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3328 次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新手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7-12-17
2007年12月13日上午8时30分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研讨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作为的方重点新闻网站的与会代表,深感荣耀也为之振奋。
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主办,与会者包括国新办、科技部、信产部、广电总局、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新闻办及新闻网站、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卫通等单位的相关领导、科学家、技术工作者。正如北京网络媒体协会闵大洪副会长所说“此次会议规模大,层次高,实属第一次”,可见中央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作为致力于技术层面的一线工作者,有幸聆听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中国科学院侯自强研究员的主题报告,开阔了眼界,振奋了精神,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李幼平院士提出的新概念传媒,侯自强研究员提出的网络新媒体和三网融合,深入浅出,给了我们巨大的遐想空间。特别是李幼平院士提出的“卫星播存”、“存文化于民间”的构想,让人眼前一亮。在互联网业务雨后春笋般竞相绽放之时,文化传播途径由原来的one to all演变为现在的all to all。如何为主流文化把脉,如何引导草根文化,在不失互动由的前提下维护网络舆情的安全性、导向性,推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政府急需面对、解决的新课题。《播存网格工程构思》概念的提出,不仅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使政府监管成为可能。统计数据显示,排名前10位的网站占网络访问量的45%,排名前50位的网站占网络访问量的60%,排名前500位的网站占网络访问量的85%,排名前5000位的网站占网络访问量的90%。由此可见,无论互联网业务形态如何复杂多变、种类繁多,能够成为引领主流文化前进方向的“主流群体”不过千余种。政府只要把握住“主流群体”即把握住了主流文化的走向,只对公共传播内容实施无害性监管,又何须担忧有害性信息的侵蚀。这才是符合互联网特性的管理之道。还记得曾经被热炒的全员网络实名吗?之所以呼声渐弱我想主要是因为它并不符合事务发展的规律。个人认为“播存网格”构想的意义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政府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值得相关者去探索、去思考。 李幼平院士今年七十二岁高龄,仍在为科学事业不遗余力。如他所说“存文化于民间”任重道远,认识它需要一个过程,有生之年“播存网格”能深入人心他就心满意足了。在这里向李幼平院士及像他一样致力于科学事业、人类发展的科学家们致敬,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8-01-08
正是好文!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8-01-08
没有看懂。。。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