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1.doc
EXCEL应用版第9章时间数列分析以及预测.ppt
新版PEP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时课件PPT课件.pptx
Oracle9i初始化参数中文说明 Blank_trimming: 说明: 如果值为TRUE, 即使源长度比目标长度 (SQL92 兼容) 更长, 也允许分配数据。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serializable: 说明: 确定查询是否获取表级的读取锁, 以防止在包含该查询的事务处理被提交之前更新任何对象读取。这种操作模式提供可重复的读取, 并确保在同一事务处理种对相同数据的两次查询看到的是相同的值。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row_locking: 说明: 指定在表已更新或正在更新时是否获取行锁。如果设置为 ALWAYS, 只有在表被更新后才获取行锁。如果设置为 INTENT, 只有行锁将用于SELECT FOR UPDATE, 但在更新时将获取表锁。 值范围: ALWAYS | DEFAULT | INTENT 默认值: ALWAYS shared_servers 说明 : 指定在启动例程后, 要为共享服务器环境创建的服务器进程的数量。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 1 circuits: 说明 : 指定可用于入站和出站网络会话的虚拟电路总数。 该参数是构成某个例程的总 SGA 要求的若干参数之一。 默认值 : 派生: SESSIONS 参数的值 (如果正在使用共享服务器体系结构); 否则为 0。 Mts_multiple_listeners: 说明: 指定多个监听程序的地址是分别指定的, 还是用一个 ADDRESS_LIST 字符串指定。如果该值为 TRUE, MTS_LISTENER_ADDRESS 参数可被指定为: (ADDRESS_LIST=(ADDRESS=(PROTOCOL=tcp)(PORT=5000)(HOST=zeus)) (ADDRESS=(PROTOCOL=decnet)(OBJECT=outa)(NODE=zeus)) 此参数在 8.1.3 版中已废弃。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mts_servers: 说明 : 指定在启动例程后, 要为共享服务器环境创建的服务器进程的数量。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 1 mts_service: 说明 : 一个共享服务器参数, 用于指定已在调度程序上注册, 用来建立数据库连接的唯一服务名。如果要在没有调度程序的情况下仍能连接到数据库, 请将该值设置为与例程名相同。此参数自 8.1.3 版起已废弃。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0 mts_sessions: 说明 : 指定允许的共享服务器体系结构用户会话的总数。设置此参数可为专用服务器保留一些用户会话。 值范围: 0 到 SESSIONS - 5 默认值 : 派生: MTS_CIRCUITS 和 SESSIONS - 5 两者中的较小值 shared_server_sessions: 说明 : 指定允许的共享服务器体系结构用户会话的总数。设置此参数可为专用服务器保留一些用户会话。 值范围: 0 到 SESSIONS - 5 默认值 : 派生: MTS_CIRCUITS 和 SESSIONS - 5 两者中的较小值 mts_max_dispatchers 说明 : 指定在一个共享服务器环境中可同时运行的调度程序进程的最大数量。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 如果已配置了调度程序, 则默认值为大于 5 的任何数目或配置的调度程序的数目 mts_max_servers: 说明 : 指定在一个共享服务器环境中可同时运行的共享服务器进程的最大数量。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 20 dispatchers: 说明 : 为设置使用共享服务器的共享环境而设置调度程序的数量和类型。可以为该参数指定几个选项。有关详细信息, 请参阅“Oracle8i 管理员指南”和“Oracle Net Administrator's Guide”。这是字符串值的一个示例: '(PROTOCOL=TCP)(DISPATCHERS=3)'。 值范围: 参数的有效指定值。 默认值 : NULL max_shared_servers: 说明 : 指定在一个共享服务器环境中可同时运行的共享服务器进程的最大数量。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 20 mts_circuits: 说明 : 指定可用于入站和出站网络会话的虚拟电路总数。 该参数是构成某个例程的总 SGA 要求的若干参数之一。 默认值 : 派生: SESSIONS 参数的值 (如果正在使用共享服务器体系结构); 否则为 0。 Mts_listener_address: 说明 : 指定共享服务器的监听程序配置。监听程序进程需要一个监听地址, 以便处理系统所用的各个网络协议的连接请求。 除非 MTS_MULTIPLE_LISTENERS=TRUE, 否则每个条目都必须有一个独立的相邻值。此参数自 8.1.3 版起已废弃 语法 : (ADDRESS=(PROTOCOL=tcp)(HOST=myhost)(PORT=7002)) 默认值 : NULL mts_dispatchers: 说明 : 为设置使用共享服务器的共享环境而设置调度程序的数量和类型。可以为该参数指定几个选项。有关详细信息, 请参阅“Oracle8i 管理员指南”和“Oracle Net Administrator's Guide”。这是字符串值的一个示例: '(PROTOCOL=TCP)(DISPATCHERS=3)'。 值范围: 参数的有效指定值。 默认值 : NULL max_dispatchers: 说明 : 指定在一个共享服务器环境中可同时运行的调度程序进程的最大数量。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 如果已配置了调度程序, 则默认值为大于 5 的任何数目或配置的调度程序的数目 nls_nchar_conv_excp: 说明: (如果值为 TRUE) 当在隐式转换中丢失数据时返回错误的参数。 值范围: FALSE | TRUE 默认值: TRUE nls_numeric_characters: 说明: 指定将用作组分隔符和小数位的字符。组分隔符就是用来分隔整数位组 (如千, 百万等等) 的字符。小数分隔符用来将一个数字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隔开。其格式是 。 值范围: 任何单字节字符, '+', '-', '<', '>' 除外。 默认值: 从 NLS_TERRITORY 中获得 nls_sort: 说明: 指定 ORDER BY 查询的比较顺序。对于二进制排序, ORDER BY 查询的比较顺序是以数值为基础的。对于语言排序, 则需要进行全表扫描, 以便将数据按照所定义的语言排序进行整理。 值范围: BINARY 或有效的语言定义名。 默认值: 从 NLS_LANGUAGE 中获得 nls_territory: 说明: 为以下各项指定命名约定, 包括日期和星期的编号, 默认日期格式, 默认小数点字符和组分隔符, 以及默认的 ISO 和本地货币符号。可支持的区域包括美国, 法国和日本。有关所有区域的信息, 请参阅 Oracle8i National Language Support Guide。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地区名。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nls_timestamp_format: 说明: 与 NLS_TIME_FORMAT 相似, 只不过它设置的是 TIMESTAMP 数据类型的默认值, 该数据类型既存储YEAR, MONTH 和 DAY 这几个日期值, 也存储 HOUR, MINUTE 和 SECOND 这几个时间值。 语法: TIMESTAMP '1997-01-31 09:26:50.10' (将值存储为 11 个字节)。 默认值: 从 NLS_TERRITORY 中获得 nls_time_format: 说明: 指定一个字符串值, 设置 TIME 数据类型的默认值, 该数据类型包含 HOUR, MINUTE 和 SECOND 这几个日期时间字段。 语法: TIME '09:26:50' (将值存储为 7 个字节)。 默认值: 从 NLS_TERRITORY 中获得 nls_time_tz_format: 说明: 指定一对值 (UTC,TZD), 设置 TIME WITH TIME ZONE 数据类型的默认值, 该数据类型包含 HOUR, MINUTE, SECOND, TIMEZONE_HOUR 和 TIMEZONE_MINUTE 这几个日期时间字段。UTC 是世界时而 TZD 是当地时区。 语法: TIME '09:26:50.20+ 02:00' (将值存储为 9 个字节)。 默认值: 从 NLS_TERRITORY 中获得 nls_length_semantics: 说明: 使用字节或码点语义来指定新列的创建, 如 char, varchar2, clob, nchar, nvarchar2, nclob 列。各种字符集对字符都有各自的定义。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使用同一字符集时, 应以该字符集所定义的字符来衡量字符串。现有的列将不受影响。 值范围: BYTE 或 CHAR。 默认值: nls_length_semantics 的数据库字符集的字符所使用的度量单位。BYTE。 nls_date_format: 说明: 指定与 TO_CHAR 和 TO_DATE 函数一同使用的默认日期格式。该参数的默认值由 NLS_TERRITORY 确定。该参数的值可以是包含在双引号内的任何有效的日期格式掩码。例如: ''MMM/DD/YYYY''。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日期格式掩码, 但不得超过一个固定长度。 默认值: 派生 nls_timestamp_tz_format: 说明: 与 NLS_TIME_TZ_FORMAT 相似, 其中的一对值指定 TIMESTAMP 数据类型的默认值, 该类型除存储 YEAR, MONTH 和 DAY 日期值, HOUR, MINUTE 和 SECOND 时间值, 还存储 TIMEZONE_HOUR 和 TIMEZONE_MINUTE。 语法: TIMESTAMP '1997- 01- 31 09:26:50+ 02:00' (将值存储为 13 个字节)。 默认值: 从 NLS_TERRITORY 中获得 nls_language: 说明: 指定数据库的默认语言, 该语言将用于消息, 日期和月份名, AD, BC, AM 和 PM 的符号, 以及默认的排序机制。可支持的语言包括英语, 法语和日语等等。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语言名。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nls_comp: 说明: 在 SQL 语句中, 应避免使用繁琐的 NLS_SORT 进程。正常情况下, WHERE 子句中进行的比较是二进制的, 但语言比较则需要 NLSSORT 函数。可以使用 NLS_COMP 指定必须根据NLS_SORT 会话参数进行语言比较。 值范围: Oracle8i National Language Support Guide 中指定的任何有效的10 字节字符串。 默认值: BINARY nls_currency: 说明: 为 L 数字格式元素指定用作本地货币符号的字符串。该参数的默认值由 NLS_TERRITORY 确定。 值范围: Oracle8i National Language Support Guide 中指定的任何有效的10 字节字符串。 默认值: 从 NLS_TERRITORY 中获得 nls_date_language: 说明: 指定拼写日期名, 月名和日期缩写词 (AM, PM, AD, BC) 的语言。该参数的默认值是由 NLS_LANGUAGE指定的语言。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 NLS_LANGUAGE 值。 默认值: NLS_LANGUAGE 的值 nls_dual_currency: 说明: 用于覆盖 NLS_TERRITORY 中定义的默认双重货币符号。如果不设置该参数, 就会使用默认的双重货币符号; 否则就会启动一个值为双重货币符号的新会话。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格式名。。 默认值: 双重货币符号 nls_iso_currency: 说明: 为 C 数字格式元素指定用作国际货币符号的字符串。该参数的默认值由 NLS_TERRITORY 确定。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 NLS_TERRITORY 值。 默认值: 从 NLS_TERRITORY 中获得 nls_calendar: 说明: 指定 Oracle 使用哪种日历系统作为日期格式。例如, 如果 NLS_CALENDAR 设置为 'Japanese Imperial', 那么日期格式为 'E YY-MM-DD'。即: 如果日期是 1997 年 5 月 15 日, 那么 SYSDATE 显示为 'H 09-05-15'。 值范围: Arabic Hijrah, English Hijrah, Gregorian, Japanese Imperial, Persian, ROC Official (Republic of China) 和 Thai Buddha。 默认值: Gregorian plsql_native_c_compiler: 说明: 指定用于将生成的 C 文件编译为目标文件的 C 编译程序的完整路径名。此参数是可选的。随每个平台附带的特有的 make 文件中包含此参数的默认值。如果为此参数指定了一个值, 则该值将覆盖 make 文件中的默认值。 值范围: C 编译程序的完整路径。 默认值: 无 remote_dependencies_mode: 说明: 用于指定数据库为远程 PL/SQL 存储的过程处理被依赖对象的方式。如果设置为 TIMESTAMP, 只有在服务器与本地时间戳相匹配的情况下, 才能执行该过程。如果设置为 SIGNATURE, 在签名安全的情况下即可执行该过程。 值范围: TIMESTAMP | SIGNATURE 默认值: TIMESTAMP utl_file_dir: 说明: 允许数据库管理员指定 PL/SQL 文件 I/O 许可的目录。使用多个 UTL_FILE_DIR 参数即可指定多个目录。请注意所有用户均可读取或写入 UTL_FILE_DIR 参数中指定的所有文件。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目录路径。 默认值: 无 plsql_v2_compatibility: 说明: 设置 PL/SQL 兼容级。如果设置为 FALSE, 将执行 PL/SQL V3 行为, 而不允许 V2 行为; 否则在运行 PL/SQL V3 时将接受某些 PL/SQL V2 行为。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plsql_native_make_utility: 说明: 指定 make 实用程序 (如 UNIX 中的 make 或 gmake, 即 GNU make) 的完整路径名。要从生成的 C 源中生成共享对象或 DLL, 需要使用 make 实用程序。 值范围: make 实用程序的完整路径名。 默认值: 无 plsql_native_library_dir: 说明: 由 PL/SQL 编译程序使用。它指定目录名, 其中存储了本机编译程序生成的共享对象。 范围值: 目录名。 默认值: 无 plsql_compiler_flags: 说明: 由 PL/SQL 编译程序使用。它将编译程序标志列表指定为一个用逗号分隔的字符串列表。 值范围: native (PL/SQL 模块将按本机代码来编译。), interpreted (然后 PL/SQL 模块将被编译为 PL/SQL 字节代码格式), debug (PL/SQL 模块将用探测调试符号来编译), non_debug。 默认值: " interpreted, non_debug " plsql_native_linker: 说明: 此参数指定链接程序 (如: UNIX 中的 ld, 或用于将目标文件链接到共享对象或 DLL 的 GNU ld) 的完整路径名。此参数是可选的。随每个平台附带的特有的 make 文件中包含此参数的默认值。如果为此参数指定了一个值, 则该值将覆盖 make 文件中的默认值。 值范围: 链接程序的完整路径名。 默认值: 无 plsql_native_make_file_name: 说明: 指定 make 文件的完整路径名。make 实用程序 (由 PLSQL_NATIVE_MAKE_UTILITY 指定) 使用此 make 文件生成共享对象或 DLL。每个平台附带有端口专用的 make 文件, 该文件包含使用 make 实用程序在该平台上生成 DLL 时要遵循的规则。 值范围: make 文件的完整路径名。 默认值: 无 plsql_v2_compatibility: 说明: 设置 PL/SQL 兼容级。如果设置为 FALSE, 将执行 PL/SQL V3 行为, 而不允许 V2 行为; 否则在运行 PL/SQL V3 时将接受某些 PL/SQL V2 行为。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remote_dependencies_mode: 说明: 用于指定数据库为远程 PL/SQL 存储的过程处理被依赖对象的方式。如果设置为 TIMESTAMP, 只有在服务器与本地时间戳相匹配的情况下, 才能执行该过程。如果设置为 SIGNATURE, 在签名安全的情况下即可执行该过程。 值范围: TIMESTAMP | SIGNATURE 默认值: TIMESTAMP shared_memory_address: 说明: SHARED_MEMORY_ADDRESS 和 HI_SHARED_MEMORY_ADDRESS 指定运行时 SGA 的起始地址。许多平台在链接时间指定 SGA 起始地址, 在这类平台上这些参数将被忽略。如果两个参数都设置为 0 或 NULL, 那么地址将根据平台而定。 值范围: 任何整数值。 默认值: 0 lock_sga: 说明: 用于将整个 SGA 锁定在物理内存中。在不支持这种功能的平台上, 该值将被忽略。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hi_shared_memory_address: 说明: 指定系统全局区 (SGA) 的运行时起始地址。在指定 SGA 连接时起始地址的平台上, 该值被忽略。在 64 位平台上, 请使用该值来指定高 32 位和低 32 位。如果不指定该值, 默认值是平台指定的位置。 值范围: 任何整数值。 默认值: 0 pre_page_sga: 说明: 一个根据平台而定的参数, 如果该参数为 TRUE, 将把所有 SGA 页装载到内存中, 以便使该例程迅速达到最佳性能状态。这将增加例程启动和用户登录的时间, 但在内存充足的系统上能减少缺页故障的出现。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sga_max_size: 说明: 指定例程存活期间所占用的系统全局区的最大大小。 值范围: 0 到各操作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值。请注意, 由于该参数值的最小值在启动时已经调整完毕, 因而它无关紧要。 默认值: 如果未指定值, sga_max_size 的默认值将与启动时 SGA 的最初大小 (比如说 X) 相同。该大小取决于 SGA 中各种池的大小, 如缓冲区高速缓存, 共享池, 大型池等。如果指定的值小于 X, 则所使用的 sga_max_size 的值将为 X。也就是说, 它是 X 与用户指定的 sga_max_size 值两者之间的较大值。 Fast_start_parallel_rollback: 说明: 执行并行回退时确定进程的最大数量。在多数事务处理的运行时间都较长的系统上, 该值很有用。 值范围: FALSE | LOW | HIGH 默认值: LOW (2 * CPU_COUNT) transaction_auditing: 说明: 确定事务处理层是否生成一个特殊的重做记录, 其中包含用户登录名, 用户名, 会话 ID, 部分操作系统信息以及客户机信息。在使用某一重做日志分析工具时, 这些记录可能很有用。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TRUE transactions: 说明: 指定并行事务处理的最大数量。如果将该值设置得较大, 将增加 SGA 的大小, 并可增加例程启动过程中分配的回退段的数量。默认值大于 SESSIONS, 以实现递归事务处理。 值范围: 一个数值。 默认值: 派生 (1.1 * SESSIONS) enqueue_resources: 说明: 入队可使并行进程能够共享资源。例如, Oracle 允许一个进程以共享模式锁定一个表, 以共享更新模式锁定另一个表。 值范围: 10 - 65535 (7.3) 或 10 - 无限制 (8.1)。 默认值: 派生 (该值大于 DML_LOCKS + 20 即已足够) dml_locks: 说明: 所有用户获取的表锁的最大数量。对每个表执行 DML 操作均需要一个 DML 锁。例如, 如果 3 个用户修改 2 个表, 就要求该值为 6。 值范围: 0 或 20 到无限制。 默认值: 4 * TRANSACTIONS (派生) hash_join_enabled: 说明: 如果设置为 TRUE, 优化程序将在计算最有效的联接方法时考虑散列联接。Oracle 建议数据仓库应用程序应使用 TRUE值。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TRUE optimizer_features_enable: 说明: 允许更改 init.ora 参数, 该参数控制着优化程序的行为。受此影响的参数包括 PUSH_JOIN_PREDICATE, FAST_FULL_SCAN_ENABLED, COMPLEX_VIEW_MERGING 和 B_TREE_BITMAP_PLANS。 值范围: 8.0.0; 8.0.3; 8.0.4; 8.1.3。 默认值: 8.0.0 query_rewrite_integrity: 说明: Oracle Server 执行的查询重写的程度。如果设置为 ENFORCED, Oracle 将保证其一致性和完整性。如果设置为 TRUSTED, 将使用明确声明的关系来允许重写。如果设置为 STALE_TOLERATED, 即使实体化视图与基础数据不一致, 也仍可以进行重写。 值范围: ENFORCED, TRUSTED, STALE_TOLERATED 默认值: ENFORCED query_rewrite_enabled 说明: 启用或禁用对实体化视图的查询重写。一个特定实体化视图只在如下条件下启用: 会话参数和单独实体化视图均已启用, 并且基于成本的优化已启用。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partition_view_enabled: 说明: 如果将 PARTITION_VIEW_ENABLED 设置为 TRUE, 该优化程序将剪除 (或跳过) 分区视图中不必要的表访问。该参数还能更改基于成本的优化程序从基础表统计信息计算分区视图统计信息的方式。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optimizer_max_permutations: 说明: 对带有大量联接的查询进行语法分析时, 优化程序将会考虑限制表的交换数。这有助于确保对查询进行语法分析的时间保持在可接受的限制范围内, 但代价是无法找到最佳计划。如果该值小于 1000, 就应该可以确保每次查询的时间仅为几秒钟或更短。 值范围: 4-2^32 (~4.3 G)。 默认值: 80,000 optimizer_index_cost_adj: 说明: 在考虑太多或太少索引访问路径的情况下, 可以用来优化优化程序的性能。该值越低, 优化程序越容易选择一个索引。也就是说, 如果将该值设置为 50%, 索引访问路径的成本就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半。 值范围: 1 -10000 默认值: 100 (一个索引访问路径的常规成本) star_transformation_enabled: 说明: 确定基于成本的查询转换是否将被应用到星型查询中。如果设置为 TRUE, 优化程序将考虑将基于成本的转换应用于星型查询中; 如果设置为 FALSE, 将不使用任何转换; 如果设置为 TEMP_DISABLE, 将考虑查询转换, 但不使用临时表。 值范围: TRUE | FALSE | TEMP_DISABLE 默认值: FALSE optimizer_mode: 说明: 指定优化程序的行为。如果设置为 RULE, 就会使用基于规则的优化程序, 除非查询含有提示。如果设置为 CHOOSE, 就会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程序, 除非语句中的表不包含统计信息。ALL_ROWS 或 FIRST_ROWS 始终使用基于成本的优化程序。 值范围: RULE | CHOOSE | FIRST_ROWS | ALL_ROWS 默认值: CHOOSE optimizer_index_caching: 说明: 调整基于成本的优化程序的假定值, 即在缓冲区高速缓存中期望用于嵌套循环联接的索引块的百分比。它将影响使用索引的嵌套循环联接的成本。将该参数设置为一个较高的值, 可以使嵌套循环联接相对于优化程序来说成本更低。 值范围: 0 - 100 %。 默认值: 0 job_queue_processes: 说明: 只用于复制环境。它指定每个例程的 SNP 作业队列进程的数量 (SNP0, ... SNP9, SNPA, ... SNPZ)。要自动更新表快照或执行由 DBMS_JOB 创建的请求, 请将该参数设置为 1 或更大的值。 值范围: 0 到 36 默认值: 0 max_transaction_branches: 说明: 控制分布式事务处理中分支的数量。将 MAX_TRANSACTION_BRANCHES 设置为较低的值, 可以根据 MAX_TRANSACTION_BRANCHES * DISTRIBUTED_TRANSACTIONS * 72 字节, 略微减少共享池的空间量。此参数在 8.1.3 版中已废弃。 值范围: 1 - 32 默认值: 8 compatible: 说明: 允许您使用一个新的发行版, 同时保证与先前版本的向后兼容性。 值范围: 默认为当前发行版。 默认值: 由发行版确定 archive_lag_target: 说明: 此参数与基于时间的线程高级功能相关联。 值范围: 0 或 [60, 7200] 中的任意整数。 默认值: 0 为默认值, 此时将禁用基于时间的线程高级功能。否则, 值将代表秒数 aq_tm_processes: 说明: 如果大于零, 就会启用对队列消息的时间监视。该时间值可用于指定消息的延迟和失效属性 (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 值范围: 0 - 10 默认值: 0 tracefile_identifier: spfile: 说明: 指定当前使用的服务器参数文件的名称。 值范围: 静态参数 默认值: SPFILE 参数可在客户端 PFILE 中定义, 以指明要使用的服务器参数文件的名称。服务器使用默认服务器参数文件时, SPFILE 的值要由服务器在内部设置。 Logmnr_max_persistent_sessions: Standby_file_management: Trace_enabled: Ifile: 说明: 用于在当前参数文件中嵌入其他参数文件。您可以在一个参数文件的多个行上多次使用该参数, 但最多只能有三级嵌套。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参数文件名 (语法是 IFILE = parameter_file_name)。 默认值: NULL remote_listener: global_context_pool_size: 说明: 从 SGA 分配的用于存储和管理全局应用程序环境的内存量。 值范围: 任意整数值。 默认值: 1 M plsql_native_library_subdir_count: fixed_date: 说明: SYSDATE 返回的数据。对于必须始终返回固定日期而非系统日期的测试, 该值很有用。使用双引号或不使用引号。请勿使用单引号。 值范围: YYYY-MM-DD-HH24:MI:SS (或默认的 Oracle 日期格式)。 默认值: NULL db_name: 说明: 一个数据库标识符, 应与 CREATE DATABASE 语句中指定的名称相对应。 值范围: 任何有效名称最多可有 8 个字符。 默认值: 无 (但应指定) cluster_database: cluster_interconnects: cluster_database_instances: sql_version: replication_dependency_tracking: 说明: 跟踪相关性对复制服务器以并行方式传播所作的更改至关重要。如果设置为 FALSE, 数据库上的读/写操作将运行得更快, 但无法为复制服务器产生并行传播的相关性信息。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TRUE (即启用读/写相关性跟踪) remote_os_roles: 说明: 将 REMOTE_OS_ROLES 设置为 TRUE, 允许由远程客户机的操作系统来分配角色。如果设置为 FALSE, 则由远程客户机的数据库来识别和管理角色。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remote_os_authent: 说明: 将 REMOTE_OS_AUTHENT 设置为 TRUE, 允许使用 OS_AUTHENT_PREFIX 的值来验证远程客户机。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open_links: 说明: 指定在一次会话中同时打开的与远程数据库的连接的最大数量。该值应等于或超过一个引用多个数据库的单个 SQL 语句中引用的数据库的数量, 这样才能打开所有数据库以便执行该语句。 值范围: 0 - 255 (如果为 0, 不允许分布式事务处理)。 默认值: 4 open_links_per_instance: 说明: 指定 XA 应用程序中可移植的打开连接的最大数量。XA 事务处理使用可移植的打开的连接, 以便在提交一个事务处理后能将这些连接高速缓存。如果创建连接的用户就是拥有事务处理的用户, 各事务处理则可共享连接。 值范围: 0 - UB4MAXVAL 默认值: 4 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 说明: 指定操作系统或一个文件是否检查具有权限的用户的口令。如果设置为 NONE, Oracle 将忽略口令文件。如果设置为 EXCLUSIVE, 将使用数据库的口令文件对每个具有权限的用户进行验证。如果设置为 SHARED, 多个数据库将共享 SYS 和 INTERNAL 口令文件用户。 值范围:NONE | SHARED | EXCLUSIVE 默认值: NONE hs_autoregister: 说明: 启用或禁用“异构服务 (HS)”代理的自动自注册。如果启用, 信息将被上载到数据字典中, 以便在通过同一代理建立后续连接时降低开销。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TRUE global_names: 说明: 指定是否要求数据库链接与所连接的数据库同名。如果该值为 FALSE, 则不执行检查。要使分布式处理中的命名约定一致, 请将该参数设置为 TRUE。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TRUE distributed_transactions: 说明: 一个数据库一次可参与的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最大数量。如果由于网络故障异常频繁而减少该值, 将造成大量未决事务处理。 值范围: 0 - TRANSACTIONS 参数值。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commit_point_strength: 说明: 一个用于确定分布式事务处理中提交点的位置的值。 值范围: 0 -255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db_domain: 说明: 指定数据库名的扩展名 (例如:US.ORACLE.COM) 为使一个域中创建的数据库名唯一, 建议指定该值。 值范围: 由句点分隔的任何字符串, 最长可以有 128 个字符。 默认值: WORLD dblink_encrypt_login: 说明: 在连接到其他 Oracle Server 时, 数据库链接是否使用加密口令。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backup_tape_io_slaves: 说明: 一个恢复管理器参数, 用于确定读取或写入磁带是否要使用服务器进程或一个附加的 I/O 从属。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tape_asynch_io: 说明: 用于控制对顺序设备的 I/O 操作 (例如, 将 Oracle 数据备份或复原到磁带上, 或从磁带上备份或复原 Oracle 数据) 是否异步。只有在您的平台支持对顺序设备的异步 I/O 操作的情况下, 将该值设置为 TRUE 才有效; 如果异步 I/O 的执行情况不稳定, 请将该值设置为 FALSE。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log_file_name_convert: 说明: 将主数据库上的一个日志文件的文件名转换为备用数据库上对等的路径和文件名。将一个日志文件添加到一个主数据库后, 必须将一个相应的文件添加到备用数据库中。该参数替代 Oracle7 中的 LOG_FILE_NAME_CONVERT 参数。 值范围: 任何格式为 ''主体日志文件的路径/文件名'' 和 ''备用日志文件的路径/文件名'' 的有效路径/文件名 默认值: NULL fal_server: 说明: 指定此备用数据库的 FAL 服务器。该值是一个 Oracle Net 服务名。此 Oracle Net 服务名被假定为已在备用数据库系统上正确配置, 可指向期望的 FAL 服务器。 值范围: Oracle Net 服务名的字符串值。 Fal_client: 说明: 指定供 FAL 服务 (通过 FAL_SERVER 参数配置) 来引用 FAL 客户机的 FAL 客户机名称。该参数的值是一个 Oracle Net 服务名。此 Oracle Net 服务名被假定为已在 FAL 服务器系统上正确配置, 可指向 FAL 客户机 (即: 此备用数据库)。 值范围: Oracle Net 服务名的字符串值。 Drs_start: 说明: 使 Oracle 可以确定是否应启动 DRMON 进程。DRMON 是一种不会导致致命错误的 Oracle 后台进程, 只要例程存在, 该进程就存在。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remote_archive_enable: 说明: 控制是否可向远程目标执行重做日志文件归档操作。必须将该参数值设置为 "TRUE", 以便 Oracle 数据库例程对重做日志文件进行远程归档, 并且/或者接收远程归档的重做日志文件。 值范围: FALSE | TRUE 默认值: TRUE standby_preserves_names: 说明: 表明备用数据库上的文件名是否与主数据库上的文件名相同。 值范围: TRUE 或 FALSE。注: 如果将值设置为 True, 且备用数据库与主数据库位于同一系统上, 则主数据库文件可能被覆盖。 默认值: FALSE。 Standby_archive_dest: 说明: 指定来自一个主例程的归档日志的到达位置。STANDBY_ARCHIVE_DEST 和 LOG_ARCHIVE_FORMAT 用于在备用位置上虚拟完全合格的归档日志文件名。备用数据库上的 RFS 服务器将使用该值, 而不是 ARCHIVE_LOG_DEST。 值范围: NULL 字符串或非 RAW 类型的有效路径/设备名。 默认值: NULL db_file_name_convert: 说明: 将主数据库上的一个新数据文件的文件名转换为备用数据库上的文件名。 值范围: 一个有效的主/备用目录和文件名对。 默认值: 无 max_enable_roles: 说明: 指定一个用户可以启用的数据库角色 (包括子角色) 的最大数量。用户可启用的角色的实际数量是 2 加上 MAX_ENABLED_ROLES 的值, 因为每个用户都有两个附加的角色: PUBLIC 和用户自己的角色。 值范围: 0 -148 默认值: 20 O7_DICTIONARY_ACCESSIBILITY: 说明: 主要用于从 Oracle7 移植到 Oracle8i。如果该值为 TRUE, SYSTEM 权限 (如 SELECT ANY TABLE) 将不限制对 SYS 方案中各对象的访问 (Oracle7 行为)。如果该值为 FALSE, 只有被授予了 SELECT_CATALOG_ROLE, EXECUTE_CATALOG_ROLE 或 DELETE_CATALOG_ROLE 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 SYS 方案中的各对象。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TRUE sql92_security: 说明: 指定要执行一个更新或删除引用表列的值是否需要具有表级的 SELECT 权限。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audit_trail: 说明: 启用或禁用数据库审计。如果该参数为 TRUE 或 DB, 审计记录将被写入 SYS.AUD$ 表中; 如果参数为 OS, 则写入一个操作系统文件。 值范围: NONE | FALSE | DB | TRUE | OS 默认值: NONE rdbms_server_dn: 说明: RDBMS 服务器的唯一判别名。它用于在一个企业目录服务中检索企业角色。有关详细信息, 请参阅“Oracle Advanced Security Administrator's Guide”。 值范围: 所有 X.500 唯一判别名格式值。 默认值: 无 os_roles: 说明: 确定操作系统或数据库是否为每个用户标识角色。如果设置为 TRUE, 将由操作系统完全管理对所有数据库用户的角色授予。否则, 角色将由数据库标识和管理。