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表伟
  • 浏览: 115228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当中医遇上西医》读后感(1)

阅读更多
一周以前,就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一直想写写自己的感想,本来还想在网上找找有没有电子版的,始终没有找到,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自己把引用的文字敲进去了。

1.关于作者
区结成,广东增城人,生于香港。喇沙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生物学博士,医学博士。1982年回港受训及工作,为老人医学及康复医学专科医生。现任九龙医院康复科主管、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创 会委员及学术小组组长、香港康复医学会会长。
区氏行医之余,以笔名区闻海为《明报》撰写专栏,著有医事散文《医生听海》,《医疗的流星雨》等四集(花千树出版社)及佛教思想史著作《中国哲学家丛书——慧远》(台湾东大出版社)

2.关于参考书目与引用图片
本书共有一个前言和13章正文。参考书目的数量如下:
前言:4;第1章:11;第2章:14;第3章:21;
第4章:14;第5章:5;第6章:13;第7章:10;
第8章:16;第9章:17;第10章:7;第11章:14;
第12章:16;第13章:12;
书目共计:174条;另有图片出处:31条。

以上两段话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信任这位区先生,相信他是一位受过严谨的西医学专业训练,而且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以同样严谨的作风,提供了相当丰富,并经 过验证的资料。因此我的很多感想,以这本书的内容为依据,大致是不会差的。当然,我现在写的东西,也只能是感想,不能算作论点,毕竟相关的书籍,还是看得 太少了。

3.针灸理论

a.带状疱疹与针灸原理
    一开篇,作者就讲了一个简短的故事作为引子,作者在读大学时,曾经试图从西医的角度思考针灸的原理。
    带状疱疹由于已经有明确的病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脊髓神经节段(neurotome)的背根(dorsal root),或面部三叉神经引起。”
    “人体的皮肤表面就像一幅地图,皮肤区与神经节有内在的关连。由脊髓背根神经节供应的皮肤区,称为‘皮节’(dermatome)。从疱疹红斑的位置与范围,可以准确断定受到病毒感染的是哪一段(或几段)神经节。”
    于是,区先生就推测:“针灸的机理,可能便是刺激皮节,反方向对该脊髓神经相关的内脏发生作用。例如针刺脚底‘涌泉穴’,皮节是Sacral段的S1,而S1的神经与泌尿功能及性功能相关,这便可以解释中医‘涌泉穴’在这些范围的治疗作用。”
    区先生(估计当时也是颇为振奋的)去询问解剖学讲座教授,这是否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而老教授面带笑容,给出的回答是:“很多人已经这样想过了。如果针灸的机理是这样简单就好了。”
    ——————以上引述自《当中医遇上西医》前言第5页。

b.再来看看方舟子的一篇帖子
针灸还有许多谜团有待破解,但是有两点已比较清楚:针灸很可能对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对镇痛,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像传说的那么神奇,穴位也不那么重要;针灸是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其他未知系统发挥作用。
    ——————以上引述自方舟子:令人困惑的针灸

c.本书的第九章,作者更用了一章的篇幅,详细的讨论的针灸的相关问题,下面抄几段书中的文字:
    关于针灸学在西方是否被接受的问题
    中医有崇古的倾向,但并非容不下后浪推前浪的医药进步。这在本草药物学和针灸学两个范围是特别清楚的。中药学研究在现代的发展中比医学快,应用新的科学技 术较少争议犹疑,与现代西方药物学亦渐有沟通的语言。中医针灸的现代发展之路,速度不及中药学,但在与西方医学接轨方面,进程又比中医学的其他部分快。西 医里面的康复医学,疼痛医学,麻醉医学接受了针灸学的“针刺疗法”(acupuncture),部分亦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灸法” (moxibustion)则仍被拒诸门外。虽然中医的针刺学在与西医结合上仍有不少未解决的问题,但大体而言,针刺疗法以不再需要常为未来的存亡问题而 焦虑。
    ——————以上引述自《当中医遇上西医》第九章第127页

