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 (Load Balancing)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的利器
-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
- 内容缓存系统(CDN)
- 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SLB)
DNS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最初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DNS轮询)
优点
- 基本上无成本,因为往往域名注册商的这种解析都是免费的;
- 部署方便,除了网络拓扑的简单扩增,新增的Web服务器只要增加一个公网IP即可
缺点
- 健康检查,如果某台服务器宕机,DNS服务器是无法知晓的,仍旧会将访问分配到此服务器。修改DNS记录全部生效起码要3-4小时,甚至更久;
- 分配不均,如果几台Web服务器之间的配置不同,能够承受的压力也就不同,但是DNS解析分配的访问却是均匀分配的。用户群的分配不均衡导致DNS解析的不均衡。
- 会话保持,如果是需要身份验证的网站,在不修改软件构架的情况下,这点是比较致命的,因为DNS解析无法将验证用户的访问持久分配到同一服务器。虽然有一定的本地DNS缓存,但是很难保证在用户访问期间,本地DNS不过期,而重新查询服务器并指向新的服务器,那么原服务器保存的用户信息是无法被带到新服务器的,而且可能要求被重新认证身份,来回切换时间长了各台服务器都保存有用户不同的信息,对服务器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
优势
- 数据中心冗余备份
- 多站点流量优化
- 确保用户体验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的原理
DNS检查工具网上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内容缓存系统(CDN)
- 内容缓存系统(CDN)之静态加速
- 内容缓存系统(CDN)之动态加速
动态加速的特点
- 智能路由
- 传输控制协议(TCP)优化
- HTTP预载
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
应用背景
- 访问流量快速增长
- 业务量不断提高
用户需求
- 希望获得7×24的不间断可用性及较快的系统反应时间
负载均衡必须满足性能、扩展、可靠性
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三种接入方式
部署方式 |
特点 |
优点 |
缺点 |
串联路由模式 |
比较常见的部署方式 |
|
|
单臂模式 |
最常见的部署方式 |
|
|
DSR |
服务器回程报文不通过负载均衡设备,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延迟短,适合流媒体等对延时要求较高应用 |
|
|
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的常见调度算法
- 轮询(Round Robin)
- 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
- 最少连接(Least Connections)
- 加权最少连接(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s)
健康性检查
健康性检查算法的目的:通过某种探针机制,检查服务器群中真实服务器的健康情况,避免把客户端的请求分发给出现故障的服务器,以提高业务的HA能力。
目前常用的健康性检查算法:
- Ping(ICMP)
- TCP
- HTTP
- FTP
系统加速
优化功能-SSL加速
优化功能-HTTP压缩
HTTP压缩是在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间传输压缩文本内容的方法。F5 HTTP压缩技术通过具有智能压缩能力的 BIG-IP 系统可缩短应用交付时间并优化带宽。HTTP压缩采用通用的压缩算法压缩HTML、JavaScript或CSS文件。压缩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了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从而提高客户端浏览器的访问速度。
优化功能-连接复用
优化功能-TCP缓存
会话保持
会话保持-客户端源IP会话保持
源IP地址会话保持就是将同一个源IP地址的连接或者请求认为是同一个用户,根据会话保持策略,在会话保持有效期内,将这些发自同一个源IP地址的连接/请求都转发到同一台服务器。
会话保持-Cookie会话保持