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os_authent_prefix: 说明: 使用用户的操作系统帐户名和口令来验证连接到服务器的用户。该参数的值与各用户的操作系统帐户连接在一起。要去除 OS 帐户前缀, 请指定空值。 值范围: 任何标识符。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通常是 'OPS$') object_cache_max_size_percent: 说明: 指定会话对象的高速缓存增长可超过最佳高速缓存大小的百分比, 最大大小等于最佳大小加上该百分比与最佳大小的乘积。如果高速缓存大小超过了这个最大大小, 系统就会尝试将高速缓存缩小到最佳大小。 值范围: 0% 到根据操作系统而定的最大值。 默认值: 10% object_cache_optimal_size: 说明: 指定在高速缓存超过最大大小的情况下, 会话对象高速缓存将被缩小到的大小。 值范围: 10K 到根据操作系统而定的最大值。 默认值: 100K session_max_open_files: 说明: 指定可在任一给定会话中打开的 BFILE 的最大数量。一旦达到这个数量, 此后将无法在该会话中打开更多文件。该参数还取决于操作系统参数 MAX_OPEN_FILES。 值范围: 1 - 至少为 (50, OS 级上的 MAX_OPEN_FILES)。 默认值: 10 parallel_execution_message_size: 说明: 指定并行执行 (并行查询, PDML, 并行恢复和复制) 消息的大小。如果值大于 2048 或 4096, 就需要更大的共享池。如果 PARALLEL_AUTOMATIC_TUNING = TRUE, 将在大存储池之外指定消息缓冲区。 值范围: 2148 - 无穷大。 默认值: 如果 PARALLEL_AUTOMATIC_TUNING 为 FALSE, 通常值为 2148; 如果 PARALLEL_AUTOMATIC_TUNING 为 TRUE , 则值为 4096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Paralle_min_percent: 说明: 指定并行执行要求的线程的最小百分比。设置该参数, 可以确保并行执行在没有可用的恰当查询从属进程时, 会显示一个错误消息, 并且该查询会因此而不予执行。 值范围: 0 -100 默认值: 0, 表示不使用该参数。 Parallel_automatic_tuning: 说明: 如果设置为 TRUE, Oracle 将为控制并行执行的参数确定默认值。除了设置该参数外, 你还必须为系统中的表设置并行性。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parallel_threads_per_cpu: 说明: 说明一个 CPU 在并行执行过程中可处理的进程或线程的数量, 并优化并行自适应算法和负载均衡算法。如果计算机在执行一个典型查询时有超负荷的迹象, 应减小该数值。 值范围: 任何非零值。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通常为 2) parallel_broadcast_enabled: 说明 : 通过使用一个散列联接或合并联接, 可以在将多个大结果集联接到一个小结果集 (以字节而不是行为单位来衡量大小) 时改善性能。如果该值设置为 TRUE, 优化程序可以将小结果集内的每个行都传播到大型集内的每个集群数据库处理行中。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 FALSE parallel_adaptive_multi_user: 说明: 启用或禁用一个自适应算法, 旨在提高使用并行执行方式的多用户环境的性能。通过按系统负荷自动降低请求的并行度, 在启动查询时实现此功能。当 PARALLEL_AUTOMATIC_TUNING = TRUE 时, 其效果最佳。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如果 PARALLEL_AUTOMATIC_TUNING = TRUE, 则该值为 TRUE; 否则为 FALSE parallel_max_servers: 说明: 指定一个例程的并行执行服务器或并行恢复进程的最大数量。如果需要, 例程启动时分配的查询服务器的数量将增加到该数量。 值范围: 0 -256 默认值: 由 CPU_COUNT, PARALLEL_AUTOMATIC_TUNING 和 PARALLEL_ADAPTIVE_MULTI_USER 确定 parallel_min_servers 说明: 指定为并行执行启动例程后, Oracle 创建的查询服务器进程的最小数量。 值范围: 0 - PARALLEL_MAX_SERVERS。 默认值: 0 log_archive_dest_state_3: 说明: 指定相应的归档日志目标参数 (仅 LOG_ARCHIVE_DEST_3) 的可用性状态。如果启用, 日志目标将被归档。如果延迟, 该目标将被排除在归档操作之外直至重新启用。 值范围: ENABLE | DEFER 默认值: ENABLE log_archive_dest_state_4: 说明: 指定相应的归档日志目标参数 (仅 LOG_ARCHIVE_DEST_4) 的可用性状态。如果启用, 日志目标将被归档。如果延迟, 该目标将被排除在归档操作之外直至重新启用。 值范围: ENABLE | DEFER 默认值: ENABLE log_archive_dest_state_5: 说明: 指定相应的归档日志目标参数 (仅 LOG_ARCHIVE_DEST_5) 的可用性状态。如果启用, 日志目标将被归档。如果延迟, 该目标将被排除在归档操作之外直至重新启用。 值范围: ENABLE | DEFER 默认值: ENABLE log_archive_dest_state_6: 说明: 标识特定日志归档目标的最近的用户定义状态。 值范围: ENABLE--如果目标属性有效, 则启用归档日志目标; DEFER--即使目标属性有效, 也要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或者是 ALTERNATE--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直到另一个目标的失败导致自动启用了此目标 (前提是备用目标的属性必须有效)。 log_archive_dest_state_7: 说明: 标识特定日志归档目标的最近的用户定义状态。 值范围: ENABLE--如果目标属性有效, 则启用归档日志目标; DEFER--即使目标属性有效, 也要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或者是 ALTERNATE--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直到另一个目标的失败导致自动启用了此目标 (前提是备用目标的属性必须有效)。 log_archive_dest_state_8: 说明: 标识特定日志归档目标的最近的用户定义状态。 值范围: ENABLE--如果目标属性有效, 则启用归档日志目标; DEFER--即使目标属性有效, 也要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或者是 ALTERNATE--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直到另一个目标的失败导致自动启用了此目标 (前提是备用目标的属性必须有效)。 log_archive_dest_state_9: 说明: 标识特定日志归档目标的最近的用户定义状态。 值范围: ENABLE--如果目标属性有效, 则启用归档日志目标; DEFER--即使目标属性有效, 也要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或者是 ALTERNATE--延迟处理归档日志目标, 直到另一个目标的失败导致自动启用了此目标 (前提是备用目标的属性必须有效)。 Log_archive_start: 说明: n只在数据库处于“归档日志”模式的情况下适用。它指定重做日志是自动还是手动复制。建议值是 TRUE, 即执行自动归档; 否则就需要手动干预, 使用 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 命令来阻止例程挂起。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log_archive_duplex_dest: 说明: 指定 LOG_ARCHIVE_DEST 外的另一个归档目标。在 Oracle8i 企业版中, 该参数被 LOG_ARCHIVE_DEST_n 代替。 值范围: 一个 NULL 字符串, 或者任何有效的路径或设备名, 原始分区除外。 默认值: NULL log_archive_format: 说明: LOG_ARCHIVE_FORMAT 只在数据库处于“归档日志”模式的情况下有用。文本字符串与变量 %s (日志序列号) 和 %t (线程号) 结合使用, 用于指定各归档重做日志文件的唯一文件名。该字符串被附加到 LOG_ARCHIVE_DEST 参数。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文件名。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 说明: 指定要求的 ARCH 进程的数量。如果 LOG_ARCHIVE_START = TRUE, 该值可以在例程启动时被评估; 也可以在通过 SQL*Plus 或 SQL 语法调用 ARCH 进程时评估。 值范围: 1 - 10 (包括端点) 的任何整数。 默认值: 1 log_archive_dest_2: 说明: 五个本地 (指定 LOCATION) 或远程 (指定 SERVICE) 目标位置中的第二个, 归档重做日志文件可以在这些目标位置上被复制。该参数只在企业版 oracle8i 数据库或更高版本的数据库中有效。 值范围: 语法为 (null_string | SERVICE=tnsnames-service | LOCATION=directory-spec)[MANDATORY | OPTIONAL][REOPEN=integer] 默认值: NULL 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 说明: 定义在可以覆盖日志文件前必须将其复制到的目标的最小数量。该值应大于或等于 LOG_ARCHIVE_DEST_n 中 MANDATORY 目标的数量。 值范围: 1 - 5 (如果与 LOG_ARCHIVE_DEST 和 LOG_ARCHIVE_DUPLEX_DEST 共同使用, 则限制在 1-2)。 默认值: 1 log_archive_trace: 说明: 控制归档日志进程生成的输出。此进程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启动 ARCn 后台进程 (在输出日志中指定为 ARCn) 明确的会话调用的前台进程 (在输出日志中指定为 ARCH) 或 “受管备用数据库”的远程文件服务器 (RFS) 进程。 值范围: 0: 禁用归档日志跟踪 (这是默认设置) 1: 重做日志文件的追踪归档 2: 每个归档日志目标的追踪归档状态 4: 追踪归档操作阶段 8: 追踪归档日志目标活动 16: 追踪详细的归档日志目标活动 32: 追踪归档日志目标参数修改 64: 追踪 ARCn 进程状态活动 默认值: 0 log_archive_dest_10: log_archive_dest_3: 说明: 五个本地 (指定 LOCATION) 或远程 (指定 SERVICE) 目标位置中的第三个, 归档重做日志文件可以在这些目标位置上被复制。该参数只在企业版 oracle8i 数据库或更高版本的数据库中有效。 值范围: 语法为 (null_string | SERVICE=tnsnames-service | LOCATION=directory-spec)[MANDATORY | OPTIONAL][REOPEN=integer] 默认值: NULL log_archive_dest: 说明: 五个本地 (指定 LOCATION) 或远程 (指定 SERVICE) 目标位置中的第三个, 归档重做日志文件可以在这些目标位置上被复制。该参数只在企业版 oracle8i 数据库或更高版本的数据库中有效。 值范围: 语法为 (null_string | SERVICE=tnsnames-service | LOCATION=directory-spec)[MANDATORY | OPTIONAL][REOPEN=integer] 默认值: NULL log_archive_dest_state_2: 说明: 指定相应的归档日志目标参数 (仅 LOG_ARCHIVE_DEST_2) 的可用性状态。如果启用, 日志目标将被归档。如果延迟, 该目标将被排除在归档操作之外直至重新启用。 值范围: ENABLE | DEFER 默认值: ENABLE log_archive_dest_5: 说明: 五个本地 (指定 LOCATION) 或远程 (指定 SERVICE) 目标位置中的第五个, 归档重做日志文件可以在这些目标位置上被复制。该参数只在企业版 oracle8i 数据库或更高版本的数据库中有效。 值范围: 语法为 (null_string | SERVICE=tnsnames-service | LOCATION=directory-spec)[MANDATORY | OPTIONAL][REOPEN=integer] 默认值: NULL log_archive_dest_6: log_archive_dest_1: log_archive_dest_8: log_archive_dest_9: log_archive_dest_state_1: 说明: 指定相应的归档日志目标参数 (仅 LOG_ARCHIVE_DEST_1) 的可用性状态。如果启用, 日志目标将被归档。如果延迟, 该目标将被排除在归档操作之外直至重新启用。 值范围: ENABLE | DEFER 默认值: ENABLE log_archive_dest_state_10 说明: 指定归档日志的目标。 值范围: 本地文件系统位置 (磁盘位置) 或通过 Oracle Net 服务名 (tns 服务) 指定的远程归档位置。: log_archive_dest_4: 说明: 五个本地 (指定 LOCATION) 或远程 (指定 SERVICE) 目标位置中的第四个, 归档重做日志文件可以在这些目标位置上被复制。该参数只在企业版 oracle8i 数据库或更高版本的数据库中有效。 值范围: 语法为 (null_string | SERVICE=tnsnames-service | LOCATION=directory-spec)[MANDATORY | OPTIONAL][REOPEN=integer] 默认值: NULL create_bitmap_area_size: 说明: CREATE_BITMAP_AREA_SIZE 指定为创建位图索引而分配的内存量。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8 MB pga_aggregate_target: 说明: 指定连接到例程的所有服务器进程的目标 PGA 总内存。请在启用自动设置工作区之前将此参数设置为一个正数。这部分内存不驻留在 SGA 中。数据库将此参数值用作它所使用的目标 PGA 内存量。设置此参数时, 要将 SGA 从可用于 Oracle 例程的系统内存总量中减去。然后可将剩余内存量分配给 pga_aggregate_target。 值范围: 整数加字母 K, M 或 G, 以将此限值指定为千字节, 兆字节或千兆字节。最小值为 10M, 最大值为 4000G 默认值: "未指定", 表示完全禁用对工作区的自动优化。 Sort_area_size: 说明: SORT_AREA_SIZE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排序所使用的最大内存量。排序完成后, 各行将返回, 并且内存将释放。增大该值可以提高大型排序的效率。如果超过了该内存量, 将使用临时磁盘段。 值范围: 相当于 6 个数据库块的值 (最小值) 到操作系统确定的值 (最大值)。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sort_area_retained_size 说明: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在一个排序运行完毕后保留的用户全局区 (UGA) 内存量的最大值。最后一行从排序空间中被提取后, 该内存将被释放回 UGA, 而不是释放给操作系统。 值范围: 从相当于两个数据库块的值到 SORT_AREA_SIZE 的值。 默认值: SORT_AREA_SIZE 的值 bitmap_merge_area_size: 说明: 指定合并从对索引的某一范围进行扫描而检索得到的位图要使用的内存量。 值范围: 根据系统而定。 默认值: 1MB workarea_size_policy: 说明: 指定调整工作区大小的策略。此参数控制优化工作区时所处的模式。 值范围: AUTO, MANUAL。 默认值: 如果设置了 PGA_AGGREGATE_TARGET, 则为 AUTO; 否则为 MANUAL。 Hash_area_size: 说明: 与并行执行操作和 DML 或 DDL 语句相关。它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要用于散列联接的最大内存量。有关详细信息, 请参阅手册 Oracle8i Concepts。 值范围: 0 到根据操作系统而定的值。 默认值: 派生:2 * SORT_AREA_SIZE 参数值 db_create_online_log_dest_4: 说明: 设置所创建的联机日志和控制文件的默认位置。如果在创建联机日志或控制文件时未指定文件名, 则使用默认文件名。 值范围: 文件系统目录名。该目录必须已存在。该目录必须具有可让 Oracle 在其中创建文件的许可。 db_create_online_log_dest_3: 说明: 设置所创建的联机日志和控制文件的默认位置。如果在创建联机日志或控制文件时未指定文件名, 则使用默认文件名。 值范围: 文件系统目录名。该目录必须已存在。该目录必须具有可让 Oracle 在其中创建文件的许可。 Db_files: 说明: 可为该数据库打开的数据文件的最大数量。 值范围: MAXDATAFILES -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在 Solaris 系统上为 200) db_create_online_log_dest_2: 说明: 设置所创建的联机日志和控制文件的默认位置。如果在创建联机日志或控制文件时未指定文件名, 则使用默认文件名。 值范围: 文件系统目录名。该目录必须已存在。该目录必须具有可让 Oracle 在其中创建文件的许可。 db_create_online_log_dest_1: 说明: 设置所创建的联机日志和控制文件的默认位置。如果在创建联机日志或控制文件时未指定文件名, 则使用默认文件名。 值范围: 文件系统目录名。该目录必须已存在。该目录必须具有可让 Oracle 在其中创建文件的许可。 Db_create_file_dest: 说明: 设置所创建的数据文件, 控制文件和联机日志的默认位置。 值范围: 文件系统目录名。该目录必须已存在。该目录必须具有可让 Oracle 在其中创建文件的许可。 Control_files: 说明: 指定一个或多个控制文件名。Oracle 建议对于不同设备或 OS 文件镜象使用多个文件。 值范围: 1 - 8 文件名 (带路径名)。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db_create_online_log_dest_5: 说明: 设置所创建的联机日志和控制文件的默认位置。如果在创建联机日志或控制文件时未指定文件名, 则使用默认文件名。 值范围: 文件系统目录名。该目录必须已存在。该目录必须具有可让 Oracle 在其中创建文件的许可。 Large_pool_size: 说明 : 指定大型池的分配堆的大小, 它可被共享服务器用作会话内存, 用作并行执行的消息缓冲区以及用作 RMAN 备份和恢复的磁盘 I/O 缓冲区。 值范围: 600K (最小值); >= 20000M (最大值是根据操作系统而定的)。 默认值 : 0, 除非配置了并行执行或 DBWR_IO_SLAVES shared_pool_size: 说明: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共享池的大小。共享池包含如: 共享游标, 存储的过程, 控制结构和并行执行消息缓冲区等对象。较大的值能改善多用户系统的性能。 值范围:300 KB -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如果是 64 位操作系统, 值为 64MB; 其他情况下, 值为 16MB。 Java_pool_size: 说明: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 Java 存储池的大小, 它用于存储 Java 的方法和类定义在共享内存中的表示法, 以及在调用结束时移植到 Java 会话空间的 Java 对象。有关详细信息, 请参阅 Oracle8i Java Developer's Guide。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shared_pool_reserved_size: 说明: 指定要为较大连续共享池内存请求而保留的空间, 以避免由碎片引起的性能下降。该池的大小应符合这样的条件:能存储为防止对象从共享池刷新而普遍要求的所有大型过程和程序包。 值范围: SHARED_POOL_RESERVED_MIN_ALLOC 到 SHARED_POOL_SIZE 的一半 (字节)。 默认值: SHARED_POOL_SIZE 值的 5% cursor_sharing: 说明: 控制可以终止共享相同的共享游标的 SQL 语句类型。 值范围: 强制: 强制表达方式不同但语句意思相同的语句共享一个游标。 EXACT: 只令完全相同的 SQL 语句共享一个游标。 默认值: EXACT open_cursors: 说明: 指定一个会话一次可以打开的游标 (环境区域) 的最大数量, 并且限制 PL/SQL 使用的 PL/SQL 游标高速缓存的大小, 以避免用户再次执行语句时重新进行语法分析。请将该值设置得足够高, 这样才能防止应用程序耗尽打开的游标。 值范围: 1 - 操作系统限制值。 默认值: 64 serial_reuse: 说明: 指定何种类型的 SQL 游标应利用串行可重用内存功能。如果 CURSOR_SPACE_FOR_TIME = TRUE, 那么 SERIAL_REUSE 值将被忽略, 当作被设置为 DISABLE 或 NULL 的情况处理。 值范围: DISABLE | SELECT | DML | PLSQL | ALL | NULL 默认值: NULL session_cached_cursors: 说明: 指定要高速缓存的会话游标的数量。对同一 SQL 语句进行多次语法分析后, 它的会话游标将被移到该会话的游标高速缓存中。这样可以缩短语法分析的时间, 因为游标被高速缓存, 无需被重新打开。 值范围: 0 到根据操作系统而定的值。 默认值: 0 cursor_space_for_time: 说明: 在一个游标引用共享 SQL 区时, 确定将 SQL 区保留在共享池中还是从中按过期作废处理。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过期作废) rollback_segments: 说明: 指定要在例程启动过程中获取的一个或多个回退段, 即使其数量超过了 TRANSACTIONS / TRANSACTIONS_PER_ROLLBACK_SEGMENT 的值。公式为 ROLLBACK_SEGMENTS = (rbseg_name [, rbseg_name] ...) 值范围:除 SYSTEM 外, DBA_ROLLBACK_SEGS 中列出的任何回退段。 默认值: NULL (默认情况下使用公用回退段) undo_suppress_errors: 说明: 允许用户在 SMU 模式下尝试执行 RBU 操作 (如 ALTER ROLLBACK SEGMENT ONLINE) 时忽略错误。这样能让用户在将所有应用程序和脚本转换到 SMU 模式之前即可使用 SMU 功能。 值范围: True 或 False 默认值: False。 Max_rollback_segments: 说明: 指定 SGA 中高速缓存的回退段的最大大小。该数值指定一个例程中可同时保持联机状态 (即状态为 INUSE) 的回退段的最大数量。 值范围: 2 -65535 默认值: 最大值 (30, TRANSACTIONS/TRANSACTIONS_PER_ROLLBACK_SEGMENT) undo_retention: 说明: UNDO_RETENTION 参数用来指定要在数据库中保留的已提交的撤消信息总量。可在例程启动时设置该参数值。可以计算满足撤消保留要求所需的撤消空间量: UndoSpace = RD * UPS, 其中 UndoSpace 以撤消块数来表示, RD 用以秒为单位的 UNDO_RETENTION 来表示, UPS 以每秒撤消块数来表示。 值范围: 所允许的最大值为 (2 ** 32) 秒。 默认值: 30 秒。 Transactions_per_rollback_segment: 说明: 指定每个回退段允许的并行事务处理的数量。启动时获取的回退段的最小数量为 TRANSACTIONS 除以该参数值的结果。如果在参数 ROLLBACK_SEGMENTS 中命名了其他回退段, 就可以获取这些回退段。 值范围: 1 -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5 undo_management: 说明: 指定系统应使用哪种撤消空间管理模式。如果设置为 AUTO, 例程将以 SMU 模式启动。否则将以 RBU 模式启动。在 RBU 模式下, 撤消空间会象回退段一样在外部分配。在 SMU 模式下, 撤消空间会象撤消表空间一样在外部分配。 值范围: AUTO 或 MANUAL 默认值: 如果启动第一个例程时忽略了 UNDO_MANAGEMENT 参数, 则将使用默认值 MANUAL, 并且例程将以 RBU 模式启动。如果这不是第一个例程, 则将按其他现有例程启动时使用的撤消模式来启动该例程。 Undo_tablespace: 说明: 撤消表空间仅用于存储撤消信息。UNDO_TABLESPACE 仅允许在系统管理撤消 (SMU) 模式下使用。例程将使用指定的撤消表空间, 。如果该表空间不存在, 或不是撤消表空间, 或正在由另一例程使用, 则例程 STARTUP 将失败。 默认值: 每个数据库都包含 0 个或更多的撤消表空间。在 SMU 模式下, 将为每个 ORACLE 例程分配一个 (且仅限一个) 撤消表空间。 Instance_name 说明: 在多个例程使用相同服务名的情况下, 用来唯一地标识一个数据库例程。INSTANCE_NAME 不应与 SID 混淆, 它实际上是对在一台主机上共享内存的各个例程的唯一标识。 值范围: 任何字母数字字符。 默认值: 数据库 SID service_names: 说明 : 为 Oracle Net 监听程序用来识别一个服务 (如: 复制环境中的一个特定数据库) 的例程指定服务名。如果该服务没有域, 将附加 DB_DOMAIN 参数。 语法 : SERVICE_NAMES = name1.domain, name2.domain 默认值 : DB_NAME.DB_DOMAIN (如果已定义) local_listener: 说明 : 一个 Oracle Net 地址列表, 用于标识 Oracle Net 监听程序所在的同一台计算机上的数据库例程。所有例程和调度程序都在该监听程序上注册, 以便启用客户机连接。该参数覆盖在 8.1 版本中废弃的 MTS_LISTENER_ADDRESS 和 MTS_MULTIPLE_LISTENERS 参数。 值范围: 一个有效的 Oracle Net 地址列表。 默认值: (ADDRESS_LIST=(Address=(Protocol=TCP)(Host=localhost)(Port=1521)) (Address=(Protocol=IPC)(Key=DBname))) license_sessions_warning: 说明: 指定对并行用户会话数量的警告限制。达到该限制后, 其他用户仍然可以连接, 但一条消息将被写入 ALERT 文件。具有 RESTRICTED SESSION 权限的用户将收到一条警告消息, 表明系统已接近最大容量。 值范围: 0 - LICENSE_MAX_SESSIONS 默认值: 0 license_max_sessions: 说明: 指定允许同时进行的并行用户会话的最大数量。达到该限制后, 只有具有 RESTRICTED SESSION 权限的用户才能连接到服务器。所有其他用户都会收到一条警告消息, 表明已达到系统最大容量的限制。 值范围: 0 - 会话许可的数量。 默认值: 0 license_max_users: 说明: 指定您可在该数据库中创建的用户的最大数量。并行会话使用许可和用户使用许可不应被同时启用。LICENSE_MAX_SESSIONS 或 LICENSE_MAX_USERS 或这两者的值应为零。 值范围: 0 - 用户许可的数量。 默认值: 0 db_block_checksum: 说明: DBWn, ARCH 和 SQL*loader 是否为每一个数据块读或写计算或校验块的校验和。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shadow_core_dump: 说明: 一个针对 UNIX 的参数, 用于指定是否将 SGA 信息转储到一个生成的核心文件中。如果设置为 FULL, SGA 将被包括在核心转储中。如果设置为 PARTIAL, SGA 将不被转储。 值范围: FULL | PARTIAL 默认值: FULL db_block_checking: 说明: 用于控制是否检查事务处理管理的块有无损坏。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background_core_dump: 说明: 是否将 SGA 信息转储到一个生成的核心文件中 (用于 UNIX)。 值范围: FULL | PARTIAL 默认值: FULL event: 说明: 由 Oracle 技术支持人员使用, 以调试系统。一般情况下, 不应变更该值。 值范围:不可用。 默认值: 无 user_dump_dest: 说明: 为服务器将以一个用户进程身份在其中写入调试跟踪文件的目录指定路径名。例如, 该目录可这样设置: NT 操作系统上的 C:/ ORACLE/UTRC; UNIX 操作系统上的 /oracle/utrc; 或 VMS 操作系统上的 DISK$UR3:[ORACLE.UTRC]。 值范围: 一个有效的本地路径名, 目录或磁盘。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timed_statistics: 说明: 收集操作系统的计时信息, 这些信息可被用来优化数据库和 SQL 语句。要防止因从操作系统请求时间而引起的开销, 请将该值设置为零。将该值设置为 TRUE 对于查看长时间操作的进度也很有用。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timed_os_statistics: 说明 : 由系统管理员使用, 以收集操作系统统计信息。为了有效地使用资源, 请只在需要时才设置该值。对于专用服务器, 会在用户连接, 断开连接以及弹出调用 (如果超出了指定的时间限制) 的情况下收集操作系统统计信息。对于共享服务器, 将为推入或弹出的调用收集统计信息。 值范围: 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默认值 : 0 (操作系统统计信息不被刷新) core_dump_dest: 说明: 指定核心转储位置的目录名 (用于 UNIX)。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目录名。 默认值: ORACLE_HOME/dbs oracle_trace_collection_name: 说明: 指定 Oracle Trace 收集名, 并在输出文件名中使用 (收集定义文件 .cdf 和数据收集文件 .dat)。如果该参数不为空, 且 ORACLE_TRACE_ENABLE = TRUE, 就会启动一个默认的 Oracle Trace 收集, 直到该值再次设置为 NULL。 值范围: 一个有效的收集名, 最长可为 16 个字符 (使用 8 个字符文件名的平台除外)。 默认值: NULL oracle_trace_collection_path: 说明: 指定 Oracle Trace 收集定义文件 (.cdf) 和数据收集文件 (.dat) 所在的目录路径名。 值范围: 完整的目录路径名。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通常是 ORACLE_HOME/otrace/admin/cdf) background_dump_dest: 说明: 指定在 Oracle 操作过程中为后台进程 (LGWR, DBW n 等等) 写入跟踪文件的路径名 (目录或磁盘)。它还定义记录着重要事件和消息的数据库预警文件的位置。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目录名。 默认值: ORACLE_HOME/rdbms/log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oracle_trace_enable: 说明: 要为服务器启用 Oracle Trace 收集, 请将该值设置为 TRUE。如果设置为 TRUE, 该服务器就可以使用 Oracle Trace。要启动一个收集过程, 请为 ORACLE_TRACE_COLLECTION_NAME 指定一个非空值; 或者使用 Oracle Trace Manager 来启动一个收集。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oracle_trace_collection_size: 说明: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 Oracle Trace 收集文件的最大大小。一旦该收集文件的大小达到这个最大值, 收集就会被禁用。如果值范围指定为零, 就表示没有大小限制。 值范围: 0 -4294967295 默认值: 5242880 oracle_trace_facility_path: 说明: 指定 Oracle TRACE 工具的定义文件 (.fdf) 所在的目录路径名。 值范围: 完整的目录路径名。 默认值: ORACLE_HOME/otrace/admin/fdf/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sql_trace: 说明: 禁用或启用 SQL 跟踪设备。如果设置为 TRUE, 将收集优化信息, 这些信息对改善性能很有用。由于使用 SQL 跟踪设备将引发系统开销, 只应在需要优化信息的情况下使用 TRUE。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oracle_trace_facility_name: 说明: 指定 Oracle Trace 产品定义文件名 (.fdf 文件名)。该文件包含可为使用 Oracle Trace 数据收集 API 的产品收集的所有事件和数据项的定义信息。Oracle 建议使用默认的文件 ORCLED.FDF。 值范围: 一个有效的设备名, 最长可有 16 个字符。 默认值: oracled max_dump_file_size: 说明: 指定每个跟踪文件的最大大小。如果您担心跟踪文件会占用太多空间, 可更改该限制。如果转储文件可以达到操作系统允许的最大大小, 请将该值指定为“无限制”。 值范围: 0 - 无限制 (可以用 'K' 或 'M' 为单位) 默认值: 10000 块 resource_limit: 说明: 确定是否在数据库概要文件中实行资源限制。如果设置为 FALSE, 将禁用资源限制。如果值为 TRUE, 即启用资源限制。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resource_manager_plan: 说明: 如果指定该值, 资源管理器将激活计划和例程的所有子项 (子计划, 指令和使用者组)。如果不指定, 资源管理器将被禁用, 但使用 ALTER SYSTEM 命令还可以启用。 值范围: 任何有效的字符串。 默认值: NULL sessions: 说明: 指定用户会话和系统会话的总量。默认数量大于 PROCESSES, 以允许递归会话。 值范围: 任何整数值。 默认值: 派生 (1.1 * PROCESSES + 5) java_soft_sessionspace_limit: 说明: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在 Java 会话中使用的 Java 内存 的 '软限制'。如果用户的会话持续时间 Java 状态使用过多的内存, Oracle 将生成一个警告并向跟踪文件写入一则消息。 值范围: 0 - 4GB 默认值: 0 cpu_count: 说明: Oracle 可用的 CPU 的数目 (用于计算其他参数值)。请勿更改该值。 值范围: 0 - 无限制。 默认值: 由 Oracle 自动设置 java_max_sessionspace_size: 说明: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可供在服务器中运行的 Java 程序所使用的最大内存量。它用于存储每次数据库调用的 Java 状态。如果用户的会话持续时间 Java 状态超过了该值, 则该会话会由于内存不足而终止。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默认值: 0 processes: 说明: 指定可同时连接到一个 Oracle Server 上的操作系统用户进程的最大数量。该值应允许执行所有后台进程, 如: 作业队列 (SNP) 进程和并行执行 (Pnnn) 进程。 值范围: 6 到根据操作系统而定的一个值。 默认值: 由 PARALLEL_MAX_SERVERS 确定 control_file_record_keep_time: 说明: 控制文件中可重新使用部分中的记录必须保留的最短时间 (天数)。 值范围: 0 -365 默认值: 7 log_checkpoint_timeout: 说明: 指定距下一个检查点出现的最大时间间隔 (秒数)。将该时间值指定为 0, 将禁用以时间为基础的检查点。较低的值可以缩短例程恢复的时间, 但可能导致磁盘操作过量。 值范围: 0 - 无限制。 默认值: Oracle8i:900 秒。企业版: 1800 秒 recovery_parallelism: 说明: 指定参与例程或介质恢复的进程的数量。如果值为 0 或 1, 就表明恢复将由一个进程以串行方式执行。 值范围: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不能超过 PARALLEL_MAX_SERVERS)。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fast_start_mttr_target: 说明: 指定从单个数据库例程崩溃中恢复所需的时间 (估计秒数)。FAST_START_MTTR_TARGET 将在内部被转换为一组参数, 用于修改数据库的操作, 从而将它的恢复时间控制在总 "恢复平均时间 (MTTR)" 中的一定范围之内。只有具有 "快速启动故障恢复" 功能的版本才支持此参数。 值范围: [0, 3600]。它将计算数据缓冲区高速缓存条目数之上, 且大于最大日志中的块数的限值。 默认值: 0 log_checkpoints_to_alert: 说明: 指定将检查点信息记录到预警文件中。该参数对于确定检查点是否按所需频率出现很有用。 值范围: TRUE | FALSE 默认值: FALSE fast_start_io_target: 说明: 指定在系统崩溃或例程恢复期间需要的 I/O 数量。该值比 DB_BLOCK_MAX_DIRTY_TARGET 对恢复过程的控制更加精确。 值范围: 0 (禁用 I/O 恢复限制) 或 1000, 到高速缓存中的所有缓冲区数。 默认值: 高速缓存中的所有缓冲区数 log_checkpoint_interval: 说明: 指定在出现检查点之前, 必须写入重做日志文件中的 OS 块 (而不是数据库块) 的数量。无论该值如何, 在切换日志时都会出现检查点。较低的值可以缩短例程恢复所需的时间, 但可能导致磁盘操作过量。 值范围: 无限制 (指定 0 即可禁用该参数)。 默认值: 根据操作系统而定 log_buffer: 说明: 以字节为单位, 指定在 LGWR 将重做日志条目写入重做日志文件之前, 用于缓存这些条目的内存量。重做条目保留对数据
