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定律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该提拔谁,职业规划,知人善用)

 
阅读更多
在网上能找到不少彼得定律的文章,不过由于彼得定律的提出的时间很早,因此论述在IT公司中影响的内容很少,本文结合一下IT公司的特殊情况略加说明。

彼得定律
彼得定律大意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所有人都将被最终提拔到一个无法胜任的位置上(有很多变种说法)。

当领导思考“该提拔谁”的时候,经常陷入唯绩效论(虽然比任人唯亲要好得多),并最终导致彼得定律发生。比如,如果把销售冠军提拔为销售经理,由于其未必拥有大局观或合作观,极可能导致不但提拔了一个失败的销售经理,还少了一个合格的销售冠军。

一旦放任彼得定律发生,以下几种可怕的推论都无可避免:

1.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被提拔的上限(称之为彼得高位或彼得高度),而且这个位置是他所不能胜任的。

3. 最终所有位置均将被不称职的人占据。

3. 由于不称职的人占据重要位置,他将雇佣更多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并导致机构膨胀人浮于事。

彼得当然是一位外国人,彼得定律也早在50年前就被提出了,最初是用来解释为何机构总是难以避免地变得臃肿的。不过它在古今中外均得到了验证,并最终被评价为20世纪三大管理学发现之一(另外两个是墨菲定律和帕金森定律)。

我的公司发生了彼得定律吗
由于企业环境和其商业目标的差异,很难简单地挨个评价企业中各位置是否已经变成彼得高位,不过一些推论的推论可以帮助验证。

若彼得定律已经深度起效,则以下情况会相应发生:

1. 对重要事务的决策总是快速而空洞,而平常事务的决策反而漫长而实际。

由于领导正处于彼得高位,缺少对重要事务的决策能力,因此要么草率地决策,要么开几个内容非常空洞的会议掩饰一下。比如国内一家公司的老总在飞机上路遇另外一家公司老总,飞机落地之后,一个500人的部门已经被转手,并在几年后成为国内著名的并购失败案例。

而对于平常事务,由于领导对其信息反而熟悉,能列出很多因素反复斟酌,决策过程反而很长,被斟酌的因素也非常实际有效。回忆一下:几乎任何公司讨论考勤/报销/出差补助/节日福利的总时间都长于企业战略与管理。

另有一句话表明了这一点:决策的时间与决策涉及的金钱数额成反比。

2. 高层领导更关心且喜欢插手工作细节,而非其管理与决策职能。

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无论如何任何岗位的人都需要有具体工作内容,何况这些细节工作既擅长又有实际意义的。

在IT公司如果发现一个管理30人的大项目经理主要时间仍是编程,他多半已经处于彼得高位。

3. 忠诚竞赛代替绩效竞赛

人们常常认为裙带关系是某些企业的组织结构问题造成的,但实际上任何彼得公司都将产生裙带关系。

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一般无论如何都有任人唯贤的本心,即总是希望能提拔更有能力的人,但在一个所有中层都成为彼得高位公司他别无选择。由于无法有效提升绩效,忠诚竞赛成为中层们下一次提升的动力(处于彼得高位的人仍会被提升,当然也仍会不胜任),裙带关系应运而生。在各国政府机关中这一点尤其突出,因为多数政府均已经存在了足够长的时间并已经被彼得定律统治;成立很久的公司也是如此,几乎所有轰动新闻界的IT人事变动背后都有政治斗争的影子。

4. 人浮于事

彼得领导会雇佣平庸而非杰出的下属,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其对自己的位置产生影响。

高层领导如何应对彼得定律
如果你是一位有责任感的领导,或者是公司的创始人,有一些方法可以推迟自己的公司变成彼得公司。

1. 防止任人唯亲

任人唯亲是直接跨过所有步骤让自己企业变成彼得企业的最快办法,应首先防止。

2. 知人善用,防止唯绩效论

即使总是提拔成绩最好的人,也可能陷入彼得定律。比如前面提到的销售冠军变成销售经理,或是IT公司常见的编程高手变成项目经理,技术牛人变成CTO等。应分析管理位置的职能和要求,提拔合适的人。

多数情况下改变一个人的难度非常大,知人善用才是用人之道。

3. 多样化的职业生涯

“提拔合适的人”很容易理解但为何总是被违反?因为多数IT企业要获得高薪只有不断被提拔,或者说多数IT企业通过提拔而非在原来位置直接加薪来留住员工。在彼得公司,当一个技术人员的薪水要求超过其管理者时,他就该离职了。