    关于中西古典医学中放血与针刺疗法的对比
    日本学者栗山(Kuriyama)曾细心地对照了传统中医学和希腊医学的观念,发现同中有异。在古代,中西的针刺疗法颇有共通点。例如,在希氏的著作里, 选取不同的体表部位放血,选取血管是按内脏病灶诊断做决定,认为体表各部位与内脏功能有特殊的对应关联。这与中医学说的 “以表通里”的脏腑和脏象学说的思路相近。(Shigehisa Kuriyama, 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Body and the Divergence of Greek and Chinese Medicine. pp . 201-206)
    ……
    中医很早就放弃了针刺去大血管放血的疗法,比西方医学更富临床智慧。古代医家已经知道刺取微小血管比使用大血管放血更为安全。《类经·疾病类四十八》注 释:“察其孙络而盛者,皆取之。今人多行此法,砭出其血,谓之‘放寒’。”孙络是细小的血管,这是以微量的放血退热,并不刺取大经脉。(程士德主编《内 经》,第458页)
    中西医学在古代有共同或相似的地方并不奇怪。可堪思索的是,希腊罗马医学的放血疗法,经盖伦推广而被滥用数百年,最后终于被淘汰;而针刺疗法在中国却由砭 石发展而为毫针,由放血变成取穴,并且通过对各穴功能的观察,和对穴位并用的相关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长期可用的完整的一门独特疗法。
    ——————以上引述自《当中医遇上西医》第九章第129页

d.再来看看方舟子的一篇帖子
放血疗法之类的与中医一个等级的西方古代医学才是西医。放血疗法就跟中医的刮痧、拔罐一样,在经验上肯定也被认为有一定的疗效,否则不会在西医中风靡一 时,当时想必也有一套美妙的解释。实际上现代医学对放血疗法并不完全否定,只不过现在有了更好的疗法,也就被抛弃了,而中医仍然在刮痧、拔罐。
    ——————以上引述自方舟子:中医能治病不能说就不是伪科学

e.关于经络存在性的证明,作者提出了相当严厉的批评

    研究中常见的一种偏倚(bias)是,务必要“证实”一项假说而努力寻找证据,不成功不罢休,往往就会调低对证据的标准的要求。这可以“循经感传”研究为例。
    ……
    在1958年至1977年全国调查的大约17万人中,经络敏感的只有400多人。这些极少数人便是所谓“经络学说起源于针刺‘传感现象’的 ‘证据’”了?!(周一谋,彭坚,彭增福《马王堆医学文化》,第19页)极少数人的感觉,很可能只是一种“异常态”(variant),甚至也可能是心理 上的暗示作用,严格来说,不可以据此推论为普遍存于人体的实在形态结构。
    ——————以上引述自《当中医遇上西医》第九章第134页