Flash 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Loading应该放在影片的什麽位置? A. 影片不能有Loading B. 中间 C. 后面 D. 前面 2.Flash中设置属性的命令是? A. Set Polity B. Polity C. Property D. Set Property 3.Flash action“while”意义是? A. 卸载动画片段符号 B. 声明局部变量 C. 当…成立时 D. 对…对象(Object)做 4.Flash中如何查看特定场景? A. 选择 Window > Inspectors > Scene B. 选择 View > Goto ,然后选择场景名字 C. 选择 Insert > Scene D. 点击场景监控器中的 Delete 5.Flash中如何选取场景中所有层中的所有对象? A. 按住 Shift 键的同时进行新的选取 B. 选择 Edit > Select All C. 选择 Edit > Select All D. 在时间轴上点击帧 6.Flash查看(View)菜单中,Work Area表示? A. 将作品编辑区域以“工作区”方式显示 B. 在编辑区域中显示标尺 C. 在编辑区域中显示底格辅助线 D. 设置“磁铁”功能 7.Flash5中,Common Library默认共有几类公用对象: A. 3 B. 4 C. 5 D. 6 8.Flash中Remove movie clip指的是什么? A. 删除已复制的电影夹子 B. 删除电影夹子 C. 移动电影夹子 D. 复制电影夹子 9.Flash可接受的当鼠标放在按钮上时产生效果的鼠标操作是哪个? A. Press B. Release C. Release Outside D. Roll Over 10.Flash action“var”意义是? A. 卸载动画片段符号 B. 声明局部变量 C. 当…成立时 D. 对…对象(Object)做 11.Flash 菜单Modify→Ungroup 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G B. Ctrl+Shift+G C. Ctrl+B D. Ctrl+Shift+P 12.Flash action“FSCommand”意义是? A. 停止所有声音的播放 B. 跳转至某个超级连接地址URL C. 发送FSCommand命令 D. 装载影片 13.Flash action“Stop All Sounds”意义是? A. 停止所有声音的播放 B. 跳转至某个超级连接地址URL C. 发送FSCommand命令 D. 装载影片 14.Flash中Duplicate movie clip指的是什么? A. 删除已复制的电影夹子 B. 删除电影夹子 C. 移动电影夹子 D. 复制电影夹子 15.Flash5中,插入新symbol的快捷键是 A. Ctrl+F5 B. Ctrl+F6 C. Ctrl+F7 D. Ctrl+F8 16.lash能将ASCII代码转换成对应的字符,也可以返回字符对应的ASCII码。Chr表示什么? A. 转换ASCII码为字符 B. 转换字符为ASCII码 C. 转换字符为海明码 D. 转换海明码为字符 17.Flash 菜单File→Print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P B. Ctrl+Q C. Ctrl+Z D. Ctrl+Y 18.Flash中TRANSFORM表示什么面板? A. 信息面板 B. 填充面板 C. 描边面板 D. 变形面板 19.Flash插入(Insert)菜单中,Key Frame表示? A. 删除当前帧或选定的帧序列 B. 在时间线上插入一个新的关键帧 C. 在时间线上插入一个新的空白关键帧 D. 清楚当前位置上或选定的关键在时间线上插入一个新的关键 20.Flash 菜单Modify→Group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G B. Ctrl+Shift+G C. Ctrl+B D. Ctrl+Shift+P 21.Flash中如果想要测试完整的互动功能和动画功能怎么办? A. 选择 Control > Loop Playback B. 选择 Control > Enable Buttons C. 选择Control > Test Movie D. 选择 Control > Actions 22.Flash 菜单View→Work Area 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Shift+W B. Ctrl+Alt+Shift+R C. Ctrl+Alt+Shift+G D. Ctrl+Alt+G 23.Flash 菜单Control→Step Forward的快捷操作是? A. Enter B. Ctrl+Alt+R C. > D. < 24.Flash中Clear(清除)的快捷键是什么? A. Control+V B. Control+Shift+V C. Delete D. Control+D 25.Flash锁定编辑对象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Down B. Ctrl+Shift+Down C. Ctrl+Alt+L D. Ctrl+Alt+Shift+L 26.放大显示比例可使用什麽方式? A. 点选式 B. 框选式 C. 鼠标式 D. A和B都正确 27.以下不是符号Symbol可选的类型的是: A. Moeie Clip B. Button C. Effect D. Graphic 28.Flash查看(View)菜单中,Go To→Next表示? A. 打开当前作品的第一个场景 B. 打开当前作品的上一个场景 C. 打开当前作品的下一个场景 D. 打开当前作品的最后一个场景 29.Flash中选择是否合并为单声道的属性是? A. Bit Rate B. Quality C. ExprotSettings D. Perprocessing 30.Flash为变形过渡动画中的矢量图形设置形状提示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Alt+S B. Ctrl+Shift+Z C. Ctrl+H D. Ctrl+Shift+Up 31.下图所示的对话框是什麽对话框? A. 笔刷样式编辑对话框 B. 线样式编辑对话框 C. 矩形编辑对话框 D. 圆形编辑对话框 32.Flash 菜单Modify→Movie的快捷操作是? A. Ctrl+M B. Ctrl+T C. Ctrl+Shift+T D. Ctrl+K 33.在按钮编辑模式中,其时间轴上有哪几个帧? A. Up B. Over C. Down D. Hit 34.以下那些图形是群组物件? A. B. C. D. 35.Flash5允许使用Action的功能有哪几种? A. Symbol B. Movie Clips C. Keyframe D. Button Symbol 36.以下语句说法正确的有: A. getURL表示使浏览器浏览到指定页面 B. gotoAndPlay表示跳转到指定帧并播放 C. gotoAddStop表示跳转到指定帧并停止播放 D. loadMovie表示引入一个外部电影到指定层 37.比较运算符分为哪几种? A. 数值比较运算符 B. 字串比较运算符 C. 字母比较运算符 D. 汉字比较运算符 38.在声音同步类型中包括哪几种类型? A. Event B. Start C. Stop D. Stream 39.以下操作哪几项属于恢复上次操作? A. 打开Edit菜单下的Redo命令 B. 按Crrl+z键 C. 按Crrl+y键 D. 打开Edit菜单下的Undo命令 40.Number将参数转换成数值其返回值有哪几种情况? A. 如果X为一数字,则返回值即为该数字; B. 如果X为一布尔数,则返回0或1; C. 如果X为一字符串,则函数将X解释为一个指数形式的十进制数; D. 如果X未定义,则返回0。 41.按钮的属性有那些? A. 按钮的属性有UP; B. 按钮的属性有UP和OVER; C. 按钮的属性有DOWN; D. 按钮的属性有HIT. 42.图形文件中,哪几种格式的矢量图能被Flash直接引用? A. *.ai B. *.eps C. *.cdr D. *.wmf 43.下图中哪几项可以打开平滑与整平工具? A. 从附属选项中挑选 和 钮 B. 从附属选项中挑选 和 钮 C. 选取Insert菜单下的Smooth命令和Straighten命令 D. 选取Modify菜单下的Smooth命令和Straighten命 44.如何使图A的文字产生图B向左对齐的效果? A. 将光标放在每一行文字的开头或结尾的位置,打开Text菜单下Align级联菜单Align left命令。 B. 将光标放在每一行文字的开头或结尾的位置,按快捷键Ctrl+Shift+L。 C. 打开Text菜单下Align级联菜单Align right命令。 D. 按快捷键Ctrl+Shift+I 45.新增图层的方法有: A. 选择Insert菜单下的Layer命令 B. 按下图层编辑区左下方的钮 C. 按下图层编辑区左下方的钮 D. 选择File菜单下的Layer命令 FLASH 样题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B 6.A 7.D 8.B 9.D 10.B 11.B 12.C 13.A 14.D 15.D 16.A 17.A 18.D 19.B 20.A 21.C 22.A 23.C 24.C 25.C 26.D 27.C 28.C 29.D 30.C 31.B 32.A 33.ABCD 34.ACD 35.CD 36.ABCD 37.AB 38.ABCD 39.AC 40.ABCD 41.ABCD 42.ABD 43.AD 44.AB 45.AB Flash 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1. Flash MX 不可以在Macintosh 平台上运行。 □ A. 正确 □ B. 错误 2. Flash 影片频率最大可以设置到多少? □ A. 99 □ B. 100 □ C. 120 □ D. 150 3. FListBox.addItem 和FListBox.addItemAt 有什么用 □ A. 添加列表框 □ B. 使用Value(值)对话框添加项目 □ C. 添加下拉菜单 □ D. 给组合框添加项目 4. Library 中有一元件Symbol 1,舞台上有一个该元件的实例。现通过实例属性检查器将该实 例的颜色改为#FF0033,透明度改为80%。请问此时Library 中的Symbol 1 元件将会发生什么 变化? □ A. 颜色也变为#FF0033 □ B. 透明度也变为80% □ C. 颜色变为#FF0033,透明度变为80% □ D. 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5. 编辑位图图像时,修改的是: □ A. 像素 □ B. 曲线 □ C. 直线 □ D. 网格 6. 单击View>Hide Edges 的作用是: □ A. 隐藏被选择对象的突出显示状态 □ B. 隐藏被选择对象的外框轮廓 □ C. 隐藏被选择对象的填充区域 □ D. 隐藏被选择对象的线条 7. 当Flash 导出较短小的事件声音(例如按钮单击的声音)时,最适合的压缩选项是: □ A. ADPCM 压缩选项 □ B. MP3 压缩选项 □ C. Speech 压缩选项 □ D. Raw 压缩选项 8. 对于在网络上播放动画来说,最合适的帧频率是: □ A. 每秒24 帧 □ B. 每秒12 帧 □ C. 每秒25 帧 □ D. 每秒16 帧 9. 将舞台上的对象转换为元件的步骤是: □ A. "1.选定舞台上的元素; 2.. 单击Insert> Convert to Symbol,打开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 3.填写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 B. "1.. 单击Insert> Convert to Symbol,打开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 2.选定舞台上的元素 3.填写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 C. "1.选定舞台上的元素,并将选定元素拖到库面板上 2.. 单击Insert> Convert to Symbol,打开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 3.填写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 D. "1.. 单击Insert> Convert to Symbol,打开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 2.选定舞台上的元素,并将选定元素拖到库面板上 3.填写Convert to Symbol 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10. 某电影中,只有一个layer1,其上放置一个有两个元件(test1 和test2)组合成的组合体, 选择这个组合体执行打散Ctrl+B,然后右键单击执行Distribute to layers,那末: □ A. 这个电影中将增加两个新层:layer2 和layer3 □ B. 这个电影中将增加两个新层:test1 和test2,而原有的layer1 将消失 □ C. 这个电影中将增加两个新层:test1 和test2,而原有的图层维持不变 □ D. 这个电影中将增加两个新层:test1 和test2,而原有的layer1 成为空层 11. 全等(===)运算符和相同运算符基本相似,但是它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 A. 全等(===)运算符执行数据类型的转换 □ B. 全等(===)运算符不执行数据类型的转换 □ C. 全等(===)运算符永远返回真 □ D. 以上都不对 12. 如果导入的是图像序列中的一个picture001.bmp 文件,并且序列中的其他文件位于相同的 文件夹中,则将被识别为图像序列将是下面哪些: □ A. picture001.bmp □ B. picture002.bmp □ C. picture003.bmp □ D. picture-001.bmp 13. 如果要让Flash 同时对若干个对象产生渐变动画,则必须将这些对象放置在不同的层中。 □ A. 正确 □ B. 错误 14. 矢量图形用来描述图像的是: □ A. 直线 □ B. 曲线 □ C. 色块 □ D. A 和B 都正确 15. 下列那几个属性是flash mx 不建议使用的属性 □ A. scroll □ B. maxscroll □ C. _droptarget □ D. _highquality 16. 下面的语句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Flash 最新的创作平台是Flash MX,播放插件是Flash MX Player。 □ B. 目前Flash 最新的创作平台是Flash MX,播放插件是Flash 6.0 Player。 □ C. 目前Flash 最新的创作平台是Flash 6.0,播放插件是Flash MX Player。 □ D. 目前Flash 最新的创作平台是Flash 6.0,播放插件是Flash 6.0 Player。 17. 下面关于FLASH MX 导入Fireworks 的PNG 文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户可以选择作为可编辑对象或不可编辑的图像进行导入 □ B. 当作为不可编辑的图像导入时,文件将转换成位图图像对象,但是导入矢量图形除外 □ C. 作为可编辑对象导入,用户可以选择保留位于PNG 文件中的图像、文本和辅助线 □ D. 作为不可编辑的图像导入PNG 文件,则用户可以在Flash MX 中启动Fireworks 编辑该 PNG 图像 18. 下面关于从浏览器打印电影和从Flash 播放器打印电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Flash 播放器打印电影,可以指定Flash 电影中的哪些帧可以被打印" □ B. "从Flash 播放器打印电影,可以确定帧的打印区域" □ C. "从Flash 播放器打印电影,可以给电影剪辑中的打印帧附加Print 动作" □ D. 从浏览器打印电影肯定比从Flash 播放器打印电影效果好 19. 下面关于打印Flash 电影说法错误的是: □ A. 打印Flash 矢量图形时,可以在任意尺寸上获得清晰的打印效果 □ B. 打印低分辨率的位图图像时,受到像素的影响 □ C. 不可以从浏览器打印Flsh 电影 □ D. Flash 播放器的打印功能允许用户打印电影中的目录、联票、单篇、收据、发票或其他 文档 20. 下面关于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Flash 允许用户创建并产生动画效果的是矢量图形而位图图像不可以 □ B. 在Flash 中,用户也可以导入并操纵在其他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 C. 用FLASH MX 的绘图工具画出来的图形为矢量图形 □ D. 一般来说矢量图形比位图图像文件量大 21. 下面关于通过Flash 播放器的关联菜单打印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打印任意Flash 电影中的帧 □ B. 无法打印透明度 □ C. 可以打印颜色效果 □ D. 无法打印其他电影剪辑中的帧 22. 下面哪个不是FlashMX 中内置的组件? □ A. CheckBox(复选框) □ B. RadioButton(单选钮) □ C. ScrollPane(滚动窗格) □ D. Jump Menu (跳转菜单) 23. 下面哪些操作不可以使电影优化: □ A. 如果电影中的元素有使用一次以上者,则可以考虑将其转换为元件 □ B. 只要有可能,请尽量使用渐变动画 □ C. 限制每个关键帧中发生变化的区域 □ D. 要尽量使用位图图像元素的动画 24. 下面哪些是Flash MX 新增的功能? □ A. 可以导入mp3 格式的声音文件。 □ B. 可以导入视频格式。 □ C. 增加了层文件夹。 □ D. 可以把声音设置成流方式。 25. 下面那个方法不属于Date(日期)对象 □ A. getDate() □ B. getDay() □ C. getMonth() □ D. getMinute() 26. 要分离位图图像,按以下步骤操作:1、选择当前场景中的位图图像;2、单击Modify> Trace Bitmap 命令。 □ A. 正确 □ B. 错误 27. 要改变舞台上复选框组件的宽度,可以 □ A. 使用Free Transform(自由变形)工具 □ B. 使用setSize 方法 □ C. 使用AS 中的_width(宽度)属性 □ D. 使用属性面板中的w 属性精确调整 28. 要在组件面板中显示SmartClips 或自定义的组件,应该如何做? □ A. 将包含组件的电影剪辑放在库(Library)中 □ B. 将包含组件电影剪辑的FLA 文件放置在Flash MX 的组件文件夹中 □ C. 将包含组件电影剪辑的FLA 文件放置在Flash6/Configuration/Components 中 □ D. 导入包含组件电影剪辑的SWF 导入 29. 以下各种关于图形元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来创建可重复使用的,并依赖于主电影时间轴的动画片段 □ B. 可用来创建可重复使用的,但不依赖于主电影时间轴的动画片段 □ C. 可以在图形元件中使用声音 □ D. 可以在图形元件中使用交互式控件 30. 以下关于使用元件的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元件可以使电影的编辑更加简单化 □ B. 使用元件可以使发布文件的大小显著地缩减 □ C. 使用元件可以使电影的播放速度加快 □ D. 以上均是 31. 以下关于帧标记和批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帧标记和帧批注的长短都将影响输出电影的大小。 □ B. 帧标记和帧批注的长短都不影响输出电影的大小。 □ C. 帧标记的长短不会影响输出电影的大小,而帧批注的长短对输出电影的大小有影响。 □ D. 帧标记的长短会影响输出电影的大小,而帧批注的长短对输出电影的大小不影响。 32. 以下关于帧并帧动画和渐变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动画模式FlashMX 都必须记录完整的各帧信息 □ B. 前者必须记录各帧的完整记录,而后者不用 □ C. 前者不必记录各帧的完整记录,而后者必须记录完整的各帧记录 □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33. 以下哪些操作可以使Flash 进入直接编辑元件的模式? □ A. ". 双击舞台上的元件实例" □ B. ". 选中舞台上的元件,然后使用鼠标右键单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Edit in Place" □ C. ". 双击库面板内的元件图标" □ D. 将舞台上的元件拖动到库面板之上 34. 在256 色环境中,可以使用Flash MX 进行创作。 □ A. 正确 □ B. 错误 35. "在Flash MX 中,未定义的toString 是" □ A. """ """ □ B. undefined □ C. NULL □ D. null 36. 在Flash MX 中,要绘制基本的几何形状,可以使用的绘图工具是: □ A. 直线 □ B. 椭圆 □ C. 圆 □ D. 矩形 37. 在Flash MX 中,要绘制精确的直线或曲线路径,可以使用: □ A. Pen Tool(钢笔工具) □ B. Pencil Tool(铅笔工具) □ C. Brush Tool(刷子工具) □ D. A 和B 都正确 MacromediaChina Certified Flash MX Designer Exam Sample Questions http://www. 38. 在Flash 的测试模式中,下面哪些可以List Objects(列表显示对象)命令来显示: □ A. 帧 □ B. 对象类型(形状、电影剪辑或按钮) □ C. 目标路径 □ D. 电影剪辑的实例名 39. 在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中,是通过下列哪种技术来播放Flash 电影(swf 格式的文件)? □ A. DLL □ B. COM □ C. OLE □ D. Active X 40. "在动作列表中,批注以什么颜色来表示" □ A. 绿色 □ B. 紫色 □ C. 蓝色 □ D. 粉红色 41. 在设置电影属性时,设置电影播放的速度为12fps,那么在电影测试时,时间轴上显示的 电影播放速度应该可能是: □ A. 等于12fps □ B. 小于12fps □ C. 大于12fps □ D. 大于、小于12fps 均有可能 42. 在下列哪些操作系统下,可以通过浏览器播放Flash 电影(swf 格式的文件)? □ A. DOS □ B. Windows 95 □ C. Windows 2000 □ D. Redhat Linux 43. 在移动对象时,在按方向键的同时按住Shift 键可大幅度移动对象,每次移动距离为: □ A. 1 像素 □ B. 4 像素 □ C. 6 像素 □ D. 8 像素 44. 作为发布过程的一部分,Flash 将自动执行某些电影优化操作: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B, C, B, D, A, A, A, B, A, D, B, ABCD, A, D, ABD, B, B, D, C, D, C, D, D, BC, D, B, ABD, BC, A, D, D, B, AB, A, A, ABD, A, ABCD, D, D, AB, BCD, D, A, Flash 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 单项选择题 1. 如果一个对象是以100%的大小显示在工作区中,选择工具箱中的Zoom Tool工具,在其上单击一下,则对象将以多少的比例显示在工作区中. A.50% B.100% C.200% D.400% 答案:C 2. Break Apart命令可应用于: A.TrueType字体 B.位图字体 C.打印字体 D.任何字体 答案:A 3. 以下关于按钮元件Hit帧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t帧定义了按钮响应鼠标单击的区域 B.Hit帧位于按钮元件的第4帧 C.Hit帧的内容在舞台上是不可见的 D.如果不指定Hit帧,Dowa帧中的对象将被作为Hit帧 答案:A 4. 在Flash MX中,下面哪些不是测试声音的方法: A.拖动播放磁头 B.使用控制器 C.按Ctrl+Enter D.按F12 答案:A 5. 如果要用刷子工具在填充区域和空白区域上涂刷,而线条不受影响,应该选择的涂刷模式是: A.Paint Normal B.Paint Fills C.Paint Selection D.Paint Behind 答案:B 6. 在Flash MX中,未定义的toString是 A.” ” B.undefined C.NULL D.null 答案:B 7. 下面对创建蒙板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蒙板的小孔来显示的内容的层在蒙板层的下面 B.对于蒙板上的位图图像、过渡颜色和线条样式等,Flash都将忽略 C.蒙板上的任何填充区域都将是不透明的,非填充区域都将是透明的 D.在蒙板上没有必要创建有过度颜色的对象 答案:C 8. 全等(= = = )运算符和相同运算符基本相似,但是它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A.全等(= = = )运算符执行数据类型的转换 B.全等(= = = )运算符不执行数据类型的转换 C.全等(= = = )运算符永远返回真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9. 下面关于位图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图图像是通过在网络中为不同位置的像素填充不同的颜色而产生的 B.创建图像的方式就好比马赛克拼图一样 C.当用户编辑位图图像时,修改的是像素而不是直线和曲线 D.位图图例和分辨率无关 答案:D 10. 下面关于打印Flash电影说法错误的是: A.打印Flash矢量图形时,可以在任意尺寸上获得清晰的打印效果 B.打印低分辨率的位图图像时,受到像素的影响 C.不可以从浏览器打印Flash电影 D.Flash播放器的打印功能允许用户打印电影中的目录、联票、单篇、收据、发票或其他文档 答案:C 11. 下面关于使用Flash的HTML发布模板说法错误的是: A.允许用户控制电影在浏览器中的外观和播放 B.Flash模板不是包含任何HTML内容,比如Cold Fusion、ASP等的代码就不可以 C.这种发布Flash用的模板是一个文本文件,包括两部分:不会改变的HTML代码和会改变的模板代码或变量 D.创建模板和创建一个标准的HTML页面基本相似,只是用户需要将属于Flash电影的某些值替换为以美元元件($)开头的变量 答案:B 12. 以下关于库资源复制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和粘贴资源 B.直接拖放所需资源 C.在目标电影中打开源电影的库,然后将源电影中的库资源拖动到目标电影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D 13. 下面对于创建帧并帧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需要将每一帧都定义为关键帧 B.在初始状态下,每一个关键帧都应该包含和前一关键帧相同的内容 C.帧并帧动画一般不应用于复杂的动画制作 D.以上说法都错误 答案:B 14. 在Flash电影中使用了本机系统没有安装的字体时,本机用FLASH播放器播放时: A.能正常显示字体 B.能显示但是使用替换字体 C.什么都不显示 D.以上说法都错误 答案:B 15. 如果在调用函数时提供了多余的参数,结果是 A.内存溢出 B.它们将产生错误 C.函数将不执行 D.它们将被忽略 答案:d 16. 当前文件中包含一个名为Symbol1和一个名为Symbol1 copy的元件,而导入的元件中也有一个名为Symbol1的元件。在出现Resolve Library Itens对话框时选择了Don’t Replace Existing Items的方式。那么,请问新元件的名字将会是什么? A.Symbol1 B.Symbol1 copy C.Symbol1 copy1 D.Symbol1 copy2 答案:A 17. 在已经勾选Snap to Grid,且Grid的snap选项处于默认的normal状态,对辅助线(Guides)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辅助线可以自由放置。 B.辅助线只能放置在网格格线上。 C.处于最近的网格格线“容与度”尺寸内,只能放置在网格格线上;处于最近的网格格线“容与度”尺寸外,可以自由放置。 D.辅助线不能放置在网格格线上。 答案:C 18. 下面关于发布Flash电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向受众发布Flash内容的主要文件格式是Flash Player格式(.swf) B.Flash的发布功能就是为在网上演示动画而设计的 C.可惜Flash Player文件格式是一个不开放标准,今后不会获得更多的应用程序支持 D.用户可以将整个电影导出为Flash Player电影,或作为位图图像系列;还可以将单个帧或图像导出为图像文件 答案:C 19. 下面关于组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形元件不能转化为组件 B.组件是电影剪辑元件的一种派生形式 C.组件是定义了参数的电影剪辑 D.以上都对 答案:D 20. 下面关于元件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影中的所有地方都可以使用由元件派生的实例,包括该元件本身 B.修改众多元件实例中的一个,将不会对其他的实例产生影响 C.如果用户修改元件,则所有该元件的实例都将立即更新 D.创建元件之后,用户就可以使用元件的实例 答案:B 21. var x =15; var y = x; var x =30; 此时y值是 A.15 B.0 C.30 D.undefied 答案:A 22. 以下关于元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图形对象或声音可以转换为元件 B.元件里面可以包含任何东西,包括它自己的实例 C.元件的实例不能再次转换成元件 D.以上均错 答案:D 23. 如果要创建一个动态按钮,至少需要哪几类元件? A.电影剪辑元件 B.按钮元件 C.图形元件和按钮元件 D.电影剪辑元件和按钮元件 答案:D 24. 下面对将舞台上的整个动画移动到其他位置的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A.首先要取消要移动层的锁定同时把不需要移动的层锁定 B.在移动整个动画到其他位置时,不需要单击时间轴上的Edit Multiple Frames(编辑多个帧)按钮 C.在移动整个动画到其他位置时,需要使洋葱皮标记覆盖所有帧 D.在移动整个动画到其他位置时,对不需要移动的层可以隐藏 答案:c 25. 以下关于共享库资源的运行时共享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电影播放期间共享资源才被载入目标电影中 B.在编辑目标电影时,包含共享资源的源电影必须存在 C.在目标电影中,源电影的资源不一定要被链接为外部文件 D.源电影不一定要被发布到某一个URL地址 答案:A 26. 以下关于共享库资源的编辑时共享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户可以使用本地局域网电影中的任意其他元件,更新或替换正在编辑的电影中的任何元件 B.目标电影中的元件在编辑电影时即可更新 C.目标电影中的元件将保持其初始名称和属性,但是其内容将被用户选定的元件所替换 D.以上说法均正确 答案:D 27.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可以用来创建独立于时间轴播放的动画片段的元件类型: A.图形元件 B.字体元件 C.电影剪辑 D.按钮元件 答案:C 28. 下面要使工具箱中的笔触和填充控件应用颜色的操作错误的是: A.单击笔触和填充控件旁边的三角形按钮,从弹出窗口中选择一种颜色 B.单击颜色弹出窗口中的滴管工具,然后使用滴管工具选择一种颜色 C.在颜色弹出窗口的文本框中输入颜色的十二进制值 D.单击工具箱中的Swap Fill and Stroke(切换填充和笔触的颜色)可以使外框颜色和填充颜色互换 答案:C 29. Custom Actions 属于哪类flash内置对象 A.Core B.Movie C.Authoring D.Client/Server 答案:C 30. 现需要获得这样一种效果,当鼠标指针移动到按钮上时发出音效effect1.mp3,而当按下鼠标左键时会发出音效effect2.mp3。请问该如何实现? A.选中Up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2.mp3。选中Over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1.mp3 B.选中Down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2.mp3。选中Over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1.mp3 C.选中Up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1mp3。选中Over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2.mp3 D.选中Down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2.mp3。选中Hit帧,从帧属性面板上的Sound列表框中选择effect1.mp3 答案:B 31. 在对有很多字符的文本进行Break Apart(分离)后: A.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一个字符 B.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二个字符 C.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三个字符 D.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四个字符 答案:A 32. 下面关于矢量图形使用什么来描述图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矢量图形只使用直线来描述图像 B.矢量图形只使用曲线来描述图像 C.矢量图形是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像的 D.以上说法都错 答案:C 33. ActionScript将字符串连接用什么符号 A.+ B.& C.&& D.|| 答案:a 34. 以下关于帧并帧动画和渐变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动画模式Flash MX都必须记录完整的各帧信息 B.前者必须记录各帧的完整记录,而后者不用 C.前者不必记录各帧的完整记录,而后者必须记录完整的各帧记录 D.以上说法都错 答案:B 35. 假设舞台上有同一个元件的两个实例,如果将其中一个的颜色改为#FF0000,大小改为原来的200%,那么另外一个实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A.颜色也变为#FF0000,但大小不变 B.大小也变为原来的200%,但颜色不变 C.颜色变为#FF0000,大小变为原来的200% D.没有变化 答案:D 36. 如下图是导入Fireworks的PNG格式文件设置对话框的一部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Import as Movie Clip and Retain Layer表示将PNG文件导入为电影剪辑,它所包含的所有帧和层都将出现在电影剪辑元件内 B.Import into New Layer in Current Scene表示将PNG文档导入到当前Flash文档单个的新层中,该层将位于所有层的下面 C.如果要将Fireworks的PNG文件导入为单个的图像,则可以选中Import as a Single Flattened Image复选框 D.如果选中可Import as a Single Flattened Image复选框,所有其他选项都不可用 答案:B 二、 多项选择题 1. 在制作使用路径控制渐变移动动画时,下列工具能绘制出所需路径的是: A.铅笔 B.线条 C.椭圆、矩形或刷子工具 D.矩形 答案:ABD 2. 当舞台处于工作区的可显示区之外时,如图所示,可以通过下列哪几种操作,立刻让舞台出现在工作区的显示范围中? A.双击工具箱中的Hand Tool工具 B.双击工具箱中的Zoom Tool工具 C.选择View菜单下的Work Area命令 D.选择工作区右上角下拉列表中的Show Frame选项 答案:ACD 3. 下列属性中是字体属性的为: A.字符间距 B.字符颜色 C.字符家族 D.对齐方式 答案:ABD 4. 