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2672 次
锁定老帖子 主题:误读德鲁克之四:诚实正直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灌水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7-01-09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该诚实正直。“管理”第三册“实务篇”,第31章“管理者及其工作”中说: 引用 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做些什么,是可以学会的(虽然不一定总是能够传授)。但是,有一项品质是无法学得的,有一项资格是管理人员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但却必须具备的——那不是天才,而是正直的品格。 第36章“绩效精神”,又单列出一段“正直是试金石”: 引用 很难给正直下一个定义,但要表明“不正直的人不适合担任管理职位”却并非难事。一个人如果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从不看其优点,就决不能委任他从事管理工作。一个人如果老是看到别人不能做什么,却从来没有看到别人能够做什么,那么他就会对组织精神造成破坏。 … 一个人可能所知不多、成就不大、缺乏判断或能力不强,但是如果让他来担任管理职务却不一定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如果他缺乏正直的性格,那么无论他多么有知识、有才华、有成就,也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他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破坏了组织精神,并对工作绩效产生了不利影响。 “德鲁克日志”的第一篇日志,“领导者必须正直”,就是从“正直是试金石”摘录而来,并提供了行动指南: 引用 当得到工作机会时,要仔细考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层管理者的人品修养。使自己能和正直的人在一起共事。 管理者必须诚实正直,在德鲁克眼里,组织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组织也应该诚实正直。一个社会如果大部分组织和个人都诚实正直,无疑将是天堂、净土、大同世界。反过来,如果一个社会总是流氓飞黄腾达,甚至流氓穿上警服满大街抓流氓,看惯了世态炎凉的你我小民,还管他3721做甚,且顾眼下再说吧^_^ 目前的中国,流氓当道、欲望横行,做点善事还得躲躲藏藏,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好人。在“厚黑学”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天衣无缝之际,提倡“诚实正直”,是作秀,还是忽悠? Google自称不作恶,在中国市场发展缓慢。Ebay、Yahoo,基本上也灰溜溜离开。在一个作恶的市场中,不作恶看上去简直就是作恶。还是入乡随俗的几个大腕,如朗讯、德普、沃尔玛、IBM、日立等等,掌握了潜规则,学会了本土化生存。 记得沃尔玛CEO的中文名,叫庄孟哲,很有功力的一个名字。适者生存,估计这也是一种国际惯例吧。 “诚实正直”,并不是两袖清风。在商言利,也不是唯利是图。义利和一,是组织和个人追逐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了。 组织必然追求自身的利益,否则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动力。形形色色的组织,都要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总有组织超越规则走黑道,获取额外好处,博弈的结果,大家都成为黑道。黑道只能做短线,“出来混,总要还的”,还到后来一无所有,智者不为。 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金融之王”、“近代经济领路人”的涩泽荣一,33岁时弃官从商,一生中管理过500多家企业。涩泽荣一推崇“论语加算盘”,“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代表在商言利,涩泽荣一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只要能挣到钱,开出租也愿意。但是如果私心泛滥,损人利己,“谁比谁傻啊”,到后来都变成人精,只不过人精都活在酱缸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真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欲望,这是根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欲望的边界。法律也好,道德也罢,都在确定组织和人的行为边界。 德鲁克终其一生强调并亲身力行的“自我控制”,看上去像是“独善其身”。不过一个管理者,如果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如何能够管理他人、管理组织呢。不祸国殃民就不错了,说什么“兼济天下”,更是扯谈。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