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fferences Between NFS and iSCSI

阅读更多

NFS and iSCSI provid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data sharing semantics. NFS is inherently suitable for data sharing , since it enable files to be shared among multiple client machines. In contrast, a block protocol such as iSCSI supports a single client for each volume on the block server . Consequently, iSCSI permits applications running on a single client machine to share remote data, but it is not directly suitable for sharing data across machines. It is possible, however, to employ iSCSI in shared multi-client environments by designing an appropriate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that runs on multiple clients and accesses data from block server.

The implications of caching are also different in the two scenarios. In NFS, the file system is located at the server and so is the file system cache (hits in this cache incur a network hop) . NFS clients also employ a cache that can hold both data and meta-data. To ensure consistency across clients, NFS v2 and v3 require that client perform consistency checks with the server on cached data and meta-data. The validity of cached data at the client is implementation-dependent--in Linux, cached meta-data is treated as potentially stale after 3 seconds and cached data after 30 seconds. Thus, meta-data and data reads may trigger a message exchange (i.e., a consistency check) with the server even in the event of a cache hit. NFS v4 can avoid this message exchange for data reads if the server supports file dele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rites, both data and meta-data writes in NFS v2 are synchronous. NFS v3 and v4 supports asynchronous data writes, but meta-data updates continue to be synchronous. Thus, depending on the version, NFS has different degrees of write-through caching .

In iSCSI, the caching policy is governed by the file system. Since the file system cache is located at the client, both data and meta-data reads benefit from any cached content. Data updates are asynchronous in most file systems. In modern file systems, meta-data updates are also asynchronous, since such systems use log-based journaling for faster recovery. In the ext3 file system, for instance, meta-data is written asynchronously at commit points. The asynchrony and frequency of these commit points is a trade-off between recovery and performance (ext3 uses a commit interval of 5 seconds). Thus, w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ext3, iSCSI supports a fully write-back cache for data and meta-data updates.

Observe that the benefits of asynchronous meta-data update in iSCSI come at the cost of lower reliability of data and meta-data persistence than in NFS. Due to synchronous meta-data updates in NFS, both data and meta-data updates persist across client failure. However, in iSCSI, meta-data updates as well as related data may be lost in case client fails prior to flushing the journal and data blocks to the iSCSI server.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40nm工艺SNN加速器设计:从RTL到门级电路布局的全流程解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40nm工艺的SNN(Spiking Neural Network)加速器的设计与实现全过程。首先从RTL(寄存器传输级)设计入手,展示了神经元模块的基本Verilog代码及其测试平台的构建方法。接着,通过前仿真确保设计的功能正确性,使用VCS工具进行验证。随后进入综合阶段,利用Design Compiler将RTL代码转化为门级网表,并对综合后的设计进行了性能评估。接下来是ICC2布局阶段,通过TCL脚本实现自动化布局,确保物理版图的合理性。最后,通过Makefile整合所有步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流程。文中还分享了许多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了细节处理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对数字IC设计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希望深入了解从RTL到门级电路布局全流程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想要掌握数字IC设计全流程的新手开发者,帮助他们理解并实践从RTL设计到物理版图生成的具体步骤,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细节,还分享了作者在实际开发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读者避开常见陷阱,提升设计成功率。

    基于双向反激变换器的锂电池组SOC主动均衡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双向反激变换器的锂电池组SOC主动均衡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首先,文中解释了双向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为能量搬运工具的作用,特别是在SOC过高或过低时的能量转移机制。接着,展示了STM32的PWM配置代码用于驱动MOS管,以及Python仿真的核心算法——平均值-均方差双重判据来决定是否进行均衡。此外,强调了过充过保逻辑的重要性,包括三级保护措施的具体实现。最后,讨论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陷阱和技术细节,如MOS管驱动不足、变压器漏感等问题,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和硬件配置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锂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硬件和软件基础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多节锂电池组进行高效、精确SOC均衡控制的应用场合,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主要目标是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和寿命,确保安全运行。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实现,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分享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MATLAB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建模与仿真:从理论到实践详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MATLAB进行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建模与仿真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涵盖EREV的基本概念、各子系统的建模方法(电池、电机、发动机、离合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分析。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MATLAB函数实现,还讨论了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发动机启停优化、电池充放电策略、模式切换逻辑等。通过多个NEDC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能。 适合人群: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EREV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的研究者;可用于教学演示、技术培训或作为工程项目的基础参考资料。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MATLAB在新能源车辆建模与仿真中的强大功能,并指出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提升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此外,作者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经验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技术。