在Flash的测试模式中,下面哪些可以List Objects(列表显示对象)命令来显示: A.帧 B.对象类型(形状、电影剪辑或按钮) C.目标路径 D.电影剪辑的实例名 答案:ABCD 5. 关于Undo次数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内存足够大,可以给Flash设置无数次Undo B.Undo的次数是有一定限制的,最大次数是300次 C.Undo次数设置得越大,需要越多的内存 D.Undo次数的大小设置,不影响内存的占用 答案:BC 6. 下列几项中将影响到FLASH电影播放的流畅性的因素有: A.FLASH电影动画的复杂程度 B.用来播放FLASH电影动画的计算机的性能 C.FLASH播放器的版本 D.FLASH电影文件的量的大小 答案:ABCD 7. 在FLASH中,使用钢笔工具创建曲线时,每个正切调整柄的弧度和长度决定了曲线哪些因素: A.曲线的弧度 B.曲线的高度 C.曲线的深度 D.曲线的颜色 答案:AB 8. 在设置电影属性时,设置电影播放的速度为12fps,那么在电影测试时,时间轴上显示的电影播放速度应该可能是: A.等于12fps B.小于12fps C.大于12fps D.大于、小于12fps均有可能 答案:ABCD 9. 下列属性中是段落属性的为: A.对齐方式 B.边距 C.缩进 D.行间距 答案:ABCD 10. 想选定某层,可以执行下列哪些操作: A.单击时间轴中层的名称 B.单击时间轴中的帧 C.单击处于此层的舞台上的对象 D.通过键盘上的上下箭头来选择 答案:ABC 11. 下面哪些是Flash播放器可以打印的 A.Flash的元件 B.Flash的位图图像 C.Flash的文本块 D.Flash的文本域 答案:ABC 12. 下列哪些操作可以打开某层”Layer Properties”面板 A.选中该层,选择Modify>Layer命令 B.双击时间轴中该层的图标 C.双击时间轴中该层的名称 D.双击时间轴中该层的Outline方块按钮 答案:ABD 13. 按钮元件的Up、Down、Over、Hit帧中,哪几帧在舞台上是可见的? A.Up帧 B.Down帧 C.Over帧 D.Hit帧 答案:ABC 14. 当前文件中包含一个名为Symbol1和一个名为Symbol1 copy的元件,而导入的元件中也有一个名为Symbol1的元件。则导入的新元件的名字可能会是: A.Symbol1 B.Symbol1 copy C.Symbol1 copy 1 D.Symbol1 copy 2 答案:AC 15. 使用运行时共享库资源包含哪几个过程? A.在源电影中定义共享资源,输入资源的标识符和存放的URL地址 B.在目标电影中定义共享资源,输入资源的标识符和存放的URL地址 C.在目标电影中定义共享资源,输入源电影中使用的标识符和存放的URL地址 D.在源电影中定义共享资源,输入目标电影中使用的标识符和存放的URL地址 答案:AC 16. 在Enable Simple Buttons功能关闭的情况下,要对某个按钮进行编辑,可以执行以下哪些操作 A.双击舞台上的按钮元件实例 B.鼠标右键单击按钮元件实例,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Edit C.鼠标左键单击按钮元件实例,执行Edit>Edit D.鼠标左键单击按钮元件实例,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Edit 答案:ABC 17. 哪些属性被列为不推荐属性 A._highquality B.maxscroll C._alpha D.scroll 答案:ABD 18. 如果用户分离了文本块”FLASH”,并且使用了Distributd to Layers(分布到层)命令将各个字符分别放置在命名为F、L、A、S、H的层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这些层将按上下顺序添加到原来包含分离文本的层的下面 B.层将按字符的左右顺序叠放 C.层将按字符的右左顺序叠放 D.这些层将按上下顺序添加到原来包含分离文本的层的上面 答案:CD 19. 假设已经启用了编辑环境中的Enable Simple Buttons功能,那么以下对按钮元件的哪些操作还依然有效? A.鼠标单击选择按钮元件 B.在原地编辑按钮元件 C.使用鼠标移动按钮元件 D.使用光标键移动按钮元件 答案:bd 20. FLASH MX在导入FreeHand的矢量图形时,其哪些元素将被保留 A.层 B.文本块 C.库元件 D.页 答案:ABCD 21. 下列哪些函数被列为不推荐函数 A.chr() B.mbord() C.eval() D.random() 答案:ABD 22. 如下图的文本属性检查器上的属性框可以设置那些属性 A.可以设置缩近 B.可以设置行距 C.可以设置边距 D.以上都不可以设置 答案:ABC 23. 以下ActionScript功能哪些不能在Flash 4播放器文件格式中使用 A.localToGlobal B.typeof C._quality D.delete 答案:ABCD 24. 下列哪些action有安全限制 A.getURL B.FSCommand C.loadVariables D.print 答案:ABC 25. 在FLASH的Drawing Settings(绘图设置)对话框中下面哪些功能可以用来设置: A.Recognize Lines(识别线条) B.Recognize Shapes(识别形状) C.Click Accuracy(单击的准确性) D.Smooth Curves(平滑曲线) 答案:ABCD 26. 以下哪些操作可以复制指定的元件? A.使用鼠标右键单击元件,然后从关联菜单中选择Duplicate B.从Library面板的Options菜单中选择Duplicate C.单击Modify>Duplicate Symbol D.按住Ctrl键后,使用鼠标左键拖动复制 答案:ABCD 27. 涂料筒工具填充时,单击Gap Size(间隔大小)调整设置(如下图所示),下面哪些可以使Flash自动封闭并填充有间隙的区域: A.Don’t Close Gaps B.Close Small Gaps C.Close Medium Gaps D.Close Large Gaps 答案:BCD 28. 在FLASH MX中,对调色板中的颜色可以进行怎样的处理: A.复制调色板单个颜色 B.删除单个颜色 C.清除调色板中的颜色 D.删除调色板所有颜色 答案:ABCD 29. 以下各种元件中,拥有自己的时间轴、舞台和层的元件是: A.图形元件(Graphic) B.电影剪辑(Movie Clip) C.按钮元件(Button) D.字体元件(Font) 答案:AB 30. 以下关于电影剪辑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嵌套其他的电影剪辑实例 B.可以包含交互式控件、声音 C.可以用来创建动态按钮 D.拥有自己独立的时间轴 答案:ABCD 31. 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使用元件的好处? A.使电影的编辑简单化 B.使文件大小显著地缩减 C.使电影的播放速度提高 D.使电影的下载速度提高 答案:ABCD 32. 在Flash MX中,用以下何种绘图工具可以绘制笔直的斜线? A.使用铅笔工具,按住Shift键托动鼠标 B.使用铅笔工具,采用Straighten(平整)绘图模式 C.直线工具 D.钢笔工具 答案:BCD 33. 用户在下面哪些控件中可选择十六进制的颜色? A.混色器 B.工具箱中的Stroke(笔触) C.Fill(填充)弹出菜单 D.形状属性面板 答案:ABC 34. component.registerSkinElement(arrow_mc,”arrow”);是什么 A.README文件中的注册信息 B.fcb_downArrow中的arrow的来源 C.把arrow_mc的实例名称改为arrow D.替换外观时必须修改 答案:BCD 35. 使用文本工具即可在舞台上放置文字,用户可以创建: A.横排文本(从左到右) B.横排文本(从右到左) C.静态的竖排文本(从左到右) D.静态的竖排文本(从右到左) 答案:ACD 36. 在文本编辑时拖动选择所需文字可以选定文本框的文字,下面说法和本说法同效果的是: A.在文本框中双击选择单词 B.在要选定区域的文本,开始位置单击,然后按住Shift键 C.按Ctrl+A键选定文本块内的内部文本 D.以上说法都不可以 答案:ABC 三、 判断题 1. 如果已经显示了网格和辅助线,则当用户拖动对象调整位置时,对象将优先对齐辅助线而不是网格。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 在启用编辑环境中的按钮功能之后,用户就不能在编辑环境中选中它了。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 Flash中的横排文本可以设置超级链接,跳转到指定的URL地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 舞台上的任何元素都是可以擦除的,要快速删除舞台上的所有元素,可双击擦除工具。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5. 要在混色器面板中选择颜色显示模式,可从面板右上角的弹出菜单中选择RGB或HSB,默认为RGB模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 以下语句在actonscript中是否等价的:cat.hilite=true; CAT.hilite=true;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7. 能自动扩展的文本块,其调整柄是圆角的,而定义了宽度或高度的文本,其调整柄是方形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 在Flash MX和Firework进行颜色导入导出时,可以从外部的ACT文件导入渐变色。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9. 使用Flash的”洋葱皮”的功能是可以同时显示和编辑多帧。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0. 每个Flash文件都包括自己的调色板,调色板存储在Flash文件中,但是并不影响文件的大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1. 在用FLASH制作渐变动画时,要使组合体或文字的颜色渐变,必须先将它们转换为元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 如果按Flash 4的SWF文件格式导出电影,是否可以使用Flash 5和6的printAsBitmap函数功能。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Flash 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单选题 1.Swf的动画可以插入到( )里。 A.txt B.phg C.html超连接文本 D.moc 2.Flash产生的矢量图动画文件具有的优点不包括( )。 A.体积小 B.交互形强 C.放大不失真 D.颜色差 3.Flash动画能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运动,除了“动作”控制外还有( )控制。 A.时间线 B.水平线 C.垂直线 D.层控制器 4.动作面板主要是由( )控制动画的。 A.帧 B.程序 C.属性 D.层 5.当鼠标指针停在某个按钮元件实例上方的时候,显示的是该元件( )的内容。 A.Click帧 B.Hit帧 C.Down帧 D.Over帧 6.Flash第一次启动的默认界面是没有( )的。 A.主要栏,状态栏,工具栏 B.主要栏,工具栏,面板 C.主要栏,状态栏,控制器 D.工具栏,控制器,面板 7.( )和( )是控制动画的手段和工作区。 A.动作面板,水平线 B.属性面板,水平线 C.动作面板,时间线 D.属性面板,时间线 8.在Flash MX中默认的动画帧频是( )。 A.12fps B.24fps C.50fps D.6fps 9.如何显示标尺( )。 A.选择“插入”→“标尺”命令 B.选择“窗口”→“标尺”命令 C.选择“编辑”→“标尺”命令 D.选择“查看”→“标尺”命令 10.觉得网格的疏密程度不合适可以通过执行( )命令调出网格对话框,调整网格的大小。 A.“插入”→“网格”→“编辑网格” B.“文件”→“网格”→“编辑网格” C.“查看”→“网格”→“编辑网格” D.“插入”→“网格”→“修改网格” 11.如果希望改变重做的步数应在( )设置。 A.编辑 B.文件 C.修改 D.查看 12.选择( )→( )命令可以打开快捷键对话框。 A.“编辑”,“快捷键” B.“查看”,“常规” C.“查看”,“文字” D.“编辑”,“常规” 13.扩展名是( )的文件是Flash的源码文件。 A.fla B.swf C.dwc D.ese 14.( )不是工具箱的组成部分。 A.工具 B.查看 C.颜色 D.菜单 15.查看部分有两个工具,分别是( )和( )。 A.手形工具,文本工具 B.线条工具,文本工具 C.手形工具,放缩工具 D.线条工具,放缩工具 16.( )是工具箱的主要部分。 A.工具 B.菜单 C.颜色 D.查看 17.下面哪个不是选项的组成部分( )。 A.对齐对象 B.平滑 C.伸直 D.水平 18.( )用来选择不规则的区域。 A.套索工具 B.选项工具 C.选择工具 D.钢笔工具 19.选择( )命令可以将线条对象转换成区域对象。 A.“修改”→“文本”→“将线条转换成填充” B.“查看”→“文本”→“将线条转换成填充” C.“修改”→“形状”→“将线条转换成填充” D.“查看”→“形状”→“将线条转换成填充” 20.矩形工具绘制的矩形对象有两个部分,它们是( )。 A.边框的线条和其中的填充 B.边框的线条和颜色 C.内部填充和颜色 D.内部填充和文字 21.取色的指对笔触或填充选取颜色,有两种工具,分别是( )和( )。 A.取色器,混合器色板 B.取色器,填充器 C.混合器色板,填充器 D.填充器,单色器 22.( )是一种对线条节点编辑工具。 A.部分选择工具 B.选择工具 C.查看工具 D.钢笔工具 23.Flash中的文本对象在被( )之前是可以进行编辑的。 A.打散 B.修改 C.查看 D.编辑 24.文本属性可以通过( )和( )进行设置。 A.属性面板,单色器 B.库,单色器 C.混色器,属性面板 D.混合器,库 25.如果文本最少进行了( )次分离,就不能再将它作为文本来编辑了。 A.4 B.3 C.5 D.2 26.位图在Flash中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 ),二是作为( )。 A.填充料,库元素 B.填充料,元件 C.元件,颜色 D.元件,图形 27.颜色最小区域设置越( ),转换越( ),转换后的文件越( )。 A.小,慢,大 B.小,快,小 C.大,快,大 D.大,慢,小 28.Flash动画有两种类型,分别是( )和( )。 A.补间动画,逐帧动画 B.补间动画,帧动画 C.补动画,帧动画 D.被动画,逐帧动画 29.( )是人工创建一个动作的起始帧和结束帧。 A.补动画 B.补间动画 C.帧动画 D.逐帧动画 30.选中位图后选择( )命令可以将位图分离。 A.“编辑”→“分离” B.“修改”→“分离” C.“编辑”→“分散” D.“修改”→“分散” 31.选择( )→( )命令可以将位图转换成矢量图。 A.“修改”,“转换位图为矢量图” B.“修改”,“转换矢量图为位图” C.“编辑”,“转换位图为矢量图” D.“编辑”,“转换矢量图为位图” 3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设置文本颜色时,可以使用纯色,也可以使用渐变 B.逐帧是人工创建一个动作的起始帧和结束帧两个关键帧 C.选择箭头工具,然后双击文本块可以选中文本队形,如果要对其中的文字对象进行编辑,用“箭头工具”单击文本对象,进入文本对象的编辑状态后进行操作 D.元件是指在Flash中创建的图形按钮影片剪辑以及从其他应用程序中导入的插图,可以自始至终在影片中重复使用 3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元件是动画内部元件,实例是动画的表现内容,是元件在动画中的外部表现 B.元件是动画的零件,实例是由零件构成的部件 C.编辑元件会更新所有的实例 D.实例可以转换成为元件 34.( )是不能用以区别舞台上的实例。 A.Align面板 B.元件实例属性检查器 C.Info面板 D.电影资源管理器 35.在对有很多字符的文本进行Break Apart(分离)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三个字符 B.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二个字符 C.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四个字符 D.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一个字符 36.在Flash中,关于对象产生渐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例对象中可以产生渐变 B.只能是文件对象才能产生渐变 C.可以对这例、组合体、文字对象产生渐变 D.组合体不可以产生渐变 37.默认的Flash文档采用( )。 A.500×400像素 B.600×700像素 C.550×400像素 D.400×400像素 38.Flash MX的元件都存储在( )中,用户可以在( )中对元件进行管理和编辑。 A.库,元件 B.面板,面板 C.库,库 D.模板,模板 39.Flash MX的帧有三种分别是( )。 A.普通帧、关键帧、黑色关键帧 B.普通帧、关键帧、白色关键帧 C.特殊帧、关键帧、黑色关键帧 D.特殊帧、关键帧、白色关键帧 40.Flash MX图层可分为( )。 A.遮罩图层 B.普通图层、引导图层 C.普通图层、引导图层、遮罩图层 D.普通图层 41.在Flash MX中,文件发布的菜单操作是( )。 A.“文件”→“发布” B.“编辑”→“发布” C.“修改”→“发布” D.“属性”→“发布” 42.Flash中的时间轴由层、( )和时间轴标尺组成。 A.元件 B.时间线 C.帧 D.文件 43.( )是组成动画的基本单位。 A.按钮 B.元件 C.图片 D.帧 44.画笔工具的( )模式可以使绘制的图形完全覆盖所经过的图形线段和色块。 A.标准绘画 B.内部绘画 C.后面绘画 D.颜料选择 45.在Flash MX 中,插入帧的快捷键是( )。 A.F5 B.F6 C.F7 D.F9 46.可以在( )中创建按钮正常况下的效果。 A.释放帧 B.滑过帧 C.按下帧 D.执行帧 47.动画文件只保存( ),不保存事例。 A.对象 B.元件 C.关键帧 D.普通帧 48.图形元件是( )。 A.静态元件 B.动态元件 C.静态面板 D.动态面板 49.用Flash可以将文字转换成( )。 A.矢量图像 B.位图 C.静态图片 D.动态图片 50.(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无限放大,且不会对图像的显示品质产生影响。 A.矢量图像 B.位图图像 C.点阵图像 D.混合图像 51.在Flash MX中,( )不是标准模式下具备的功能。 A.添加、删除脚本窗格中的语句 B.可以在文本框中输出动作的参数 C.通过Actions面板可以查找和替换文本 D.直接在脚本窗格中撰写编辑Actions 52.在Flash MX中,“on(release){root.m mc.visible=false}”是指( )。 A.打开m mc B.停止拖拽m mc C.拖拽m mc D.关闭m mc 53.在Flash MX中,插入关键帧的快捷键是( )。 A.F5 B.F9 C.F7 D.F6 54.在Flash MX中,通常用( )结合动作行为制作文本滚动显示。 A.拖拽 B.遮罩 C.标记 D.洋葱皮 55.在Flash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可以导入连续位图 B.既可以导入单张位图,也可导入连续位图 C.只可以直接导入单张位图 D.经上说法都不对 56.在Flash MX中,( )用于组织和控制影片内容在一定时间内播放的层数和帧数。 A.库面板 B.时间轴面板 C.动作面板 D.属性面板 57.以下不属于Flash MX文本的是( )。 A.静态文本 B.动态文本 C.超链接文本 D.输入文本 58.在Flash MX中,帧速是指( )的数量。 A.每分要显示的动画帧 B.每秒要显示的动画帧 C.每小时要显示的动画帧 D.以上都不对 59.在Flash MX中,( )主要用于创建动画中的静态图像和动画片段,是构成动画的最小单位。 A.按钮元件 B.电影剪辑 C.矢量图形 D.图像元件 60.在Flash MX中,交互行为的产生是由( )和( )两部分产生的。 A.事件,动作 B.事件,面板 C.动作,面板 D.动作,元件 第四章多选 多选题 1.文本和字体优化原则有( )。 A.限制字体和字形的数量 B.尽量少使用嵌入字体 C.尽量多使用嵌入字体 D.以上3个都不对 2.元素和线条优化原则有( )。 A.尽量组合元素 B.使用层把随动画过程改变的元素和不随动画过程改变的元素分开 C.尽可能减少用于描述状的分隔线条的数量 D.限制特殊线条类型的数量 3.颜色优化原则有( )。 A.使用混色器来使影片的颜色调色板与浏览器专用的调色板匹配 B.尽量少使用渐变色 C.尽量少使用透明度选项 D.以上3个都不对 4.段落属性包括( )。 A.对齐 B.缩进 C.行距 D.边距 5.创建元件的方法有( )。 A.将工作区中现有的对象转换为元件 B.建立空元件后再编辑 C.导入 D.以上3个都不对 6.元件类型一般有( )。 A.按钮元件 B.图形元件 C.电影剪辑元件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制作文字的“淡入淡出”效果时,实际上是文字运动 B.即使是最简单的动画也至少有两层,如果需要几个动作或效果同时发生,需要更多个层了 C.当制作文字的“淡入淡出”效果时,运动实际上是黑色 D.在工作区外面的对象在实际动画中是看不见的 8.在设置电影属性时,设置电影播放速度为12fps,那么在电影测试时,时间轴上显的示电影播放速度应该可能是( )。 A.等于12fps B.小于12fps C.大于12fps D.大于、小于12fps均有可能 9.想选定某层,可以执行( )操作。 A.单击时间轴中的帧 B.单击处于此层的舞台上的对象 C.通过键盘上的上下箭头来选择 D.单击时间轴中层的名称 10.在Flash MX中,当完成作品,奖作品进行默认发布时,默认发布的文件扩展名为( )。 A.fla B.hlm C.swf D.html 11.( )是动画发布之前必经的步骤。 A.测试 B.查看 C.优化 D.编辑 12.动作的输入方式有两种,分别是( )。 A.属性中设置 B.从脚本库中获取 C.面板库中获取 D.手工输入 13.下面属于窗口的属性的是( )。 A. self B. blank C. up D. top 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动作面板有两种模式,分别是普通模式和标准模式B.脚本环境设置包括了脚本文字字号、背景颜色、普通字颜色、关键字颜色等 C.标准模式的代码基本不用自己写,可以从Flash自带的“脚本库”中获得 D.Flash可导入的声音文件很多,支持现在所有声音文件格式 15.( )属性被列为不推荐属性。 A.scroll B. alpha C.maxscroll D. highquality 单选题 1.C 2.D 3.A 4.B 5.D 6.C 7.C 8.A 9.D 10.C 11.A 12.A 13.B 14.D 15.C 16.A 17.D 18.A 19.C 20.A 21.A 22.A 23.A 24.C 25.D 26.A 27.A 28.A 29.B 30.B 31.A 32.D 33.C 34.A 35.D 36.C 37.C 38.C 39.B 40.C 41.A 42.C 43.D 44.C 45.A 46.A 47.B 48.A 49.A 50.A 51.D 52.D 53.D 54.B 55.B 56.B 57.C 58.B 59.D 60.A 第四章多选答案: 多选题 1.AB 2.ABCD 3.ABC 4.ABCD 5.ABC 6.ABC 7.AD 8.ABCD 9.ABD 10.CD 11.AC 12.BD 13.ABD 14.BC 15.BCD Flash 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一:单选题 1.下列电子邮件链接书写形式正确的为: A A. mailto:lakesea@5dmedia.com B. mailto://lakesea@5dmedia.com C. http;//lakesea@5dmedia.com D. mailto//lakesea@5dmedia.com 2.下面关于新层的位置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B A. 新层将被插入到当前选定层的下面 B. 新层将被插入到当前选定层的上面 C. 新层将被放到最上层 D. 以上说法都错误 3.下面关于元件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电影中的所有地方都可以使用由元件派生的实例,包括该元件本身 B. 修改众多元件实例中的一个,将不会对其他的实例产生影响 C. 如果用户修改元件,则所有该元件的实例都将立即更新 D. 创建元件之后,用户就可以使用元件的实例 4.在对有很多字符的文本进行Break Apart(分离)后: A A. 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一个字符 B. 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二个字符 C. 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三个字符 D. 每个文本块中只包含四个字符 5.矢量图形用来描述图像的是: D A. 直线 B. 曲线 C. 色块 D. A和B都正确 6.以下关于使用元件的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使用元件可以使电影的编辑更加简单化 B. 使用元件可以使发布文件的大小显著地缩减 C. 使用元件可以使电影的播放速度加快 D. 以上均是 7.以下关于元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只有图形对象或声音可以转换为元件 B. 元件里面可以包含任何东西,包括它自己的实例 C. 元件的实例不能再次转换成元件 D. 以上均错 8.以下各种元件中可以转换成为组件的是: A A. 电影剪辑元件 B. 图形元件 C. 按钮元件 D. 字体元件 9.以下关于共享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共享的库资源允许用户在多个目标电影中使用源电影中的资源 B. 库资源可分为两类:运行时共享和编辑时共享 C. 使用共享库资源可以优化工作流程,使电影的资源管理更加有效 D. 共享库的资源添加方式与普通的库是一样的 10.在FLASH MX中,选择工具箱中的滴管工具,当单击填充区域时,该工具将自动变成什么工具: B A. 墨水瓶工具 B. 涂料筒工具 C. 刷子工具 D. 钢笔工具 11.以下关于按钮元件时间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按钮元件的时间轴与主电影的时间轴是一样的,而且它会通过跳转到不同的帧来响应鼠标指针的移动和动作。 B. 按钮元件中包含了4帧,分别是Up、Down、Over和Hit帧 C. 按钮元件时间轴上的帧可以被赋予帧动作脚本 D. 按钮元件的时间轴里只能包含4帧的内容 12.下面不是优化曲线的效果和原理的是:C A. 使曲线平滑 B. 优化是通过减少曲线的数量来进行的 C. 优化曲线增加了 Flash 电影的文件大小 D. 曲线的优化是一项有必要做的工作 D 13.以下关于共享库资源的编辑时共享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户可以使用本地局域网电影中的任意其他元件,更新或替换正在编辑的电影中的任何元件 B. 目标电影中的元件在编辑电影时即可更新 C. 目标电影中的元件将保持其初始名称和属性,但是其内容将被用户选定的元件所替换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14.下面关于打印Flash电影说法错误的是: C A. 打印Flash矢量图形时,可以在任意尺寸上获得清晰的打印效果 B. 打印低分辨率的位图图像时,受到像素的影响 C. 不可以从浏览器打印Flsh电影 D. Flash播放器的打印功能允许用户打印电影中的目录、联票、单篇、收据、发票或其他文档 15.以下关于电影资源管理器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在电影资源管理器中可以查看到元件的定义 B. 在电影资源管理器中可以查看当前电影中的所有元素(包括实例、元件、图形对象等) C. 在电影资源管理器中可以查看当前电影中的所有元件和实例 D. 使用电影资源管理器,可以很容易跳转到包含选定元件的实例的场景 16.添加过的组件都存放在哪里? A A. 不用储存,需要的时候直接调用 B. 直接放在主场景中 C. 嵌套在电影剪辑中 D. 库中的Flash UI Components中 17.以下各种关于图形元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可用来创建可重复使用的,并依赖于主电影时间轴的动画片段 B. 可用来创建可重复使用的,但不依赖于主电影时间轴的动画片段 C. 可以在图形元件中使用声音 D. 可以在图形元件中使用交互式控件 18.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可以用来创建独立于时间轴播放的动画片段的元件类型: C A. 图形元件 B. 字体元件 C. 电影剪辑 D. 按钮元件 19.如果要创建一个动态按钮,至少需要哪几类元件? D A. 电影剪辑元件 B. 按钮元件 C. 图形元件和按钮元件 D. 电影剪辑元件和按钮元件 20.下面关于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Flash 允许用户创建并产生动画效果的是矢量图形而位图图像不可以 B. 在 Flash 中,用户也可以导入并操纵在其他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 C. 用FLASH MX的绘图工具画出来的图形为矢量图形 D. 一般来说矢量图形比位图图像文件量大 21.制作形状渐变动画,使用变形提示时说法错误的是: C A. 使用变形提示可以控制更复杂的形状变化 B. 变形提示包含字母(从 a 到 z) C. 其最多可以使用 25 个变形提示 D. 以上说法都错 22.Convert to Symbol对话框上的Registration图表的作用是: A A. 确定转换后元件的中心点位置 B. 确定转换后元件的坐标位置 C. 确定被转换对象的中心点位置 D. 确定被转换对象的坐标位置 23.在FLASH中,修改形状时,下面关于 Lines to Fills(由线条转换为填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 选定要转换的线条,不允许多选,只能单选 B. 此功能对于创建某些特殊效果(例如填充具有过渡颜色的线条)非常有效 C. 将线条转换为填充会使文件增大 D. 有可能加快某些动画的绘制过程 24.下面关于使用Flash的HTML发布模板说法错误的是: B A. 允许用户控制电影在浏览器中的外观和播放 B. Flash模板不是包含任何HTML内容,比如Cold Fusion、ASP等的代码就不可以 C. 这种发布Flash 用的模板是一个文本文件,包括两部分:不会改变的HTML代码和会改变的模板代码或变量 D. 创建模板和创建一个标准的HTML页面基本相似,只是用户需要将属于Flash电影的某些值替换为以美元元件($)开头的变量 25.以下关于帧并帧动画和渐变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 两种动画模式FlashMX都必须记录完整的各帧信息 B. 前者必须记录各帧的完整记录,而后者不用 C. 前者不必记录各帧的完整记录,而后者必须记录完整的各帧记录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26.下面关于从浏览器打印电影和从Flash播放器打印电影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从Flash播放器打印电影,可以指定Flash电影中的哪些帧可以被打印 B. 从Flash播放器打印电影,可以确定帧的打印区域 C. 从Flash播放器打印电影,可以给电影剪辑中的打印帧附加Print动作 D. 从浏览器打印电影肯定比从Flash播放器打印电影效果好 27.RadioButton(单选钮)的组参数应该在哪里设置? A A. groupName B. group C. sameGroup D. lable 28.对于在网络上播放动画来说,最合适的帧频率是: B A. 每秒24帧 B. 每秒12帧 C. 每秒25帧 D. 每秒16帧 29.使用组件的SWF影片,可以使用下列播放器 D A. FlashPlayer3 B. FlashPlayer4 C. FlashPlayer5 D. FlashPlayer6 30.对文本进行分离时,Break Apart(分离)命令可应用: B A. 所有字体 B. TrueType 字体 C. 位图字体 D. 打印字体 31.在首次处理非本机创建的FLA源文件时,如果该文件使用了某种特定的字体而本机系统中没有安装,则Flash会: C A. 显示特定字体 B. 什么都不显示 C. 显示但会用本机系统的替换字体显示而且会有提示 D. 显示但会用本机系统的替换字体显示但没有提示 32.如果要导出某种字体并在其他Flash 电影中使用,应该使用哪种元件? A A. 字体元件 B. 电影剪辑 C. 图形元件 D. 按钮元件 33.执行以下哪些操作后,可以退出元件编辑模式? D A. 单击位于舞台顶端的信息栏左面的Back按钮 B. 单击Edit>Edit Document C. 单击位于舞台顶端的信息栏左面的场景名 D. 以上均可 34.在用FLASH制作移动渐变动画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 对象只能从左到右产生移动渐变 B. 对象只能从上到下产生渐变 C. 对象只能线形渐变 D. 对象可以沿着非线性路径移动 35.如果允许浏览者选择列表框中的多个项目,则应该 A A. selectMultiple=TRUE B. selectMultiple=FALSE C. 默认就可以多选 D. 不能多选 36.在制作形状渐变动画时,在Frame Properties(帧属性)检查器中的Blend(调配)类型的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Distributive(分布式) 该选项在创建动画时所产生的中间形状将平滑而不规则 B. Angular(规则式) 该选项在创建动画时将在中间形状中保留明显的角和直线 C. Angular(规则式)选项不适用于包含尖角和直线的形状 D. 选择了Angular(规则式)选项,而形状渐变动画中的形状却不包含角线,则Flash 将返回Distributive(分布式)选项 37.下面关于发布Flash 电影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 向受众发布 Flash 内容的主要文件格式是 Flash Player格式(.swf) B. Flash的发布功能就是为在网上演示动画而设计的 C. 可惜Flash Player文件格式是一个不开放标准,今后不会获得更多的应用程序支持 D. 用户可以将整个电影导出为 Flash Player电影,或作为位图图像系列;还可以将单个帧或图像导出为图像文件 38.下面关于通过Flash 播放器的关联菜单打印说法错误的是: C A. 可打印任意Flash电影中的帧 B. 无法打印透明度 C. 可以打印颜色效果 D. 无法打印其他电影剪辑中的帧 39.下面哪些操作不可以使电影优化: D A. 如果电影中的元素有使用一次以上者,则可以考虑将其转换为元件 B. 只要有可能,请尽量使用渐变动画 C. 限制每个关键帧中发生变化的区域 D. 要尽量使用位图图像元素的动画 40.Library中有一元件Symbol 1,舞台上有一个该元件的实例。现通过实例属性检查器将该实例的颜色改为#FF0033,透明度改为80%。请问此时Library中的Symbol 1元件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D A. 颜色也变为#FF0033 B. 透明度也变为80% C. 颜色变为#FF0033,透明度变为80% D. 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41.如果在选中某个对象之后,还需要同时
四川长虹机顶盒高安版线刷包,纯净版无任何捆绑软件,可自由安装APP,要求有一定电脑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人,小白下了也不会刷。
模式识别 pdf 第一章。。。。。。。。。。。。。。。。。。。。。。。。。。。。。。。。。。。。。。。。。。。。。。。。。。
编译原理(陈火旺第三版)练习答案
