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论坛

ITSM_V1.0_敏捷回顾

浏览 7783 次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新手帖 (0) :: 隐藏帖 (0)
作者 正文
   发表时间:2010-12-07   最后修改:2010-12-07
  最近终于完成ITSM第一版本的研发,耗时2个月,领导要求我们每人写一份总结。附件是我写的,欢迎大家排砖!

  各位是如何做敏捷回顾的呢?各位通过敏捷回顾提高了些什么呢?前段时间和TUTI交流了敏捷开发。聊了很多,受益匪浅!在此共享一下。
 
  我们引入敏捷开发是为了提高什么呢?为什么要引入敏捷开发?我之前总是说要通过持续改进来消除浪费,通过和TUTI的交流,发现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引入敏捷开发应该首先分析价值流程图,从全局中识别出某个环节的瓶颈然后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最大产出。比如:我们每天能开发10个功能点,测试只能测试7个功能点,但我们找到一个提高开发效率的方法,每天能开发 100个功能点,那么从系统角度来说,我们提高多少交付能力呢,一个也没有,因为瓶颈不在开发上,而是在测试上。
为什么要优化瓶颈?为了提高产出,减少库存(非瓶颈环节效率高了,反而会加大库存,增加维护成本,这也是精益里所谓的浪费)。
如何找出瓶颈?工作堆积在哪个环节,哪个就是瓶颈。

  所以我觉得对于消除浪费的活动,应该分优先级,先优化瓶颈或先优化影响产出的环节。敏捷回顾也是一样,通过回顾,找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瓶颈,争取在下一个版本中提高产出。
 
   发表时间:2010-12-07  
你看看精益中对现场改善的内容,可能对你们的改善分析有些作用。

你们首先要考虑好需求设计如何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开发人员,这个要基于问题清单来做分析和改善,其次是代码开发的标准化,这个可以对代码质量有很好的支撑,改善也是基于问题清单,这些跟过程关系不是特别大,是基础,在这些条件满足以后,再去考虑过程怎么改善,但是要基于项目所涉及的业务线来考虑,不同的业务领域的开发过程会有差异。
你的报告里面,业务和基础技术这两块的问题分析,还不够细致,我建议你通过问题清单和计划差异重新做一次分析。

回顾报告中的很多内容是一些沟通的手段的改善,比如QQ和日报、日例会怎么开等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大了说是为了状态显现化,做好目视管理,不过怎么说呢,这个可以做的很花哨,开始的时候有些新鲜感,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最后也会流于形式,所以我的意见是这块不用太花心思。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7   最后修改:2010-12-07
浪费的分析,你也要基于过程、QCD指标来做,这些指标你一个项目是得不到的。
还有一点,个别项目的瓶颈,并不代表着过程的瓶颈,准时化生产的关键是节拍,你们有节拍没有?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7  
一蓑烟雨任平生 写道
你看看精益中对现场改善的内容,可能对你们的改善分析有些作用。

你们首先要考虑好需求设计如何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开发人员,这个要基于问题清单来做分析和改善,其次是代码开发的标准化,这个可以对代码质量有很好的支撑,改善也是基于问题清单,这些跟过程关系不是特别大,是基础,在这些条件满足以后,再去考虑过程怎么改善,但是要基于项目所涉及的业务线来考虑,不同的业务领域的开发过程会有差异。
你的报告里面,业务和基础技术这两块的问题分析,还不够细致,我建议你通过问题清单和计划差异重新做一次分析。

回顾报告中的很多内容是一些沟通的手段的改善,比如QQ和日报、日例会怎么开等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大了说是为了状态显现化,做好目视管理,不过怎么说呢,这个可以做的很花哨,开始的时候有些新鲜感,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最后也会流于形式,所以我的意见是这块不用太花心思。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
关于你所说的问题单,这个是由团队的每个成员在生产过程中提出的是吗?收集者是scrum master?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7  
一蓑烟雨任平生 写道
浪费的分析,你也要基于过程、QCD指标来做,这些指标你一个项目是得不到的。
还有一点,个别项目的瓶颈,并不代表着过程的瓶颈,准时化生产的关键是节拍,你们有节拍没有?

你所说的节拍,是指在两个环节之间是否能够达到同步是吧?A环节的输出能够完全被B环节的输入所消化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7  
你们现在这个情况,bug清单就足够了。

节拍的说明,你一会消除浪费,一会精益的,找本丰田生产方式和现场管理的书看吧。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7  
一蓑烟雨任平生 写道
你们现在这个情况,bug清单就足够了。

节拍的说明,你一会消除浪费,一会精益的,找本丰田生产方式和现场管理的书看吧。

呵呵,thank you!最近正在看。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7  
做过程改善的时候,要考虑到业务是否能够复用,如果是一次性的开发项目,过程的改善很难落实到位,因为项目转换成本太高了,能够见到成效的是技术平台和开发标准,但是业务无法积累,导致最关键的环节的成本降不下来,这个也要注意,改善要有个基准。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8  
一蓑烟雨任平生 写道
做过程改善的时候,要考虑到业务是否能够复用,如果是一次性的开发项目,过程的改善很难落实到位,因为项目转换成本太高了,能够见到成效的是技术平台和开发标准,但是业务无法积累,导致最关键的环节的成本降不下来,这个也要注意,改善要有个基准。

转换成本包括什么呢?
是说业务无法敏捷么?
还是说改善过程代价太大?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10-12-08   最后修改:2010-12-08
我在给另一个帖子《漫谈敏捷开发-从精益到敏捷》的回复中,推荐了几本丰田生产方式的书,要想研究精益,就必须要看大野耐一的那本《丰田生产方式》,那里面把他最初的想法说的很清楚,非常的朴素易懂,书不厚,但却是真经。

敏捷应该有前提条件,让一个没有练过基本的技战术配合、没有良好的后勤保障、球员三天两头换的菜鸟球队去踢顶级球队的战术,外行人都知道是什么结果。但是有些人去可以忽略个人能力、公司能力和行业情况,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成功,看有这样的成功案例,每次我看到这样的东西,会非常的厌恶。
0 请登录后投票
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版

跳转论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