当采用基于源地址的会话保持无法做到负载均分时,例如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的源IP地址相对固定,发生此类问题通常可采用基于应用层的会话保持方式,Cookie通常是存在于HTTP头中,现如今基于HTTP的应用被广泛使用,因此基于Cookie的会话保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中。
局限性:
对于非HTTP协议,或者客户端禁用Cookie,无效。
会话保持-URL哈希(Hash)会话保持
哈希会话保持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按照某个Hash因子,根据此因子以及后台存在多少台服务器计算得到的结果来选择将请求分配到那台服务器。哈希会话保持的特点是在后台服务器的健康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时候,每个特定的Hash因子被分配到的服务器是固定的。其最大的优势是哈希会话保持可以没有会话保持表,而仅仅是根据计算的结果来确定被分配到那台服务器,尤其在一些会话保持表查询的开销已经远远大于Hash计算开销的情况下,采用Hash会话保持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URL哈希会话保持通常针对后台采用Cache服务器的应用场景,针对URL进行Hash计算,将同一个URL的请求分配到同一台Cache服务器,这样,对后台的Cache服务器群来说,每台Cache服务器上存放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提高Cache服务器的利用率。
故障案例分析
Q&A案例分析(1)-循环跳转
故障现象:
Web服务端对用户访问的URL进行判断,对于非https的请求,重定向到http站点,结果导致用户一直302跳转。
原因分析:
采用了负载均衡SSL加速功能,在服务端看到所有的用户请求都来自于http。
解决方案:
全站启用SSL加速。
Q&A案例分析(2)-用户Session丢失
故障现象:
用户在http站点上提交数据到同域名的https站点,web程序抛出session丢失的异常,用户提交数据失败。
原因分析:
http和https在负载均衡设备上被认为是2个独立的服务,产生2个独立的TCP链接,会命中不同的真实服务器,导致session丢失。
解决方案:
在负载均衡设备上启用基于真实服务器的会话保持。
Q&A案例分析(3)-客户端源IP取不到
故障现象:
服务端获取不到用户外网的IP地址,看到的都是大量来自于内网特定网段的IP地址。
原因分析:
负载均衡设备启用了用户源地址转换(SNAT)模式,修改了TCP报文中的用户源IP。
解决方案:
负载均衡设备会用用户的外网IP改写x-forwarded-for值,服务端通过获取http协议中request header头的x-forwarded-for值作为用户源IP。IIS日志通过安装插件形式显示用户源IP。
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选型
硬件设备:F5、 Citrix 、Redware 、A10
软件:LVS、Nginx、Haproxy、zen loadbalance
4/7层吞吐量(单位bps)
4/7层新建连接数(单位CPS)
并发连接数
功能模块性能指标(ssl加速、 HTTP压缩、内存Cache)
1)如果确认负载均衡设备对所有应用的处理都是最简单的4层处理,那么理论上选择的负载均衡设备的4层性能稍高于实际性能需求即可。
2)如果确认负载均衡设备对所有应用的处理都是简单的7层处理,那么理论上选择的负载均衡设备的7层性能稍高于实际性能需求即可。
3)如果负载均衡设备处理的应用既有4层的也有7层的,建议按照7层应用的性能来考虑负载均衡设备。
4)如果确认自己的应用经过负载均衡处理时,需要复杂的4层或者7层处理,例如需要根据客户端的地址做策略性分发,需要根据tcp的内容做处理,需要根据HTTP头或者HTTP报文做处理,那么建议选择的负载均衡设备4/7层性能为真实性能需求的两倍。
5)如果负载均衡设备有混合的复杂流量处理并且还开启了一些功能模块,那么建议选择的负载均衡设备4/7层性能为真实性能需求的3倍。
6)考虑到设备需要轻载运行才能更加稳定,所以有可能的话在以上基础上再增加30%的性能。
7)如果还要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求,在以上基础上还要留出未来发展所需要增加的性能。
8)不同负载均衡设备厂家由于不同的架构,使得某些设备在复杂环境下可能也表现的比较优秀,这个客户可以对比判断,但总体来说,以上建议适合于所有厂家的设备。
未完待续
感兴趣的可以我关注微博或博客
相关推荐
大型网站通常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用户请求分散到多个服务器节点,实现横向扩展。同时,配合缓存服务(如Redis、Memcached)、数据库集群(如MySQL主从复制、分片)等技术,构建高可用、高性能的...
