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这里
文章不错,至少是从理论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软件工程木常见的“原型法、编码-修改法、传统瀑布、改进瀑布、增量、螺旋、RUP、XP”等软件过程。值得学习!
进行完软件估计后,刘小备开始启动下一阶段的工作选择软件生命周期,可供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这么多,有原型法、编码-修改法、传统瀑布、改进瀑布、增量、螺旋、RUP、XP,还有什么“V”模型、“W” 模型,到底选择哪一种呢?刘小备想起来头大,索性就不想了,直接去找昔日故交孔小明,如今的孔小明已经是“孔氏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毕竟有前些年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的丰富经历,再加上孔小名扎实的软件开发理论功底,经过孔小明咨询的项目都取得了成功,虽然公司只有十几个人,“孔氏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业界也小有名气了,孔小明早就把他的羽毛扇送到博物馆去了,不离手的是有蓝牙/WLAN/GSM/GPRS/WCDMA的多模智能手机,代步的两轮车也换成了“奔驰2008”。刘小备到“孔氏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时,正赶上孔小明给一家叫什么“新盛”的系统集成公司新接的一个千万级的项目做咨询结束,对方的公司老总握着孔小明的手不放,技术总监和项目经理也一脸崇拜的看着孔小明,孔小明很客气的把他们送走,然后转身把刘小备请进办公室。还没坐下刘小备就直奔主题(以下是两个人的对话,刘小备用刘代替,孔小明用孔代替)
刘:孔总,虽然我也做过几个项目,但对于生命周期模型一直也没有搞清楚孰优孰劣,所以在选择时往往是跟着感觉走,今天来就是想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一劳永逸。
孔:在讲各种生命周期模型前,我想强调一下,任何项目,不管采用什么模型有四项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些活动都会出现在项目过程中。
刘:哪四项活动?
孔:就是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这也是最重要的四项活动,其他的活动其实都是为这些活动服务的,不管是配置管理、还是风险管理、还是评审等等。
刘: 哦!这个问题没有考虑过,不过你说出来再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孔:生命周期的定义咱们就不讨论了,我直接就常用的模型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进行说明。
刘:太好了!
孔:我先说第一种:编码-修改模型。也称Code And Fix方法,是历史最悠久一种模型,从人类开始写程序的第一天这种模型就出现了,我们每个人开始学写程序时也不自觉的采用了这种模型。
刘:这个我知道了。这种模型没有规划、没有控制、开发过程混乱,软件质量完全依靠程序员个人的能力,后期基本不能维护,尤其是有人员变动,这应该是造成上世纪70年代软件危机的主要根源。
孔:即便在现在,这种模型也很有市场的,很多的中小型公司采用的仍然是这种开发模型。
刘:那是不是说,这个模型应该彻底的抛弃?
孔:那到不尽然。毕竟个人在开始学习编程时,这种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即使对于企业也不是完全不可取,比如有些项目对质量要求不高,但需要把东西攒起来,否则就丢单,这时如果在四平八稳的好好的规划和设计,那么到时候“黄瓜菜都凉了”。
刘:看来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孔:原型法属于一种用户需求驱动的方法,首先根据技术人员对需求的理解构建一个系统,然后跟用户交流、进行测试,征集用户意见,根据用户意见进行修改,再跟用户交流……,直到用户满意位置。
刘:如果用户不专业,朝令夕改怎么办?
