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老帖子 主题:UVa 3n+1问题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新手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8-11-13
UVa 3n+1 问题 <!---->1. <!---->问题描述 编号 :100. 简单描述 : 就是对一个整数 ( 大于等于 1), 不断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运算 , 即如果当前数是偶数 , 则下一个数为当前数除以 2, 如果当前数为奇数 , 则下一个数为当前数乘 3 加 1, 整个过程直到计算到 1 为止 . 那么形成的数列的长度称为 cycle-length. 问题的输入是 : 给定一个区间 [a,b] 问题的输出为 : 输出给定区间 ( 含端点 ) 所以数的 cycle-length 的最大的 cycle-length. 详细描述可参见 这里 . <!---->2. <!---->问题分析 <!----> <!---->2.1 直观分析 最直观的方法当然是采用蛮力法 ( 即 brute-force), 将给定区间的每个数求出其 cycle-length, 然后在所以的 cycle-length 中找出最大的即可 . <!----> <!---->2.2 优化 优化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 . 我们先对一个简单例子进行实验 . 例如给定区间为 B[1,10], 即 1,2,3,4,5,6,7,8,9,10 通过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 通常较大的数具有较大的 cycle-length, 所以我们可以首先取 A=9( 为什么不取 10, 是因为 9 在一次处理后可变为 28, 大于 10) 按照给定的规律来进行如下 : 9 28 14 7 22 11 34 17 52 26 13 40 20 10 5 16 8 4 2 1 可以看出 , 上面红色标记的部分 , 处于给定的区间内 , 而且它们的 cycle-length 显然是小于当前的数 9 的 cycle-length, 所以这些数可以从给定的区间内剔除掉 , 记住当前的 cycle-length, 于是 经过一次的操作后 , 给定的区间变为 3,6 继续按照这个方法进行 , 直至这个区间为空 , 停止 , 其中最大的 cycle-length 即为所求 . <!----> <!---->2.3 得出算法 算法的描述同 2.2 处优化部分的分析 , 具体的算法描述可见 3. <!---->3. <!---->算法描述 算法伪代码 ( 类 C) 描述如下 : function getMCL B[left, right]; // 为给定的区间 mcl = 0; //mcl 指 max-cycle-length while !B.empty() { A = getCandidate(B);// 这个函数是用来找出 B 区间内当前最适合处理的元素 , // 一般是最大的奇数 , 即预计可能具有较大 cycle-length 的元素 ccl = 1; //ccl 是指 current-cycle-length while (A!=1) { ccl++; A = (A%2)?(3*A+1):(A/2); if find(B,A) // 这个函数是用来判断 B 区间内是否存在中间结果 A pop(B,A); // 有则剔除 } mcl = (mcl<ccl)?ccl:mcl; } return mcl;
<!---->4. <!---->具体实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getCandidate(int B[], int base, int n) { int i; for (i = n-1; i>=0; i--) { if (((base+i) % 2)&&(B[i]==0)) return i; } for (i = n-1; i>=0; i--) { if (!B[i]) return i; } return -1; } int nadd2(int left, int right) { int Blength = right - left + 1; int length = Blength; int *B = new int[length]; for (int i=0; i<length; i++) B[i] = 0; int mcl = 0; while (length > 0) { int ccl = 1; int pos = getCandidate(B, left, Blength); if (pos==-1) break; B[pos] = 1; length--; int A = pos+left; while (A!=1) { ccl ++; A = (A%2)?(3*A+1):(A/2); int Apos; if ((A-left>Blength)||(B[A-left])||(A<left)) Apos = -1; else Apos = A-left; //B[Apos] = 1; if (Apos!=-1) { B[Apos] = 1; length --; } } mcl = (mcl<ccl)?ccl:mcl; } delete[] B; return mcl; } int main() { int left, right; while(cin>>left>>right) cout<<left<<" "<<right<<" "<<nadd2(left,right)<<endl; return 0; }
<!----><!----><!----> <!----><!----><!----> <!---->5. <!---->复杂性分析 主要的耗时部分是二层循环部分 , 而外层循环的次数主要取决于内层循环在区间内的命中率 . 没有进行过统计学的分析 , 但只要 candidate 选取合适 , 每次内层循环会有大于 50% 的命中率 . 假设区间内数 A 的内层循环次数 ( 即由 A 按照规则变为 1 的 cycle-length) 为 X, 平均命中率为 p, 那么时间复杂度为 : T(n) = X*T(n*(1-p)) // 其中 X 为平均的 cycle-length <!---->6. <!---->备注 在实现过程中 , 最初使用的是 C++ 中的 vector, 但运行时的实际耗时比使用数组的蛮力法还要长 , 经过分析 , 这是因为编译器在维护 vector 这个数据结构时所耗时长是比较大的 , 特别是当使用 vector 的 earse 方法来删除某个特定元素时 . 所以最后还是使用最基本的数组来实现 , 用标记来指示删除状态 . 所以在实际的算法实现中 , 数据结构的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 , 所谓的程序 = 算法 + 数据结构是也 . 可以改进的地方包括有 :getCandidate 函数的算法 , 即如何预估一个具有较长 cycle-length 的元素 ; 还有当内层循环出现在区间内已标记为删除状态的元素中时 , 这时内层循环可终止 .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2-03
我用C写过这个东西,以前的做法就是如果这个数据范围在10w以内,直接开个数组count用来保存每个数的cycle-length,这样速度会快很多
如果只是运算一次的话,速度的提升不会很明显,但是如果有相当多的数据要计算的话,这种用空间换时间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具体做法如下: 初始化max=0; 开始输入: 得到一个区间,扫描这个区间内的每一个数,是否都已经计算过cycle-length,如果计算过,则直接取这个数于max比较 如果没有计算过就计算以后再取这个值(计算过程也可以利用以前计算过的数据来避免重复计算,开个临时数组当做堆栈) 一直到扫描完整个区间 此时就可以得出来max 因为以前计算过的所有数据都保存在数组count中,所以多次运算的话,已经计算过的数就不会再计算 说得有点笼统,但是这个问题是相当有技巧的 总是想方设法避免重复计算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数据很大的话,就需要仔细考虑一下细节问题了 |
|
返回顶楼 | |
浏览 379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