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aoer_1982
  • 浏览: 188248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往事并不如烟——忆曾经的信息工程学院Innovation Lab(中)

阅读更多

当我们最后装箱,并且把作品抬到主楼后,那种劳累过度兴奋过度但又无所后悔拼尽全力的舒畅之感顿时溢满了内心,这辈子第一次体会到那样的滋味。回到 寝室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洗了把脸就拿着手机给家人和几个远方很铁的朋友们打电话,丝毫困意都没有,急于和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分享这几天的过往。可 打完后回到寝室一觉醒来已是中午的光景。

对于等待评测的几天,记忆是模糊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疲惫让自己的记忆力衰退,甚至连怎 么被通知何时何地去验收评测都丝毫没有了印象。评 测是在北邮的主楼进行的,北京市的所有学校都要在这里。我们创新的都抱着自己在实验室使用的示波器、信号源、甚至是电源到了主楼,创新顿时被搬空了似的。 主楼的光线不好,非常多的人在验收场外等待,人头攒动,声响嘈杂,貌似当时还排号来着。验收的过程是先上去把作品取下来,然后在一个调测准备场先拆箱把系 统做最后的上电调试,有限的时间后把作品拿到评测场接受评委的打分。当时从准备场往调试场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shi学长和xiaolin学姐说他们当时 “端”着自己的作品(因为作品都固定在木板上)往调测场走时的描述和心情。调试的过程除了一个低通滤波器的指标不好以外其余都还是比较顺利的,小云和东东 包一直在忙着调出各种指标,而我则去负责拖住评委老师与其周旋争取时间,三个人配合的挺默契。最后我们的作品还被留下等待进一步全国赛的评定,当时的兴奋 之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虽然后来因为选择那道题留下的作品太多而我们的指标并不是非常好而只得到了北京赛区二等奖,无缘全国奖项,不过那些一起流泪流汗的 日子却成为了自己心中无法替代的永恒。今年研究生开学后远在duke的东东包写来很长的电子邮件,其中说到创新,她是这么说的:“其实那天听完小云讲创新 的情况,我在想,如果比赛那几天我也在就好了,也许能在思想上鼓励鼓励后辈。很想亲口告诉他们我们队伍的经验和感慨。最后我跟小云说,如果将来有师弟师妹 想出国的可以让他们联络我,我能帮忙的尽量帮。这就是我现在想到的自己能做的(当然什么时候有师弟妹联络我都无任欢迎啦,哈哈哈~)”。是的,作为离开创 新的我们,除了尽力想着做些事情给下几届的小孩们以外,我们实在不知道什么能让我们真正找到再次身在创新的感觉。

2007年秋季开学后的一 段时间内实验室是比较冷清的,大家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上自习看书,聊聊天亦或者上网逛逛。当时眼睁睁的看着大四保研的学长 渐渐都很少来实验室了,有些人甚至要好久才能在实验室里聊上一次,内心难免感伤,说不清是为了什么,或许看着他们走就看到了一年以后的自己吧。

在 07年的九月底到十一月底唯一的创新印象就是当时要申请的创新基金项目。这个东西是教育部的一个大学生实践计划,我们正好赶上第一届。第一次尝试的东西总 是有好有坏的,好的一方面是新的东西能拓展自己,坏的一方面是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循。当时记得联合了电院、信息和电子的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Team,然后 就费尽心思的去想创意,最后是东拼西凑的弄出来了两个想法,其实是打算以防万一,有一个项目申请失败,还有另一个项目冲一下。接着就是去找指导老师,信息 这边自然找到了我的恩师郭老师,而电子那边则意外的请到了yuan sir指导,不知深浅的写了项目计划书,上报,等待,结果两个都批准了。现在想来,能有这样的老师做指导和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这些都是自己的福分。

