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读了<<贾谊论>>, 很有感触,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软件以用为本, 人也应该以发挥作用为本, 然而想发挥作用需要"志、才、量、识"的统一, 这确实比"有才"难了一层.
最近还在看南怀瑾的<<庄子喃哗>>, 里面也谈论了如何才能自用其才的问题. 需要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
外因是能助人抟扶摇而上的风, 内因还要有个人的胸怀与见识.
en pass, 好文共勉, 转贴如下, 多说无益, 下一话题.
【原文】 写道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 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 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 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 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 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 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 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译文】 写道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于万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它?遇到象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 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 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 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象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 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闷,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 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识见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这就是所以若非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象贾谊这种 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网上的一段评论 写道
苏子在评价其一生后叹息道: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这里第一次向文人提出了:志、才、量、识的统一观,实在发人深省!一个人仅有远大的目标,却无豁达大度的胸怀;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审时度势的见识,那么必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到头来抱负、理想也付诸东流。贾谊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更是个人性格的悲剧。
贾谊的悲剧,无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人光有才华还不行,必须度量宽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会忍耐,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与人为善,不计恩怨。有才有德,才高德昭。诚能如此,则于人于己,于国于民,有利无弊。愿与诸君共勉之!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过秦论》不仅是对秦朝兴衰的历史探讨,也是贾谊对汉朝政治的警示,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教学中,通过深入剖析文本,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还能提升文言文阅读和...
9. 贾谊简介:贾谊是《史记》中的人物,18岁以才华闻名,后被吴廷尉赏识,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因才能出众受到重用,但因其改革主张触犯权贵,最终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0. 贾谊的贡献:贾谊提议修改律令,改变秦朝...
【过秦论】是西汉时期著名政论家贾谊创作的一篇史论散文,收录在《新书》中。这篇文章旨在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为汉朝的政策提供历史借鉴。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对文章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
10. **读图时代的挑战**:图像的普及可能导致公众阅读习惯的改变,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可能被冷落,文字的独立思考价值和深度可能被削弱。 11. **图文“战争”**:图像对文字的“霸权”现象引起关注,图像与文字...
【标题】和【描述】提及的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过秦论》课件,这是一篇探讨秦朝兴衰的历史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贾谊。【标签】表明这是一份教学资料。 《过秦论》是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深入剖析,旨在通过对历史的...
《过秦论》是古代文学家贾谊的一篇史论,主要分析了秦朝兴盛至衰亡的过程,其中涉及的语文知识点丰富,包括字音、词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多个方面。 1. **字音**: 在文言文中,字的读音尤其重要,因为它可能...
2. **教学内容分析**:《过秦论》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篇目,由贾谊撰写,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该单元旨在教授学生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基础知识,提升他们的文言文理解...
1. 古文基础知识:《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散文,作者是西汉的贾谊。这篇课文涉及了古汉语的学习,包括字词的注音、含义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 2. 字词注音与解释: - A项中的...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及其团队历经十九年...通过这些读后感,我们可以体会到《资治通鉴》对于个人修养、人际交往乃至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它教导我们要以史为鉴,知古论今,不断提升自我,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5. **文学常识**:涉及古代文学作品和作者,如杜甫的诗风,六艺的含义,韩愈的文学地位,贾谊及其作品《过秦论》。 6. **文言文语法**: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而”、“以”、“之”、“于”等,以及...
4. 古代文学作品分析:《过秦论》是贾谊的散文,通过对秦朝兴衰的叙述,旨在警告汉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仁政。第6题中提到的《过秦论》结构和意图,描述了秦朝从崛起、统一到灭亡的过程,并在最后分析了秦朝...
10. **陈鹤琴的“活教育”**:鹤琴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强调使用生活中的教材,以及“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反映了实践性和情境性的教育理念。 11. **朱熹的儿童教育原则...
1. 古代诗词鉴赏:题目中出现的《蜀道难》、《锦瑟》、《过秦论》、《寡人之于国也》、《登高》、《琵琶行》、《劝学》、《师说》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文赋,涉及唐朝诗人李白、李商隐、贾谊、杜甫、白居易...
5. **文学常识**:第5题涉及到古代文学知识,如杜甫的诗风,六艺的含义,韩愈的文学贡献,以及贾谊的《过秦论》等。这些知识点需要我们广泛阅读和积累文学作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色。 6. **文言文虚词**...
9. **贾谊《过秦论》**:贾谊认为秦朝的灭亡在于暴政,失去民心,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抗。 10. **焚书坑儒后的书籍**:在焚书坑儒之后,还能阅读的书籍包括《周易》,因为它被列为卜筮之书,得以幸免。 11. **诗中...
7. 《读通鉴论》中提到的"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制度,根据历史背景,应该是郡县制。 8. 费正清认为秦朝的"革命"是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但并未消除国家分裂的风险。 9. 从宗室姻亲的官阶转向以官职大小来称呼,...
贾谊是西汉时期的政论家、文学家,作品如《过秦论》、《论积贮疏》。 3. **成语运用**:考查成语的恰当使用。选项中,“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用于形容春晚质量下降是正确的;“相濡以沫”形容在困境中互相...
题目中给出的几个填空,分别来自周邦彦的《苏幕遮》、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的《使至塞上》、贾谊的《过秦论》等著名诗词和文言文,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记忆并填写完整的诗句。 总的来说,这份复习资料通过...
《过秦论》作者是西汉贾谊,提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不施仁义;韩愈是唐代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师说》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李白的《静夜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七言古诗是其风格;柳永和李清照...
1. **人性论**:开篇“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塑造有着重大影响。 2. **教育的重要性**:“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指出教育对于个人性格发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