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老帖子 主题:从数据结构谈HashMap的实现
精华帖 (0) :: 良好帖 (3) :: 新手帖 (17) :: 隐藏帖 (3)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10-09-01
hashMap用了一个名字为table的数组;还有若干个名字为entry的链表。看hashMap是如何应用这些数据结构的。用插入<key,value>举例:hashMap首先会通过key得到其hashCode,具体的hash函数就不说了(因为没多大意义);然后把key的hashCode%table.length,就是拿hashCode模table数组大小,得到的余数就是key所在table数组中的下标(实际不是key的下标,是entry类);但这样做有个问题,可能不同key却有一样的hasdCode,所以求余后其必然会得到相同的下标,那如何存储了?有两个办法,一种是利用开放地址法,就是说后来相同的hashCode去找先来hashCode所在下标的相邻下标。说的有点绕口,举个例子,比如<1,2>已经存在table数组的31的位置上了,再来一个<101,102>,其通过哈希后说:我也应该在31的位置上,但是table说,你后来,你再在31附近找个空位安置下吧。当然,具体怎么找,有规则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链地址法,还是拿以上的例子说,<101,102>来到时,发现31的位置已经被占了,这时table说:<1,2>,你带下<101,102>;其实就是要<1,2>把<101,102>的引用存储了。但是<1,2>说:我怎么存储<101,102>的引用了,我没位置呀。所以table说:我给你们每个壳(entry类)吧,把你们都封装了;于是就有了entry类。 那hashMap是使用那种方式了。先分析下开放地址和链地址法的优缺点。开放地址法一般需要2倍实际数据大小的空间,因为要留下一定的空闲地址去存储相同hashCode的<key,value>;并且查找相邻空闲地址也是一项比较费时间的任务;链地址法,就不需要2倍的空间(table数组),但是需要存储额外的信息,比如next信息;总体来看,链地址法好点(关键是节省了查找相邻地址的时间),所以,hashMap用的是链地址法。 还有问题,hashMap为什么用数组存储index(hashCode%table.length)了,而不用链表了?因为数组有固定大小限制,而链表没有,而且map是没有限制大小的?这主要考虑了查找效率的问题。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因为key的hashCode%table.length直接做为entry的下标,所以其查询key的速度很快,只要O(1)的时间;如果是链表,要一个一个的排查对比,需要O(N)的时间;这之间的效率,相差太远了。所以,hashMap用了数组。 最后一个问题,那数组的固定大小如何解决了?hashMap在每次插入数据前,会检查table数组的实际容量,如果实际容量>=初始容量,则把table的初始容量扩为原来的2倍,这时,就需要一个一个复制原来的数据项了,这是比较费时的!所以,初始容量很重要。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1
不错,目前很多开源框架在New Map的时候都预分配了Map容量。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1
1.hashmap的数据结构就是数组+链接
2.hashmap扩容的条件是实际容量>=初始容量的3/4 扩容两倍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2
没用过C++,想问一下,其它语言的API包中的HashTable也是用链表法吗?
有没有用二次散列法的? 像memcache又用的是什么方法? 个人认为用链表法是最简单直接和省空间。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2
能够研究源代码,楼主的精神值得学习。
给楼主提一个建议,发这个帖子之前先看看有没有别人发达更好的。 HashMap详细研究的,我看了至少两个了。。而且非常详细。 楼主的显得有些多余了。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2
aoliwen521 写道 能够研究源代码,楼主的精神值得学习。
给楼主提一个建议,发这个帖子之前先看看有没有别人发达更好的。 HashMap详细研究的,我看了至少两个了。。而且非常详细。 楼主的显得有些多余了。 百家之言取其精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2
aoliwen521 写道 能够研究源代码,楼主的精神值得学习。
给楼主提一个建议,发这个帖子之前先看看有没有别人发达更好的。 HashMap详细研究的,我看了至少两个了。。而且非常详细。 楼主的显得有些多余了。 我当然看了,他们可能从代码上分析hashMap的实现,我更关注从数据结构上面看hashmap的实现;而且,我更想和大家分享:hashmap为什么选择了数组和链表的数据结构实现,而不只是谈hashmap就是这样实现的。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2
nunaleon2003 写道
最近看了下java的数据结构,同时又大致看了下hashMap的实现源码。下面和大家分享下hashMap的实现方式。
