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我对针对接口编程的浅解

阅读更多
其实吧,接口这东西。。我举个例子来说,你如果正在写业务代码,考虑着业务逻辑,这时候突然需要访问底层与业务无关的东西,而这个底层的东西你又得花很多时间去思考。这样你就得中断对业务逻辑的思考,跳到底层实现中去,实现完底层这么复杂的一个东西之后,也许你又得从头开始思考业务逻辑,思考刚才做到哪了。其实这是面向过程的思考方式了——坏处就是一次需要考虑太多东西,思维还做了2次(或者更多次)跳跃。

如果有接口这么个东西,你就可以先不考虑底层的实现,写个接口,直接调用这个接口,继续业务逻辑的编写,完了之后再去实现这个接口,这样思维就不用那么跳跃,代码质量应该会相对高一些,写程序也轻松些。这就是我理解的所谓“分离关注点”。

再想想生活中的东西,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说usb接口,生产主板的只要做出这么个接口,不去理睬usb的另一端具体的实现(比如可以有u盘呀、键盘呀、数码相机等等),专注于主板这个领域,那么他的产品质量应该会相对高些吧,因为专业,所以XX。。。

接口其实就是个规范,定制好这个规范后,比如USB的规范:2根数据线、2根电源线(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USB具体的规范,这里只是打个比方),然后需要与usb连接的数据设备产商按着这个规范来做就ok了。

不说硬件领域,回头看编程领域,在写业务逻辑的时候,定制了底层的接口(其实就是定制你需要调用的方法,比如说一个嘎嘎叫的方法——静态语言如果不另外定义接口,这时候像Eclipse这样的编译器就会出现红杠杠,编译不通过,而动态语言就不会,所以我说动态语言有自然而然的接口,因为它不需要编译),然后放着不管它,等写完业务逻辑,再去考虑底层,或者也可以把底层交给更专业的人实现。

至于“切换不同的实现”,我觉得属于接口的副作用吧。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