孔:你的担心是合理的。这也是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他的优点也和明显,能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早晨提的修改意见到晚上就可以看修改后的效果了,如果做好好,用户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
刘:用户是上帝,如果用户满意了,那项目就成功了,如果这么来看,这种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孔:你说对了一部分。还有另外一个缺点我还没说,由于这种方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对所开发系统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开发过程也没有规划,返工现象一般比较严重,如果在加上用户本身的成熟度比较低,那么这种做法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
刘:这样一说这种方法基本是一无是处了。
孔:也不是。它也有用武之地。比如系统规模比较小,容易把握和理解,此时用这种方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了。另外,原型法思想也可以跟其他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结合,比如在其他比较复杂的生命周期中,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可以先搭建一个原型,用这个原型去跟用户交流,去把需求明确和细化。
刘:你太有才了 :)。
孔:哈哈。咱们接下来说瀑布模型。瀑布模型应该是最经典的生命周期模型,为解决上世纪70年底的软件危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说原型发是用户需求驱动,那么瀑布模型可以说是文档驱动。它的优缺点也同样明显。
刘:愿闻其详。
孔:其优点为,阶段分明、活动明确,彻底改变了编码-修改方法和原型法的的混乱无序局面,同时开发过程中的文档也降低了沟通的成本,同时要求每一阶段是在上一阶段彻底完成的情况下才启动,可以保证每一个阶段的开发质量都有保证,减少了返工。而且,在瀑布模型中的很多的过程、文档和方法,都是其他生命周期模型的很好的参考。
刘:这个模型我用的比较多,效果应该是比较不错,但离理想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如果需求不稳定。
孔:这就是我要说的它的缺陷。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不能回溯(其实根本就不现实,尤其是在中国),第二是文档多,花费了很多的成本(当然,从整体来看,在开发过程中尤其到后期维护,这些文档的伟大性就体现出来了)。针对第一个缺陷,有人提出了改进瀑布模型,就是允许回溯,这样虽然更灵活了,但回溯必然带来返工,尤其到后期,越是前期的缺陷带来的返工就越大。
刘:我所做的大部分项目应该用的是改进瀑布模型。那么,瀑布模型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孔:有三个前提。第一是需求稳定度比较高。第二是质量要求高。第三工期相对较充裕。
刘:很好,加深了我的认识,请继续往下说。
孔:如果说瀑布模型是完全串行,那么增量模型就引入了并行。可以根据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增量,这多个增量可以并行进行开发,每个增量其实质就是一个瀑布模型。由于每个增量都不大,那么复杂度自然降低,需求变化对该增量的开发影响也见效很多。增量并行可分为全并行和部分并行,如果两个增量之间没有依赖关系,则可以全并行,如果有依赖关系则只能部分并行。
刘:部分并行,不太好理解。
孔:比如A和B两个增量,B依赖与A,那么B的需求分析活动,必须至少在A的需求分析活动结束后才能启动。这就是部分并行。如果A和B没有什么关系,那么A和B可以通信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同步进行设计……,这就是全并行。
刘:这个方法不错,在人手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并行能缩短工期。
孔:没错。但这种方法需要有可执行的底层的框架。如果没有,那么其第一个增量版本,必须实现这个可执行的底层框架。而且因为多个增量并行,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
刘:越来越复杂了。
孔:是啊。(先画了那张最经典的螺旋模型图)螺旋模型是风险驱动的模型。项目本身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的限制和约束、很多的假设条件,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螺旋模型,把风险分析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增大了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沿螺旋进行若干次迭代。每个迭代包括四个阶段:制定计划、分析风险、实施工程、评估成果。一般做三次迭代,第一次关注需求,第二次关注高层设计,第三次实现(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
刘:我看你的那个图就晕了。你还是讲讲它的缺点吧。
孔:这个模型本身强调风险,但客户往往是不认可的。而且,风险管理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如果风险管理成本过大,严重影响项目利润,那么此时的风险管理还是不做的好。同时,对项目组成员的要求-尤其在风险分析方面很高,需要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刘:这种模型等我回去再好好的学习一下吧。你接着往下说吧。
孔:RUP应该说是最复杂的一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了。对它理解很深的人就更少了,很多的人一知半解就狂吹这种方法怎么怎么样?关于RUP,如果要讲透了,需要几天的时间,今天我把这种方法的框架、优缺点给你说一下。
刘:也好。
孔:(先画了那张最经典的RUP模型图)RUP是以用例为驱动、以架构为核心、以迭代为方法的一种开发模式。实现瀑布与增量模型的有机结合。RUP在横向把项目分成初始、细化、构造、交付四个阶段,在纵向分成6个核心工作流和3个辅助工作流,核心工作流包括建模、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3个辅助工作流包括配置和变更管理、项目管理和环境。每个阶段也有很多的交付件。
刘:确实很复杂。不仅过程复杂,而且也需要很多的文档。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孔:RUP采用多次迭代,每次迭代时间都不长,但都形成一个可执行版本,在中间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功能问题和性能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可以在开发早期就可以确定风险并及早规避;用户需求的明确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采用RUP可以很好的适应需求的调整和变化。它的缺点同样很明显,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增加,如果新引入,那么项目组的学习成本也很高,大量的文档也增加了项目的工作量。
刘:那么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模型呢?