习 题 答 案 习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 1. 软件的主要特性是(A B C)。 A) 无形 B) 高成本 C) 包括程序和文档 D) 可独立构成计算机系统 2. 软件工程三要素是(C D)。 A) 技术、方法和工具 B) 方法、工具和过程 C) 方法、对象和类 D) 过程、模型、方法 3. 包含风险分析的软件工程模型是(A)。 A) 螺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增量模型 D) 喷泉模型 4. 软件工程的主要目标是(C)。 A) 软件需求 B) 软件设计 C) 风险分析 D) 软件实 现 5. 下列属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是(A B C D)。 A) Booch B) UML C) Coad D) OMT 6. 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B D)。 A) 软件成本太高 B) 软件产品的质量低劣 C) 软件开发人员明显不足 D) 软件生产率低下 7. 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工作模型有(A B C) A) 螺旋模型 B) 循环模型 C) 瀑布模型 D) 专家模型 8. 软件工程的目标有(A B C)。 A) 易于维护 B) 低的开发成本 C) 高性能 D) 短的开发期 9. 软件工程学的目的和意义是( )。 A) 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工程化的规范管理来指导软件开发 B) 克服软件危机 C) 作好软件开发的培训工作 D) 以较低的成本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二、 判断题 1. 软件就是程序,编写软件就是编写程序。(×) 2. 瀑布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划分得十分清晰。(×) 3. 结构化方法的工作模型是使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 4. 结构化方法和JSP方法都不适合于大型软件的开发。(√) 5. 原型化开发方法包括生成原型和实现原型两个步骤。(×) 6.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面向对象的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7. 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软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软件价格上升。(×) 8. 软件工具的作用是为了延长软件产品的寿命。(×) 9. 软件工程过程应该以软件设计为中心,关键是编写程序。(×) 10. RCP法与RSP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采用循环渐进的开发方式,原型将成为最终的产品,而后者将被废弃。(√) 三、简答题 1. 软件产品的特性是什么? 答: ● 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具有无形性; ● 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 ● 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 ● 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 ● 软件产品的成本非常昂贵,其开发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生产方式; ● 软件具有“复杂性”,其开发和运行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 2. 软件发展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答: ① 程序设计阶段。 硬件特征:价格贵、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 软件特征: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 ② 程序系统阶段。 硬件特征:速度、容量及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高,价格降低,销售有爆炸性增长 。 软件特征:程序员数量猛增,开发人员素质低。 ③ 软件工程阶段。 硬件特征: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及网络化方向发展。 软件特征: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未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价格不断上升,未完全摆脱软件危机。 3. 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的出现是由于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不断增 加,软件需求量增大。而软件开发过程是一种高密集度的脑力劳动,软件开发的模式及技术 不能适应软件发展的需要。致使大量质量低劣的软件涌向市场,有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而在开发过程中就夭折。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软件产品质量低劣,甚至开发过程就夭折。 (2) 软件生产率低,不能满足需要。 4. 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它有哪些主要模型? 答: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主要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变换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型。 5. 有哪些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 答: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有:结构化开发方法、Jackson(JSP、JSD)方法、原型化开发方 法、维也纳开发方法(VDM)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6. 软件生命期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软件生命期瀑布模型分为六个阶段: ●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确定系统的目标和规模,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 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明确系统的规格和要求); ● 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将系统分解为模块); ● 编程(用程序语言实现每个模块,简单容易); ● 测试(发现并改正错误,分为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联调三级); ● 运行维护(扩充功能、纠错等)。 习题二答案 一、 选择题 1. 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B C)。 A) 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 B) 进一步确定用户的需求 C) 解决系统是“做什么的问题” D) 解决系统是“如何做的问题” 2.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C D)。 A) 形式化分析方法 B) PAD图描述 C) 结构化分析(SA)方法 D) OOA法 3.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三类模型,即(D)。 A) 系统模型、ER模型、应用模型 B)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应用模型 C) E-R模型、对象模型、功能模型 D)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4. SA法的主要描述手段有(B)。 A) 系统流程图和模块图 B) DFD图、数据词典、加工说明 C) 软件结构图、加工说明 D) 功能结构图、加工说明 5. 画分层DFD图的基本原则有(A C D)。 A) 数据守恒原则 B) 分解的可靠性原则 C) 子、父图平衡的原则 D) 数据流封闭的原则 6. 在E-R模型中,包含以下基本成分(C)。 A) 数据、对象、实体 B) 控制、联系、对象 C) 实体、联系、属性 D) 实体、属性、联系 7. 画DFD图的主要目的是(A D)。 A) 作为需求分析阶段用户与开发者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 B) 对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描述 C) 对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 D) 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8. 数据字典是数据流图中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一般由以下四类条目组成(C)。 A) 数据说明条目、控制流条目、加工条目、数据存储条目 B) 数据流条目、数据项条目、文件条目、加工条目 C) 数据源条目、数据流条目、数据处理条目、数据文件条目 D) 数据流条目、数据文件条目、数据池条目、加工条目 9. 在需求分析阶段主要采用图形工具来描述的原因是(B C)。 A) 图形的信息量大,便于描述规模大的软件系统 B) 图形工具能够极好地概括描述一个系统的信息,比文字叙述能够更好地表达重 要的细节 C) 图形能够更加直观地描述目标系统,便于用户理解和交流,有利于开发者与用 户之间达成一致的需求 D) 图形比文字描述简单、形象 二、 判断题 1. 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需求分析就只需要解决目标系统的设计方案。(×) 2. SA法是面向数据流,建立在数据封闭原则上的需求分析方法。(√) 3. HIPO法既是需求分析方法,又是软件设计方法。(√) 4. 在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中,建立动态模型是最主要的任务。(×) 5. 加工小说明是对系统流程图中的加工进行说明。(×) 6. 判定表的优点是容易转换为计算机实现,缺点是不能够描述组合条件。(×) 7.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SD法、OOA法及HIPO法等。(×) 8. 分层的DFD图可以用于可行性分析阶段,描述系统的物理结构。(×) 9. 信息建模方法是从数据的角度来建立信息模型的,最常用的描述信息模型的方法是E-R 图。(√) 10. 用于需求分析的软件工具,应该能够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即验证需求的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和有效性。(√) 三、 问答题 1. 什么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 需求分析是当前软件工程中的关键问题,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确定用户需求。准确地回答 “系统必须做什么?” 的问题。获得需求规格说 明书。还涉及到软件系统的目标、软件系统提供的服务、软件系统的约束和软件系统运行的环境。它还涉及到这些因素和系统的精确规格说明,以及系统进化之间的关系。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 (1) 抽取需求 分析现行系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获取足够多的问题领域的知识,需求抽取的方法一般有问卷法、面谈法、数据采集法、用例法、情景实例法以及基于目标的方法等;还有知识工程方法,例如,场记分析法、卡片分类法、分类表格技术和基于模型的知识获取等 。 (2) 模拟和分析需求 需求分析和模拟又包含三个层次的工作。首先是需求建模。需求模型的表现形式有自然语言、半形式化(如图、表、结构化英语等)和形式化表示等三种。需求概念模型的要求包括实现的独立性:不模拟数据的表示和内部组织等;需求模拟技术又分为企业模拟、功能需求模拟和非功能需求模拟等。 (3) 传递需求 传递需求的主要任务是书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4) 认可需求 就是对需求规格说明达成一致,其主要任务是冲突求解,包括定义冲突和冲突求解两方面。常用的冲突求解方法有:协商、竞争、仲裁、强制、教育等,其中有些只能用人的因素去控制。 (5) 进化需求 客户的需要总是不断(连续)地增长,但是一般的软件开发又总是落后于客户需求的增长,如何管理需求的进化(变化)就成为软件进化的首要问题。对于传统的变化管理过程来说,其基本成分包括软件配置、软件基线和变化审查小组。当前的发展是软件家族法 ,即产品线方法。多视点方法也是管理需求变化的一种新方法,它可以用于管理不一致性, 并进行关于变化的推理。 2. M公司的软件产品以开发实验型的新软件为主。用瀑布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已经有近十年了,并取得了一些成功。若你作为一名管理员刚加入M公司,你认为快速原型法对公司的软件开发更加优越,请向公司副总裁写一份报告阐明你的理由,切记:副总裁不喜欢报告长度 超过一页(B5)。 参考答案提示: 应先简述瀑布模型的缺点,它已不适宜开发实验型的软件。根据快速原型法的特点,说明它特别适合于开发探索型、实验型的软件。 3. 如何画分层数据流图? 答: 总的原则是:至顶而下,逐层分解(画分层数据流图)。 比较复杂的系统不能画在一张纸上,逐层分解的画法可以控制每一层的复杂度。 顶层: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加工,描述系统边界(输入与输出)。 中间层:表示某个加工分解为一组子加工,其中的子加工还需进一步分解。 底层:由不再进行分解的基本加工组成。 4. 加工小说明有哪些描述方法? 答: ● 结构化语言: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如谓词逻辑)之间。 ● 结构化英语:通常由外层和内层结构组成。 ● 汉语的情况:精确、简明扼要、文体可以灵活。 ● 判定表:适用于表述比较复杂的加工逻辑,如具有多项选择条件的操作。 ● 判定树:本质上与判定表相同,图形表示更易于理解。 5. 考察下图中子图、父图的平衡。 图1 图2 参考答案: 图1中子图与父图不平衡。子图是父图中加工2的分解,加工2 有输入数据流M和N,输出数据流T,而子图则只有一个输入数据N,却有两个输出数据流T与S。 图2中子图是父图中加工3的分解,虽然表面上加工3只有一个输入数据流“订货单”,而子图却有三个输入数据流,但是如果“订货单”是由“客户”、“账号”和“数量”三部分组成,即有如下数据条目,订货单=客户+账号+数量(2.2.5数据词典),则子、父图平衡。 6. 画出银行取款过程的DFD图。问题描述为:储户用存折取款,首先填写取款单,根据“ 账卡”中的信息检验取款单与存折,如有问题,将问题反馈给储户,否则,登录“储户存款 数据库”,修改相应数据,并更新“账卡”,同时发出付款通知,出纳向储户付款。 参考答案: 7. 常用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结构化分析方法(SA)、功能分解法、信息建模法、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 习题三答案 一、 选择题 1. 模块的基本特征是(A C)。 A) 外部特征(输入/输出、功能) B) 内部特征(输入/输出、功能) C) 内部特征(局部数据、代码) D) 外部特征(局部数据、代码 ) 2. SD方法的设计总则是(C D)。 A) 程序简洁、操作方便 B) 结构清晰、合理 C) 模块内聚性强 D) 模块之间耦合度低 3. 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A B D)。 A) 将分析阶段获得的需求说明转换为计算机中可实现的系统 B) 完成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设计 C) 完成模块的编码和测试 D) 对模块内部的过程进行设计 4. 设计阶段应达到的目标有(A D)。 A) 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B) 提高应用范围 C) 结构清晰 D) 提高可理解性和效率 5.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两步完成(D)。 A) ①系统分析②模块设计 B) ①详细设计②总体设 计 C) ①模块设计②详细设计 D) ①总体设计②详细设 计 6. 模块独立性准则由以下定性指标来衡量(BD)。 A) 分解度 B) 耦合度 C) 屏蔽性 D) 内聚性 7. 用户界面设计的任务包括(A B C)。 A) 确定用户界面类型 B) 建立任务模型 C) 建立用户模型 D) 建立功能模型 8. 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分为(B C D)。 A) 面向过程的语言 B) 机器语言 C) 高级语言 D) 汇编语言 9. 程序效率包括(A C D)几个方面的内容。 A) 代码效率 B) 运行效率 C) 存储效率 D) I/O效率 10. SP方法中的基本控制结构有(A B C)。 A) 顺序结构 B) 选择结构 C) 重复结构 D) GOTO结构 11. 内部文档可用注释语言书写,注释语言分为(A B C D)。 A) 序言性注释 B) 描述性注释 C) 功能性注释 D) 状态性注释 12. 为使程序中数据说明更易于理解和维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 B C) 。 A) 数据说明的次序应当规范化 B) 一个语句说明多个变量时,各变量名按字母顺序排列 C) 对于复杂的数据结构,要加注释,说明在程序实现时的特点 D) 定义变量名应按字母顺序排列 13. 源程序的效率与(D)阶段确定的算法的效率直接有关。 A) 概要设计 B) 总体设计 C) 单元设计 D) 详细设计 14. 在详细设计翻译转换成源程序代码后,算法效率反映为对程序的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C D)。 A) 读写速度 B) 代码长度 C) 存储容量 D) 执行速度 15. 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B C)。 A) 编程时对程序语句进行调整 B) 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 C) 使程序最大限度的简洁 D) 选择良好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二、判断题 1. 划分模块可以降低软件的复杂度和工作量,所以应该将模块分得越小越好。 (×) 2. 在网状结构中任何两个模块都是平等的,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常被使用。(×) 3. 信息隐蔽原则有利于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4. 中心变换型的DFD图可看成是对输入数据进行转换而得到输出数据的处理,因此可以使 用事务分析技术得到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5. SD法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强调程序结构与问题结构相对应。 (×) 6. 所谓结构冲突,是指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之间很少或没有结构上的对应关系。通常解决 的办法是:构造一个或者多个中间结构,在输入和输出结构之间进行转换。(√) 7. 当模块的控制范围是其作用范围的子集时,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较低。(×) 8. JACKSON方法是以数据流、数据封闭性准则逐层分解的。(×) 9. 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特性包括: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局部性和顺序性。(×) 10. 项目应用领域是选择语言的关键因素。(√) 11. FORTRAN、Pascal、C语言、PL/1和汇编语言都是科学工程计算可选用的语言。(×) 12. 要用快速原型法开发软件,应选用4GL语言。(√) 13. 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是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 14. 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简单说就是高的编程技巧。(√) 三、简答题 1. 模块内联系和模块间联系有哪些种类? 答:块间联系的各种类型的划分,从以下3方面考虑: ● 按块间联系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引用与过程调用); ● 按块间共用信息的作用(可分为数据型、控制型与混合型); ● 按块间共用的信息数量多少(信息多联系紧密)。 (1) 块间联系的类型,按照耦合度由大到小分为: 内容型:直接引用另一模块的内部信息; 公共型:两个模块引用共同的全程数据区; 控制型:模块间传送的信息用于控制模块的内部逻辑; 复合型:模块间传送复合的数据结构; 数据型:模块间传送单个数据项。 (2) 块内联系的类型,按照内聚性从小到大分为: 偶然型:模块内部没有必然联系; 逻辑型:逻辑上相似的功能放进一个模块; 瞬时型:将同时执行的语句放在一个模块; 通信型:模块中的各部分引用共同的数据; 顺序型:模块中一部分的输出是另一部分的收入; 功能型: 模块中刚好包含了完成一个基本任务所必需的成分。 2. 分析以下DFD图,说明属于哪种类型的DFD图,并按照相应的变换将其转换为初始的模块 结构图。 参考答案:(略) 3. 下图是修改文件记录的DFD图,请确定其主加工。 解:主加工为:账号、修改、写记录。 4. 按照“降低块间联系,提高块内联系”的设计总则对模块进行修改,具体从哪些方面进 行改进? 解: (1) 尽可能建立功能模块; (2) 消除重复功能; (3) 模块的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即当作用范围为控制范围的子集时,才能获得较低的块间 联系; (4) 模块的大小适当; (5) 模块的扇入扇出数不宜太多。 5. 根据模块的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的原则,判定a、b两图的正确性。 解:显然,图a不满足作用范围应与控制范围的原则,模块F的作用范围不在控制范围之内。 图b的模块设计合理。 6. 图a中,模块G为判定,判断涉及到模块B、F、G,请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再根据改进模 块图的基本原则,画出1~2个改进方案(不改变模块G的判断关系),并说明是按照哪条基本 原则进行改进的。 解:图b为一个改进方案,将模块G的位置提高,使其作用范围为控制范围的子集,减少模块 之间的联系。 7. 编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应交付的结果是什么? 答:编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个模块编写程序。即是:将详细设计的结果转换为用某种计 算机语言写的程序——源程序代码。编码阶段应交付的结果是带有“程序内部文档”的、不 再含有语法错误的程序。 8. SP法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方法的优点有哪些? 答:此法符合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普遍规律,可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和生产率;而且用先 全局后局部、先整体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的逐步求精过程,开发出来的程序具有清晰的层 次结构,因此程序容易阅读和理解。这样,程序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分解成一个树型结构 。 因此,在同一层次的节点上做细化工作,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它们之间的细化工作相互独立 ;在任何一步发生错误,一般只影响它下层的节点,同一层其他节点不受影响;在以后的测试中,也可以先独立地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做,最后再集成。这样,程序清晰和模块化,使 得在修改和重新设计一个软件时,可复用的代码量最大。 9. 为了使程序具有良好的设计风格,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1) 标识符应按意取名。 标识符即符号名,包括:模块名、常量名、标号名、子程序名、数据区名、缓冲区名等。 这些名字应能反映它所代表的实际东西,应有一定实际意义,使其能够见名知意,有助于对 程序功能的理解。 (2) 程序应加注释,它分为两类: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 序言性注释应置于每个模块的起始部分,主要内容有:①说明每个模块的用途,功能;②说明模块的接口即调用格式、参数描述及从属模块的清单;③数据描述;④开发历史 。 功能性注释是嵌在源程序体中的,用于说明其后的程序段或语句的功能以及数据的状态;也就是解释下面要“做什么”,或是执行下面的语句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不是解释下面“怎么做”,因为怎么做常常是与程序重复的,且对读者理解程序没有什么帮助。 10. 样评价程序的执行效率?它与程序清晰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许多程序员往往片面追求效率,其实程序系统的成本不仅包括运行所需的机时,同时还应把程序员及操作员所花费的人力考虑进去。在编程时为追求效率而损害可读性或可靠性,会给以后的维护工作带来困难,所以从整体上看来是不值得的。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良好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而不是靠编程时对程序语句进行调整。 (1) 追求建立在不损害程序可读性或可靠性基础上,要先使程序正确、清晰,再提高程序 效率。 (2) 不能因为贪图效率上的小利,而破坏程序的清晰性。 (3) 让编译程序去作简单的优化。 (4) 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和良好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而不是靠编程时对程序语句做调整。 11. 假定:需要编一个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子程序,加入到现有的子程序库中,供其他程序员使用。要求: (1) 为该子程序写一个序言性注释; (2) 用PASCAL语言或其他语言写出这个子程序(要把根的性质,如:实根、复根、降为一次方程等有区别地通知调用者),并加上描述性注释。 答案:(略) 习题四答案 一、选择题 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机制(ABC)。 A) 继承 B) 消息 C) 方法 D) 结构 2. 下列属于面向对象的要素有(BCD)。 A) 分类性 B) 抽象 C) 共享 D) 封装 3. 下列选项中属于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有(ACD)。 A) Booch B) CAD C) Coad D) OMT 4. 下列属于Coad方法中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的层次有(AB)。 A) 主题层 B) 对象层 C) 应用层 D) 接口层 5. 一个类属性依其特征划分,其类型有(ABCD)。 A) 描述型 B) 定义型 C) 派生型 D) 参考型 6. 在进行面向对象分析时,所采用的模型有(ABD)。 A) 对象模型 B) 动态模型 C) 静态模型 D) 功能模型 7. 状态是对象属性的值的一种抽象,它的性质有(AB)。 A) 时间性 B) 持续性 C) 有序性 D) 有穷性 8. 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必须用对象中的操作来实现常见的操作有(ABCD)。 A) 查询 B) 动作 C) 活动 D) 访问 9. 建立继承关系时所采用的方式有(AC)。 A) 自顶向下 B) 从内到外 C) 自底向上 D) 从复杂到简单 10. 对象是人们要研究的任何事物主要的对象类型有(ABCD)。 A) 有形实体 B) 作用 C) 事件 D) 性能说明 二、判断题 1. 面向对象的的方法是以类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 2. 类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对象的抽象,对象是抽象的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 3. 继承性是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结构和消息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 4. 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性,允许用更为明确、易懂的方式去建立通用软件, 多态性和继承性相结合使软件具有更广泛的重用性和可扩充性。(×) 5. 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6. 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和提高可维护性。(√) 7. 对象模型表示了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它是从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关系角度来描述,表现了对象的相互关系。(√) 8. 面向对象的分析是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目标系统的问题空间进行理解、分析和反映。通过对象层次结构的组织确定解空间中应存在的对象和对象层次结构。(√) 9. 类的设计过程包括:确定类,确定关联类,确定属性,识别继承关系。(√) 10. 复用也叫重用或再用,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类”,是比较理想的可重用软构件。有三种重用方式:实例重用、继承重用、多态重用。(√) 11. 主题是一种关于模型的抽象机制,它是面向对象模型的概貌,也是关于某个模型要同时考虑和理解的内容,主题起一种控制作用。(√) 12. 面向对象的分析由对象、结构、继承性和基于消息的通信构成。(×) 13. 支持继承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传统程序设计语言在语言机制方面的根本区别。(√) 14.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理解、表达和验证。(√) 15. 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和提高可维护性。(√) 三、 简答题 1. 与传统程序设计模式中的过程调用相比,消息传递机制有何本质区别? 答: (1) 消息传递必须给出信道的信息,通常要指出明显的接受方。 (2) 由于接受方是一通信实体,具有保持状态的能力,所以同一发送方在不同时刻向同一 接受方发送同样的信息,可因接受方的当前状态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3) 消息传递可以是异步的,发送方可以不必等待接受方返回信息就可以继续执行后面的操作,因而支持程序的并发和分布执行,而过程调用只能是同步的,本质上是串行的。 2. 阐述面向对象的特征,并做简要的解释。 答: (1) 对象惟一性。 每个对象都有自身惟一的标识,通过这种标识,可找到相应的对象。 (2) 分类性。 是指将具有一致的数据结构(属性)和行为(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 (3) 继承性。 是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 (4) 多态性。 是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的结果。 3. Coad方法主要由面向对象分析OOA和面向对象设计OOD。OOA方法分析过程和构造OOA概念模型的顺序由5个层次组成,请简述这5个层次。 答: (1) 发现类及对象。描述如何发现类及对象。从应用领域开始识别类及对象,形成整 个应用的基础,然后,据此分析系统的责任。 (2) 识别结构。该阶段分为两个步骤。第一,识别“一般-特殊”结构,该结构捕获了识别出的类的层次结构;第二,识别“整体-部分”结构,该结构用来表示一个对象如何成为另一个对象的一部分,以及多个对象如何组装成更大的对象。 (3) 定义主题。主题由一组类及对象组成,用于将类及对象模型划分为更大的单位,便于理解。 (4) 定义属性。其中包括定义类的实例(对象)之间的实例连接。 (5) 定义服务。其中包括定义对象之间的消息连接。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哪些优点? 解:开发时间短、效率高、可靠性高,所开发的程序更强壮。由于面向对象编程的可重用性 ,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大量采用成熟的类库,从而缩短开发时间,这样程序更易于维护、 更新和升级。继承和封装使得应用程序的修改带来的影响更加局部 化。 5.比较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特点。 解:分析是问题抽象 (做什么),设计是问题求解 (怎么做),实现是问题的解 (结果)。任 何方法学对客观世界的抽象和求解过程都是如此。在问题抽象阶段,结构化方法面向过程, 按照数据变换的过程寻找问题的结点,对问题进行分解。因此,与面向对象方法强调的对象 模型不同,描述数据变换的功能模型是结构化方法的重点。如果问题世界的功能比数据更复 杂或者更重要,那么结构化方法仍然应是首选的方法学。如果数据结构复杂且变换不多, 那么如果以过程主导分析和设计,一旦有系统变更就会给下游开发带来极大混乱。 由于对过程的理解不同,面向过程的功能细分所分割出的功能模块有时会因人而异。而面向 对象的对象细分,从同一问题领域的对象出发,不同人得出相同结论的比率较高。 在设计上,结构化方法学产生自顶向下、结构清晰的系统结构。每个模块有可能保持较强的独立性,但它往往与数据库结构相独立,功能模块与数据库逻辑模式间没有映射关系,程序与数据结构很难封装在一起。如果数据结构复杂,则模块独立性很难保证。面向对象方法抽象的系统结构往往并不比结构化方法产生的系统结构简单,但它能映射到数据库结构中,很容易实现程序与数据结构的封装。 在软件工程基本原则中有一条“形式化原则”,即对问题世界的抽象结论应该以形式化语言 (图形语言、伪码语言等)表述出来。结构化方法可以用数据流图、系统结构图、数据辞典、状态转移图、实体关系图来进行系统逻辑模型的描述;而面向对象方法可以使用对象模型图、数据辞典、动态模型图、功能模型图。其中对象模型图近似系统结构图与实体关系图的结合,动态模型图类似状态迁移图,功能模型图类似数据流图。 6.当重要的对象被发现后,通过一组互相关联的模型详细表示类之间的关系和对象的行为,这些模型从四个不同的侧面表示了软件的体系结构、静态逻辑、动态逻辑、静态物理和动态物理。试描述一下这四种特性。 解:静态逻辑模型描述实例化(类成员关系)、关联、聚集(整体/部分)、和一般化(继承)等关系。这被称为对象模型。一般化关系表示属性和方法的继承关系。定义对象模 型的图形符号体系通常是从用于数据建模的实体关系图导出的。对设计十分重要的约束,如 基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也在对象模型中表示。 动态逻辑模型描述对象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作用通过一组协同的对象,对象之间消 息的有序的序列,参与对象的可见性定义,来定义系统运行时的行为。 静态物理模型通过模块描述代码的布局。动态物理模型描述软件的进程和线程体系结 构。 习题五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是模型元素的是(D)。 A) 关联 B) 聚合 C) 依赖 D) 笔记 2. UML具有扩展性,常见的扩展机制有(BCD)。 A) 修饰 B) 版类 C) 加标签值 D) 约束 3. UML语言支持的建模方式有(ABD)。 A) 静态建模 B) 动态建模 C) 模块化建模 D) 功能建模 4. 下列各种图可用于动态建模的有(ACD)。 A) 状态图 B) 类图 C) 序列图 D) 活动图 5. 下列属于状态的组成部分的有(AB)。 A) 名称 B) 活动 C) 条件 D) 事件 6. UML中包括的事件有(ABCD)。 A) 条件为真 B) 收到另一对象的信号 C) 收到操作调用 D) 时间表达式 7. 属性的可见性有(ABD)。 A) 公有的 B) 私有的 C) 私有保护的 D) 保护的 8. 用例之间的关系有(BCD)。 A) 友元 B) 扩展 C) 使用 D) 组合 9. 应用于通用化约束的方式有(ABCD)。 A) 完整 B) 不相交 C) 不完整 D) 覆盖 10. 消息的类型有(ABC)。 A) 同步 B) 异步 C) 简单 D) 复杂 二、 判断题 1. UML建模语言是由视图、图、模型元素和通用机制构成的层次关系来描述的。 (√) 2. UML是一种建模语言,是一种标准的表示,是一种方法。 (×) 3. 泳道是一种分组机制,它描述了状态图中对象所执行的活动。 (×) 4. 同步消息和异步消息的主要区别是:同步消息的发送对象在消息发送后,不必等待消息处理,可立即继续执行,而异步消息则发送对象必须等待接收对象完成消息处理后,才能继续执行。 (×) 5. 类图中的角色是用于描述该类在关联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责的。 (√) 6. 类图用来表示系统中类和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它是对系统动态结构的描述。 (×) 7. 用例模型的基本组成部件是用例、角色和用例之间的联系。 (√)
编译原理(陈火旺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供大家参考!