到 了十二月底的时候就开始谋划创新06级的招新了。笔试的那天04、05创新的很多人都参与了监考,考试因为人数众多最终分在了好多地方。我记得东东包是在 创新对面的2-339监考的,而我则是在实验室里监考。信息院当时400人左右,报名参加考试的就有150人左右,而选拔的名额其实只有十一二个,比例还 不到百分之十,较之我们那一届比例锐减。所以在监考的时候也着实为这些新鲜的面孔捏了把汗。那天晚上监考完后,郭老师还请了所有参与监考的人去吃泡芙,吃 烤翅,大家在那个烤翅店聊到很晚才一起回到学校,那真是个美妙的夜晚,不是因为我们去吃了什么大餐,而是因为那天我们在一起,随便的聊天和打趣,有恩师, 有朋友。

转过年的2008年春季学期,就迎来了创新体验周。每年都是笔试面试,可每次的面试都没能真正检验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所以这次大伙 就打算动真格的了,于是所谓创新“体验周”这个事情就出炉了。我记得当时有 小黄、孙、硕还有我参与了这次密谋,后来在我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郭老师和马老师最终决定来这么一周的动手能力测试。而具体工作当 时是和hao同学和xianning还有weilaoshi一起安排了在所有的器材和人员准备,保证了每天的每个时段都有05的学长们给这些将来可能会成 为创新实验室成员的06小孩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记忆中比较深刻的就是在我所在中屋做题目的王老板,小东和国哥的Team。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看到他们 队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很不错,都很努力踏实,于是就主动和他们聊天。虽然自己不能给一些技术上的指导(他们做电源的题目自己真是一点都不懂),但也在他们忙 活的间隙有一些实验室内外的话题上的交流。他们三个都是很开朗的人,慢慢就熟悉了。今年十一中和他们三个去颐和园的时候还说起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四个 人谈起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当我们四个人在颐和园合影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时间是个很奇特的东西,那时的我还有他们谁也不会料到有今天一起出去玩的场景。而 今年他们的努力也多多少少paid off,虽然可能付出并没有完全得到回报,但我还是真心为他们高兴。

2008年的春夏终究是不会忘记 的,因为招新中迎来了新的一批创新的弟弟妹妹们,还因为自己的那几个月为一个作品的付出。很幸运的有机会参加全国嵌入式邀请赛,参加这个也是一直的夙愿, 曾经和孙和王斌师兄都聊过这些,也看到了硕参与的那个比赛作品视频展示。他们的一些经历是引人入胜的,总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体验。即使后来发现自己或许并 没有体验到他们当年的感觉,我也不曾后悔参与了这个比赛,因为很多属于自己的回忆都已经深深的留在了心中。赛前到上海交大参加赛前培训和器材领取是我第一 次到上海这个曾经令我无限向往的都市。之所以称为向往并不是我对上海有多大的价值认同,只是因为六年前对一个女生的约定和憧憬,尽管六年后的我们早已对彼 此了无牵挂,甚至当我去的时候她还不在上海而作为复旦交换生远在大洋彼岸的UCSB。几天中一直在自己的堂哥那住,每天早上要从中山公园换乘好几趟轻轨才 能到上海交大的闵行校区,然后在听了一天课后又要赶回住处。那的确是辛苦的,但是内心的冲劲却让当时的自己不觉得苦,而现在回忆起来除了幸福和充实外,我 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不好的感觉了。随行的电院哥们还有电子院的崔老师都是很nice的人,记得最后一天我们中午还在学校外边的馆子里小聚了一下。