因此应允许高级技术人员的薪酬高于其管理者,并建立合理的文化和制度来保证其“初管高”的管理工作仍能正常进行(不信?请想想Scrum团队)。

“初级技术人员”常常有惊人的市场或管理能力,而不应该仅仅由其技术能力来判断其能力。我曾经管理过一个开发兼测试人员,两者他都做得不好,但却在与客户交互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好的市场和竞争对手感知能力,如果不是被客户最后挖走,他以后有可能会成长为我们的产品经理。

4. 跨一级招聘介入

这里不是“跨一级招聘”,而是“介入”而已。

很久以前我看到国外曾经有一个关于程序员水平差距的调查发现:单个公司内部的最优秀的几个程序员的水平差距不大,不同公司最优秀的程序员的差距却很大。这是由于公司刚开始的时候一般只能聘用平庸的程序员,而等公司成长起来,这些平庸的程序员也已经处于各层领导位置,他们会倾向于雇佣能力在其下的程序员;而那些开始就偶然拥有高水平程序员的公司就避免了这一点。

所以如果看到简历中有经历丰富薪酬要求很高的候选者,应该以某种方式跨级介入面试。

5. 从管事到管人

高层领导最重要的一点,略微多说一些。

历代明君均有贤臣辅佐。正如刘邦所言(凭记忆大致如下):“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行军打仗我不如韩信,治国理政我不如萧何。但这三个人能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得到天下。”其实在公司里最应该做领导的人,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最会用人的人。所谓能力随时在变化:战争年代张良韩信能力最强,国家安定萧何陈平能力最强,唯一不变的是用人的能力。

IT企业也是如此,从地下室创业到成为跨国公司,各阶段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只有掌握好用人这一点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从这一点上,马云最成功的不是将阿里巴巴变为一流IT企业,而是至今其参与创业的18个人无一离职。反过来看为什么有些IT公司会被逐渐淘汰,是因为IT业每10年就会有一场巨大的变革,而他们没有将管事的职能交给更年轻的管理者,几个10年过去,公司决策层的思维就已经落后很多了。乔布斯太老了不可能设计出这么时尚的水果来的,但他的员工可以。

员工如何应对彼得定律
即使“不幸”加入了彼得公司,也不用急着跳槽,因为天下几乎没有非彼得公司。

1. 不要埋怨“领导不懂技术”

很多IT公司的一线人员都埋怨领导不懂技术,殊不知这位领导正是正确地雇佣了比自己更懂技术的人来帮助自己。因此要多去理解领导的工作,以及如何去支持他。笔者很多年前曾经因为领导不懂技术尤其不懂管理(其实是研发管理)而离开过一家公司,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上市并占据60%的市场份额;而笔者后来去的那家正在做研发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反而裁员50%。

从反面看,领导会提拔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员工,而非需要被自己理解和支持的员工。

2. 正确理解自己的位置

去年某报告公布了本科毕业1年内离职的各种原因统计,第一名居然是:没有发展空间(印象中是被55%的人选则)。有那么多企业容不下本科毕业一年的人发展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在小公司发现上一级领导就是创始人了,没有空间;而大公司(几乎肯定是一家彼得公司)放眼望去,找不到可以通过努力被提拔到的职位。

其实多数员工还没有到达要被彼得定律约束的位置,此时应该多学技术多成长,而不是尝试上来就找到一个有无数火箭级上升通道的公司。即使有这样的公司,等你到达中层领导位置的时候,它或许已经变成一个彼得公司了。

3. 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技术和管理需要不同的技能,因此如果希望被提升为经理,就不要只沉醉于技术,更不要想“我的技术这么好了,怎么不提拔我?”

4. 远离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的背后有苦涩的原因:高层领导并非甘心看下属们斗争,而是除了斗争之外,处于彼得高位的下属们没有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强了。如果你找到了新的方法,谁知道,会不会反而被提拔,并最终可能改变公司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新员工入职培训).pptx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目标管理密切相关,如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念强调了目标的自上而下设定、员工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这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动力。 总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

    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愿景.pptx

    公司发展规划应与员工个人愿景相结合,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激发潜能,促进素质提升,实现价值最大化。公司提供的培训、晋升机会和物质基础,有助于员工实现个人愿景,同时推动公司发展,达到双赢。 优秀的职业经理...