专题资料
GNU make中文手册.....................................................................................................................1 ver - 3.8.......................................................................................................................................1 第一章:概述...............................................................................................................................7 1.1 概述.................................................................................................................................7 1.2 准备知识..........................................................................................................................8 第二章 GNU make 介绍.............................................................................................................9 2 GNU make 介绍....................................................................................................................9 2.1 Makefile简介..................................................................................................................10 2.2 Makefile规则介绍...........................................................................................................11 2.3 简单的示例.....................................................................................................................12 2.4 make如何工作...............................................................................................................13 2.5 指定变量........................................................................................................................15 2.6 自动推导规则.................................................................................................................16 2.7 另类风格的makefile.......................................................................................................17 2.8 清除工作目录过程文件...................................................................................................18 第三章:Makefile 总述..............................................................................................................20 3 Makefile总述........................................................................................................................20 3.1 Makefile的内容...............................................................................................................20 3.2 makefile文件的命名.......................................................................................................21 3.3 包含其它makefile文件....................................................................................................22 3.4 变量 MAKEFILES..........................................................................................................24 3.5 变量 MAKEFILE_LIST..................................................................................................26 3.6 其他特殊变量.................................................................................................................26 3.7 makefile文件的重建.......................................................................................................27 3.8 重载另外一个makefile....................................................................................................28 3.9 make如何解析makefile文件...........................................................................................30 3.9.1 变量取值..................................................................................................................30 3.9.2 条件语句..................................................................................................................31 3.9.3 规则的定义...............................................................................................................31 3.10 总结...............................................................................................................................31 第四章:Makefile的规则............................................................................................................33 4 Makefile规则........................................................................................................................33 4.1 一个例子........................................................................................................................33 4.2 规则语法........................................................................................................................34 4.3 依赖的类型.....................................................................................................................35 4.4 文件名使用通配符..........................................................................................................36 4.4.1 统配符使用举例........................................................................................................37 4.4.2 通配符存在的缺陷....................................................................................................38 4.4.3 函数wildcard............................................................................................................38 4.5 目录搜寻........................................................................................................................39 4.5.1 一般搜索(变量VPATH)........................................................................................39 4.5.2 选择性搜索(关键字vpath)....................................................................................40 4.5.3 目录搜索的机制........................................................................................................41 4.5.4 命令行和搜索目录....................................................................................................44 4.5.5 隐含规则和搜索目录.................................................................................................44 4.5.6 库文件和搜索目录....................................................................................................45 4.6 Makefile伪目标...............................................................................................................46 4.7 强制目标(没有命令或依赖的规则).............................................................................50 4.8 空目标文件.....................................................................................................................50 4.9 Makefile的特殊目标.......................................................................................................51 4.10 多目标............................................................................................................................54 4.11 多规则目标.....................................................................................................................55 4.12 静态模式........................................................................................................................56 4.12.1 静态模式规则的语法.......................................................................................56 4.12.2 静态模式和隐含规则.......................................................................................58 4.13 双冒号规则.....................................................................................................................59 4.14 自动产生依赖.................................................................................................................60 第五章:规则的命令..................................................................................................................63 5 为规则书写命令...................................................................................................................63 5.1 命令回显........................................................................................................................63 5.2 命令的执行.....................................................................................................................64 5.3 并发执行命令.................................................................................................................65 5.4 命令执行的错误..............................................................................................................67 5.5 中断make的执行............................................................................................................68 5.6 make的递归执行............................................................................................................69 5.6.1 变量MAKE...............................................................................................................70 5.6.2 变量和递归...............................................................................................................71 5.6.3 命令行选项和递归....................................................................................................75 5.6.4 -w选项......................................................................................................................77 5.7 定义命令包.....................................................................................................................78 5.8 空命令............................................................................................................................80 第六章:Makefile中的变量.........................................................................................................81 6 使用变量..............................................................................................................................81 6.1 变量的引用.....................................................................................................................82 6.2 两种变量定义(赋值)...................................................................................................83 6.2.1 递归展开式变量........................................................................................................83 6.2.2 直接展开式变量........................................................................................................85 6.2.3 定义一个空格...........................................................................................................86 6.2.4 “?=”操作符.............................................................................................................87 6.3 变量的高级用法..............................................................................................................88 6.3.1 变量的替换引用........................................................................................................88 6.3.2 变量的套嵌引用........................................................................................................88 6.4 变量取值........................................................................................................................92 6.5 如何设置变量.................................................................................................................93 6.6 追加变量值.....................................................................................................................94 6.7 override 指示符.............................................................................................................96 6.8 多行定义........................................................................................................................98 6.9 系统环境变量.................................................................................................................99 6.10 目标指定变量...............................................................................................................101 6.11 模式指定变量...............................................................................................................103 第七章:Makefile的条件执行...................................................................................................104 7 Makefile的条件判断...........................................................................................................104 7.1 一个例子......................................................................................................................104 7.2 条件判断的基本语法....................................................................................................105 7.3 标记测试的条件语句....................................................................................................108 第八章:make的内嵌函数........................................................................................................109 8 make的函数.......................................................................................................................109 8.1 函数的调用语法............................................................................................................109 8.2 文本处理函数...............................................................................................................110 8.2.1 $(subst FROM,TO,TEXT).....................................................................................110 8.2.2 $(patsubst PATTERN,REPLACEMENT,TEXT)...................................................110 8.2.3 $(strip STRINT).....................................................................................................112 8.2.4 $(findstring FIND,IN)............................................................................................112 8.2.5 $(filter PATTERN…,TEXT)...................................................................................112 8.2.6 $(filter-out PATTERN...,TEXT).............................................................................113 8.2.7 $(sort LIST)...........................................................................................................113 8.2.8 $(word N,TEXT)....................................................................................................114 8.2.9 $(wordlist S,E,TEXT)............................................................................................114 8.2.10 $(words TEXT)............................................................................................114 8.2.11 $(firstword NAMES…)................................................................................115 8.3 文件名处理函数............................................................................................................115 8.3.1 $(dir NAMES…)....................................................................................................115 8.3.2 $(notdir NAMES…)...............................................................................................116 8.3.3 $(suffix NAMES…)...............................................................................................116 8.3.4 $(basename NAMES…).......................................................................................117 8.3.5 $(addsuffix SUFFIX,NAMES…)...........................................................................117 8.3.6 $(addprefix PREFIX,NAMES…)...........................................................................118 8.3.7 $(join LIST1,LIST2)...............................................................................................118 8.3.8 $(wildcard PATTERN)..........................................................................................119 8.4 foreach 函数................................................................................................................119 8.5 if 函数..........................................................................................................................120 8.6 call函数........................................................................................................................121 8.7 value函数.....................................................................................................................123 8.8 eval函数.......................................................................................................................124 8.9 origin函数.....................................................................................................................125 8.10 shell函数......................................................................................................................127 8.11 make的控制函数..........................................................................................................128 8.11.1 $(error TEXT…)...........................................................................................128 8.11.2 $(warning TEXT…)......................................................................................129 第九章:执行make..................................................................................................................130 9 执行make..........................................................................................................................130 9.1 指定makefile文件.........................................................................................................130 9.2 指定终极目标...............................................................................................................131 9.3 替代命令的执行............................................................................................................133 9.4 防止特定文件重建........................................................................................................135 9.5 替换变量定义...............................................................................................................136 9.6 使用make进行编译测试...............................................................................................137 9.7 Tmake的命令行选项....................................................................................................138 第十章:make的隐含规则........................................................................................................143 10 使用隐含规则...............................................................................................................143 10.1 隐含规则的使用............................................................................................................143 10.2 make的隐含规则一览...................................................................................................145 10.3 隐含变量......................................................................................................................148 10.3.1 代表命令的变量............................................................................................149 10.3.2 命令参数的变量............................................................................................150 10.4 make隐含规则链..........................................................................................................151 10.5 模式规则......................................................................................................................153 10.5.1 模式规则介绍................................................................................................153 10.5.2 模式规则示例................................................................................................155 10.5.3 自动化变量....................................................................................................156 T10.5.4 T模式的匹配.................................................................................................159 10.5.5 万用规则.......................................................................................................160 10.5.6 重建内嵌隐含规则.........................................................................................161 10.6 缺省规则......................................................................................................................162 10.7 后缀规则......................................................................................................................162 10.8 隐含规则搜索算法........................................................................................................164 第十一章:使用make更新静态库文件......................................................................................166 11 更新静态库文件............................................................................................................166 11.1 库成员作为目标............................................................................................................166 11.2 静态库的更新...............................................................................................................167 11.2.1 更新静态库的符号索引表..............................................................................168 11.3 make静态库的注意事项...............................................................................................168 11.4 静态库的后缀规则........................................................................................................169 第十二章 : GNU make的特点...............................................................................................170 12 GNU make的一些特点.................................................................................................170 12.1 源自System v的特点....................................................................................................170 12.2 源自其他版本的特点....................................................................................................171 12.3 GNU make自身的特点.................................................................................................172 第十三章 和其它版本的兼容....................................................................................................174 13 不兼容性......................................................................................................................174 第十四章 Makefile的约定........................................................................................................176 14 书写约定......................................................................................................................176 14.1 基本的约定...................................................................................................................176 14.2 规则命令行的约定........................................................................................................178 14.3 代表命令变量...............................................................................................................179 14.4 安装目录变量...............................................................................................................180 14.5 Makefile的标准目标名..................................................................................................185 14.6 安装命令分类...............................................................................................................190 第十五章 make的常见错误信息...............................................................................................193 15 make产生的错误信息...................................................................................................193 附录1:关键字索引..................................................................................................................196 GNU make可识别的指示符:..............................................................................................196 GNU make函数:...............................................................................................................197 GNU make的自动化变量.....................................................................................................197 GNU make环境变量............................................................................................................198 后序.........................................................................................................................................198
教育资料
Snort-2.9.13的预处理插件开发步骤以及遇到的问题,自己学习snort的时候写的。是预处理器插件开发的HelloWorld程序。
AIX常用命令://查看机器序列号,IBM的基本信息都可以通过该命令查询得到 #prtconf #oslevel -r == uname -a //操作系统版本 #oslevel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ex :5.1.0.0 #oslevel -r //ex:5100-04 == oslevel -q //双机软件版本号 # lslpp -l|grep cluster //显示graphic display # lsdisp //查看CPU的个数 # bindprocessor -q //查看CPU的主频,操作系统版本最低是AIX 5.1,包含在软件包bos.pmapi.pmsvcs pmcycles This machine runs at 1500MHz //显示cpu的主频是1.5G #如何查找根文件系统(/)中的大文件 find -xdev -size +xxxx -ls #查找根卷组下大于2M的文件, 并根据文件大小排序, 大文件在前. find / -xdev -size +1024 -ls |sort -r +6 8277 624 -r-xr-xr-x 1 root system 635390 Jul 31 2003 /sbin/helpers/jfs2/fsck 28 596 -rw-r--r-- 1 root system 609388 Apr 12 17:25 /smit.log 30 1660 -rw-r--r-- 1 root system 3338083 Apr 5 14:08 /core #查看备份磁带中备份文件的大小 tcopy /dev/rmt0 tcopy: Tape File: 1; Records: 1 to 251; Size: 2097152. ---磁带机文件头大小 tcopy: Tape File: 1; Record: 252; Size 344064. ---磁带机文件头大小 tcopy: File: 1; End of File after: 252 Records, 526729216 Bytes. ---文件大小 tcopy: The end of the tape is reached. tcopy: The total tape length is 526729216 bytes. #如何取定文件与文件集的对应关系,有时想使用某个安装文件, 但没有安装包含该文件的文件集,找到文件集来安装所需文件 <1>首先确认系统中已经安装了“bos.content_list”文件集(fileset), 如果没有安装, 请使用smitty installp进行安装. <2>运行which_fileset命令, 根据文件查找对应的文件集. 例如: #which_fileset iostat /usr/bin/iostat bos.acct 5.1.0.0 <3>运行lslpp -f 命令, 查看指定文件集中包含的文件: #lslpp -f bos.acct //出于AIX系统安全考虑, 需要使某些用户只能在控制台登录使用,而不允许远程登陆使用. 更改/etc/security/user 文件中需要限制的用户的rlogin属性(rlogin = false) 当再次尝试远程登录时, 系统报错:Remote logins are not allowed for this account, 表示修改成功 //如何自动logout用户 有的用户登录后就长时间空闲,有可能导致安全上的问题,通过打开 /etc/profile 中 TMOUT 注释,将在设置的时间到达后自动logout用户 例如: export TMOUT=120 那么, 用户两分钟没有击键,将自动logout //AIX系统中如何限制用户所使用文件的大小(AIX小型机有大文件限制) >#smit chuser 在菜单上选择要控制的用户, 并修改下面两项: Soft FILE size [aaa] Hard FILE size [aaa] 则修改后用户的文件大小最大为aaa×512 bytes. >如何验证? 