f.关于穴位的疗效研究
首先抄一段Wikipedia上关于双盲的定义:
双盲试验
双盲试验通常在试验对象为人类时使用,目的是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通常双盲试验得出的结果会更为严谨。
在双盲试验中,受试验的对象及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哪些对象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试验组。只有在所有资料都收集及分析过之后,研究人员才会知道实验对象所属组别。
在药物测试中经常使用双盲测试。病人被随机编入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被给予安慰剂,而实验组给予真正药物。无论是病人或观察病人的实验人员都不知道谁得到真正的药物,直至研究结束为止。不过部份的试验会较难做成双盲,例如:如果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或治疗的副作用非常明显,实验人员便可能猜想到哪组是对照。
如果解释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家同样不知道哪组资料属于对照组,哪组属于测试组,这种测试被称为三盲测试。
对应的英文单词是:Double blind
在Wikipedia的英文版Double blind词条中,还有一段解释三盲的:
Triple-blind trials are double-blind trials in which the statistician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 also does not know which intervention has been given. Sometimes triple-blind is used to mean that multiple investigators are all blinded to the protocol (such as the clinician giving the treatment and a radiologist or pathologist who interprets the result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ractitioners prefer blind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where that is a possible experimental design. These are high on the hierarchy of evidence; only a meta analysis of several well designed RCTs is considered more reliable.
其中的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在《当中医遇上西医》的书中,翻译为:随机对照及临床试验。
这应该算是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最为严格的一种试验方法了。
现代临床研究中,位于“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却证明真有止逆呕,调节血压的功能。(《针灸的科学基础》第15章)进一步,通过十分严格的随机对照及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证明用于手术麻醉后止呕,有客观疗效。(AI-Sadi M, Newman B, Julious SA, Acupuncture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amiting, Anaesthesia, 1997, 52 658-661)
    ——————以上引述自《当中医遇上西医》第九章第135页
至1986年为止,在中国采用针灸治疗的疾病有1116种,中医宣称有效者超过300种,效果显著者有100多种。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采用针灸治疗的病症只有43种,确认针刺麻醉在常见的手术效用稳定的仅20至30种。(麻仲学主编《国际针灸交流手册》,第684页)......依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循证医学”标准,效果确认为“显著”的,更只有不到10种,虽然有此差异,最少有一部分课题通过了这严厉的一关,令针刺疗法的客观可信度提高。
    ——————以上引述自《当中医遇上西医》第九章第139页
g.西方学术界的对于针灸的研究情况
方舟子说:“对针灸进行双盲试验却难以做到。”
记得方舟子还说过,国外的论文查下来其实都是中国人写的几篇,西方根本就没有人研究中医这种东西,具体出处没有找到,望知道的人告诉一下。
方舟子还说 :“美国生物医学界虽然对中医的某些疗法 (例如针灸)是否有效有争论,但是对中医是否是科学却是没有争论的:不是科学。例如,美国国家卫生院和美国医学会都把中医和其他乱七八糟的民间医术一起归 为“另类医学”,不属于医学科学。著名的反伪科学组织“对声称超自然现象的科学调查委员会”(CSICOP)则干脆认为中医是玄学、巫术、伪科学。”
有一个有力的反驳是这么写的:
我们来看看到底美国是如何归类中医的,以及方周子如何和其他学术骗子,医学骗子一样,断章取义,误导不懂英文,或者懂英文也不喜欢做一手调查的缺脑子的人的。
首先中医等非主流医学的确在美国有个归类,但是全名叫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缩写CAM)。 Complementary 是补充的意思, alternative: 本意是“二者选一”的意思,基本可以翻译成“候选”,正确的翻译大致是 “作为补充的和候选的医学”。这个归类的态度很很中性,提倡用临床验证的方法看待中医和其他任何非主流医学,承认在主流医学无效或者无法处理的时候可以作为候选的补充手段。
CAM 有很多严肃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其中不少被SCI收录,甚至有很高的影响度 (impact factor) 。研究的主流是非主流医学的作用机制和原理,如何结合主流医学等等课题。 据两个例子:
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 Medicine , 2005年影响度 1.3,
Journal of Alternative & Complementary Medicine, 2005年影响度1.051
作为参考: 国内最有名的西医主导的 中华医学杂志 的国际影响度只有 0.561, 参看它的网站主页上http://www.cmj.org/
全文在: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34611,可以参考。
另外,针剂研究的国外专著,在书中还提到一本《临床针刺疗法的科学基础》,(Clinical Acupuncture - Scientific Basic)。由Stux和Hammerschlag编著。
分享到:
评论
9 楼 YuLimin 2006-11-12  
中医重在调理,西医。。。
当当网的《人体使用手册》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9057/9057812.shtml都不知道多久了,仍是排在榜首。

特别是小孩子,小孩子吃药更要慎重,不能吃得太频繁,特别是西药。
可以买绞股蓝,煎成药汁服用,一天三次,每次50ML左右,要煎浓点。绞股蓝没有任何副作用,没病吃了也有益的。

绞股蓝,老少皆宜,这个东西很好的。每天当茶叶泡起来喝,清热解毒降血脂,它里面有人参含有的营养成分,但是却不会象人参那样吃了会上火。而且价格实在很便宜。关键是长期坚持喝。:)