    巨星班课程职业生涯规划.pptx

    周杰伦和唐骏等成功人士的事例证明,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满足感。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全面的自我认知、目标设定和行动实施的过程。通过理解自己,明确目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策略,...

    《职业生涯管理》第3章:职业生涯管理框架思路.pptx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职业生涯管理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职业生涯管理》这本书的第三章为我们揭示了职业生涯管理的框架思路,这不仅仅是一份理论的陈述,更是一份行动的指南...

    彼得原理与反彼得原理[参考].pdf

    《彼得原理与反彼得原理》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提出。这一原理指出,在层级组织中,员工通常会因其在现有职位上的优秀表现而被晋升,直到他们达到一个他们无法胜任的新职位,即“彼得...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HR招聘与配置、行政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精美PPT模板二.pptx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它涉及到组织中人员的招聘、配置、行政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这一领域的管理旨在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其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以推动业务发展和实现战略...

    项目管理理论的经典-彼得原理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与彼得原理紧密相关: 1. **能力评估**:在提拔或委派任务时,应确保员工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技能。项目经理应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能力评估,确保他们的职责与其能力匹配。 2. **持续...

    彼得原理典型例子与应用:爬不完的晋级升迁梯子.docx

    彼得原理是由劳伦斯·彼得在其著作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深刻揭示了组织内部晋升体系中存在的一...只有这样,组织才能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而员工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企业管理管理十定律.ppt

    本文将详细解读企业管理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管理十定律”中的前三条定律,这些定律不仅对企业运营、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彼得原理。这个...

    社会交往中的六大著名法则(6).doc

    彼得原理的核心观点在于,一个员工在其当前岗位表现出色时,通常会被提拔到更高岗位,但当他们达到能力的天花板,晋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位置时,就会变得不称职。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个人工作上的不适应,也会给组织...

    彼得原理[定义].pdf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有着相似之处,后者描述了组织如何无效率地增长和膨胀。两者都对层级组织的内在规律进行了剖析,指出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通过改革和创新来优化组织结构和运作的必要性。 彼得原理的...

    小学音乐彼得与狼教学PPT学习教案.pptx

    《小学音乐彼得与狼》是一份专为小学生设计的教学PPT,旨在通过讲解经典音乐作品《彼得与狼》来引导孩子们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欣赏能力。该教学课件以故事形式展开,用不同乐器的声音来描绘故事中的角色,使孩子...

    不可不知的管理十定律.doc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企业管理】中不可不知的十定律,这些定律揭示了组织运营与个人成长的关键原则,并为管理者和员工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首先,彼得原理指出员工在组织中往往被提升到他们不再能胜任的岗位,这可能...

    管理十定律_1.ppt

    本文将深入剖析其中的三个定律——彼得原理、酒与污水定律、水桶定律,探讨它们的内涵、实际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彼得原理** 劳伦斯·彼得通过对组织行为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彼得原理,即“在层级制度中,员工...

    2017年终身学习及职业发展期末复习题.doc

    CASVE循环(Collect、Analyze、Synthesize、Validate、Execute)是一个决策制定过程,执行是最后阶段,对于个人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此外,文档讨论了职业锚,它是个人职业价值观和自我意向的习得部分,影响个人职业...

    项目管理理论经典-彼得原理.rar

    该理论主要阐述了一个组织中,员工通常会因为表现优秀而被晋升,直到达到一个他们不再胜任的职位,即“彼得原理”的核心概念——“每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这一理论对理解组织内部职务晋升、人才...

    【员工培训】新员工培训:如何成为一名对公司有价值的员工(32页).pptx

    新员工培训的目的是让新入职的员工更好地理解工作的意义,明确个人职业规划,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新员工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为企业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企业能为自己提供什么。这样的态度有助于新员工建立...

    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定律doc12.doc

    贝尔效应鼓励为有能力的员工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而酒与污水定律则警示要及时清除不良影响的员工,以维护团队的整体素质。 首因效应告诫我们在招聘时避免仅凭第一印象用人,以免错失真正的人才。格雷欣法则强调避免...

    不可不知的十条定律_1.ppt

    该定律由劳伦斯·彼得提出,它揭示了组织中员工晋升的一个普遍现象:优秀的员工往往会被提升到他们不再能胜任的岗位上。这不仅源于他们出色的业务能力,还因为企业倾向于通过晋升来奖励员工。然而,随着职位的提升,...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