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2842 次
锁定老帖子 主题:一点想法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灌水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7-07-17
联想到我们在使用静态OO语言(比如java)试图去描述现实世界的场景,我们总是试图先设计出一些类(class),这些类秉承我们的意志,我们预期它 们能完美地描述事物,并且试图去符合所有的现实的场景。可以注意到,这样的想法不正是柏拉图式的偏执?我们用头脑中出现的“理型”(具体到语言中的类)去 描述现实世界,可现实世界往往是模糊的、粗糙的,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导致类不再按照我们的设想发展,它变的庞大,变的不是那么清晰,因此我们又造出“设 计模式”“重构”的“诡辩之术”去弥补、去完整,可这并不是治本之道。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是不完美的,完美的“理型”或者说完美的类是不存在的,类型的 划分不能依赖于头脑中的完美“理型”(类型的划分不是取决于类),而应该根据事物的特征以及事物能做什么来划分。放弃对类描述世界的追求,转而构造模糊的 类型,对象的类型不再预先构造,它的类型取决于它能干什么,它有什么特征,这正是动态语言中的“Duck-Typing”以及一些函数式语言中的模式匹配 希望做到的,两者都是为了描述模糊的现实世界。再比如ruby中的mixin和open class特性又提供了方式让我们去慢慢完善“粗糙”的类,放弃一蹴而就,选择有机成长。 不是很清晰的想法,只是看《苏菲的世界》里对希腊古典哲学的描述突然想到的,各位权当荒唐言。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7-07-17
理解能力比较差。。。
在这里理解的动态的定义是可完善,可发展的含义。 和语言的动态,静态没什么必然联系,扯到一起有些牵强。 对客观世界的建模的模型本身是无法自完善的,这个过程是需要人,或者智能来完成的,也许这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范畴。和静态,动态语言并也无瓜葛。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7-07-17
Godlikeme 写道 理解能力比较差。。。
在这里理解的动态的定义是可完善,可发展的含义。 和语言的动态,静态没什么必然联系,扯到一起有些牵强。 对客观世界的建模的模型本身是无法自完善的,这个过程是需要人,或者智能来完成的,也许这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范畴。和静态,动态语言并也无瓜葛。 是无瓜葛,我不知道用什么题目比较好,就随便取了个,改了。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