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老帖子 主题:适配器模式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新手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11-06-29
最后修改:2011-11-18
Adapter pattern 问题引出:大家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新买的手机自带的耳机是2.5接口的,不幸的是有一天你的耳机坏了,你去市面上根本就找不到2.5的耳机了,基本上是3.5接口了,没办法你只好买了个3.5接口的耳机,老板告诉你:“我给你一个适配器”这不问题就解决了。 问题分析:3.5的接口的耳机在你手机上本来是没法使用的,因为它没有按照2.5接口的设计啊,而现在我又想使用这幅耳机,于是乎有了“适配器(Adapter)”这个一个东西出来了。 Adapter模式的定义: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外一种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再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分类:1.类的适配器模式(采用继承实现)2.对象适配器(采用对象组合方式实现) 类的适配器类图:
模式的构成:以问题中例子为模型 目标抽象角色(Target):定义客户所期待要使用的接口,我们把手机当做客户端,客户端所需要使用的耳机的接口是2.5的,在这里就可以抽象出来一个2.5接口的设备(并不一定是耳机)。 源角色(Adaptee):需要被适配的接口,在这里指的是我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那个3.5接口的耳机。 适配器角色(Adapter):用来把源接口转换成符合要求的目标接口的设备,在这里指的是老板送给我们的那个“转换器”。 客户端(Client):这里指的就是那个给我们带来麻烦的手机喽。 示例代码:
//Target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provide2_5(); } //Adaptee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provide3_5(){ System.out.println("我是一个3.5的接口哦"); } } //Adapter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vide2_5() { this.provide3_5(); } } //Client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class CellPhone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 //该手机只支持2.5接口的耳机 target.provide2_5(); } } 输出结果 :我是一个3.5的接口哦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只支持2.5接口的手机成功的使用3.5的耳机了。这就是适配器模式的作用。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Adapter角色封装了Adaptee角色,而不像类的适配器模式所采取的继承方式。其原理基本上是相似的。 应用适配器模式的场景: 1.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现有类不符合当前系统的要求。如问题的提出。 2.系统要建立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类,用来与彼此没有太大关联的类或者在将来要引用的类一起工作。在Junit中有使用适配器模式的情景。 在TestCase的runBare方法中发现
该方法采用了两种模式,模板方法模式(不在本讨论范围)和适配器模式,其中runTest()方法其实 对应的就是我们用户(程序员)所编写的测试方法
在runTest方法中通过反射最终调用我们所编写的测试方法。我们可从宏观上来分析改代码,junit作为一个框架,他是没法知道我们要写些什么样的测试方法的,也是就是说他没法在runbare方法中直接调用我们所写的测试方法,他就采用适配器模式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实现。Junit框架本身没法直接调用客户端所写的测试类,但他可以直接调用他本身拥有的类TestCase,这里的TestCase就相当于Adapter了,自己所写了测试类相当于Adaptee角色。 缺省的适配器模式(Default Adapter):缺省的适配器模式为一个接口提供缺省的实现,子类可以从这个缺省的实现类进行扩展,而不必而原有的接口进行扩展。相信大家在学习Swing时“AWT中事件的处理”有所接触。他的好处在于客户端不需要去实现与他无关的方法,只做他最关心的事。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1-06-30
个人理解:适配器就是现有条件不满足,自己diy一个,diy的时候把不满足的利用上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1-07-02
个人理解是,已经有个用户,它会使用接口A。你呢已经有个用在其它地方的接口B,这个时候,你想把它给用户使用,这个时候就去适配下。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被适配的和适配的都已经被其它用户使用,这个时候才要去适配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1-07-03
最后修改:2011-07-03
感觉楼主这样写好像有点问题,如果我还要其他型号的接口是不是还得再改写Adapter这个类呢,这不符合OCP原则,也会造成适配器泛滥。为什么不这样写:
原始接口
package com.lgj.test;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provide(); }
适配器
package com.lgj.test; public class Adapter { public void provide(Target target) { target.provide(); } } 以下是要的接口,可以任意增加
package com.lgj.test; public class Provide3_5 implements Target{ public void provide() { System.out.println("我提供3.5接口"); } }
客户端
package com.lgj.test;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provide3_5 = new Provide3_5(); Adapter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provide(provide3_5); } } 这样写的话,以后无论要怎样的接口,我们都无需更改Adapter,我们只要写个实现自Target的ProvideXX类,然后在客户端装进参数就Ok了,这样适配器就真成通用的了。以上是本人愚见。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1-07-03
修补匠 写道
感觉楼主这样写好像有点问题,如果我还要其他型号的接口是不是还得再改写Adapter这个类呢,这不符合OCP原则,也会造成适配器泛滥。
我想你是被我的代码给欺骗了,O(∩_∩)O~,也许我这里只是就事论事,没像你考虑这么周全,谢谢你的提醒。其实这个是符合开闭原则的。稍微修改下代码如下:(这个是基于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Target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provide(); } //Adaptee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provide3_5(){ System.out.println("我是一个3.5的接口哦"); } } //Adapter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class Provider2_5 implements Target {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Provider2_5(Adaptee adaptee){ this.adaptee = adapt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vide() { adaptee.provide3_5(); } } //Client package pattern.adapter; public class CellPhone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target = new Provider2_5(new Adaptee()); //该手机只支持2.5接口的耳机 target.provide(); } }
您说是吗?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1-07-04
重构老系统,或者不同系统的整合的时候,适配器会经常排上用场。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1-11-18
对于需要可扩展的接口 我还是比较赞成“修补匠”的写法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1-11-18
我怎么感觉用自助银行形容比较贴切些
就是用什么卡就连那个银行 亏本的还是ATM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12-01-04
实现方式多种多样,相同的目的是在不更改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
|
返回顶楼 | |
浏览 1579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