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1821 次
锁定老帖子 主题: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灌水帖 (0) :: 隐藏帖 (2)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9-08-18
看完了一遍,覺得學到了點東西.準備抽空看第二遍. 填鴨式教育 写道
教育,是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尊重知识,使之日后产生好的想法、新的构思。教育不但要培
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要让学生掌握怎样运用所学知识。教育最 宝贵的资源就是学生的时间与注意力。怎样有效地利用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教育方法 中必须研讨的问题。 能够自己学习的机器人可以使自己变聪明吗 最近,机器人专家制造了很多能够自己学习的机器人。比如,他们先向机器人里输入一些可 以实现基本功能的程序,例如,“前进”,“向右转”,“向前方发送声波,检查是否立刻反射 回来”,“前进不了时后退”。接着输入“将多种基本功能随机组合,执行”这样的程序。 而且在此之上再给机器人输入“在各种组合中,更多倾向于执行最后能够运行成功的组合” 这样的程序。这就叫强化学习法。比如给机器人设定“尽早到达目的地”的学习目标,然后 放手执行。 刚开始机器人会总撞到东西,向这边移动一下、向那边移动一下。一段时间过后,机器人就 可以顺利地移动,而不撞到东西了。可以说,机器人明白了“不要撞到东西”的某种条件。 但也有人会说:“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机器人变聪明了,是人类事先写好学习程序,告诉机 器人最终要怎样怎样,然后机器人学习的结果。”这种说法就好像是:有人说,“我的孩子变 第 55 页 共 56 页 聪明了”,而别人说“不是你孩子变聪明了,而是你教导孩子‘你得变聪明呀’,他才聪明的”。 总之,人类社会和机器人不同,人类的行为不仅是从无数次尝试中总结出来的,还是通过社 会的教导学习来的。相比之下,人类社会有着机器人没有的教育系统。 圆周率等于3 最近,在日本有一个关于教育的争论:素质教育和填鸭式教育。 举个例子吧,随着学习指导纲要的修改,有人提出议案:把一直以来教授给学生的圆周率 “3.14……”改为“3”。这种做法马上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如果说这个议案是基于“避免 背诵繁杂的知识,削减教育内容”这一政策基础上,那它跟“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 个方针就相悖了。把圆周率改为3,倒是可以节省计算时间、只让学生了解大概的结果,但 对于提高计算技能却是一点帮助都没有。 以前,为了应付考试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这使得孩子们缺乏思考能力。所以现在采用重视 体验、培养思考能力的素质教育方式。可又出现新问题:学生们连基本的计算都不会,能力 低下。于是又督促学生反复学习,结果又遭到非难,说是填鸭式教育的复活。 就这样,形成了“填鸭式教育=坏=记忆和反复学习”,“素质教育=好=重视思考”的图示, 关于这两种教育的争论引起了教育界很大的混乱。 我们通过报纸等媒体会发现,相关人士的言论都徘徊在“列举填鸭式教育的弊端,强调不能 回归于这种教育方式”和“素质教育会导致学生能力低下”之间,暂时似乎还不会有什么好 的解决方法。 “记忆、反复学习”和“重视思考能力”并不是相反的概念 “我们发现,我们要将圆的周长与直径作比,其比值是p,这个p 真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它既不是有理数也不是整数。”讲课就应该像这样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对各种各样 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思考,进而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学习。 而从实用的角度讲,我们只要记住圆周率的值是“3.1415”,这样的精确度也就足够用了。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快速估算圆的周长或面积的大概值,我们使用3 计算也未尝不可。这也 是一种计算技巧。 在我看来,从上面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都是必要的、重要的。 培养思考能力是养成“像外行一样思考”的必经之路,记忆与反复学习是“像专家一样实践” 的力量源泉。素质教育与填鸭式教育的理念争论似乎是场对立的战争,而从辩证的角度讲, 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概念。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推行“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 样实践”的理念。那么对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于圆周率这样的重要概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也有义务——发明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教学生这种概念是从何而来的。要是没有这种方法,就没办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 56 页 共 56 页 的能力,就没有办法实现素质教育。 每年有成百上千所学校或者大学在教授学生同样的基本概念。其中一定有很多成功的方法和 失败的经验。教育界就应该组织活动推进经验交流、改良教育方法。政府也应该出资鼓励这 样的活动。对于好的方法,政府可以出资,使其商品化,进而普及开来。 另一方面,是否采用“记忆、反复学习”的方法要视各个学生的熟练程度而定。根据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加以适当的练习。为了更高效地实行“记忆、反复学习”的方法,应该积极 地利用计算机等新技术。 比如我工作的卡耐基 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就开发了一套叫做“LISTEN(听)”的系统 供教师使用。还有一套叫做“代数个人教师”的代数教学系统。这些系统并不像原始的“CAI (计算机辅助教育)”程序那样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计算分数,而是包含了人工智能领域 的声音识别系统与语言处理系统、以人的认知思考模型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是真正可以根据 各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教学的个人教师。 现在,匹兹堡近郊的300 多所学校都采用了这些系统。其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惊人,从测试成 绩上看,成绩的提高幅度达到15%到25%,有时甚至达到50%甚至100%。研究并启用这种 新方法应该是教育界的责任,而拿出资金进行援助就是国家或地方自治体的责任了。 感覺還可以,如果你想充充電,就下來看看吧.
我的感想是-->做學問或者搞技術,都應該要保持這種心態. 里面的大概章節如下: 1.海闊天空的構思 2.有點幼稚、天真、牽強的想法 3.跳出現有成功 4.創新從省略開始 5.用情景去推動研究發展 6.情景的關鍵,是對人類和社會有何作用 7.所謂構想力是限定問題的能力 8.KISS發發 單純的、可靠的 9.智慧體力--所謂集中力就是讓自己成為問題本身 10.越能干的人越迷茫 . . . . . .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