比 赛的时间是2008.3.15-2008.7.15,整整四个月。这真是个让人耗费心力的比赛,从定方向到定设计方案,一切都是令人有压迫感的。坦诚的 讲,队里面配合的不是很好,hao同学觉得我和马的方案他实在不喜欢,而他又是个非常随性的人,也勉强不得,于是只到六月底的时候他才加入Team做一些 工作,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马和我完成的。记忆中那几个月因为有课业和竞赛的双重压力,加之春天和夏天内火旺盛,嘴上的溃疡几乎就没有断过。想不起 来那时是如何熬下来的,只记得当时每周爸妈都会很关心的发短信给自己。还好我和马的配合还是很不错的,两个人都喜欢Linux,于是有商有量的,分工和进 展两个人都还算满意,他负责Server端的大部分工作,而我则专注于一个IP电话的实现以及IP PBX的搭建和部署以及报告和文档工作。在做IP电话的时候还把自己的小设计以及源代码开源给了我们购买芯片的那家厂商 (http://www.palmmicro.com.cn/cdownloadsdev.htm中的那个示例性VoIP电话参考设计),其中的硬件布线 还多亏了云哥的帮助,另外在语音识别方面还多亏了Hebby的大力协助。后来通过这家厂商还认识了几个国外做IP Phone 的朋友,通过英文电子邮件进行了几次交流,算是第一次体会到了开源的乐趣和异国文化上交流的新鲜,后来做Intern的时候主动与日本的一个工程师做交流 的时候就想起这些,而这些我知道归根结底都是创新给予我的。六月份的时候帆帆从UCSB回来短暂探亲后返回加州,她电邮约了我在转机时间见面聊天,于是在 三年后与她有了短暂的几个小时重逢。那时自己因为竞赛紧张已经住在了实验室里通宵了,当天夜里两点多的时候在中屋的那台机器前写下了一篇文字记录这次相 聚,算是这几年中自己写的最好的文字了。在创新的记忆中不仅有竞赛、实验室兄弟姐妹,还给自己私人的一些记忆留了一些空间。

刚才说到通宵, 当时实验室还有另外一个队在准备微软的Imagine Cup Embedded的比赛,junjie和我就在五月底的时候入住实验室了,说是通宵其实也是很早就睡了,只是最两三个小时吧,毕竟第二天还有课要上,有东 西要做。那会比赛压力很大,于是我们俩就经常在一起玩街机模拟器中的三国志,杀的很是带劲。现在想起那段压力极大但又快乐感简单的日子,心中无比怀念。后 来他们队拿了World Class Second Prize,真的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和赞扬。现在在福罗里达读PHD的junjie也好久没有联络了,不知道他在异乡可否也和我在某一时间想起我们在实验 室一起摸爬滚打的日子,Bless。

七月中旬的时候,我和马还有翁哥(hao同学)一起随着马老师去往了上海交大参加这个比赛的最 终评审。那是个难忘的经历,虽然结果同样和全国电赛一样不尽如人意。上海七月的天气是可想而知的,不过住的地方通风很好,无论昼夜还算凉快。电子院是崔老 师带的队,自然熟悉,而电院创新是李老师带的队,也是很早就认识的老师,大家在一起也没有任何陌生的感觉。到上海后的第二天就开始评测了,可到了评测现场 的时候才发现评委根本不喜欢我们的方向,觉得没有发挥板子的运算能力。评测时几乎是不断无理挑刺,后来干脆不让再往下测了。让下一组的人上。记得当时翁哥 的反应挺大的,还是多亏了他的努力,我们才得以在所有队伍都测完以后我们重新测了一遍,这样的效果自然是大大折扣的。出了测试场我就和马老师通电话说这次 是彻底毁了...回到寝室的时候马老师看我们三个垂头丧气的就大手一挥,说“别想了,参加比赛总有人不拿奖的,走,出去找个馆子!”,于是带着我们在交大 一家重庆鸡公煲的店里喝啤酒吃火锅。当时就觉得,现在更是觉得想来马老师真是对我们不错的,那会我们在寝室准备调测的时候他还动不动在楼下散步的时候带上 来饼干、西瓜、薯条和饮料,我们忙碌的时候连早餐都是马老师亲自主动去给我们买的,要知道七月上海的烈阳之于马老师强壮的身体绝对是件不怎么舒服的事情。 吃完饭后我还是不忘和恩师郭老师通电话,郭老师很平静的听完我的叙述后一直在安慰我,并且给了我们一些建议看能不能争取复测,并且还和我开玩笑说“你现在 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给我打电话可别有什么想不开的哈”(当时安排的住宿楼层较高),呵呵,现在这些话想起来还会觉得记忆明亮,内心温暖。

(To be continued)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一体化数字校园APP大学生创业系统功能设计——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df

    一体化数字校园APP大学生创业系统功能设计——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df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体化数字校园APP大学生创业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旨在为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师生提供一个更使捷的校国信息...

