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去参加了OpenSourceCamp活动,玩了整整一天时间,感触颇丰啊。
首先是上午到达Intel,来到会议室先找了件合适尺寸的T恤装起来(感谢活动赠送的礼品,谢谢),人不是特别多,所以在中间找到了几个空位坐下。
活动开始前,大屏幕上一直在播放着OpenSource的宣传视频,英语原声中文字幕的,几个老外不断出来讲这个OpenSource到底是如何如何,看
到了Linus,接下来又出现了GNU的创始人,讲到OpenSource的出现,它的意义等等,不过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当其中提到了
MicroSoft和Bill Gates时,视频的背景音乐突然变成了“鬼子进村”的那种气氛,然后就伴着这种感觉听了几分钟的bill
Gates写给开源社区的公开信,信的内容主要是强调软件的知识产权。。。感觉OpenSource和MicroSoft的隔阂还是年代久远啊。
随着视频的戛然而止,活动进入正题,首先由活动的发起人Peter介绍了OpenSourceCamp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然后依次是IBM谈标准规
范,intalio对自身的介绍,天使投资人介绍通过开源如何开展商业活动,中间还有一个“中文马马虎虎”的芬兰女士介绍去芬兰留学的。
上午日程中记忆最深刻的是Xiao-Feng
Li介绍的,如何在jvm中应用向量运算来提升性能。主要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一批数据进行相同操作,比如将10个数依次累加5这样的操作,如果使用循环就
需要使用10次加法计算,而向量计算可以通过一个加法操作就实现对初始10个数的累加操作,这样就以内存的代价换取的操作效率的提升。
说真的,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一个很偏门的技术,可是听到后来Xiao-Feng
Li讲到将这一项技术应用于JVM的时候,并拿出了单线程下运行速度提升30%的测试数据时,我立刻就傻眼了。总是说理解业务最重要的同志们估计也没想到
完全是在钻研技术也会产生这种意向不到的效果吧?业务应用遇到底层技术一般就是这种结果了,应用的反复研究造就了的结果是满足特定需求,而底层技术的推出
直接在数量级层次发生了颠覆的作用,这种底层的研发阶段是枯燥的,而成果又是巨大的。借用演讲人的一句话:“你可以把它研究出来,然后卖给
SUN,ORACLE这些公司嘛。”先不说这话是认真还是开玩笑,先回过头来考虑一下之前我们是否对技术进行过如此的钻研探究,也能够明白为何现在很多技
术上的问题还是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瓶颈了。
再想想,为什么这种底层技术会直接出现在OpenSource中呢,更多时候它只会被公司内部作为机密控制起来,OpenSource不是商业行为,它仅
仅是一种distribution和development的形态,开放式的开发形式,调动更多人的力量来催生创新的形成,反正个人从
OpenSourceCamp上看到的OpenSource就是这样的了。
所以要放平心态,国内的技术积累尚未实现某种丰富的水平,所以建立在技术地基之上的OpenSource必定需要时间慢慢培养,如果真是要做开放开源,低下头做事情就对了。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读《狼王归来》有感600字_大学生读后感参考.doc
- 白描(或细节描写):作者通过描绘大孔雀的鸣叫、母鸡的活动等,抓住每个动物的特点进行简练刻画,构建了一个热闹的羊群归家的画面,使读者能感受到羊群归来带来的欢快气氛。 - 拟人化的描写:将动物赋予人类的...
在这温暖的季节里,大雁如同自然界中的乐师,带着它们的团队从南方翩翩归来。在一篇名为《大雁归来》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利用这春天的使者,不仅生动描绘了大雁的形象,更借由大雁所蕴含的深刻主题,传达了对生命尊严...
在大雁觅食、集会和鸣叫的场景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利奥波德对大雁生活的着迷和敬畏。 作者将对大雁的情感贯穿全文,并且通过为农场里的山雀戴上脚环,细致追踪它们的成长与迁徙,进一步展现了对生物个体的关注和尊重...
而荷花,则以其高洁的形象,成为点缀细节的佳选,无论是在页面的分割线或是装饰中,都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宁静。 在“工作总结报告”部分,模板的实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不仅让报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井然...
【教育精品资料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考察归来的感受与思考】 刘青华的这篇文章分享了他对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考察体验,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1. **读者服务理念**:香港高校图书馆秉持“读者...
通过作者利奥波德的深入观察与深情描述,读者仿佛可以随着大雁的视角,感受到它们从南方归来,带着对大自然无限的眷恋和敬畏。利奥波德,这位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杰出代表,通过其著作《沙乡年鉴》传达了对生态平衡...
- **第一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通过比喻手法,将读书的心境比作清澈的水塘,形象地表达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清澈明亮的感受。 - **第二句**:“天光云影共徘徊”——进一步描绘出水塘中倒映的天光云影,象征着...
感受野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关系到网络对输入数据的感知能力。感受野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卷积神经网络中某一特征图(feature map)上一个元素所对应的输入图像的...
对图像特征提取中的图像感受野部分进行了大致的概括,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由感受野的介绍,感受野的作用,增大感受野的方法如池化和空洞卷积,对空洞卷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图像特征提取中的图像感受野...
stm32有感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程序 stm32有感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程序 stm32有感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程序 stm32有感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程序 stm32有感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程序 stm32有感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程序 stm32有感无刷直流...
在《大雁归来》这篇深情的文章中,作者通过笔尖流淌出对大雁的喜爱与尊重,将大雁迁徙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文字的艺术魅力,更能领悟到自然的灵性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例如,作者将春天的到来看作是一群大雁穿越三月暖流雾霭时的景象,这样的描述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大雁归来时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生机。此外,作者还描述了大雁在水边的活动,“一触到水,...
孤雁发出的哀鸣,让人类感受到它们对群体的深切依恋。 在《大雁归来》中,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大雁以人性化的特征。文章中描述大雁“拐来拐去”、“低语”、“问好”和“邀请”的行为,让读者看到了这些生物的...
这种情感的互动,不仅加深了人物关系的层次,也强化了故事的情感张力,让观众感受到英雄回归不仅是力量的复苏,更是信念的觉醒。 影片的成功,还在于其创新的叙事手法和视觉效果。不同于传统的动画风格,《大圣归来...
《大雁归来》是一篇由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著的自然散文,以其深情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闻名于世。该作品选自利奥波德的代表作《沙乡年鉴》,通过对大雁生活习性的描述,传递出对生物多样性的...
同时,对于木兰归家场景的详细刻画,则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既让读者感受到了木兰的忠诚和孝心,也让全诗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紧凑有力。 从《木兰辞》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忠孝两全的主题,也能够理解为何木兰...
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了利奥波德对大雁归来的喜悦和期待之情。此外,文章中运用的拟人手法,如大雁“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让大雁的形象更为生动,拉近了人...
- 掌握文章中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对大雁的情感。 - 学习并欣赏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拟人的运用。 - 培养尊重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价值观。 3. **预习检查**: 教案中提到了一些词汇的注音和解释,例如...
它摘自于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应当承担的环保责任。 大雁,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迁徙鸟类,它们的群体行为和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