孔:在系统规模大、复杂度高、用户需求不能在前期明确、质量要求和进度要求都比较高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哦。最后你再给我简单讲讲XP吧。
孔:刚才,你看到了,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越还越高,中间产品越来越多,XP就是本着去繁化简的原则而产生的,XP是以代码为驱动的,主张以“简洁、高效、持续及合作”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它由包括“结对编程,每日构建”内的12条实践和包括“沟通、简单、反馈和勇气”在内的4条原则组成,最大限度的减少与编码无关的工作,比如写需求分析文档、写设计文档,但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同时项目计划、度量、配置管理、评审检查等在其他生命周期模型中很好的实践也都引入到该方法中,同时。
刘:这种方法很好。减少了文档工作量,编码效率会有提高,而且质量还有保证。你快说说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孔:该方法适用与小规模的团队,有的人说20人以下,有的人说10人以下,我倾向于后者。同时,由于没有产生文档,后期维护会比较麻烦,人员流动影响也比较大,虽然结对编程客观上做了人员的备份。
刘:哦,我明白了。你分析的太精彩了,让我从整体上对生命周期模型有了认识,多谢你的指点。今天还有事,改日谢你。
孔:No problem!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项目工程资源经过严格测试运行并且功能上ok,可实现复现复刻,拿到资料包后可实现复现出一样的项目,本人系统开发经验充足(全栈全领域),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抽时间努力为您解惑,提供帮助 【资源内容】:包含源码+工程文件+说明等。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可实现复现;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功能ok 【项目价值】:可用在相关项目设计中,皆可应用在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期中/大作业、工程实训、大创等学科竞赛比赛、初期项目立项、学习/练手等方面,可借鉴此优质项目实现复刻,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也可基于此项目来扩展开发出更多功能 【提供帮助】: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抽时间努力解答解惑,提供帮助 【附带帮助】:若还需要相关开发工具、学习资料等,我会提供帮助,提供资料,鼓励学习进步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说明文件(如有);整理时不同项目所包含资源内容不同;项目工程可实现复现复刻,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程序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它功能。供开源学习/技术交流/学习参考,勿用于商业用途。质量优质,放心下载使用
内容概要:本文档提供了关于数据分析全面的知识介绍与实战资源链接。首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教程部分讲述了使用Python以及R两种语言来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基本技能。其次,进阶教程涵盖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概念及其Python具体应用场景。接着,在工具有效利用层面介绍了多种热门库与平台的作用特点。在项目实践中,列举了四个实战案例:Titanic幸存者预测、房价预测、社交媒体情感倾向分析以及市场顾客购买模式研究,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技术流程指引。另外列出多个外部网站资源供进一步提升学习。 适用人群:本文主要面向有志于从事数据挖掘工作的学生和技术爱好者,同时也可辅助在职人士自我能力进阶。无论是在学术科研还是实际业务需求环境中都值得研读。 使用场景及目标:学习者将能够获取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熟悉业界主流软件包的功能优势,掌握具体业务问题解决方案路径,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素质,从而为个人职业规划增添竞争力。 其他说明:文档里推荐了不少高质量参考资料和实用线上学习社区,能有效补充专业知识空白并促进社交协作交流。
从埃安泰国工厂竣工看中国车企加快海外建厂步伐.pptx
复现改进的L-SHADE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最优化问题详解:附MATLAB源码与测试函数集,复现改进的L-SHADE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最优化问题详解:MATLAB源码与测试集全攻略,复现改进的L-SHADE差分进化算法求最优化问题 对配套文献所提出的改进的L-SHADE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最优化问题的的复现,提供完整MATLAB源代码和测试函数集,到手可运行,运行效果如图2所示。 代码所用测试函数集与文献相同:对CEC2014最优化测试函数集中的全部30个函数进行了测试验证,运行结果与文献一致。 ,复现; 改进的L-SHADE差分进化算法; 最优化问题求解; MATLAB源代码; 测试函数集; CEC2014最优化测试函数集,复现改进L-SHADE算法:最优化问题的MATLAB求解与验证
可选择参考电压与输出电压 可选择电阻精度以及输出电压误差值
西门子博途三部十层电梯程序案例解析:基于Wincc RT Professional V14及更高版本的应用探索,西门子博途三部十层电梯程序案例解析:基于Wincc RT Professional画面与V14及以上版本技术参考,西门子1200博途三部十层电梯程序案例,加Wincc RT Professional画面三部十层电梯程序,版本V14及以上。 程序仅限于参考资料使用。 ,西门子;1200博途;三部十层电梯程序案例;Wincc RT Professional;V14以上程序版本。,西门子V14+博途三部十层电梯程序案例:Wincc RT Pro专业画面技术解析