    光电信息基础:光电信息基础理论.zip

    光电材料仿真,电子仿真等;从入门到精通教程;含代码案例解析。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无模型预测控制: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与虚拟电压矢量的创新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针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一种新型无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时捕捉系统扰动,结合虚拟电压矢量生成技术和占空比优化算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在参数变化和负载突变情况下的不足。主要内容包括:虚拟电压矢量的生成及其对电流谐波的抑制作用;ESO的设计与参数调节,特别是在应对负载突变时的表现;以及占空比优化算法的应用,如黄金分割法和二分法,用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平滑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机控制系统,如工业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等。主要目标是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效率,减少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算法实现代码和实验数据,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一些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与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的Simulink仿真及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采用滑模控制(SMC)与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及其在Simulink中的仿真实现。滑模控制用于转速环,通过设计滑模面和切换增益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抗扰动能力;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则应用于转矩环,利用滚动优化和代价函数最小化来实现精确的转矩控制。文中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参数如饱和函数、预测步长和权重系数来优化控制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面对转速阶跃和突加负载的情况下,该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显著降低超调量并提高响应速度。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性能、高精度电机控制的应用场合,如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等领域。目标是通过滑模控制和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的结合,实现更好的动态响应和抗扰动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如仿真步长的选择、参数设置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配置。此外,附带了一份《滑模控制极简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滑模控制理论。

    ABAQUS中基于CEL算法的高速射流冲击金属板的动力响应模拟及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利用ABAQUS软件和CEL(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进行高速射流冲击金属板的动力响应模拟。CEL算法将计算域分为欧拉网格(用于流体)和拉格朗日网格(用于固体),能够有效地处理流固耦合问题。文中详细描述了材料定义、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以及接触定义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展示了如何通过Python脚本进行后处理分析。特别强调了射流速度、材料参数选择、网格尺寸优化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实验结果表明,水平速度分量会导致射流在金属板表面形成螺旋状侵蚀轨迹,增加了损伤范围。此外,该模型还可以应用于水下破岩分析等领域。 适合人群:从事流固耦合仿真、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模拟高速流体冲击固体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如水下爆破、水力压裂等。主要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机制。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EL算法。同时,还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网格尺寸优化、边界条件设置等,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

    LabVIEW振动与声音分析软件:从信号采集到故障诊断的技术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LabVIEW开发振动与声音分析软件的方法和技术细节。首先,文章讲解了如何通过NI-DAQmx工具包进行振动和声音信号的采集,包括创建任务、配置虚拟通道、设定采样率等步骤。接下来,探讨了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具体实现方式,如计算幅值、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域分析等。此外,还涉及了振动特征提取、声压级计算以及阶次跟踪等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窗函数、处理高频共振等问题。 适合人群:从事机械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LabVIEW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掌握其在振动与声音分析方面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的企业或研究机构。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如何利用LabVIEW搭建完整的振动与声音分析系统,从而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LabVIEW在信号处理领域的优势,特别是其图形化编程的特点使得复杂算法变得易于理解和实现。同时,文中提到的所有代码均已开源,可供读者下载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基于 Global Context Vision Transformers-UNet(GCViT)模型实现的oct黄斑水肿和裂孔完整分割项目、代码、数据、和训练结果、推理结果等

