联想处在辅助地位,只是为了配合硬件销售”,而许志平的志向却是做一个以产品为导向的软件公司,所以,1996年许志平选择了离开。许志平即使到现在仍然相信软件可以救国,永远不相信中国人做不出好的软件来。从兴趣出发,为兴趣而努力,这就是许志平给我们的启发。

杨元庆的发展则展示了另一种风格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杨元庆上高中最大的愿望是学文科,直到杨元庆从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毕业,考上中国科大计算机系研究生,杨元庆还矢口否认自己在念本科的时候喜欢上了计算机。“当年报考科大计算机系研究生,没有立即找工作,完全是一种求上进的表现。”正如杨元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我们那个年代,自我意识还不像今天的年青人这样强烈。我自己总是被安排去做原本并不是太感兴趣的工作。但我的性格是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去做,力争把它做好,而不是仅凭兴趣去做事。”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对自己的未来想得太清楚,因为有些事情会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失望。在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一方面要如同许志平一样重视自己的个人兴趣;另一方面,在职业兴趣不是特别明显的时候,也要学习杨元庆一样顺势而行,踏实工作,或许,你就是另一个杨元庆,或许,在你自己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情之中,你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潜能!在下期《了解自我》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给您介绍更多、更专业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学方法。

确定职业目标

或许,年少的时候,你在心中也梦想过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许,就在刚刚迈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第一天,你也暗暗咬牙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中国本领域最优秀的博士生导师。然而,研究生一天又一天平静的生活,面对社会层出不穷的诱惑,你逐渐迷茫了;你逐渐放弃了。突然有一天,当系里那个最不起眼的师弟已经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三篇论文,你猛然惊醒,你汗涔涔地问自己:我以前的目标是什么呢?那,也曾经是自己的梦想吗?

是谁说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又是谁说过: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心理学家洛克的研究结果揭示:设定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们完成任务的水平更高。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目标设置理论。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够获得从天而降的成功。对大多数人来说,成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想达到你的心中所想,你需要订出目标,并且列出迈向成功的各个步骤。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在最近几年内、最近几个月内能够实现的目标,如干出什么成绩、晋升到什么职位、接受什么样的学习和培训、学习特定的知识等;中、远期目标则与自己的人生追求相接近,是自己在人生发展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如取得一定的学位,成为部门经理等等。通常中、远期目标指明发展方向,而近期目标更多是比较具体的、而又与职业生涯发展的总体方向一致的重要活动。只有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近期目标,才可能使整个职业生涯朝向理想的远期目标,不然,远期目标就会落空。

确定发展策略

有的人愿意先工作,再学习;也有的人愿意学习到一定阶段,再工作。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发展策略。让我们来看看杨元庆当时的职业生涯发展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1993年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联想上下震动很大。此时,担任cad部总经理的杨元庆恰逢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深造的机会,柳传志起先同意杨元庆出国学习,以便今后更好地为联想服务,但1993年底的危机促使柳传志下决心立即启用杨元庆,1994年3月,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部总经理。

选择不同的道路有可能就导致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结果。它们没有对或错之分,各有优点和缺点。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以及所处的位置,做出最优判断,同时不能够仅仅考虑眼前回报,更要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心理学对职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种种理论,在此,我们给您介绍的是戴尔通(g.w. dalton)和汤普生(p.h. thompson)的理论,他们主要按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和职业发展任务,将职业生涯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具体地描述如下表所示:
  戴尔通和汤普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主要活动  协助、学习     独立地作贡献      训练、协调    确立组织的方向
遵循指示  接受指导、照顾 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学习照顾别人  照顾、指导别人
关系类型  学徒      同事             师傅(资深者) 赞助人(顾问)
心理特征  依赖性      独立性  为他人承担责任  行使权力
调查表明,并非所有人士都经历了上述所有的四个阶段,大部分都未超过前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个人象学徒一样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而工作,做为一个或多个师傅的帮手而学习;在第二阶段,个人逐渐积累经验和能力,能单独工作;在第三阶段中,个人除了独立工作外,还充当他人的师傅,指导他人工作;到了第四阶段,个人能为组织提供未来应遵循和发展的方向,并行使各种权力,发挥影响力量。需要注意,确定个人发展战略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以及所拥有的资源。

采取实际行动

经历过多次自我探索,你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你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形成了一套关于自己职业发展的正确策略,此时此刻,你的职业发展是否畅通无阻了呢?聪明的你很快就会明白,似乎少了一些什么。对!的确少了自我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最重要的一条——采取实际行动。再好的计划、目标,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那永远停留于空中楼阁。因此,实施职业发展行为在人的职业发展中十分重要。

职业发展行为主要有接受培训和参加各种学习、努力工作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三种形式。努力的工作与参加各种学习,对于大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我们想格外提醒大家的是,要加强自我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建立和谐、完善的人际关系网。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国员工十分注重他人的评价,也喜欢评价他人,如果能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有利于建立信任,也可以消除误会,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在高科技竞争的今天,许多工作异常复杂,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只有合作,才能有科研的成功、才能有营销的成功、才能有生产制造的成功。团队的成员不能没有交往技巧。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言:许多人觉得,在命运面前,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打破现有的框架需要非凡的勇气,因而许多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安于现状,这样似乎更舒适些。所以,在当今社会,“勇敢”的反义词已不是“怯懦”,而是“因循守旧”。采取行动,或多或少意味着是一种对自我的行为方式、生活模式与思维习惯的改变,你准备好了吗?你是选择安于现状,还是勇于应对挑战呢?

论坛首页 招聘求职版

跳转论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