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老帖子 主题:KISS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灌水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7-10-09
打开Word已经许久,本想写篇过了保险代理人考试,公司人事变动方面感怀的文字。但那种情绪与思绪是那么难以捕捉与整理,面对屏幕良久,作罢。 上午从总部拿回最新这期的《程序员》。信手翻翻——就像数钞票那样,再看了看目录,SaaS就跟$一样充斥在各个角落。内心顿生强烈的反感。再看看封二的广告:2007软件开发2.0大会,特别是下面标榜的四大主题:web2.0、企业开发2.0、系统开发2.0、语言工具2.0。看得我更是一头雾水,啼笑皆非。 不是要“炮轰司令部”,不是想哗众取宠。只是想看看我们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 刚才还和同事讲了一个比喻:我们这个行业里炒作的这些Web服务、服务组件、BEPL、SaaS……它们就像股市、楼市里面的泡沫。铺天盖地的宣传都鼓吹它们怎么个好、怎么个划时代。就好像股市里有人大肆吹嘘发现了神仙股,让大家都去买都去赚大钱。姑且不论这“神仙股”的真实性,但即便大家赚钱,可通货膨胀也会使你的购买力原地踏步,因为你并没有领先。上帝——如果真有的话——是不会垂青那些“没有脑子”的人的。要有自己的“价值投资”策略,才可能成为格雷厄姆、成为沃伦·巴菲特。Multis不可一世时,UNIX只是Ken Tompson的个人玩具;UNIX如日中天时,微软在传统的漠视与狂热的夹缝下掘地而起;IBM层次数据库大兴其道,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Oracle拨开迷雾挑起关系数据库之大旗…… 独辟蹊径,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机会不可均沾”——或者换个说法(但也可能更不好听),叫做“群众永远是错的”——这个被保罗· 萨谬尔逊纳入经济学三大原理的法则,或许正好能够印证这些例子。别人兜售的,时下如火如荼流行的,它们真是“神仙股”吗?作为一个投资者(相比金钱,时间其实更稀缺),我们应该慎重。 但这些“泡沫”,它们真是泡沫吗?还是笔者浅薄的偏见?它们从何而来?它们会消亡吗?第一个问题见仁见智,开篇我以表明了我的观点。第二个问题依然见仁见智,客观标准是难以真正客观的。就第三个问题,我到着实是想浓墨重彩的好生渲染诟病一番。“它们从何而来”—— 看看那些曾经的泡沫——死了一个CORBA,可以再有一个EJB,Without EJB了我们可以有Web服务,可以有SOA,可以有ESB……莫不感叹其舆论之顽强啊。还记得Rod Johnson在谈到远程服务技术(Hession、Burlap)时曾坦言“标准化抑制创新”。事实也正是如此,“标准化”让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得接受它。而“标准化”是谁在制定呢?是大厂商,实现标准的相应软件工具是谁在做,谁在买,谁在赚大钱呢?是大厂商。问题的根子就在这里。立法与司法兼于一人,没了三权分离,那么公平、民主、创新又从何谈起。这个类比是牵强,但核心之所在即大厂商缺乏技术层面的监督。它们就好比那些金融寡头肆意创造基于垃圾债券的金融衍生产品。不同的是,无限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卷住大量货币,使其游离于实物商品市场之外,达到控制通货膨胀,掩人耳目于货币大量增发之事实。而技术行业(这个以复杂性为生的行业)的泡沫,圈走的除了企业的金钱财富,还有一代程序员宝贵的时间财富。 现下,这个行业是个完全没有“管制”的市场,但,它并不竞争完全,它的前行只能依靠亚当·斯密那“看不见的手”。没有有力的调控,我们将不得不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泡沫破碎。因而“泡沫”永远不会消亡。 但,我们不必过于灰心绝望。美国资本史上长达100多年没有中央银行,但它也依然能历久弥新。即便是1837后历史上最严重的萧条,但也能在1848发现加州的黄金后经济焕然一新。在我们这个研究复杂性的行业,也依然可见那石上清泉——UNIX、MS、Oracle DB、Google、Lisp、Scheme、FP、Smalltalk、Kent Beck、Erlang、Hashkell、SICP、TAOCP、MMM…… ——KISS! 世界本已纷繁复杂,我们应用有限的青春岁月去破除梳理这个世界,而不是去创造复杂坑害于世。像爱因斯坦一个执拗的活着:“简单,但不要太简单”。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7-10-09
我投了精华贴。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7-10-09
引用 现下,这个行业是个完全没有“管制”的市场,但,它并不竞争完全,它的前行只能依靠亚当·斯密那“看不见的手”。没有有力的调控,我们将不得不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泡沫破碎。因而“泡沫”永远不会消亡。
是啊,原来中国没有IT泡沫,是因为有信息产业部。 |
|
返回顶楼 | |
浏览 253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