    基于 Global Context Vision Transformers-UNet(GCViT)模型实现的oct黄斑水肿和裂孔完整分割项目、代码、数据、和训练结果、推理结果等 数据集采用【oct黄斑水肿和裂孔,dice约为0.9,训练了300个epoch】,数据在data目录下,划分了训练集和验证集。 【介绍】分割网络为UGlobal Context Vision Transformers-UNet(GCViT),学习率采用cos余弦退火算法。如果想在大尺度进行训练,修改base-size参数即可,优化器采用了AdamW。评估的指标为dice、iou、recall、precision、f1、pixel accuracy等代码会对训练和验证集进行评估。 更多医学图像语义分割实战:https://blog.csdn.net/qq_44886601/category_12816068.html 医学图像改进:https://blog.csdn.net/qq_44886601/category_12858320.html

    故障诊断技术: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zip

    光电材料仿真,电子仿真等;从入门到精通教程;含代码案例解析。

    ABAQUS中基于CEL算法的斜桩锤击入土有限元模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ABAQUS软件及其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CEL)算法进行斜桩锤击入土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主要内容涵盖地应力平衡设定、锤击荷载施加方式、后处理技术如粒子示踪的应用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文中提供了具体的ABAQUS命令行代码片段,解释了如何配置材料属性、定义荷载工况并提取关键结果数据。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例如避免常见错误的方法、优化模型稳定性和效率的技术等。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适用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ABAQUS软件高级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详细的ABAQUS建模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EL算法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中的优势;②为企业工程师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包括大量实例演示和实践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电动汽车离线DP节能速度规划与Carsim联合仿真实战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动汽车离线动态规划(DP)节能速度规划算法及其与Carsim联合仿真的具体实现方法。首先,通过Matlab实现DP算法的核心部分,包括状态转移方程、加速度约束、能耗计算等。接着,通过Simulink将DP计算出的速度轨迹输入Carsim进行仿真验证,过程中涉及PID控制器的优化以及各种参数的调整。最后,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展示了其在不同路况下的节能效果。 适合人群:从事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能耗优化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电动汽车的节能优化研究,旨在通过离线DP算法规划最优速度轨迹,并通过Carsim仿真验证其实效性,从而提高车辆的整体能效。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了多个调试经验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如数据同步、PID参数调整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同时,强调了高精地图对于能耗优化的重要性。

    COMSOL中离散裂缝模型在石油工程两相流模拟的应用及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进行石油工程中离散裂缝模型(DFM)的两相流(油+水)模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首先解释了传统双重介质模型的局限性和离散裂缝模型的优势,接着深入探讨了裂缝和基质间的流动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如达西定律的修改版、相对渗透率函数的选择以及裂缝-基质交界面上的质量传递条件。文中还分享了具体的建模步骤,包括几何构建、物理场设定、边界条件配置等方面的经验,并强调了后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技巧,如使用探针监测含水率变化、采用自适应网格提高精度等。此外,作者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解决方案,例如避免数值振荡、正确设置α参数等。最后,提供了若干参考文献供进一步研究。 适合人群: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水流体行为的研究项目,旨在提升对裂缝系统中流体传输机制的理解,优化油藏管理决策。 其他说明:文中涉及大量MATLAB和COMSOL的具体操作指导,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一先进技术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同时提醒读者关注最新版本的软件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双PWM变流器控制策略及其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PMSG)中采用的背靠背双PWM变流器控制策略及其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实现。文中介绍了机侧和网侧变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包括转速外环、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等具体实现方式。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的应用,特别是定步长爬山搜索法的具体实现及其优化措施。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如并网电流谐波含量低、最大功率跟踪效果好等。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仿真及相关研究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研究人员,以及希望通过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工程师。目标是提高对双PWM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理解,掌握MPPT算法的实现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项目开发。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和仿真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相关技术。同时,针对不同电压等级(380V和690V)的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参数调整的关键点。