2023政务大数据解决方案.pptx
项目工程资源经过严格测试运行并且功能上ok,可实现复现复刻,拿到资料包后可实现复现出一样的项目,本人系统开发经验充足(全栈全领域),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抽时间努力为您解惑,提供帮助 【资源内容】:包含源码+工程文件+说明等。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可实现复现;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功能ok 【项目价值】:可用在相关项目设计中,皆可应用在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期中/大作业、工程实训、大创等学科竞赛比赛、初期项目立项、学习/练手等方面,可借鉴此优质项目实现复刻,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也可基于此项目来扩展开发出更多功能 【提供帮助】: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抽时间努力解答解惑,提供帮助 【附带帮助】:若还需要相关开发工具、学习资料等,我会提供帮助,提供资料,鼓励学习进步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说明文件(如有);整理时不同项目所包含资源内容不同;项目工程可实现复现复刻,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程序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它功能。供开源学习/技术交流/学习参考,勿用于商业用途。质量优质,放心下载使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Java的学业跟踪评价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涵盖系统的多维度数据整合与评价、智能化学习建议、数据可视化和实时反馈等方面。系统通过收集课堂表现、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多源数据,对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全面跟踪和评价,提供可视化反馈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促进家校互动,助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和发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Java编程经验的研究者和开发者,特别是从事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从业人员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该系统主要用于K12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以及其他涉及教育培训的场景。其目的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个人化教育实施。 其他说明:该文档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模块和技术细节,并提供了完整的程序代码以及GUI设计说明。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或实际部署学业跟踪评价系统的机构非常有参考价值。文中强调技术创新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突出了实用性和前瞻性特点。
项目工程资源经过严格测试运行并且功能上ok,可实现复现复刻,拿到资料包后可实现复现出一样的项目,本人系统开发经验充足(全栈全领域),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抽时间努力为您解惑,提供帮助 【资源内容】:包含源码+工程文件+说明等。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可实现复现;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功能ok 【项目价值】:可用在相关项目设计中,皆可应用在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期中/大作业、工程实训、大创等学科竞赛比赛、初期项目立项、学习/练手等方面,可借鉴此优质项目实现复刻,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也可基于此项目来扩展开发出更多功能 【提供帮助】: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抽时间努力解答解惑,提供帮助 【附带帮助】:若还需要相关开发工具、学习资料等,我会提供帮助,提供资料,鼓励学习进步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说明文件(如有);整理时不同项目所包含资源内容不同;项目工程可实现复现复刻,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程序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它功能。供开源学习/技术交流/学习参考,勿用于商业用途。质量优质,放心下载使用
erlang安装包,rabbmit安装环境
linux 下的oracle数据库的开机启动脚本,将里面的/home/oracle/app/oracle/product/11.2.0/dbhome_1 都改成你的oracle数据库的路径。在root用户下chmod +x 添加执行权限,然后./oracle_setup.sh 执行即可。
