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老帖子 主题:Helvetica
该帖已经被评为隐藏帖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8-12-13
最后修改:2009-11-04
欢迎访问: www.ptcms.cn 具体介绍 ◆Helvetica是苹果电脑的默认字体,微软常用的Arial字体也来自于它。2007年是helvetica诞生50年,作为在平面设计和商业上非常普及和成功的一款字体,英国导演Gary Hustwit专门为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Helvetica》,在设计界还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 ◆Helvetica出自瑞士字体设计师Eduard Hoffmannh和Max Miedinger之手,体现了瑞士设计的理性主义精神,同时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典范。《Helvetica》这部纪录片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字体设计家,50、60年代进入设计界的老人深受现代主义影响,认为字体并不传达咨询,而要让人简单清晰的读懂文字;中年一代深受反主流文化的革命和后现代主义影响,认为设计应当是个人主义的,其极端就是难以辨认的垃圾风格的字体;青年一代设计师介于两者之间,他们更喜欢使用Helvetica,但不是没有选择的滥用。 ◆在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由于其风格简洁、朴素,并运用数量化的设计方法(典型的如画网格),Helvetica得以应用到商业设计中,成为大公司、政府等机构的御用字体,被7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设计师们认为象征“权力”并且非常无聊。新一代的设计师,197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虽然同样强调个性,但是他们同时不拒斥商业和机构,他们选择Helvetica放到合适的地方。 ◆实际上,Helvetica诞生50年来,设计界对它的态度正好反映出50年来时代的变迁,从绝对的理性主义、现代主义到反理性、后现代主义,再到1980年代后的回归。 ◆其实,这些年来出现的很多成功设计都暗合这一趋势,无论是MUJI,还是IKEA,他们都是简洁、实用,表面看不带有任何倾向性,但是经过适当的安排和组合,就能变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可见,经过了1950年代的理性主义和1970年代的叛逆之后,今天的设计已经尝试了所有的极端,而开始在这些尝试的基础上寻找第三条融合的道路。这种融合之路,可以概括为在精确的理性工具的辅助下,借助简单、实用的组件,组装自己的个性化生活。设计也因此开始变得无处不在。如果MUJI和IKEA让你觉得那属于1980或者1990年代,那么今天的MySpace和Facebook上的个性化空间提供了你添加各种精致模块的功能,其实更能说明这个趋势。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浏览 114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