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老帖子 主题:为什么《百家讲坛》上的中学教师收视率最高?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灌水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6-11-02
黄仁宇(非大陆学者)创造了一个词。 大历史观,即宏观历史(macro-history)。 大历史是不去研究诸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听取谁的意见,交由谁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也不去进行武则天秽乱春宫的道德批判的,大历史观要求我们对中国历史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 -------------------- http://www.blogcn.com/user44/skymountain/blog/23916918.html 一批反映西方当代科学思想发展方法论的应时之作——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主要内容的“新方法论”,带来了新的阅读热。 记得当时在80年代的阅读图谱中,有所谓三大启蒙导师之说(李泽厚、刘再复、金观涛),其中看上去文质彬彬、眉清目秀的金观涛,此时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思想者。他与妻子刘青峰合著《兴盛与危机》一书,把80年代非常时髦的控制论、系统论引进了历史研究,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系统。按照金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系统,一方面每隔两三百年又会发生一次激烈的改朝换代的周期性震荡,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之所以长久,就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结构中,有一种社会危机发生时“自我修复机制”存在。这个观点,为当时理论界困惑于中国封建社会何以如此之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说法,所以引起了当时学界的瞩目,并为许多思考者所接受和引用。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ddandyy 写道 不过我是不喜欢那上面中学老师的讲课的 最少比例比较多
用的句子感觉不舒服 只是感觉 说不上哪不好 我也不喜欢,因为他讲话的方式太像我的高中历史老师了,一个是他的掰开揉碎了说。听到后面我就想睡觉了 ![]()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buaawhl 写道 黄仁宇(非大陆学者)创造了一个词。 大历史观,即宏观历史(macro-history)。 大历史是不去研究诸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听取谁的意见,交由谁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也不去进行武则天秽乱春宫的道德批判的,大历史观要求我们对中国历史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 -------------------- http://www.blogcn.com/user44/skymountain/blog/23916918.html 一批反映西方当代科学思想发展方法论的应时之作——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主要内容的“新方法论”,带来了新的阅读热。 记得当时在80年代的阅读图谱中,有所谓三大启蒙导师之说(李泽厚、刘再复、金观涛),其中看上去文质彬彬、眉清目秀的金观涛,此时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思想者。他与妻子刘青峰合著《兴盛与危机》一书,把80年代非常时髦的控制论、系统论引进了历史研究,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系统。按照金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一方面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系统,一方面每隔两三百年又会发生一次激烈的改朝换代的周期性震荡,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之所以长久,就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结构中,有一种社会危机发生时“自我修复机制”存在。这个观点,为当时理论界困惑于中国封建社会何以如此之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说法,所以引起了当时学界的瞩目,并为许多思考者所接受和引用。 是的,我以为黄仁宇是第一个让我从历史学习体会到现实社会。 他的几本书,我基本上都买了。实在受益匪浅阿。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应该从纪连海的高收视率看到一点--那就是传统曲艺复兴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纪老师是第一个在《百家讲坛》吸取评书的一些风格特点讲历史的人。 这是否一个“重大趋势”? ![]()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问题是想在哪里复兴
以前的这所谓的什么传统曲艺 更多的也就是一个小班子 到处乱转的 现在的时代这样的还能有多少呢 存活的空间有多大呢 其实在那个年代 这东西有吸引 更主要还是因为 没别的 只有这个 现在这么多元化 这东西是否还有那么大的吸引 偶尔一次两次行了 就当看个新鲜嘛 长久的 有那能力么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ddandyy 写道 问题是想在哪里复兴
以前的这所谓的什么传统曲艺 更多的也就是一个小班子 到处乱转的 现在的时代这样的还能有多少呢 存活的空间有多大呢 其实在那个年代 这东西有吸引 更主要还是因为 没别的 只有这个 现在这么多元化 这东西是否还有那么大的吸引 偶尔一次两次行了 就当看个新鲜嘛 长久的 有那能力么 干嘛这么“严肃的探讨”,这个贴子,轻松一下,呵呵。 ![]()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ddandyy 写道 问题是想在哪里复兴
以前的这所谓的什么传统曲艺 更多的也就是一个小班子 到处乱转的 现在的时代这样的还能有多少呢 存活的空间有多大呢 其实在那个年代 这东西有吸引 更主要还是因为 没别的 只有这个 现在这么多元化 这东西是否还有那么大的吸引 偶尔一次两次行了 就当看个新鲜嘛 长久的 有那能力么 在南方也许感觉不到,我的朋友去天津玩,说那里的现场相声评书很火的。这些曲艺艺术本来也是在北方比较流行,普通话本来是北方方言。 这里有北方人吗?说说……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ouspec 写道 在南方也许感觉不到,我的朋友去天津玩,说那里的现场相声评书很火的。这些曲艺艺术本来也是在北方比较流行,普通话本来是北方方言。 对~天津的曲艺确实异常的火暴 尤其是相声,基本上每个天津人都能随口说上两句传统相声的包袱,我和我同事也经常在办公室对着扔包袱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ddandyy 写道 问题是想在哪里复兴
以前的这所谓的什么传统曲艺 更多的也就是一个小班子 到处乱转的 现在的时代这样的还能有多少呢 存活的空间有多大呢 其实在那个年代 这东西有吸引 更主要还是因为 没别的 只有这个 现在这么多元化 这东西是否还有那么大的吸引 偶尔一次两次行了 就当看个新鲜嘛 长久的 有那能力么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个人认为民间的戏剧曲艺主要是被电视大幅度的压缩了,但是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似乎又有复兴的趋势,估计是电视的内容质量太差,人民需要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这和上网的人玩视频播客是一个道理……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6-11-02
clamp 写道 ddandyy 写道 问题是想在哪里复兴
以前的这所谓的什么传统曲艺 更多的也就是一个小班子 到处乱转的 现在的时代这样的还能有多少呢 存活的空间有多大呢 其实在那个年代 这东西有吸引 更主要还是因为 没别的 只有这个 现在这么多元化 这东西是否还有那么大的吸引 偶尔一次两次行了 就当看个新鲜嘛 长久的 有那能力么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个人认为民间的戏剧曲艺主要是被电视大幅度的压缩了,但是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似乎又有复兴的趋势,估计是电视的内容质量太差,人民需要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这和上网的人玩视频播客是一个道理…… 曲艺主要是现场感,电视太冰冷难得受感染。我几次去看现场的京剧,话剧都感觉特别好。电视机该砸掉,浪费多少生命时间。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