hashMap用了一个名字为table的数组;还有若干个名字为entry的链表。看hashMap是如何应用这些数据结构的。用插入<key,value>举例:hashMap首先会通过key得到其hashCode,具体的hash函数就不说了(因为没多大意义);然后把key的hashCode%table.length,就是拿hashCode模table数组大小,得到的余数就是key所在table数组中的下标(实际不是key的下标,是entry类);但这样做有个问题,可能不同key却有一样的hasdCode,所以求余后其必然会得到相同的下标,那如何存储了?有两个办法,一种是利用开放地址法,就是说后来相同的hashCode去找先来hashCode所在下标的相邻下标。说的有点绕口,举个例子,比如<1,2>已经存在table数组的31的位置上了,再来一个<101,102>,其通过哈希后说:我也应该在31的位置上,但是table说,你后来,你再在31附近找个空位安置下吧。当然,具体怎么找,有规则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链地址法,还是拿以上的例子说,<101,102>来到时,发现31的位置已经被占了,这时table说:<1,2>,你带下<101,102>;其实就是要<1,2>把<101,102>的引用存储了。但是<1,2>说:我怎么存储<101,102>的引用了,我没位置呀。所以table说:我给你们每个壳(entry类)吧,把你们都封装了;于是就有了entry类。 那hashMap是使用那种方式了。先分析下开放地址和链地址法的优缺点。开放地址法一般需要2倍实际数据大小的空间,因为要留下一定的空闲地址去存储相同hashCode的<key,value>;并且查找相邻空闲地址也是一项比较费时间的任务;链地址法,就不需要2倍的空间(table数组),但是需要存储额外的信息,比如next信息;总体来看,链地址法好点(关键是节省了查找相邻地址的时间),所以,hashMap用的是链地址法。 还有问题,hashMap为什么用数组存储index(hashCode%table.length)了,而不用链表了?因为数组有固定大小限制,而链表没有,而且map是没有限制大小的?这主要考虑了查找效率的问题。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因为key的hashCode%table.length直接做为entry的下标,所以其查询key的速度很快,只要O(1)的时间;如果是链表,要一个一个的排查对比,需要O(N)的时间;这之间的效率,相差太远了。所以,hashMap用了数组。 最后一个问题,那数组的固定大小如何解决了?hashMap在每次插入数据前,会检查table数组的实际容量,如果实际容量>=初始容量,则把table的初始容量扩为原来的2倍,这时,就需要一个一个复制原来的数据项了,这是比较费时的!所以,初始容量很重要。 看了楼主的介绍,随便说下以上标注的几个问题:
1. hash函数并非没有多大意义。 hash(int h)方法根据key的hashCode重新计算一次散列。此算法加入了高位计算,防止低位不变,高位变化时,造成的hash冲突。 static int hash(int h) {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2. 我看JDK1.6中计算下标的代码是&运算,而非%运算,也可能我和楼主看的版本不同吧。 在HashMap中,调用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来计算该对象应该保存在 table 数组的哪个索引处。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的代码如下: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这个方法非常巧妙,它通过 h & (table.length -1) 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而HashMap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 2 的 n 次方,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优化。 在HashMap 构造器中有如下代码: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当length总是 2 的n次方时,h& (length-1)运算等价于对length取模,也就是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3. HashMap中有加载因子loadFactor这个参数的定义,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loadFactor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的默认值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我之前也写过几篇类似的文章,可供参考:深入Java集合学习系列:HashMap的实现原理。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2
[quote="zhangshixi"]
3. HashMap中有加载因子loadFactor这个参数的定义,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loadFactor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的默认值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我之前也写过几篇类似的文章,可供参考:深入Java集合学习系列:HashMap的实现原理。 请问你,如何预设hashmap的个数??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0-09-02
最后修改:2010-09-02
ming123 写道 [quote="zhangshixi"]
3. HashMap中有加载因子loadFactor这个参数的定义,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loadFactor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的默认值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我之前也写过几篇类似的文章,可供参考:深入Java集合学习系列:HashMap的实现原理。 请问你,如何预设hashmap的个数?? 在已知存入数据数目的情况下 将hashmap的值设置为 已知的数据*4/3+1这样 ,比如你的已知数目是12,12*4/3+1为17不会超过17的3/4。 修改一下 刚才看了源码,他会用int转型的 所以你要保证的是你的结果可以整除4的。 但是你自己也是可以修改这个扩容因子的。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