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3045 次
锁定老帖子 主题: 德鲁克日志读后感之十二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灌水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7-10-10
引用 一月十五日 组织的精神 “重要的是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够做什么”! 有两句名言可以概括出“组织的精神”。一句是安德鲁.卡纳基(Andrew Carnegie)的墓志铭:“这里长眠着一个人,一个知道如何招募到比他更强的人,来为他服务”。 另一句是激励残障者去寻找工作的口号:“重要的是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够做什么!”哈里.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是个极好的例子。二战期间,他是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的心腹顾问。哈里.霍普金斯是个垂死的人,每走一步路对他而言都是折磨,而且隔天才能工作几个小时。这使得他不得不将活动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只做些最为关键的事情。然而,他不仅没有失去效率,而且还被丘吉尔首相称之为“核心人物”。他在战争期间的贡献是美国政府里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为了能让垂死的哈里?霍普金斯发挥独特的贡献,罗斯福打破了一切陈规旧习,给他提供便利条件。 行动指南: 找出你每一个员工和同事的优点,然后让他们发挥优点,提高绩效。 摘自: 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评注: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曾经感叹,“异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佛教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坚定不移地修行下去,都能成佛。圆满的佛法,不抛弃任何有情众生。 现代幼儿教育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璞玉,遇到好工匠,就能琢磨成器。好的教育,不放弃任何孩子,即使他是智障者。 德鲁克心目中的“组织精神”,也闪耀着不舍众生的人性光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4章“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原文标题是“Making Strength Productive”,第1节“要用人所长”中,有一段话很少被人引用,但是却异常重要: 识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所谓的“完美的人”或“成熟的个性”,这些说法其实都忽视了人最特殊的天赋:人本能地会将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就。换言之,是忽视了人的卓越性。因为卓越通常只能表现在某一个方面,最多也只能表现在个别的几个方面。 德鲁克认为,“所谓样样精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很抱歉引用了德鲁克太多原文,该章不光见解精妙,而且文采斐然。如果说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堪比满清十大酷刑,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那就是躺在马尔代夫沙滩上看美女戏水了^_^ 用人所长的道理并不复杂,可是为什么世间总是有那么多不同品种的千里马,在感叹伯乐不常有呢?德鲁克认为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往往以为他们首要的任务不在于因人设事,而在于因事用人”,接下去给出了用人的四个原则。坦率说,这个回答很不让人信服。德鲁克总在有意无意地回避人性的弱点,也许是身边的弄潮儿太多了,德鲁克缺少真正的机会,去旁观在生存重压下人性的本来面目? 德鲁克最后总结说,“用人所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一个组织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知识工作者和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 管理者不能用人所长,可能是因为他没有伯乐的眼光,发现不了下属的长处;也可能是出于私心,担心下属的才能对自己利益构成威胁;还可能是因为另外一个下属说话更顺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个不能用人所长的管理者,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 对于一个诚实正直的管理者来说,用人所长是一种技巧,要学会并不困难。对于一个私心过重的管理者,要做到用人所长就困难多了。同样地,本着用人所长的原则,就需要该管理者的上级,及时发现他的长处,不适合做管理者,但在其他方面,他可能是个难得的人才呢。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