没有看过《当中医遇上西医》,准备订了。
8 楼 ozzzzzz 2006-11-10  
内经这个东西只是当时大家对于和医学相关的知识的一些看法,同现在的论文集比较类似,别当一本神书看。
7 楼 eyejava 2006-11-10  
o6z对阴阳的看法有些启发,最近准备看《内经》,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6 楼 ozzzzzz 2006-11-10  
我来就中医的理论体系说几句。
首先说说阴阳五行学说。其实这个东西根本就算不上中医的理论基础,它只不过是中国古代文人所习惯的哲学类型的思维方法,当然也是一套表达方法。其实很多中国古代的学术体系都是使用这样的方法的,比如军事,地理,天文,气象,等等。但是不知道怎么方这些人偏偏就要说中医的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明显是一种找不到目标的乱开炮。
那么究竟中医的基础是什么呢?简单的说中医就是使用望闻问切的手段,以辨证施治为治疗原则。望闻问切好解释,任何医学都有这个东西,而没有这个东西的就可以算跳大神的神汉(当然高水准的神汉也要会望闻问切,他们才能骗更多的人)。而真正有特色的就是证这个概念。首先证不是症,其大概的意思就是一种状态。当然这和西医的祖宗的认识有些类似,不过现代医学已经走到了辨症论治的路子上去了。但是究竟人体是个复杂系统,走症的路子久了,自然就会显现出这种思路的缺陷。比如当人得了多种疾病的时候,真正的病源在什么地方,就变得很为妙。而同时并不是所有的症都已经被人们认识,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对症状进行治疗,其实这个时候和辨证施治就已经区别不大了。同时又比如,不同的症会有相互的作用,这个时候先治疗哪个,治疗到什么地步,就又很难搞,结果还是要辨证施治。而现代医学真正大幅度的领先于传统医学的,则是以传染病为代表的部分。但是非典的传播告诉我们,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不是疫苗和特效药,而是隔离和控制人的流动这样的传统手段。另外西医值得称道的就是外科手术了,可惜这个方面基本上也走到了极限,需要传统的医学营养来补充。比如各种器械的使用,手法的使用(气球和套环,以及结扎在传统的医学中都是常见的做法,而本身缝合和烧伤方面的湿润方法就都是来自传统医学)。
而同时现在医学研究的一个大的方向是医政和药政,这个方面则更多的是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就内容来说,传统的做法越来越被难于突破。比如现在克隆技术的进展缓慢,基因技术的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收到了社会因素的制约。而现代医学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恰恰是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法制和人类伦理受到重大破坏的时期。
同时医学的发展还涉及到选择方向的问题,比如你如何寻找新药的起点和研究方向。这个方面现在已经同几年前有了巨大的差别,实际上也是在向后转,而不是继续前进。而恰好在我今后要讨论的新软件方法中会涉及到这个方面的内容,这里就不走说明了。
同时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医已经不是如方们所暗示的那么落后和食古不化,即使在最进展缓慢的一些领域,也发生了很多变红。说起来不可想象,国内最早的专家系统很可能就是从中医这里开始的。当然据我知道,这样的尝试不是很成功,但是这至少说明中医已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蜕化过程。
而现在最应该在国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做到严格的新药审判和行医资格的认证。特别是西药,现在的审批基本都是过场,根本就没有约束。而医生对于药物的滥用简直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当然中医在滥用药物方面稍微比西医好一点,毕竟中医方面选择药品的数量还少些。而最严重的就是抗生素的滥用,已经到了不能不治理的地步了。而实际上抗生素一定是经过了科学的研究,科学的生产,和科学的培训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不能被科学的使用。这本身就很讽刺。
5 楼 eyejava 2006-11-09  
我和方的观点区别大了。他认为中医没有完整的理论,只有一些中药和针灸可取。我认为中医真正的精华是他的理论体系。他认为科学要创新不能崇古,我认为古人的东西你尚且明白不来谈什么创新。
你可以认为自己和他没分歧,别拉上我
4 楼 yuxie 2006-11-08  
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发现论坛上的反中医派和挺中医派并没有太大的分歧。甚至老庄和方舟子的看法也没有什么不可调和。
比如这里“提倡用临床验证的方法看待中医和其他任何非主流医学”,这个跟老方观点是一致的。尤其说人家是骗子,太过分了。
3 楼 ouspec 2006-11-08  
中医和西医之争很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之争。