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自治优化经济调度算法实现与初级应用,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自治优化经济调度算法实践:初级拉格朗日算法应用,GAMS代码: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自治优化经济调度 该代码并非完全复现该文献,而是参照文献 《基于目标级联分析法的多微网主动配电系统自治优化经济调度》 的目标级联分析法(ATC)的算法部分,采用初级的拉格朗日算法,主网与配网部分模型较为简化。 代码结构完整,注释详细,可读性较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或者移植。 适用于初学者学习ATC模型 ,GAMS代码;目标级联分析法(ATC);微网主动配电系统;自治优化经济调度;拉格朗日算法;主网与配网模型简化;代码结构完整;注释详细;可读性强;初学者学习ATC模型。,基于ATC算法的GAMS多微网经济调度优化代码:简化版学习指南
基于ISODATA改进算法的负荷场景曲线聚类——适用于风光场景生成的高效算法创新,基于ISODATA改进算法的负荷场景曲线聚类(适用于风光场景生成,包含K-means等多种聚类方法与效果评价),基于ISODATA改进算法的负荷场景曲线聚类(适用于风光场景生成) 摘要:代码主要做的是一种基于改进ISODATA算法的负荷场景曲线聚类,代码中,主要做了四种聚类算法,包括基础的K-means算法、ISODATA算法、L-ISODATA算法以及K-L-ISODATA算法,并且包含了对聚类场景以及聚类效果的评价,通过DBI的计算值综合对比评价不同方法的聚类效果,程序实现效果非常好,适合对于算法创新有需求的人,且也包含基础的k-means算法,用来学习也非常棒 另外,此代码同样适用于风光场景生成,自己准备好风光场景数据即可 代码非常精品,有部分注释; ,核心关键词: 1. 基于ISODATA改进算法 2. 负荷场景曲线聚类 3. K-means算法 4. 聚类场景评价 5. 聚类效果评价 6. DBI计算值 7. 算法创新需求 8. 风光场景生成 以上关键词用分号分隔为: 1. 基于ISO
xPack qemu arm 是一款高性能且跨平台的 ARM 架构虚拟机
莫理莉+AI+为新型能源系统赋能-技术与建筑建筑供配电论坛琶洲.pptx
学生毕业离校系统(源码+数据库+论文+ppt)java开发springboot框架javaweb,可做计算机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 【功能需求】 本系统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3个角色 (1)学生功能需求 学生进入系统可以查看首页、个人中心、离校流程、网站公告、费用结算管理、论文审核管理、我的收藏管理等操作。 (2)教师功能需求 教师进入系统可以查看首页、学生管理、离校流程管理、费用结算管理、论文审核管理等操作。 (2)管理员功能需求 管理员登陆后,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首页、个人中心、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离校信息管理、费用结算管理、论文审核管理、管理员管理、留言板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环境需要】 1.运行环境:最好是java jdk 1.8,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运行的。其他版本理论上也可以。 2.IDE环境:IDEA,Eclipse,Myeclipse都可以。 3.tomcat环境:Tomcat 7.x,8.x,9.x版本均可 4.数据库:MySql 5.7/8.0等版本均可; 【购买须知】 本源码项目经过严格的调试,项目已确保无误,可直接用于课程实训或毕业设计提交。里面都有配套的运行环境软件,讲解视频,部署视频教程,一应俱全,可以自己按照教程导入运行。附有论文参考,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核心技术。
揭秘 OpenAI 在 2027 年前创建 AGI 的计划.pptx
单极双极调制下,线路阻抗不匹配时两台单相逆变器并联的离散仿真模型研究,单极双极调制下,线路阻抗不匹配时单相逆变器Simulink并联仿真模型研究,单相逆变器Simulink并联离散仿真模型,输入电压400V,单台逆变器功率为2000W,使用下垂控制方案,在线路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下,实现两台逆变器并联。 可以选调制方案为单极性调制或者双极性调制。 离散模型,功率均分效果,两台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如下图。 ,核心关键词:单相逆变器; Simulink; 并联离散仿真模型; 输入电压400V; 单台功率2000W; 下垂控制方案; 线路阻抗不匹配; 调制方案; 单极性调制; 双极性调制; 功率均分效果。,离散仿真模型下,单相逆变器并联研究——400V输入、2000W功率均分实现
基于PLC的双层自动门控制:光电传感触发,有序开关与延时功能实现,附程序、画面及参考文档。,基于PLC的双层自动门控制系统:精准控制,保障无尘环境;门间联动,智能安防新体验。,基于plc的双层自动门控制系统,全部采用博途仿真完成,提供程序,画面,参考文档,详情见图。 实现功能(详见上方演示视频): ① 某房间要求尽可能地保持无尘,在通道上设置了两道电动门,门1和门2,可通过光电传感器自动完成门的打开和关闭。 门1和门2 不能同时打开。 ② 第 1 道门(根据出入方向不同,可能是门 1 或门 2),是由在通道外的开门者通过按开门按钮打开的,而第 2 道门(根据出入方向不同,可能是门 1 或门 2 )则是在打开的第 1 道门关闭后自动地打开的(也可以由通道内的人按开门按钮来打开第2 道门)。 这两道门都是在门开后,经过 3s 的延时而自动关闭的。 ③ 在门关闭期间,如果对应的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被遮断,则门立即自动打开。 如果在门外或者在门内的开门者按对应的开门按钮时,立即打开。 ④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如果在通道内的某个人经过光电传感器时,对应的门已经打开,则通道外的开门者可以不按开门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