大型网站架构系列:负载均衡详解.pdf
大型网站的架构思路,相信对你一定有帮助,需要的赶紧下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Simulink构建氢燃料电池的仿真模型,探讨了温度和氧气压力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具体影响。文中不仅解释了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受温度和氧气压力影响的原因,还提供了具体的Simulink模块搭建方法,如使用'Step'模块模拟输入条件变化、自定义燃料电池模块进行电压计算等。此外,通过一系列实验仿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揭示了温度和氧气压力的最佳配置区间。 适合人群:从事清洁能源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氢燃料电池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氢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人员,旨在通过仿真手段优化燃料电池的设计和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参数设置指导,便于读者复现实验结果。同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达到最佳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一个30吨双级反渗透+EDI工艺水处理系统中,采用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和显控SK-070AE触摸屏进行自动化控制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涵盖硬件配置、核心控制逻辑(如反渗透膜自动冲洗、EDI电流调节)、触摸屏交互(如动态参数显示、报警弹窗)、PID调节的应用以及通信配置等方面。文中不仅展示了具体的梯形图和脚本代码,还分享了许多调试经验和优化技巧,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电阻率为18.2MΩ·cm的超纯水。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触摸屏应用有一定经验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构建高效稳定的水处理自动化系统的工程项目。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硬件选择和软件设计,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稳定性,减少人工干预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技术和方法可以作为类似项目的参考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定时器的正确使用、通信参数的调整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
单片机课程设计__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内容概要:《零门槛AIGC应用.pdf》介绍了如何利用阿里云函数计算(Function Compute, FC)和一系列阿里云服务,快速部署和使用多种AI应用,涵盖个人专属AI助手、AI生图、AI内容创作、多形态全天候AI客服、文本信息处理和图像处理等。书中详细描述了每个应用的部署步骤和技术架构,强调了函数计算的Serverless特性所带来的成本效益和易用性。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具体的使用场景和目标,帮助用户理解如何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这些技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寻求快速构建和部署AI应用的业务人员、开发者和企业,尤其是那些缺乏GPU资源或希望简化技术门槛以有效利用AI大模型的用户。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通过函数计算和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快速部署AI助手、生图、内容创作、客服、文本和图像处理等多种应用;②利用Serverless架构实现按需付费、自动扩展,降低运维成本;③通过集成多种阿里云服务,如对象存储OSS、智能媒体服务IMS等,构建高效稳定的AI应用。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部署指南和示例代码,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同时,强调了安全性和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建议用户绑定自定义域名并及时清理不再使用的资源。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光储直流微电网中,利用Simulink进行光伏系统、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协同仿真。主要内容涵盖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特别是扰动观察法的具体实现及其参数调整;储能系统的功率分配策略,采用低通滤波器(LPF)实现功率分流,确保不同储能设备发挥各自优势;以及并网接口部分的关键控制措施,如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文中还分享了多个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了参数整定的重要性。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电子、新能源发电、微电网研究的技术人员,尤其适用于有一定Simulink使用经验和对光伏储能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光储直流微电网中光伏系统MPPT控制的实现方法;②学习如何通过低通滤波器实现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功率分配;③了解并网接口部分的控制策略,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性;④获取仿真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积累实践经验。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参数设置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同时,作者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
本程序使用于:思迅软件、科脉软件、百威软件、泰格软件、嬴通软件等。 安装配置完连接参数后,用默认管理员账号:辞郁,密码:ciyu登录,主界面左上角,双击输入管理员辞郁密码:ciyu 进入设计模式。下载内容中有详细示例截图。 辞郁POP打印工具是一款专业的打印解决方案,主要针对零售行业的商品POP促销单。它支持多种零售软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思迅软件、科脉软件、百威软件、泰格软件和嬴通软件。这种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零售业者在商品推广和营销方面的操作,通过快速生成并打印商品促销单,帮助商家更好地吸引顾客、提升销售业绩。
计算机实训报告.pdf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双边滤波这一图像处理领域的强大去噪技术。首先解释了双边滤波的基本原理,即通过综合考虑空间距离和像素值差异的权重来进行去噪,从而在去除噪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图像的边缘细节。接着,文章展示了如何在Matlab中实现双边滤波,包括详细的代码解析和参数设置指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使用示例,演示了从图像加载、加噪到最后的去噪处理全过程。最后讨论了双边滤波的应用场景及其相对于其他滤波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适合人群:对图像处理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保留重要特征的情况,如自然景观摄影、医学影像处理等领域。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双边滤波的工作机制,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双边滤波虽然效果显著,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存在效率问题,建议采用优化措施如GPU加速或预处理手段提高性能。