    基于PLC1200与Factory IO的虚拟工厂仿真设计及调试经验分享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西门子TIA Portal V15.1和Factory IO构建虚拟工厂仿真的全过程。首先讲述了环境搭建,包括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如S7-1200)、正确配置通信参数(如IP地址)以及启用必要的通信权限。接着深入探讨了Factory IO场景的创建,强调了合理的信号映射和物理属性设置对于仿真效果的影响。随后展示了PLC程序的设计思路,特别是状态机的应用和关键逻辑的实现方法。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例如因变量映射错误导致的传送带异常加速现象。最后分享了作者在联机调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如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通性和调整定时器参数避免误触发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PLC编程和虚拟仿真感兴趣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如何使用TIA Portal和Factory IO进行虚拟工厂仿真系统的搭建与调试,提高编程技能并减少实际项目中的试错成本。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技术细节和实战案例,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醒读者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如IP地址配置、变量映射等,这些都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工业自动化中基于WINCC的水电气能源报表自动生成与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一个工业自动化项目中,利用西门子WINCC平台实现水电气能源消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以及生成每日Excel报表的技术方案。主要内容涵盖:使用SQL Anywhere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通过VBScript编写定时任务来捕获实时能耗数据并插入数据库;采用SQL查询语句汇总前一天的数据用于生成报告;借助WINCC内置的Report控件或直接调用Excel应用程序接口完成最终的Excel文件制作。此外,文中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技术难点,如确保时间戳一致性、处理文件路径权限问题、避免内存泄漏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负责能源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定期生成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化工行业等大型工厂。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干预,确保数据准确性,帮助管理层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 其他说明:作者强调了对现有工具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追求新技术。同时,他还提到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例如引入Python作为中间件)来提升性能。

    昆仑通态触摸屏分期付款案例程序与最新组态软件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昆仑通态触摸屏上实现分期付款功能及其最新组态软件的应用。首先阐述了项目背景,即在某些商业设备场景中实现分期付款的需求。接着,文章逐步讲解了程序的设计思路,包括数据存储(如产品价格、首付金额、分期期数等)、计算逻辑(如剩余金额和每期金额的计算)以及界面设计(如文本框、按钮和文本显示区域)。此外,文中还展示了完整的程序示例,涵盖了从用户输入到结果显示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针对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千分位显示、事件触发顺序、重复扣款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强调了通讯安全、数据存储(如SQLite数据库)、界面设计的小技巧(如进度条控件)和支付成功的处理细节。 适用人群:适用于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人机交互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昆仑通态触摸屏及其组态软件使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掌握如何在昆仑通态触摸屏上实现分期付款功能;②提高用户体验,使操作更加直观简便;③为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如设备制造商为客户提供的灵活设备购买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际开发中的经验和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解决方案【20页PPT】.pptx

    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解决方案【20页PPT】

    上市公司-人工智能-精确词频总和.dta

    地级市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政府的建设。这些政策可能包括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政策制定的频率和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对数字领域的关注度。 在地级市政府数字关注度的背景下,词频分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以衡量政府文件和宣传资料中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相关词汇的频次,进而揭示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程度和重视方向。 数据名称:地级市-政府数字关注度、词频

    岩土工程数值模拟:基于3DEC 9.0的混凝土梁三点弯曲实验及损伤破坏过程再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3DEC 9.0软件进行混凝土梁三点弯曲实验的方法,旨在重现梁体的损伤破坏过程。首先,通过具体的命令搭建了混凝土本构梁模型,选择了合适的本构模型(如Mohr-Coulomb模型)。然后,设置了三点弯曲试验的具体加载和约束条件,确保实验环境符合实际需求。最后,通过一系列监测命令,观察并记录了梁体在不同应力下的损伤发展情况,特别是裂缝的形成和发展。整个过程不仅展示了3DEC的强大功能,也为混凝土梁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可视化展示。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数值模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混凝土梁在三点弯曲实验中的损伤破坏机制的研究项目。目标是通过精确的数值模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详细的步骤说明,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复现实验过程,同时强调了关键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