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5494 次
锁定老帖子 主题:德鲁克日志读后感之三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灌水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7-08-02
最后修改:2009-08-26
引用 一月五日 抛弃过去 没有比尸体不腐烂更困难,更昂贵又更徒劳无功的事了 高效的管理者深知:他们每天必须要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要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的抛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牺牲在了昨天的祭坛上;因为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了过去之中。愿意抛弃过去的公司寥寥无几,以至于很少有公司掌握着把握未来的资源。 行动指南: 将资源从无效的事情中解放出来,让有能力的人自由的施展才华,从而把握住未来的机遇。 摘自: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动荡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变动中的管理界》(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ing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评注: 想起尼采的一首诗,“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终其一生,都在孤独中专注于哲学思辨。德鲁克也总是作为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选择,如果尼采和德鲁克选择了名利场,他们的生命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 围棋泰斗吴清源经常说的话是“勿搏二兔”,同时追逐两只兔子,最大的可能是两手空空。认准一只兔子追下去,还可能有所收获。 人的精力、组织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想得更深、做得更到位。专注不等于坚持,有时更是意味着放弃。道理再简单不过,但是在具体的选择面前,是坚持,还是放弃,永远都是一个难题。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有两大具体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平衡组织当前的和长期的利益”。管理者都会关注未来,但是投资未来会有成本和风险。如果为了未来的利益,要损害或者放弃当前的既得利益,这时候选择就变得艰难。 成功的个人,专注意味着收心。面对应酬,要向钱钟书那样敢于说不,“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成功的组织,专注更意味着放弃。放弃需要有对未来的远见卓识,以及挑战自身的勇气。为了明天,每个管理者都应该严肃认真地考虑,我该放弃些什么。 引用 一月六日 勇于放弃 假如我们从未做过这件事,今天还会不会去做? 我们必须要问,而且要很认真地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们从未做过这件事情,以我们今天的所知,会不会去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应该继续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在下面三种情形,我们应当采取措施都应该是:直接了当的放弃。第一种情形:如果一个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还有几年好日子”可过,那么就应该选择放弃。正是这些奄奄一息的产品、服务或流程,常常需要耗费最多的心力和最大的努力,并且牵绊着生产效率最高、最能干的人。第二种情形:如果一个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唯一留存的原因,只是因为在会计帐目上完全注销了,而没有任何其他价值的话,我们就应该放弃。从管理的目标角度来看,没有“不花钱的资产”(cost-less assets),只有“沉没成本”(sunk costs)。第三种情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应该放弃的理由,就是为了保存而保存。其实,保留那些“行将就木”的产品、服务、市场或流程,反而使得处于成长期的新产品、服务或流程受到阻碍或被忽略。 行动指南: 对照上述问题进行反思,若答案时上述情形,那么就要坚决放弃那些看似很重要的事情。 摘要: 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ing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评注: 本篇日志源自《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第三章“变革的引导者”,和一月五日的日志“抛弃过去”遥相呼应。《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德鲁克90高龄时的巨献,我个人喜欢本书更甚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1世纪是巨变的时代,承认变革、接受变革还不够,德鲁克认为组织更需要去引导变革。顺应变革,是对外界压力的被动接受;引导变革,是内在动力鞭策下的主动出击。 变革的首要原则,是有计划地放弃,放弃昨天是一切变革的基础。 旧约十诫的第十诫,“不许贪图他人的妻子;不许贪图他人的房子、田地、奴仆、牛、驴或任何属于他人的财物”。佛教“八大人觉经”第二条,“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放弃贪欲,为心灵减负,人生的步履才能轻快而安稳。 xxx在《xxxxx》中说,“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时地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正是敢于放弃眼前的利益,不执着于一时一地的得失,红军才能在九死一生中凤凰涅磐。 放弃是艰难的,大师当头棒喝,“假如我们从未做过这件事,今天还会不会去做”。让我们把棒子抡得再高一些,夜半难眠之时,不妨想想以下问题:
人生处处皆战场,管理者更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只有在忧患中获取放弃的勇气和变革的动力,才能做到置之死地而后生。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