    Innovation Lab-开源

    ILab,全称为"Innovation Lab",是一个专注于创新管理的开源平台。这个基于Web的门户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或组织有效地管理和推进创新进程。ILab的核心功能涵盖了从想法产生到产品实现的各个环节,...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技术创新管理.ppt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技术创新管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核心目标和策略,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

    innovation at google

    谷歌的核心使命是“组织世界上的信息,并使其普遍可获取和有用”。这一使命不仅体现在其搜索引擎上,还扩展到了各种线上线下内容的索引与组织。谷歌致力于将海量的信息整合成易于访问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Continuing Innov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本书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医学研究院以及国家研究委员会联合出版,体现了跨学科的深度与广度,是信息技术领域内的重要参考文献。 ### 一、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IT)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推动社会...

    “PTiP”教学模式在复合应用型课程中的应用——以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课程为例.pdf

    针对这种现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学院的马铮老师通过其研究成果《“PTiP”教学模式在复合应用型课程中的应用——以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课程为例》,对“PTiP”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首先,让我们...

    Co-creation_and_innovation_in_public_services

    从提供的文件信息来看,文章标题为《Co-creation_and_innovation_in_public_services》,即“公共服务中的共同创造与创新”。文章的描述部分信息不完整,但可以推断文章可能讨论的是公共服务领域内如何通过用户或...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pdf

    This teaching system deeply aligns with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s innovation...

    自由创新Free Innovation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新理论和新研究成果整合到“自由创新范式”的框架中。 自由创新涉及消费者作为“免费商品”开发和赠送的创新,从而改善了社会

    Innovation Algorithm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creativity(创新算法)

     当人类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否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创新能力呢?阿齐舒勒说,创新是通过创新的方法而不是通过知识的数量实现的。TRIZ包含很多零散的创新方法,将这些方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openEuler-competition/National-Innovation-2021

    openEuler-competition/National-Innovation-2021openEuler-competition/National-Innovation-2021openEuler-competition/National-Innovation-2021openEuler-competition/National-Innovation-2021openEuler-...

    Innovation in Retail Banking

    ### 零售银行业务中的创新 ####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环境的变化,零售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零售银行业务中的创新》这篇文章由Frances X. Frei、Patrick T. Harker和Larry W. Hunter共同撰写...

    创新之源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在这本书中,埃里克·冯·希佩尔(Eric Von Hippel)质疑基本假设:新产品创新通常是由产品制造商开发的,并证明了创新发生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地方。

    Statistics for Experimenters, Design, Innovation, and Discovery, Second Edition

    Statistics for Experimenters, Design, Innovation, and Discovery, Second Edi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是保罗·特罗特教授在第三版中深入探讨的重要主题,这本书由著名的出版商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发行,旨在为商业和管理领域的学习者提供最新的思考和最佳的学习实践。创新管理是企业...

    open-innovation-lab:OpenInnovationLab网站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OpenInnovationLab网站】 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是一种理念,它强调企业应当利用内外部资源,跨越组织边界,通过合作与共享来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OpenInnovationLab网站则是一个...

    process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process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知识付费型平台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以得到App为例.pdf

    "知识付费型平台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以得到App为例" 作为一篇关于知识付费型平台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论文,这篇论文探讨了知识付费型平台企业如何通过服务创新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并以得到App为例,分析了其服务...

    译文_Sony Innovation Award Proposal V21

    本文介绍了Sony Innovation Award Proposal V21中的核心概念——跨技术通信(Cross-Technology Communication,简称CTC),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旨在解决无线设备之间的共存问题,提高频谱利用率,并实现不同无线...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