计算机史话之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pdf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Wiener过程模型的设备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项目旨在通过MATLAB实现一个完整的RUL预测系统,涵盖数据采集、预处理、Wiener过程建模、参数估计、RUL预测和结果输出等多个环节。系统利用Wiener过程模型描述设备退化的随机性,结合实时传感器数据,准确预测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为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文中详细描述了项目的背景、目标、挑战及其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具体的代码实现和GUI设计。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熟悉MATLAB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事设备健康管理、故障预测和维护管理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工业设备、交通运输、能源行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等领域的设备健康管理;② 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测,优化设备维护策略,降低维护成本;③ 推动智能制造,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停机时间;④ 提升预测精度,优化Wiener过程模型,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项目不仅关注模型的建立和优化,还强调了系统的实时性和高效性。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可视化工具和交互功能,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此外,项目还讨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如引入深度学习模型、数据融合与多模态学习、联邦学习与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预测能力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软件对激光直接沉积316L不锈钢过程中热行为和凝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主要内容涵盖高斯热源的移动轨迹设定、熔池内的流体力学特性、温度场和凝固组织演变的模拟,以及关键参数如温度梯度G和凝固速率R的计算。文中还讨论了材料属性随温度变化的处理方法、边界条件的设置、网格划分策略和求解器配置等方面的技术细节。通过这些模拟,能够有效预测凝固缺陷,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适合人群:从事激光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对COMSOL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激光直接沉积过程中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行为的研究人员,以及希望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工艺参数、预测凝固缺陷的企业技术人员。目标是掌握激光增材制造的数值模拟方法,提升工艺优化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模型构建步骤和代码片段,帮助读者快速上手COMSOL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同时,附带的视频讲解和模型源文件进一步增强了理解和应用的效果。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BLDC)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两种主要控制方案——带霍尔传感器的有感控制和基于反电动势过零检测的无感控制。对于有感控制,重点讲解了霍尔信号的捕获与换相逻辑,特别是针对高速运行时的滤波处理。而对于无感控制,则深入探讨了反电动势过零检测的具体实现及其在低速段的稳定性问题。此外,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实用的小技巧,如PWM频率的选择、滤波器的设计以及仿真参数的优化。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无刷直流电机有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原理并进行仿真实验的技术人员。目标是在掌握两种不同控制方案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帮助读者避免常见的陷阱。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研发人员都能从中受益。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进行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的方法和技术。首先指出了传统粒子群算法(PSO)存在的局限性,如初始化随机性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接着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包括混沌映射初始化、动态权重调整、自适应变异以及引入帕累托前沿机制等。文中通过具体的代码实例展示了这些改进的具体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的算法在处理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时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应对风光发电不确定性方面表现突出。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约束处理方法,如功率平衡约束的修复策略,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适合人群:对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特别是微电网中的应用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微电网进行多目标优化调度的研究和工程项目,旨在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学习本文提供的改进算法和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针对特定业务场景定制化地改进经典优化算法。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算法改进思路,还包括了大量的代码片段和实验结果,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并快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试题.pdf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西门子S7-200 PLC和组态王软件构建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全过程。从硬件配置如PLC型号选择、IO分配、接线规范,到软件部分如梯形图编程、组态画面设计,再到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文中强调了多个关键细节,如心跳检测机制、液位信号处理、报警延时、抗干扰措施以及PID参数整定方法。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手动/自动无扰切换、通讯配置优化等。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PLC编程基础和组态软件使用经验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实现精确液位控制的工业场合,如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主要目标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所有代码和配置均来自实际项目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提供了完整的项目文件下载链接,方便读者进行实践验证。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加工站与传送包装站控制系统的完整设计方案。主要内容涵盖四个关键方面:IO分配、梯形图程序、接线图原理图和组态画面。首先,IO分配明确了外部设备与PLC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确保输入输出信号正确配置。其次,梯形图程序作为PLC编程的核心,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启动停止控制、传送带电机控制和包装机启动控制的逻辑实现。再次,接线图原理图展示了各设备间的电气连接,便于安装调试和后期维护。最后,组态画面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使操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控和调整设备运行状态。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生产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对PLC控制系统有一定了解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和实施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和个人。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实际案例和调试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此外,强调了安全措施和优化技巧,如防抖处理、续流二极管的应用、PID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