可以用该用户登录系统, 使用命令“ulimit -f”和“ulimit -Hf”可分别显示其fsize,fsize_hard的大小. //如何查看小型机适配器卡及硬盘的微码级别microcode level lscfg -vl device_name //查询SSA卡的微码级别 # lscfg -vl ssa0 //ssa0是此SSA卡的设备名,输出结果中的ROS level及ID即是微码级别(microcode level) //用下面命令可以得到一个硬盘的微码级别: # lscfg -vl pdisk* //IBM小型机AIX5.1操作系统密码文件丢失或者误删的恢复方法 进入维护模式: 1、将安装盘第一张放入光驱; 重启小型机选择主控台,按屏幕上提示的数字;选择语言,一般选english;选择3进入维护模式(start maintenence mode for system recovery); 选择1进入access a root volume group;选择0进入下一个菜单; --选择1--选择第一个磁盘; 选择1 access this volume group and start a shell 当出现提示符(如#时)开始操作 # cd /etc # cp passwd.old passwd (就是你刚刚保存的那个文件) # chown root:security passwd # reboot //查看内存信息两部曲: # lsdev -C | grep mem mem0 Available 00-00 Memory # lsattr -El mem0 size 1024 Total amount of physical memory in Mbytes False goodsize 1024 Amount of usable physical memory in Mbytes False //命令中的Machine/Cabinet Serial NO项即是 # lscfg -pvl sysplanar0 | grep "Machine/Cabinet" ##bootinfo命令start //若此命令返回值是1, 表示hdisk11可以由AIX引导, 其他返回值表示hdisk11不是rootvg制作镜像的候选 #bootinfo -B hdisk11 //显示CPU位数是64还是32 bootinfo -K //查看那个硬盘是引导区 bootinfo -b ##bootinfo命令end ##如何查看3种小型机的核心参数 /etc/security/limits //IBM核心参数配置文件 /etc/system //SUN核心参数配置文件 kmtune //HP-UX下用kmtune>kernel.txt将内核参数信息导出到kernel.txt文件中配置文件为: /usr/conf/master.d/core-hpux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版本 uname -a //操作系统补丁 instfix -i|grep ML //获取硬件信息 prtconf ****** 创建文件系统四部曲 ************************************************ <1> mklv -y lvinformix -c 2 rootvg 64 //在卷组rootvg上创建逻辑卷lvinformix, 大小为64(LP)×16M=1G, 磁盘镜像需用-c参数指定副本数 <2> crfs -v jfs -d lvinformix -m /opt/informix //在lvinformix上创建文件系统/opt/informix <3> mount /dev/lvinformix /opt/informix //将设备mount到文件系统上 <4> chfs -A yes /dev/lvinformix //-A yes|no 修改所建文件系统的自动安装属性(Auto-Mount) ********************************************************************* ## 查看SSA磁盘阵列中pdisk与hdisk的对应关系start ssaxlate -l hdisk3 //逻辑磁盘hdisk3包含4个物理磁盘pdisk4,pdisk6,pdisk5,pdisk7 pdisk4 pdisk6 pdisk5 pdisk7 ssaxlate -l pdisk0 //物理磁盘pdisk0从属于逻辑磁盘hdisk2 hdisk2 ## 查看SSA磁盘阵列中pdisk与hdisk的对应关系end //设置文件系统/tellinshare/sms的mind属性,否则当文件系统中有足够多的大文件(指32K以上的文件)时会出问题 #chfs -a options=rw,mind /tellinshare/sms mkgroup id=101 informix //创建组informix, 组编号101 mkuser id=101 pgrp=informix home=/opt/informix shell=/usr/bin/csh informix //创建用户informix,命令参数说明 //id:指定用户的id号,请根据规划设置; //pgrp:指定该用户的归属组,请根据规划设置; //home:指定该用户的home目录,请根据规划设置; //shell:指定该用户的登录shell,请根据规划设置; //informix:指定用户名称,请根据规划设置; //检查硬件错误信息 errpt -a |grep error ##交换区命令start lsps -a //显示交换区的分部信息 lsps -s //显示交换区的使用信息 slibclean //清除处理程序遗留的旧分页信息 smit mkps //建立交换区空间信息 swapon -a //启动所有的分页空间 ##交换区命令end ##查看HACMP, 外部硬盘信息: lscfg -v lscfg -v | grep -E "pdisk|hdisk" //可查看已经加入到卷组中的磁盘的大小 ## lsdev命令start 常用参数说明: C ->列出自定义设备对象类中设备的有关信息,缺省包括名称,状态,位置,描述,不可和P合用 c Class ->指定设备名 F Format ->以用户指定格式输出,Format参数为预定义或自定义设备对象类中的列名,如:name status等 H ->显示列输出前面的头部分,即输出中包括列头部分 P ->列出预定义设备对象类中设备的有关信息,即支持的设备,缺省显示信息包括class,type,subclass,description r ColumnName ->指定列名 S State ->列出指定状态的设备,3种状态可选,(1)已定义->defined,d,D,0;(2)可用->available,a,A,1;(3)停止->stopped,s,S,2; s Subclass ->指定设备的子类名称,subclass包括什么类型可用参数P显示; t Type ->指定设备类型名称; <1>查看系统中所有的外置物理磁盘 lsdev -Cc pdisk -s ssar -H name status location description pdisk0 Available 07-08-6931-01-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1 Available 07-08-6931-07-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2 Available 07-08-6931-04-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3 Available 07-08-6931-08-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4 Available 07-08-6931-05-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5 Available 07-08-6931-06-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6 Available 07-08-6931-03-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7 Available 07-08-6931-02-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2>显示系统中SSA磁盘阵列的逻辑磁盘 lsdev -C -t hdisk -c disk -s ssar -H name status location description hdisk2 Available 07-08-L SSA Logical Disk Drive hdisk3 Available 07-08-L SSA Logical Disk Drive <3>列出所有支持的设备 lsdev -P <3>列出系统支持的所有磁盘类的设备清单 ZSSCP4-mscp2[/]# lsdev -Pc disk disk hdisk ssar SSA Logical Disk Drive disk 1000mb scsi 1.0 GB SCSI Disk Drive disk 1000mb16bit scsi 1.0 GB SCSI Disk Drive disk 1000mb16bitde scsi 1.0 GB 16 Bit Differential SCSI Disk Drive disk 1000mbde scsi 1.0 GB Differential SCSI Disk Drive disk 1100mb scsi 1.1 GB SCSI Disk Drive disk 1100mb16bit scsi 1.1 GB 16 Bit SCSI Disk Drive disk 1100mb16bitde scsi 1.1 GB 16 Bit Differential SCSI Disk Drive disk 1200mb scsi 1.2 GB SCSI Disk Drive (in 2.4 GB Disk Unit) <4>查看系统中的逻辑磁盘和磁盘类型(内置盘还是SSA外置盘) #lsdev -Cc disk hdisk0 Available 09-08-00-5,0 16 Bit LVD SCSI Disk Drive hdisk1 Available 09-08-00-8,0 16 Bit LVD SCSI Disk Drive hdisk2 Available 07-08-L SSA Logical Disk Drive //磁盘阵列中硬盘的逻辑名 hdisk3 Available 07-08-L SSA Logical Disk Drive <5>显示系统中的物理磁盘 lsdev -Cc pdisk pdisk0 Available 07-08-6931-01-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pdisk1 Available 07-08-6931-07-P SSA160 Physical Disk Drive <6>查询cpu的个数 lsdev -Cc processor proc0 Available 00-00 Processor proc1 Available 00-01 Processor <7>查询设备中状态为可用的适配器 lsdev -Cc adapter -S a sio0 Available 00-00 StandardI/OPlanar fda0 Available 00-00-0D StandardI/ODisketteAdapter kts0 Available 00-00-0K KeyboardTablet/Soundsystem sa0 Available 00-00-S1 StandardI/OSerialPort1 sa1 Available 00-00-S2 StandardI/OSerialPort2 scsi0 Available 00-07 SCSII/OController mous0 Available 00-00-0M Mousedevice <8>系统支持的设备的class lsdev -P -r class adapter bus . . . tcpip tty <9>列出自定义设备对象类中处于可用状态的所有设备的名称,类,子类,和类型,包括列头部分 lsdev -C -H -S a -F 'name class subclass type' sa0 adapter mca 8p232 fd0 diskette siofd fd hdisk0 disk scsi 670mb hdisk1 disk scsi 355mb <10>列出adapter的设备名 lsdev -CHc adapter -F name name ent0 ssa0 ent1 <11>列出网口的设备名和class,包括列头部分 lsdev -CHc if -F 'name class' name class en0 if en1 if en2 if et0 if et1 if et2 if lo0 if <12>查看两台SSA7133通道状态 lsdev -C -t ssa160 -c adapter ssa0 Available 34-08 IBM SSA 160 SerialRAID Adapter (14109100) ssa1 Available 3k-08 IBM SSA 160 SerialRAID Adapter (14109100) <13>查看主机中所有HBA卡信息 lsdev -Cc adapter | grep fcs fcs0 Available 2V-08 FC Adapter fcs1 Available 3F-08 FC Adapter #显示连接到主机里面的HBA卡的网络地址 lscfg -vl fcs0 | grep Network Network Address.............10000000C9456CBF <14>列出磁盘阵列router lsdev -C | grep dar dar0 Available 1722-600 (600) Disk Array Router <15>列出磁盘阵列控制器 lsdev -C | grep dac dac0 Available 2V-08-01 1722-600 (600) Disk Array Controller dac1 Available 3F-08-01 1722-600 (600) Disk Array Controller //lsdev显示ibm小型机硬件设备名称, 然后使用lsattr显示该设备特性 lsdev -CH //输出内存的设备名 mem0 Available 00-00 Memory lsattr -El mem0 //使用lsattr -El mem0 可以输出该条内存的大小 size 1024 Total amount of physical memory in Mbytes False goodsize 1024 Amount of usable physical memory in Mbytes False ## lsdev命令 end crfs -v jfs -d lvtest -m /test //生成文件系统此命令将生产的文件系统mount到/test目录下 rmlv -f lvtest //要删除此文件系统, 先删除逻辑卷 rmdir /test //然后删除mount的目录即可 topas // topas执行结果的左上角, 我们看到了关于Kernel、User、Wait和Idle的显示, 这是topas关于CPU活动情况的使用报告 // Kernel: 表示在kernel模式下运行的进程所占用的CPU百分比 // User: 表示在user模式下运行的进程所占用的CPU百分比 // Wait: 表示等待I/O的CPU百分比, Idle表示空闲状态的CPU百分比 ****** 监控CPU性能start vmstat 2 kthr memory page faults cpu ----- ----------- ------------------------ ------------ ----------- r b avm fre re pi po fr sr cy in sy cs us sy id wa 1 0 22478 1677 0 0 0 0 0 0 188 1380 157 57 32 0 10 1 0 22506 1609 0 0 0 0 0 0 214 1476 186 48 37 0 16 0 0 22498 1582 0 0 0 0 0 0 248 1470 226 55 36 0 9 2 0 22534 1465 0 0 0 0 0 0 238 903 239 77 23 0 0 2 0 22534 1445 0 0 0 0 0 0 209 1142 205 72 28 0 0 2 0 22534 1426 0 0 0 0 0 0 189 1220 212 74 26 0 0 3 0 22534 1410 0 0 0 0 0 0 255 1704 268 70 30 0 0 2 1 22557 1365 0 0 0 0 0 0 383 977 216 72 28 0 0 2 0 22541 1356 0 0 0 0 0 0 237 1418 209 63 33 0 4 1 0 22524 1350 0 0 0 0 0 0 241 1348 179 52 32 0 16 1 0 22546 1293 0 0 0 0 0 0 217 1473 180 51 35 0 14 //如果要检查 CPU 是否存在性能瓶颈,那么vmstat报告中的两个kthr列和四个cpu列非常有判断价值,同时faults列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kthr 列 ### 该列的数据是在采样时间段内对队列中的内核线程数进行计算得到的平均值. << r 列 >> 表示可运行的内核线程平均数, 包括正在运行的线程和等待CPU的线程. 如果这个数字大于 CPU 的数目, 则至少有一个线程要等待CPU.等待CPU的线程越多, 对性能的影响就越大. << b 列 >> 表示等待队列中的内核线程平均数,包括正在等待文件系统 I/O 的线程,或由于内存装入控制而被挂起的线程.如果block的值长时间连续非零,那就需要我们对CPU的运行状况做进一步的分析. ### cpu 列 ### 表示在该时间间隔内使用 CPU 时间的百分比. << us 列 >> 显示了用户模式所消耗的 CPU 时间. 当在用户模式下执行时, 进程在它自己的应用程序代码中执行, 不需要内核资源来进行计算、管理内存或设置变量. << sy 列 >> 详细显示了CPU在系统模式下执行一个线程所花时间的百分比, 包括内核进程和其它需要访问内核资源的进程所消耗的CPU资源. 如果一个进程需要内核资源, 它必须执行一个系统调用, 并因此被切换到系统模式从而可以使用该资源. 例如, 对一个文件的读或写操作需要内核资源来打开文件、寻找指定的位置和读写数据. << id 列 >> 显示了已确定本地磁盘 I/O 时 CPU 空闲或等待时间的百分比. << wa 列 >> 详细显示了有未决本地磁盘I/O时CPU空闲的时间百分比.wa 的值如果超过25%,就表明磁盘子系统可能没有被正确平衡,或者可能是磁盘工作负荷很重. ### faults 列 ### 关于进程控制的信息 << in 列 >> 表示在该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 sy 列 >> 表示在该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系统调用次数.通过明确的系统调用,用户进程可以使用资源.通常来讲,在一个单处理器系统上当sy列增大到超过每秒钟10000 个调用,应进行进一步的深究(在一个对称多处理系统上,这个数字为每个处理器每秒钟10000 个调用) << cs 列 >> 在该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钟上下文切换次数. 观察上面vmstat命令的执行结果,我们看到最开始的三个报告表明系统稳定在用户模式 48-57%、系统模式 32-37% 和 I/O 等待 9-16%.从第四个报告开始,当非? 姆袰PU资源的一个恶意破坏循环程序开始运行后,所有的 CPU 周期被占用.因为循环程序不进行 I/O,所以它可以占有前面因为 I/O 等待而未用的所有周期.更糟糕的是这意味着,当一个有用进程放弃 CPU 的使用权时,这个进程总是要占用CPU.因为死循环程序的优先级与所有其它前台进程一样,所以当另一个进程变得可调度时它也没必要让出 CPU 的使用权.该程序运行大约10秒钟(5次×2秒/次=10秒), 然后由 vmstat 命令报告的活动恢复到较正常的模式. 总的来说, 如果 us + sy 时间低于 90%, 则不认为该单用户系统 CPU 受限制. 但是, 如果在一个多用户系统中 us + sy 时间超过 80%, 其中的进程将要花时间在运行队列中等待, 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会受到损害;对于这样的系统, 我们应提高警惕. 对于CPU性能可能存在瓶颈的系统,我们可以用 tprof 命令找出占用CPU时间最多的进程, 用 nice 或 renice 命令调整用户进程的优先级, 用 schedtune 命令修改调度程序时间片的长度. 根据业务与软件产品的维护经验, 因为CPU性能存在瓶颈导致业务不能稳定运行的故障非常之少, 同时也因为CPU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对CPU进行任何调整都可能导致非常大的影响, CPU的性能调优需要非常全面深厚的理论基础, 所以在此我们不对CPU的调优操作做详细介绍. ##使用sar sar -u 3 3 AIX mscp2 3 4 005F7FDA4C00 08/15/07 11:32:55 %usr %sys %wio %idle 11:32:59 12 13 0 76 11:33:02 12 13 4 72 11:33:05 11 11 0 77 Average 12 12 1 75 ###看每个CPU地占用率,2秒为间隔之行5次 sar -P ALL -u 2 5 ****** 监控CPU性能end ****** 监控磁盘的I/O性能start ###使用iostat iostat 2 2 tty: tin tout avg-cpu: % user % sys % idle % iowait 0.1 16.7 72.5 79.4 -59.0 7.1 Disks: % tm_act Kbps tps Kb_read Kb_wrtn hdisk0 50.8 102.2 85.7 66479591 713426327 hdisk1 49.6 97.7 84.8 31785338 713426327 hdisk2 278.0 192.2 549.7 978503313 488310751 cd0 0.0 0.0 0.0 0 0 tty: tin tout avg-cpu: % user % sys % idle % iowait 0.0 239.6 10.4 9.9 79.6 0.1 Disks: % tm_act Kbps tps Kb_read Kb_wrtn hdisk0 0.5 4.0 1.0 0 8 hdisk1 0.5 4.0 1.0 0 8 hdisk2 0.5 4.0 1.0 0 8 cd0 0.0 0.0 0.0 0 0 ### iowait ### 等待本地I/O时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如果iowait时间的百分比很高,表明该磁盘输入输出(I/O)可能是导致系统运行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 idle ### 表示未等待本地 I/O 时CPU 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 tm_act ### 表示硬盘繁忙程度的百分比.如果tm_act的值很高,表明硬盘存在I/O瓶颈.当%tm_act(硬盘繁忙时间)很高时,可能会感觉到系统运行速度在减慢.有些系统上某个硬盘的%tm_act值超过35%时,系统性能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使用sar sar -d 2 2 AIX mscp2 3 4 005F7FDA4C00 08/15/07 11:23:40 device %busy avque r+w/s blks/s avwait avserv 11:23:42 hdisk0 -19 0.0 85 102 0.0 0.0 hdisk1 -20 0.0 84 97 0.0 0.0 hdisk2 -3 0.0 549 192 0.0 0.0 cd0 0 0.0 0 0 0.0 0.0 11:23:44 hdisk0 0 0.0 0 0 0.0 0.0 hdisk1 0 0.0 0 0 0.0 0.0 hdisk2 0 0.0 2 9 0.0 0.0 cd0 0 0.0 0 0 0.0 0.0 Average hdisk0 -9 0.0 42 51 0.0 0.0 hdisk1 -10 0.0 42 48 0.0 0.0 hdisk2 -1 0.0 275 100 0.0 0.0 cd0 0 0.0 0 0 0.0 0.0 ### device ### 块设备的逻辑名, 以下各列的数据都是针对该device而言的. ### busy ### 该块设备处于服务请求状态的百分比, 单位是%. ### Avque ### 指定时间内, 平均处理的请求个数. 正常情况下, 该值应该小于0.5, 如果很多时候都超过1甚至达到3以上, 则表示该设备现在已经不能及时响应请求服务, IO成为瓶颈. ### r+w/s ### 每秒数据访问次数 ### blks/s ### 每秒数据访问量(单位是512byte) ### avwait ### 每个请求在请求队列中的平均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 它是和avque息息相关的, 如果avque增大, 则该值也会急剧增大. 记住正常情况下它的值, 如果一旦SCP处理能力不足时, 可以用以进行比较. ### avserv ### 平均每个IO请求的服务时间(单位是毫秒) ****** 监控磁盘的输入/输出性能end ***** Hacmp双机命令start #SCP双机脚本目录 /usr/sbin/cluster/utilities/tellin/scppkg #启动双机软件 smit clstart #关闭双机软件 smit clstop #双机状态查询, 取决于clinfo进程是否拉起, 若没有该进程则无法使用该命令,执行该命令需进入目录/usr/sbin/cluster/下: /usr/sbin/cluster/clstat -a clstat - HACMP Cluster Status Monitor --------------------------------------------- Cluster: mscp_cluster_yunnan (80) Fri Aug 17 14:24:23 BEIJING 2001 State: UP Nodes: 2 Node: mscp1 State: UP Interface: mscp1_boot (0) Address: 139.124.8.21 State: UP Interface: mscp1_tty (1) Address: 0.0.0.0 State: UP Node: mscp2 State: UP Interface: mscp2_boot (0) Address: 139.124.8.22 State: UP Interface: mscp2_stty (1) Address: 0.0.0.0 State: UP //查看监控进程appspy的状态 lssrc -s appspy Subsystem Group PID Status appspy (scp监控) 20722 active (激活) smpappspy (smp监控) inoperative(未激活) //查看cluster系统的状态 lssrc -g cluster Subsystem Group PID Status clstrmgr Cluster 21504 active clsmuxpd Cluster 22450 active clinfo Cluster 22708 active //建立smpappspy子系统 mkssys -s smpappspy -p /usr/sbin/cluster/utilities/tellin/smp/smppkg/smpappspy -u 0 -S -n 15 -f 15 //停止双机appspy监控,若停监控后双机状态为stopping,则参考"双机状态为stopping解决方法2则" stopsrc -s appspy //启动双机appspy监控 startsrc -s appspy ##停止双机步骤start //查询备机spy.sh是否存在 ps -ef | grep spy.sh | grep standby //若存在则kill掉监控进程 kill <查询到的进程号> //停备机应用 /usr/sbin/cluster/utilities/tellin/scppkg/spy.sh stop //停止备机群组 smit clstop //检查应用,数据库是否停止 kill_scp.sh onmode -ky //主机直接停双机 smit clstop //检查应用,数据库是否停止 kill_scp.sh onmode -ky ##停止双机步骤end ***** Hacmp双机命令end //配置设备,读取设备上的硬件信息并识别,可以同步双机的hdisk信息 cfgmgr ****** IBM内存监测方法start ##查看系统内核消耗的内存信息(pin部分是否增长),大约10分钟收集一次,需要加入date信息. svmon -G ##查看各个进程的内存消耗, 这部分信息量大, 大约4小时收集一次, 需要加入date信息. svmon -P svmon -P 进程号 //查看某个进程的内存信息 ##topas没有办法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可以手工定时执行,也可以考虑拿一个第三方的top来收集. topas ##类似top的进程信息,信息量大,建议4小时收集一次,或截取部分有用信息,而增加收集的频度,如只采集前50个进程信息, 每分钟收集一次. tprof -kes -x sleep 5 ##收集内存CPU和内存综合信息,包括fi/fo,pi/po,建议每分钟收集一次. vmstat -t -I 2 5 ##收集文件缓冲占用内存程度,建议4小时收集一次. /usr/samples/kernel/vmtune ##通过sar -f sar.out后面跟相关参数查看对应的信息,建议每分钟收集一次. sar -A -o sar.out 2 5 #间隔2秒之行5次 ##观察参数%mem:内存使用百分比;RSS:实际使用内存 ps aux ##检查系统物理内存信息: <1> lsdev -Cc memory <2> lsattr -El mem0 ##3种小型机如何查看核心参数 IBM核心参数配置文件为: /etc/security/limits SUN核心参数配置文件为: /etc/system HP-UX下用kmtune>kernel.txt将内核参数信息导出到kernel.txt文件中 ##当操作系统内核内存调试开关使用bosdebug -M打开的局点, 还可以收集如下信息: i=`date +"%m%e%H%M%S"` echo heap | kdb > heap.$i echo "xm -lu" | kdb > xm.$i 写成shell如下: #!/bin/ksh integer count=0 sar -A -o sar.out 60 10000000 & #60秒为间隔执行sar命令10000000次 while : do if (( $count % 600 == 0 )) then date >> svmon.total svmon -G >> svmon.total fi if (( $count % 14400 == 0 )) then date >> svmon.detail svmon -P >> svmon.detail date >> vmtune.info /usr/samples/kernel/vmtune >> vmtune.info fi if (( $count % 60 == 0 )) then date >> tprof.info tprof -kes -x sleep 5 head -50 __prof.all >> tprof.info vmstat -t -I 2 5 >> vmstat.info fi ((count+=1)) sleep 1 done ###监测内存性能start vmstat 2 10 kthr memory page faults cpu ----- ----------- ------------------------ ------------ ----------- r b avm fre re pi po fr sr cy in sy cs us sy id wa 1 3 113726 124 0 14 6 151 600 0 521 5533 816 23 13 7 57 0 3 113643 346 0 2 14 208 690 0 585 2201 866 16 9 2 73 0 3 113659 135 0 2 2 108 323 0 516 1563 797 25 7 2 66 0 2 113661 122 0 3 2 120 375 0 527 1622 871 13 7 2 79 0 3 113662 128 0 10 3 134 432 0 644 1434 948 22 7 4 67 1 5 113858 238 0 35 1 146 422 0 599 5103 903 40 16 0 44 0 3 113969 127 0 5 10 153 529 0 565 2006 823 19 8 3 70 0 3 113983 125 0 33 5 153 424 0 559 2165 921 25 8 4 63 0 3 113682 121 0 20 9 154 470 0 608 1569 1007 15 8 0 77 0 4 113701 124 0 3 29 228 635 0 674 1730 1086 18 9 0 73 ### avm ### 活动的虚拟内存, 显示目前 vmstat 样本收集的动态虚拟内存的页数, 它是已经被占用的内存页面. ### fre ### 显示空闲内存页面的平均数量.系统为内存页面建立了一个缓冲区,称为空闲列表.当 VMM(虚拟内存管理)需要空间时可以立即访问此空闲列表.VMM在空闲列表中保存最少页面的数量决定于minfree参数,该参数执行 vmtune 命令加f参数可以得到. ### re ### 表示系统回收的内存页面数.在AIX 5L当中不再支持回收,因为它只能提供有限的系统性能的信息却无法弥补跟踪回收算法对系统的负面影响 ### pi ### 表示分页空间调入数量的详细信息.分页空间是驻留在磁盘上的虚拟内存的一部分.当内存过量使用时,它用作超出部分的内存. ### po ### 显示页面调出数量的详细情况. ### fr ###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为填充内存空闲表或分配给某进程所需要释放的内存页面. ### sr ### 为得到fr数量的空闲页面所需要检查的页面数.当fr和sr的比例(fr:sr)很高时,内存将会过量使用.fr:sr 为 1:4 的比例意味着每释放一页,有四页被检查了.当 po*SYS > fr (SYS 为一系统参数,可用命令/usr/samples/kernel/schedtune查看)时,系统自身认为已到崩溃边缘.该值在有128MB或更多内存的系统上默认值为0,表示禁止内存加载控制,否则默认值为6.系统崩溃表明此时系统使用大量时间用于内存换入/换出,而没有足够时间处理应用或正常工作.这时一些进程将被临时挂起或被kill掉,系统运行明显减慢. ### cy ### 时钟算法中当内存页面写满时每秒刷新周期的数量. ### 内存优化的工具start /usr/samples/kernel/vmtune 执行结果中,maxperm=79.9% of real memory表示文件系统占用内存的比例上限为80%,minperm=20.0% of real memory表示文件系统占用内存的比例下限为20%, strict_maxperm = 0表示使用非严格上限模式.80%的文件系统内存占用上限易导致Paging space占用过高.对于一般对文件系统使用要求不高的应用,比如智能网系统,IIN平台最新推荐值是100-200M,可以根据实际物理内存,非严格上限模式. 命令如下: cd /usr/samples/kernel ./vmtune -P 20 -p 10 ./vmtune -h vmtune中还有两个比较关键的参数: npswarn和npskill. 当pagingspace的空闲页面数低于npswarn时,操作系统开始给进程发送SIGDANGER信息量,当pagingspace的空闲页面数低于npskill值时AIX操作系统开始随机地杀进程. ##查看共享内存 ipcs -ma IPC status from /dev/mem as of Sun Nov 18 09:48:52 PAKST 2007 T ID KEY MODE OWNER GROUP CREATOR CGROUP NATTCH SEGSZ CPID LPID ATIME DTIME CTIME Shared Memory: m 0 0x0d0369c6 --rw-rw-rw- root system root system 6 1440 336000 721078 9:30:28 9:30:28 9:37:46 m 1 0xffffffff --rw-rw---- root system root system 1 4096 450672 450672 9:48:00 9:48:00 9:38:01 m 1441794 0x52564801 --rw-rw---- root informix root informix 0 238092288 581846 704714 9:48:31 9:48:31 9:27:32 m 131075 0x52564802 --rw-rw---- root informix root informix 0 32768000 581846 704714 9:48:31 9:48:31 9:27:33 m 131076 0x52564803 --rw-rw-rw- root informix root informix 0 606208 581846 704714 9:48:31 9:48:31 9:27:38 ##清除共享内存 ipcrm Usage: ipcrm [-q msqid] [-m shmid] [-s semid] [-Q msgkey] [-M shmkey] [-S semkey] //example ipcrm -m 0x52564801 ******IBM内存监测方法end ***** shutdown命令使用start 1、在 10 分钟后关掉系统: # shutdown +10 2、采用没有警告的快速关机: # shutdown -F 或 # halt 3、关掉并警告用户退出: # shutdown now 4、在警告1分钟后关机并重新启动: # shutdown -r 5、快速关机并重新启动: # shutdown -Fr # reboot 6、关掉 AIX 到单用户模式: # telinit S # init s # shutdown -m ***** shutdown命令使用end ***** 创建文件系统流程start 1、用smit工具创建testvg 2、# mklv -t jfs -e x -y testlv1 testvg 512 hdisk0 3、# crfs -v jfs -d testlv1 -m /zhaop 4、# mount /dev/testlv1 /zhaop 5、# mount node mounted mounted over vfs date options -------- --------------- --------------- ------ ------------ --------------- /dev/hd4 / jfs Jan 31 08:53 rw,log=/dev/hd8 /dev/hd2 /usr jfs Jan 31 08:53 rw,log=/dev/hd8 /dev/hd9var /var jfs Jan 31 08:53 rw,log=/dev/hd8 /dev/hd3 /tmp jfs Jan 31 08:53 rw,log=/dev/hd8 /dev/hd1 /home jfs Jan 31 08:55 rw,log=/dev/hd8 /proc /proc procfs Jan 31 08:55 rw /dev/hd10opt /opt jfs Jan 31 08:55 rw,log=/dev/hd8 /dev/lv00 /oracle jfs Jan 31 08:55 rw,log=/dev/hd8 /dev/lvinformix /informix jfs Jan 31 08:55 rw,log=/dev/hd8 ***** 创建文件系统流程end ***** 为设备增加一个外接磁盘start 先将设备下电,连接硬盘,重启即可,系统会自动分配一个物理卷名给新磁盘hdisk(n),n是下一个磁盘号.如果内置磁盘的卷标是hdisk0那么新加 磁盘就会取名为hdisk1.这时硬盘只是对LVM来说可用,但尚未配置.配置磁盘可使用SMIT或者chdev命令实现. #如果用smit命令连接磁盘, 命令行输入: smit makdsk, 显示信息如下: +--------------------------------------------------------------------------+ | Disk Type | | | | Move cursor to desired item and press Enter. | | | | [TOP] | | 1000mb scsi 1.0 GB SCSI Disk Drive | | 1000mb16bit scsi 1.0 GB SCSI Disk Drive | | 1000mb16bitde scsi 1.0 GB 16 Bit Differential SCSI Disk Drive | ........... | 730mb scsi 730 MB SCSI Disk Drive | | 857mb scsi 857 MB SCSI Disk Drive | | osdisk scsi Other SCSI Disk Drive | | scsd scsi Other SCSI Disk Drive | 若安装的是非IBM的SCSI硬盘, 在列表中选择osdisk, 显示信息如下: +--------------------------------------------------------------------------+ | Parent Adapter | | | | Move cursor to desired item and press Enter. | | | | scsi0 Available 10-60 Wide/Fast-20 SCSI I/O Controller | | scsi1 Available 10-88 Wide/Ultra-2 SCSI I/O Controller | 选择正确的适配卡 ***** 为设备增加一个外接磁盘end ***** smit管理存储设备start //相当于输入smit->System Storage Management(Physical & Logical Storage),进入管理存储设备界面Logical Volume Manager smit lvm Move cursor to desired item and press Enter. Volume Groups Logical Volumes Physical Volumes Paging Space //直接进入管理卷组界面 smit vg //添加一个卷组 smit mkvg //修改一个卷组 smit vgsc Change a Volume Group Add a Physical Volume to a Volume Group ->命令为: extendvg Remove a Physical Volume from a Volume Group ->命令为: reducevg Reorganize a Volume Group ->命令为: reorgvg //导入卷组 #smit importvg //若用户要把当前系统中的卷组转移到其它系统中,以下为操作步骤: //1:必须使用exportvg或者smit工具把卷组从当前系统导出, 用importvg或者smit工具把卷组信息导入到目的设备系统中; //2:导出前必须是非激活状态, 卷组被导出, 系统将删除此卷组的所有信息; //3:不要试图导出rootvg; //直接进入逻辑卷管理界面 smit lv //添加一个LV smit mklv //修改LV属性 smit lvsc //给LV做镜像, 命令为: mklvcopy smit mklvcopy //把硬盘hdisk1上的lv00转移到hdisk2上,可以使用lslv -l命令查看LV在PV上的分布情况smit pv migratepv -l lv00 hdisk1 hdisk2 # pdisk和hdisk有何区别 pdisk物理磁盘(每个硬盘都是一个pdisk),hdisk逻辑磁盘,做完阵列后系统看到的磁盘形式.对应关系是若没有raid或者镜像,每个pdisk就是一个hdisk.如果做了raid,那么做完后的虚拟磁盘就是hdisk.例如三块pdisk做raid5 后所看到的就是hdisk一块盘. #smitty devices 依次选择: SSA Disks-----SSA Logical Disks----Show Logical to Physical SSA Disk Relationship 这里可以显示出你的hdisk2与你之前显示的四块硬盘的关系; 还有其他选项可以选择, 如下信息显示hdisk2做了raid5: Command: OK stdout: yes stderr: no Before command completion, additional instructions may appear below. hdisk2 CA4F43598AC04CK system good 54.7GB raid_5 ***** smit管理存储设备end ****** 物理卷管理start 1、增加新磁盘 >>方法一: 适用于安装磁盘时可以关闭系统. 安装完磁盘之后,启动系统,cfgmgr命令在启动过程中被自动执行,新磁盘被自动配置,启动完毕后,root用户使用lspv命令可看到有新磁盘 加入系统: hdisk1 none none 或者 hdisk1 00085166b4d41888 none 如果有PVID号,则磁盘可以被LVM使用,如果没有PVID号,则需要将磁盘转化为物理卷,请参考第二步. >>方法二: 适用于安装磁盘时不能关闭系统. (1)lspv命令显示当前系统中存在的物理卷, 如: #lspv hdisk0 00085166b4d41888 rootvg (2)运行cfgmgr, 配置系统新检测到的新设备 #cfgmgr #cfgmgr -vl ssar 表示检测ssar设备中的新设备信息,l 指定设备名;v 输出详细信息 (3)再次执行lspv命令显示当前系统存在的物理卷 #lspv hdisk0 00085166b4d41888 rootvg hdisk1 0008516684c7b231 none 注意: 若新增磁盘没有PVID, 则需要将磁盘转化为物理卷, 请参考第二步. 2、将磁盘转化为物理卷 一个磁盘必须被设置为一个物理卷材可被LVM管理,以下命令可以使一个可用磁盘(hdisk1)成为一个物理卷并分配一个PVID #chdev -l hdisk1 -a pv=yes //-l: 指示磁盘的设备名;-a: 指定设备属性值 注意:该命令对于已设置为物理卷的磁盘没有作用 3、修改物理卷特性 (1) 给物理卷设置分配许可权 物理卷的分配许可权决定那些物理卷可以分配给逻辑卷,那些不可以. 以下命令关闭hdisk1的分配许可: #chpv -a n hdisk1 以下命令打开分配许可: #chpv -a y hdisk1 (2) 设置物理卷的可用性 可用性决定了是否可以处理逻辑输入/输出操作, 当一个物理卷从系统中移除或者故障导致不可用时, 应将其置为不可用: #chpv -v r pvname 该操作将会冻结该物理卷中所有的VGDA和VGSA拷贝,将来卷组激活时将不会被加入卷组,同样该卷的信息也从该卷组中其他的物理卷 的VGDA和VGSA中删除. 置为可用: #chpv -v a pvname 注意: chpv命令执行会使用tmp目录, 若执行失败则检查tmp目录是否够大, 扩展其空间后再执行. 4、显示系统中的物理卷 #列出系统中的物理卷设备 lspv #作用同上 lsdev -Cc disk #显示物理卷特性 lspv hdisk1 PHYSICAL VOLUME: hdisk2 VOLUME GROUP: vgscp PV IDENTIFIER: 0033c87d7973d945 VG IDENTIFIER 0033c87d00004c0000000104798aca36 PV STATE: active STALE PARTITIONS: 0 ALLOCATABLE: yes PP SIZE: 16 megabyte(s) LOGICAL VOLUMES: 3 TOTAL PPs: 8686 (138976 megabytes) VG DESCRIPTORS: 2 FREE PPs: 0 (0 megabytes) HOT SPARE: no USED PPs: 8686 (138976 megabytes) FREE DISTRIBUTION: 00..00..00..00..00 USED DISTRIBUTION: 1738..1737..1737..1737..1737 #显示物理卷中逻辑卷的分配信息 lspv -l hdisk1 hdisk2: LV NAME LPs PPs DISTRIBUTION MOUNT POINT tellinsharelv 7661 7661 1737..713..1737..1737..1737 /tellinshare loglv00 1 1 01..00..00..00..00 N/A tellinlv 1024 1024 00..1024..00..00..00 /tellin #显示物理卷中物理分区的分配信息 lspv -p hdisk1 hdisk2: PP RANGE STATE REGION LV NAME TYPE MOUNT POINT 1-1737 used outer edge tellinsharelv jfs /tellinshare 1738-1738 used outer edge loglv00 jfslog N/A 1739-2762 used outer middle tellinlv jfs /tellin 2763-3475 used outer middle tellinsharelv jfs /tellinshare 3476-5212 used center tellinsharelv jfs /tellinshare 5、迁移物理卷内容 (1)确认源磁盘与目标磁盘是否在同一卷组中, 源磁盘与目标磁盘必须在同一卷组中 #lsvg -p rootvg //显示卷组包含那些物理卷 (2)确认目标磁盘上是否有充足的空闲空间 #lspv hdisk0|grep "USED PPs" //确认源磁盘上已使用的PP个数 USED PPs: 537 (4296 megabytes) 根据上面信息目标磁盘必须有至少537个PP才可迁移数据 (3)使用smit migratepv命令迁移数据, 界面如下: Move Contents of a Physical Volume Type or select a value for the entry field. Press Enter AFTER making all desired changes. [Entry Fields] * SOURCE physical volume name [] + (4)从卷组中移除源磁盘, 执行: reducevg VGNAME Sourcedisk (5)删除该磁盘信息 rmdev -l Sourcedisk -d 6、lspv命令 Usage: lspv lspv [-L] [-M | -l | -p] [-n DescriptorPV] [-v VGid] PVname Lis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volume group's physical volume. //查看hdisk和vg的对应关系 # lspv hdisk0 00c9e7ea7056c6e0 rootvg active hdisk3 00c9e7aa712e4723 smpvg active 显示系统中的hdisk(逻辑硬盘), 中间一列表示PV的ID号, 若没有PVID表示磁盘对于LVM来说不可用 //hdisk0的详细信息 # lspv hdisk0 PHYSICAL VOLUME: hdisk0 VOLUME GROUP: rootvg PV IDENTIFIER: 00085166b4d41888 VG IDENTIFIER 0008516600004c000000010aaa9b6eb8 PV STATE: active STALE PARTITIONS: 0 ALLOCATABLE: yes PP SIZE: 8 megabyte(s) LOGICAL VOLUMES: 9 TOTAL PPs: 537 (4296 megabytes) VG DESCRIPTORS: 2 FREE PPs: 19 (152 megabytes) HOT SPARE: no USED PPs: 518 (4144 megabytes) FREE DISTRIBUTION: 00..00..00..00..19 USED DISTRIBUTION: 108..107..107..107..89 //物理卷hdisk0包含那些LV # lspv -l hdisk0 hdisk0: LV NAME LPs PPs DISTRIBUTION MOUNT POINT testlv1 512 512 108..107..107..107..83 /zhaop loglv00 1 1 00..00..00..00..01 N/A //物理卷hdisk1包含那些LV # lspv -l hdisk1 hdisk1: LV NAME LPs PPs DISTRIBUTION MOUNT POINT hd5 1 1 01..00..00..00..00 N/A hd6 4 4 00..04..00..00..00 N/A hd2 55 55 00..40..15..00..00 /usr hd8 1 1 00..00..01..00..00 N/A hd4 1 1 00..00..01..00..00 / hd9var 1 1 00..00..01..00..00 /var hd3 10 10 00..00..10..00..00 /tmp hd1 1 1 00..00..01..00..00 /home hd10opt 80 80 00..00..80..00..00 /opt //显示物理卷的信息, 其中PP RANGE列和REGION列显示了PP所在的硬盘位置 # lspv -p hdisk1 hdisk1: PP RANGE STATE REGION LV ID TYPE MOUNT POINT 1-1750 free outer edge 1751-2445 used outer middle lvinformix jfs /informix 2446-2495 used outer middle lvrootdbs jfs N/A 2496-3372 free outer middle 3373-3500 used outer middle paging00 paging N/A 3501-3555 used center hd3 jfs /tmp 3556-5250 used center lv00 jfs /oracle 5251-7000 used inner middle lv00 jfs /oracle 7001-7555 used inner edge lv00 jfs /oracle 7556-8750 free inner edge //显示物理分区分配表 #lspv -M hdisk0 hdisk0:1 hd5:1 //第一列指明磁盘的物理分区,第二列指明物理分区对应那个逻辑卷的逻辑分区 hdisk0:2 hd3:3 ****** 物理卷管理end ****** 逻辑卷管理start lslv: 查看lv详细信息 Usage: lslv [-L] [-l | -m] [-n DescriptorPV] LVname lslv: [-L] [-n DescriptorPV] -p PVname [LVname] Lis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logical volume. ## lslv start # lslv -l testlv1 //查看testlv1逻辑卷在各个PV上的分布情况 testlv1:/zhaop PV COPIES IN BAND DISTRIBUTION hdisk0 512:000:000 20% 108:107:107:107:083 //查看逻辑磁盘hdisk3中包含那些物理磁盘,下图中表示hdisk3中包含4个物理磁盘pdisk4,pdisk6,pdisk5,pdisk7 ssaxlate -l hdisk3 pdisk4 pdisk6 pdisk5 pdisk7 # lslv -m hd3 //查看是否镜像, 查看hd3的LP在PV上的映射关系 hd3:/tmp LP PP1 PV1 PP2 PV2 PP3 PV3 0001 0228 hdisk0 ->第一个LP映射在hdisk0的第228个PP上 0002 0229 hdisk0 ->第二个LP映射在hdisk0的第229个PP上 # lslv -m lvinformix lvinformix:/opt/informix LP PP1 PV1 PP2 PV2 PP3 PV3 0001 0118 hdisk1 0131 hdisk0 ->lvinformix有镜像, 1个LP对应2个PV, 第1个LP对应第1个PV的第118个PP和第2个PV的第131个PP 0002 0119 hdisk1 0132 hdisk0 ->第2个LP对应第1个PV的第119个PP和第2个PV的第132个PP # lslv -L testlv1 LOGICAL VOLUME: testlv1 VOLUME GROUP: testvg LV IDENTIFIER: 0008516600004c000000010534b4151f.1 PERMISSION: read/write VG STATE: active/complete LV STATE: opened/syncd TYPE: jfs WRITE VERIFY: off MAX LPs: 512 PP SIZE: 8 megabyte(s) COPIES: 1 SCHED POLICY: parallel LPs: 512 PPs: 512 STALE PPs: 0 BB POLICY: relocatable INTER-POLICY: maximum RELOCATABLE: yes INTRA-POLICY: middle UPPER BOUND: 32 MOUNT POINT: /zhaop LABEL: /zhaop MIRROR WRITE CONSISTENCY: on/ACTIVE EACH LP COPY ON A SEPARATE PV ?: yes #lslv hd5 //lslv查看各个lv的详细信息 LOGICAL VOLUME: hd5 VOLUME GROUP: rootvg LV IDENTIFIER: 00009856b3996546.1 PERMISSION: read/write VG STATE: active/complete LV STATE: closed/syncd TYPE: boot WRITE VERIFY: off MAX LPs: 512 PP SIZE: 8 megabyte(s) COPIES: 1 SCHED POLICY: parallel LPs: 1 PPs: 1 STALE PPs: 0 BB POLICY: relocatable INTER-POLICY: minimum RELOCATABLE: no INTRA-POLICY: edge UPPER BOUND: 32 MOUNT POINT: N/A LABEL: None MIRROR WRITE CONSISTENCY: on EACH LP COPY ON A SEPARATE PV ?: yes ## lslv end ## mklv start ##在卷组vgtest上创建逻辑卷lvtest mklv -t jfs -e x -y lvtest vgtest 512 //-t: 指定lv的文件系统类型,包括:(1)jfs;(2)jfslog;(3)paging;(4)raw //-e: 指定物理卷分配策略,后跟x和m, x:数据存储于最多几个磁盘上;m:数据存储于最少几个磁盘 //-y: 指定新逻辑卷名称 //vgtest: 新逻辑卷所在卷组名称 //512: 逻辑卷包含的LP个数 ##在卷组vg03上创建逻辑卷 mklv -c 3 -u 2 -s n vg03 9 //-c: 新LV的镜像个数 //-u: LV的数据限制在2个磁盘上 //-s: 指定分配策略, 后跟y,n,s y:严格分配策略,逻辑分区的拷贝不共享相同的物理卷,此为缺省值; n:不设置严格分配策略,逻辑分区的拷贝可共享相同的物理卷; s:超级严格分配策略,一个为镜像分配的分区不能和另一个镜像的分区共享相同的物理卷; ##创建卷组vg03, 大小为15个LP, 这15个LP分别从磁盘hdisk5、hdisk6、hdisk9上选择 mklv vg03 15 hdisk5 hdisk6 hdisk9 ##在vg05上创建LV,-u:指定磁盘个数,3个磁盘;-S:设置条带化,条带化大小为64K mklv -u 3 -S 64K vg05 12 ##在vg05上创建LV, 条带化大小为8K,大小为12个LP,存在于hdisk1,hdisk2,hdisk3 mklv -S 8K vg05 12 hdisk1 hdisk2 hdisk3 ## mklv用例end ##扩大逻辑卷空间,逻辑卷mylv增加10个LP extendlv mylv 10 ## mklvcopy start #mklvcopy-> 对指定逻辑卷进行镜像 Usage: [-a IntraPolicy] [-e InterPolicy] [-k] [-m MapFile] [-u UpperBound] [-s Strict] LVname LPcopies [PVname...] #mklvcopy hd10opt 2 hdisk1 //在hdisk1上创建1个逻辑卷hd10opt的镜像副本,前提是hdisk1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闲空间 //2表示增加一个副本 //确认执行是否成功:lslv -m hd10opt #syncvg -l LogVol_name //同步新镜像副本中的分区,或者:syncg -p hdisk1 #rmlvcopy hd10opt 1 hdisk1 //删除hdisk1上的逻辑卷hd10opt的副本, 目前hdisk1上没有hd10opt的副本 #例1 start 将原始逻辑卷复制到另一物理卷,给逻辑卷做镜像 注意:要在并行卷组环境中成功完成此过程,必须在所有并行节点上安装 AIX 4.3.2 或后续版本 <1>mklvcopy LogVol_name 2 new_PhysVol_name //使用以下命令在卷组的新物理卷上创建逻辑卷的镜像的副本 example: mklvcopy hd10opt 2 hdisk1 //在hdisk1上创建1个逻辑卷hd10opt的镜像副本,前提是hdisk1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闲空间 //使用lslv -l hd10opt查看hd10opt分布在哪些物理磁盘上 # lslv -m hd10opt //使用lslv命令查看命令执行结果成功 hd10opt:/opt LP PP1 PV1 PP2 PV2 PP3 PV3 0001 0232 hdisk0 3370 hdisk1 0002 0297 hdisk0 3371 hdisk1 0003 0298 hdisk0 3372 hdisk1 <2>syncvg -l LogVol_name //使用以下命令同步新镜像副本中的分区 syncvg -l hd10opt <3>rmlvcopy LogVol_name 1 old_PhysVol_name //使用以下命令从物理卷除去逻辑卷的副本 rmlvcopy hd10opt 1 hdisk1 //删除hdisk1上的逻辑卷hd10opt的副本 此时,原始逻辑卷副本可用 #例1 end #例2 start 更改逻辑卷名称 <1>umount /FSNAME //取出逻辑卷对应的文件系统 <2>chlv -n NewLVName OldLVName //重命名逻辑卷 <3>mount /FSNAME //重新挂接逻辑卷对应的文件系统 #例2 end ## mklvcopy end //删除逻辑卷 rmlv -f lvtest ****** 逻辑卷管理end ****** 卷组管理start #mkvg -t 16 -s 4 -y vgdata hdisk2 //在hdisk2上创建卷组vgdata //-t 16: 指定系数factor=16, 每个PV中PP的个数限制 //-s 4: 指定物理分区大小PP SIZE=4MB //必须满足要求: factor×PP SIZE×1016≥hdisk2 //上式结果:16×4M×1016=65024M, 即hdisk2空间必须小于65024M, 若不小则需调整factor和PP SIZE #mkvg -y myvg -d 10 -s 8 hdisk1 hdisk5 //-d: 该vg最多容纳10个pv //-s: 设置pp的大小 //-y: 新vg的名称 #varyonvg vgdata //激活卷组vgdata #varyoffvg vgdata //去激活卷组vgdata #exportvg testvg //若smcp2上已经有testvg的信息, 则先删除原有信息(exportvg), 再引入新信息(importvg) #importvg -y vgsmp hdisk2 //将vgsmp信息引入hdisk2 #chvg -u rootvg //将锁定的卷组解锁 #chvg -ay VGname //使卷组可以自动激活 #chvg -an VGname //取消卷组自动激活 ###lsvg start #lsvg -p rootvg //列出卷族rootvg包含的物理卷信息和状态 rootvg: PV_NAME PV STATE TOTAL PPs FREE PPs FREE DISTRIBUTION hdisk0 active 537 0 00..00..00..00..00 hdisk1 active 8750 3822 1750..877..00..00..1195 #lsvg -o //查询所有处于激活状态的卷组 #lsvg //显示存在的vg Usage: lsvg [-o] [[-L] -n PVname] Lis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volume group. #lsvg rootvg //显示rootvg信息 VOLUME GROUP: rootvg VG IDENTIFIER: 00009856b3996546 VG STATE: active PP SIZE: 8 megabyte(s) VG PERMISSION: read/write TOTAL PPs: 537 (4296 megabytes) MAX LVs: 256 FREE PPs: 3 (24 megabytes) LVs: 9 USED PPs: 534 (4272 megabytes) OPEN LVs: 8 QUORUM: 2 TOTAL PVs: 1 VG DESCRIPTORS: 2 STALE PVs: 0 STALE PPs: 0 ACTIVE PVs: 1 AUTO ON: yes MAX PPs per PV: 1016 MAX PVs: 32 //MAX PVs项有3种选择: 32表示常规;128表示大容量;1024表示可扩展卷组 # lsvg -L testvg //显示卷组testvg的详细信息 VOLUME GROUP: testvg VG IDENTIFIER: 0008516600004c000000010534b4151f VG STATE: active PP SIZE: 8 megabyte(s) VG PERMISSION: read/write TOTAL PPs: 537 (4296 megabytes) MAX LVs: 256 FREE PPs: 24 (192 megabytes) LVs: 2 USED PPs: 513 (4104 megabytes) OPEN LVs: 2 QUORUM: 2 TOTAL PVs: 1 VG DESCRIPTORS: 2 STALE PVs: 0 STALE PPs: 0 ACTIVE PVs: 1 AUTO ON: yes MAX PPs per PV: 1016 MAX PVs: 32 LTG size: 128 kilobyte(s) AUTO SYNC: no HOT SPARE: no #lsvg -l rootvg //查看vg中的逻辑卷的信息, 确认逻辑卷是否镜像 rootvg: LV NAME TYPE LPs PPs PVs LV STATE MOUNT POINT hd5 boot 1 1 1 closed/syncd N/A ->此处显示1个lp对应1个pp, 说明lv没有做镜像 hd6 paging 64 64 1 open/syncd N/A hd8 jfslog 1 1 1 open/syncd N/A hd4 jfs 2 2 1 open/syncd / hd2 jfs 458 458 1 open/syncd /usr hd9var jfs 2 2 1 open/syncd /var hd3 jfs 60 60 2 open/syncd /tmp hd5 boot 1 2 2 closed/syncd N/A ->如果逻辑卷做过镜像, 则1个LP对应2个PP hd6 paging 4 8 2 open/syncd N/A hd8 jfslog 1 2 2 open/syncd N/A #lsvg -p rootvg //查看rootvg中的物理卷信息和状态 rootvg: PV_NAME PV STATE TOTAL PPs FREE PPs FREE DISTRIBUTION hdisk0 active 546 463 109..65..71..109..109 hdisk1 active 546 476 109..78..71..109..109 ###lsvg end ##将名为hdisk3的pv加入datavg中 extendvg -f datavg hdisk3 ##缩小卷组大小;-d:表示在删除pv的时候先删除其中的lv及相关数据;-f 表示强行删除, 不需确认 reducevg -df 'datavg' 'hdisk3' ### mirrorvg start mirrorvg->创建卷组镜像 Usage: mirrorvg [-S | -s] [-Q] [-c Copies] [-m] VGname [PVname...]