最近看郭德纲的相声,喜欢了曲艺,就是比那个歌剧好。
2 楼 blueoxygen 2006-11-08  
这本书的作者描述的很客观啊,没有任何偏倚的色彩在里面.
现在正需要一个这样的人物来PK一下方舟子.太多支持中医的人都反而成了为方舟子加分的砝码.
1 楼 alang 2006-11-08  
认认真真做学问,蹋蹋实实做人。

相关推荐

    “中医”PK“西医”-《父亲的病》读后感1200字_中学生读后感.doc

    “中医”PK“西医”-《父亲的病》读后感1200字_中学生读后感.doc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2020年版.pdf

    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分为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两种。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医学基础、中医经典、中医临床、西医综合、医学人文等多...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doc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的工作制度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1. 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医生需要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包括休假和请假制度,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岗,确保医疗服务...

    中医、中西医临床答辩(70题).doc

    【中医、中西医临床答辩知识点】 1. 胃痛饮食停滞:表现为胃脘痛、胀满、嗳腐吞酸,吐后痛减,舌苔厚腻,病机为饮食停滞,胃气阻塞,治法是消导和中,方剂为保和丸。 2. 胃炎处理原则:包括一般治疗(调控情绪、...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重点.doc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重点》这一文档聚焦于西医诊断学的关键领域,为准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发热作为人体对疾病的一种普遍反应,在诊断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

    中医和西医的对比以与中医发展展望.doc

    1. 理论基础:中医以整体观为核心,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而西医则基于生物医学模型,侧重于病因、病理和生理机制的研究。 2. 诊疗方法:中医诊断依赖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草药、针灸、...

    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doc

    1.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西医则称为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2. 甲状腺功能亢进在中医中是“瘿气”或“瘿病”,西医则将其命名为Graves病,特征为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重点.pdf

    西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种临床病症的识别和分析。下面将对其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析。 首先,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感染性发热是...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9年版).docx

    该实施细则涵盖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和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 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 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是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该...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pdf

    综上所述,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的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强调团队协作、专业学习和安全意识,同时注重人性化关怀和患者满意度。通过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重点.pdf

    综上所述,中医执业医师在学习西医内科学时,需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策略有全面的认识。文档《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重点》以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支气管哮喘为例,系统地...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重点.doc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重点.doc

    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ppt

    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ppt

    中医和西医治疗乙肝的差别.ppt

    中医与西医在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本质差异,这使得它们在面对同一种疾病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治疗思路和手段。特别是在乙型肝炎(乙肝)的治疗上,中医和西医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其...

    江苏省最新中医版本病案首页

    江苏省最新中医版本的病案首页是医疗...综上所述,江苏省的最新中医病案首页是中医诊疗工作中的标准化工具,它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为医疗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保障了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

    中医,中西医病历书写规范[宣贯].ppt

    中医,中西医病历书写规范[宣贯].ppt

    2011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操作技能1.pdf

    首先暴露需拔罐的部位,准备镊子、酒精棉球、火柴和玻璃罐等工具,点燃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或几圈后快速撤离,迅速将罐吸附在皮肤上,根据需求设定拔罐时间。 3. 按虚里:这是一种脉诊技巧,通过脉沉和脉虚来判断...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实践技能考试部分)2021年版分享.pdf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实践技能考试部分)2021年版分享.pdf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pdf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涉及骨髓中的粒细胞系。本病在中医领域属于“积聚”或“血证”的范畴,...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