镜像卷组 例子: #mirrorvg rootvg //镜像rootvg #mirrorvg -c 3 workvg //镜像workvg, 设置3个副本 #mirrorvg -S -c 3 workvg //背景中同步创建的镜像 #mirrorvg -m datavg hdisk2 hdisk3 //创建一个精确映射的卷组 #mirrorvg -m rootvg hdisk11 //在hdisk11上创建rootvg的镜像, hdisk11属于rootvg #smit mirrorvg //卷组镜像 ##制作rootvg卷组镜像 环境:rootvg包含在hdisk01中,镜像制作到hdisk11的磁盘中,以下为具体步骤: <1>检查hdisk11是否可设为引导设备,若此命令返回值是1, 表示hdisk11可以由AIX引导, 其他返回值表示hdisk11不是rootvg制作镜像的候选 bootinfo -B hdisk11 <2>扩展rootvg以包含hdisk11 extendvg rootvg hdisk11 <3>mirrorvg -m rootvg hdisk11 //使用精确映射选项制作rootvg镜像 <4>bosboot -a //创建固定磁盘(此该磁盘引导系统)上的缺省引导逻辑卷上的引导印象 //bosboot -ad hdisk1, 在hdisk1上创建boot image, hdisk1就可以做为引导盘 <5>bootlist -m normal hdisk01 hdisk11 //设置主机中系统的引导顺序依次为:hdisk01,hdisk11 <6>bootlist -m normal -o //查询系统引导顺序 ### mirrorvg end ******卷组管理end ****** 文件系统start #列示文件系统 smit fs #列示文件系统, /etc/filesystems文件中包含的文件系统和相关逻辑卷信息 lsfs name Nodename Mount Pt VFS Size Options Auto Accounting /dev/hd4 -- / jfs 32768 -- yes no /dev/hd1 -- /home jfs 16384 -- yes no /dev/hd2 -- /usr jfs 7503872 -- yes no /dev/hd9var -- /var jfs 32768 -- yes no /dev/hd3 -- /tmp jfs 950272 -- yes no /proc -- /proc procfs -- -- yes no /dev/hd10opt -- /opt jfs 49152 -- yes no /dev/lv00 -- /oracle jfs 65536000 rw yes no /dev/lvinformix -- /informix jfs 11386880 rw yes no /dev/cd0 -- /cdrom cdrfs -- ro yes no //列示已安装的文件系统 mount node mounted mounted over vfs date options -------- --------------- --------------- ------ ------------ --------------- /dev/hd4 / jfs Jan 25 10:14 rw,log=/dev/hd8 /dev/hd2 /usr jfs Jan 25 10:14 rw,log=/dev/hd8 /dev/hd9var /var jfs Jan 25 10:14 rw,log=/dev/hd8 /dev/hd3 /tmp jfs Jan 25 10:15 rw,log=/dev/hd8 /dev/hd1 /home jfs Jan 25 10:16 rw,log=/dev/hd8 /proc /proc procfs Jan 25 10:16 rw /dev/hd10opt /opt jfs Jan 25 10:16 rw,log=/dev/hd8 /dev/lv00 /oracle jfs Jan 25 10:16 rw,log=/dev/hd8 /dev/lvinformix /informix jfs Jan 25 10:16 rw,log=/dev/hd8 //文件系统参数 -g vgname //为文件系统指定卷组 -m mountpoint //文件系统挂接点的目录名 -A yes|no //系统启动时是否自动挂接 -p rw|ro //安装的文件系统以只读(ro)或读写(rw)方式安装 //使文件系统碎片连续化 defragfs //验证文件系统内容 fsck >检查日志记录 >检查inodes间接数据块空闲表 >不指定文件系统时检查/etc/filesystems文件中标记为check=true的所有文件系统 >错误记录存放在/lost+found >参数说明: -p: 验证文件系统的过程只会引起极少变动,不会影响其他用户工作 -y、-n: 选项用来指定对系统提问的回答 -y: 选项通常用来修改损坏的文件系统,允许删除一些损坏的文件 //需要控制增长的文件 /var/adm/wtmp /var/spool/*/* /smit.log /smit.script /etc/security/failedlogin /var/adm/sulog 上述文件增长很快,需要定期监看和清除,如果运行记帐系统,则可使这些文件定期清除. ******文件系统end ****** 网络管理start //主机名以及IP地址 /etc/hosts //管理域名服务器IP地址 /etc/resolv.con //管理多个基本网络服务 /etc/inetd.conf //管理服务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etc/services ###IBM小型机无法telnet和ftp,但可ping通,通常telnet或者ftp相关进程没有启动会出现上述故障,需要启动inetd进程(包括telnetd,ftpd子进程) startsrc -s inetd ###在IBM小型机网卡上配置别名IP AIX 5.3 通过smitty tcpip里的Further Configuration来实现配置别名IP,按照如下菜单操作: smitty tcpip -->Further Configuration-->Network Interface-->Network Interface Seletion-->Configure Aliases-->Add IPV4 Network Aliases 再选择你所要增加别名IP的网卡后,输入IP地址和掩码即可 ###看本机网卡详细信息时用 entstat -d 网卡名 ###修改网卡速率或网卡模式时用 smitty chgenet ###可以查看到网卡的速率等信息,或者entstat -d ent0 netstat -v ###查看机器的数据流量 netstat -p tcp ###查看网卡ent0的MAC地址 # lscfg -vl ent1 DEVICE LOCATION DESCRIPTION ent1 10-80 IBM 10/100 Mbps Ethernet PCI Adapter (23100020) Network Address.............006094E9322D Displayable Message.........PCI Ethernet Adapter (23100020) Device Specific.(YL)........P2/E1 ****** 网络管理end ### 查看ssa硬盘阵列硬盘状态,smit方式 start #smit ssaraid SSA RAID Arrays Move cursor to desired item and press Enter. List All Defined SSA RAID Arrays List All Supported SSA RAID Arrays List All SSA RAID Arrays Connected to a RAID Manager List Status Of All Defined SSA RAID Arrays List/Identify SSA Physical Disks List/Delete Old RAID Arrays Recorded in an SSA RAID Manager List Status of Hot Spare Pools List Status of Hot Spare Protection for an SSA RAID Array List Components in a Hot Spare Pool Add a Hot Spare Pool Add an SSA RAID Array Delete an SSA RAID Array Change/Show Attributes of an SSA RAID Array Change Member Disks in an SSA RAID Array Change/Show Use of an SSA Physical Disk Change Use of Multiple SSA Physical Disks Change/Show/Delete a Hot Spare Pool Array Copy Services 选择"List
目 录Table of Contents GNU make中文手册..................................................................................................................... 1 ver - 3.8 ....................................................................................................................................... 1 第一章:概述...............................................................................................................................7 1.1 概述 ................................................................................................................................. 7 1.2 准备知识 .......................................................................................................................... 8 第二章 GNU make 介绍 ............................................................................................................. 9 2 GNU make 介绍.................................................................................................................... 9 2.1 Makefile简介.................................................................................................................. 10 2.2 Makefile规则介绍........................................................................................................... 11 2.3 简单的示例..................................................................................................................... 12 2.4 make如何工作 ............................................................................................................... 13 2.5 指定变量 ........................................................................................................................ 15 2.6 自动推导规则................................................................................................................. 16 2.7 另类风格的makefile ....................................................................................................... 17 2.8 清除工作目录过程文件................................................................................................... 18 第三章:Makefile 总述.............................................................................................................. 20 3 Makefile总述........................................................................................................................ 20 3.1 Makefile的内容............................................................................................................... 20 3.2 makefile文件的命名 ....................................................................................................... 21 3.3 包含其它makefile文件.................................................................................................... 22 3.4 变量 MAKEFILES.......................................................................................................... 24 3.5 变量 MAKEFILE_LIST .................................................................................................. 26 3.6 其他特殊变量................................................................................................................. 26 3.7 makefile文件的重建 ....................................................................................................... 27 3.8 重载另外一个makefile.................................................................................................... 28 3.9 make如何解析makefile文件........................................................................................... 30 3.9.1 变量取值 .................................................................................................................. 30 3.9.2 条件语句 .................................................................................................................. 31 3.9.3 规则的定义............................................................................................................... 31 3.10 总结 ...............................................................................................................................31 第四章:Makefile的规则 ............................................................................................................ 33 4 Makefile规则........................................................................................................................ 33 4.1 一个例子 ........................................................................................................................ 33 4.2 规则语法 ........................................................................................................................ 34 4.3 依赖的类型..................................................................................................................... 35 4.4 文件名使用通配符.......................................................................................................... 36 4.4.1 统配符使用举例........................................................................................................ 37 4.4.2 通配符存在的缺陷.................................................................................................... 38 4.4.3 函数wildcard ............................................................................................................ 38 4.5 目录搜寻 ........................................................................................................................ 39 4.5.1 一般搜索(变量VPATH)........................................................................................ 39 4.5.2 选择性搜索(关键字vpath) .................................................................................... 40 4.5.3 目录搜索的机制........................................................................................................ 41 4.5.4 命令行和搜索目录.................................................................................................... 44 4.5.5 隐含规则和搜索目录................................................................................................. 44 4.5.6 库文件和搜索目录.................................................................................................... 45 4.6 Makefile伪目标............................................................................................................... 46 4.7 强制目标(没有命令或依赖的规则) ............................................................................. 50 4.8 空目标文件..................................................................................................................... 50 4.9 Makefile的特殊目标 ....................................................................................................... 51 4.10 多目标............................................................................................................................ 54 4.11 多规则目标..................................................................................................................... 55 4.12 静态模式........................................................................................................................ 56 4.12.1 静态模式规则的语法 ....................................................................................... 56 4.12.2 静态模式和隐含规则 ....................................................................................... 58 4.13 双冒号规则..................................................................................................................... 59 4.14 自动产生依赖................................................................................................................. 60 第五章:规则的命令 .................................................................................................................. 63 5 为规则书写命令 ................................................................................................................... 63 5.1 命令回显 ........................................................................................................................ 63 5.2 命令的执行..................................................................................................................... 64 5.3 并发执行命令................................................................................................................. 65 5.4 命令执行的错误.............................................................................................................. 67 5.5 中断make的执行............................................................................................................ 68 5.6 make的递归执行............................................................................................................ 69 5.6.1 变量MAKE ............................................................................................................... 70 5.6.2 变量和递归............................................................................................................... 71 5.6.3 命令行选项和递归.................................................................................................... 75 5.6.4 -w选项...................................................................................................................... 77 5.7 定义命令包..................................................................................................................... 78 5.8 空命令............................................................................................................................ 80 第六章:Makefile中的变量......................................................................................................... 81 6 使用变量.............................................................................................................................. 81 6.1 变量的引用..................................................................................................................... 82 6.2 两种变量定义(赋值)................................................................................................... 83 6.2.1 递归展开式变量........................................................................................................ 83 6.2.2 直接展开式变量........................................................................................................ 85 6.2.3 定义一个空格 ........................................................................................................... 86 6.2.4 “?=”操作符............................................................................................................. 87 6.3 变量的高级用法.............................................................................................................. 88 6.3.1 变量的替换引用........................................................................................................ 88 6.3.2 变量的套嵌引用........................................................................................................ 88 6.4 变量取值 ........................................................................................................................ 92 6.5 如何设置变量................................................................................................................. 93 6.6 追加变量值..................................................................................................................... 94 6.7 override 指示符............................................................................................................. 96 6.8 多行定义 ........................................................................................................................ 98 6.9 系统环境变量................................................................................................................. 99 6.10 目标指定变量............................................................................................................... 101 6.11 模式指定变量............................................................................................................... 103 第七章:Makefile的条件执行................................................................................................... 104 7 Makefile的条件判断........................................................................................................... 104 7.1 一个例子 ...................................................................................................................... 104 7.2 条件判断的基本语法 .................................................................................................... 105 7.3 标记测试的条件语句 .................................................................................................... 108 第八章:make的内嵌函数........................................................................................................ 109 8 make的函数....................................................................................................................... 109 8.1 函数的调用语法............................................................................................................ 109 8.2 文本处理函数............................................................................................................... 110 8.2.1 $(subst FROM,TO,TEXT) ..................................................................................... 110 8.2.2 $(patsubst PATTERN,REPLACEMENT,TEXT) ................................................... 110 8.2.3 $(strip STRINT)..................................................................................................... 112 8.2.4 $(findstring FIND,IN)............................................................................................ 112 8.2.5 $(filter PATTERN…,TEXT)................................................................................... 112 8.2.6 $(filter-out PATTERN...,TEXT)............................................................................. 113 8.2.7 $(sort LIST)........................................................................................................... 113 8.2.8 $(word N,TEXT).................................................................................................... 114 8.2.9 $(wordlist S,E,TEXT)............................................................................................ 114 8.2.10 $(words TEXT) ............................................................................................ 114 8.2.11 $(firstword NAMES…) ................................................................................ 115 8.3 文件名处理函数............................................................................................................ 115 8.3.1 $(dir NAMES…) .................................................................................................... 115 8.3.2 $(notdir NAMES…)............................................................................................... 116 8.3.3 $(suffix NAMES…) ............................................................................................... 116 8.3.4 $(basename NAMES…) ....................................................................................... 117 8.3.5 $(addsuffix SUFFIX,NAMES…) ........................................................................... 117 8.3.6 $(addprefix PREFIX,NAMES…)........................................................................... 118 8.3.7 $(join LIST1,LIST2)............................................................................................... 118 8.3.8 $(wildcard PATTERN).......................................................................................... 119 8.4 foreach 函数................................................................................................................ 119 8.5 if 函数.......................................................................................................................... 120 8.6 call函数........................................................................................................................ 121 8.7 value函数..................................................................................................................... 123 8.8 eval函数....................................................................................................................... 124 8.9 origin函数..................................................................................................................... 125 8.10 shell函数...................................................................................................................... 127 8.11 make的控制函数.......................................................................................................... 128 8.11.1 $(error TEXT…)........................................................................................... 128 8.11.2 $(warning TEXT…)...................................................................................... 129 第九章:执行make .................................................................................................................. 130 9 执行make .......................................................................................................................... 130 9.1 指定makefile文件......................................................................................................... 130 9.2 指定终极目标............................................................................................................... 131 9.3 替代命令的执行............................................................................................................ 133 9.4 防止特定文件重建........................................................................................................ 135 9.5 替换变量定义............................................................................................................... 136 9.6 使用make进行编译测试............................................................................................... 137 9.7 Tmake的命令行选项.................................................................................................... 138 第十章:make的隐含规则........................................................................................................ 143 10 使用隐含规则............................................................................................................... 143 10.1 隐含规则的使用............................................................................................................ 143 10.2 make的隐含规则一览................................................................................................... 145 10.3 隐含变量...................................................................................................................... 148 10.3.1 代表命令的变量 ............................................................................................ 149 10.3.2 命令参数的变量 ............................................................................................ 150 10.4 make隐含规则链.......................................................................................................... 151 10.5 模式规则...................................................................................................................... 153 10.5.1 模式规则介绍................................................................................................ 153 10.5.2 模式规则示例................................................................................................ 155 10.5.3 自动化变量.................................................................................................... 156 T10.5.4 T模式的匹配 ................................................................................................. 159 10.5.5 万用规则....................................................................................................... 160 10.5.6 重建内嵌隐含规则......................................................................................... 161 10.6 缺省规则...................................................................................................................... 162 10.7 后缀规则...................................................................................................................... 162 10.8 隐含规则搜索算法........................................................................................................ 164 第十一章:使用make更新静态库文件...................................................................................... 166 11 更新静态库文件............................................................................................................ 166 11.1 库成员作为目标............................................................................................................ 166 11.2 静态库的更新............................................................................................................... 167 11.2.1 更新静态库的符号索引表.............................................................................. 168 11.3 make静态库的注意事项............................................................................................... 168 11.4 静态库的后缀规则........................................................................................................ 169 第十二章 : GNU make的特点............................................................................................... 170 12 GNU make的一些特点................................................................................................. 170 12.1 源自System v的特点.................................................................................................... 170 12.2 源自其他版本的特点 .................................................................................................... 171 12.3 GNU make自身的特点................................................................................................. 172 第十三章 和其它版本的兼容.................................................................................................... 174 13 不兼容性...................................................................................................................... 174 第十四章 Makefile的约定 ........................................................................................................ 176 14 书写约定...................................................................................................................... 176 14.1 基本的约定................................................................................................................... 176 14.2 规则命令行的约定........................................................................................................ 178 14.3 代表命令变量............................................................................................................... 179 14.4 安装目录变量............................................................................................................... 180 14.5 Makefile的标准目标名.................................................................................................. 185 14.6 安装命令分类............................................................................................................... 190 第十五章 make的常见错误信息............................................................................................... 193 15 make产生的错误信息................................................................................................... 193 附录1:关键字索引.................................................................................................................. 196 GNU make可识别的指示符:.............................................................................................. 196 GNU make函数: ............................................................................................................... 197 GNU make的自动化变量..................................................................................................... 197 GNU make环境变量............................................................................................................ 198 后序 ......................................................................................................................................... 198
PhotoShop(PS)图像处理快捷键大全
python核心编程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十五章.pdf
陈火旺第三版 编译原理习题答案 绝对准确
编号6-2 六西格玛黑带课程大纲(详解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