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ue
  • 浏览: 2080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微软服务战略 Ray ozzie

阅读更多

雷.奥兹

There are not many names bigger than Ray Ozzie's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An industry visionary and pioneer i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he蒙迪 began his career as an electrical engineer but fairly quickly got into computer science and programming. He is the inventor of IBM's Lotus Notes and the creator of Groove Networks also.Now,at Microsoft, h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any's software-based services strategy across鲍默 its three major divisions.

As 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of of Microsoft Corp,his calmness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teve Ballmer 's passion,is making a new Microsoft.


 

       美国时间4月22日,微软首席架构师雷·奥兹(Ray Ozzie)发表了关于微软服务战略的备忘录,首次清晰阐明了微软的全面服务战略。微软未来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将采取对应的不同的服务思想,对于消费者、广告客户和广告发布商来说,微软将在全新形式的内容、社区、商务、搜索和广告中的投资投入大量资源,确保大量受众的参与,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精准的受众的广告服务,确保微软在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广告行业里继续成为广告客户和广告发布商倚重的合作伙伴。

   对于那些正在使用以及购买微软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来说,微软更侧重与朝向融合软件、服务和Web于一身的发展。“设备聚合”、“社交聚合”、“云构架”以及“服务器/服务对称(server/service symmetry)”对于微软所服务的市场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

 



在2010年的当下,我们正可以对 2008 微软宣言 作出最佳理解。以下为翻译原文:


 

 

  在过去的十年间,网络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业务、以及我们的社会。

 

  在早期,Web是随着信息门户的爆炸式增长而成长的,这些信息门户是我们获取内容的通道,是我们进行贸易的场所,以及实现沟通的工具,诸如邮件、即时通信和新闻组等。所有这些都促成了互联网上的社区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 “3Cs”-内容(content)、商务(commerce)和社区(community)通过彼此融合、互相加强取得惊人的扩张和成长。

 



( “3Cs”- 内容、商务和社区)

  内容(Content)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表社论的门户网站与个人博客之间的区分已变得模糊,都通过报料供读者消费。除新闻以外,电影、音乐以及电视也全都开始拥抱网络。内容与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了一个“社交媒体”,其中的社区链接、标记以及排名成就了个真正社会化的内容。这些关系以及集体行为智慧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寻找和共享媒体以及彼此互动的方式。

 

  Web上的商务(Commerce)已经远远超越了早期网络购物车的概念。如今,社区正极大地影响着商务。亚马逊等零售业巨头都广泛地利用社区来产品推荐、评测以及收藏夹(wish lists)。较小的商务网站如Craigslist也广泛地利用社区来围绕当地产品开展对话。而搜索(Search)则彻底的革新了在线商务,已经是我们研究、采购以及网上购物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搜索同时也成为在网络上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机制,以及在线销售越来越重要的途径。

 

  网络上的社区(Community)曾经意味着“群组交流”,主要利用诸如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在线聊天系统、留言板以及新闻组等基本工具来实现。今天,这种交流已经朝着使用综合性通信工具和平台的方向发生了转变,这些复合通信工具和平台能够将内容、应用和商务结合到群体交流的环境中。这些社交平台正在改变着我们以往联络与协调的方式、确立身份和密切关系的方式、以及建立良好声誉的方式。以Facebook为代表的复合性沟通理念,不仅成为我们以个人情况为中心的个人社交网络工具的最显著地特征,社交平台模式也正在融入工作场合,以实时和非实时的、越来越丰富的“工作空间”整合了以项目或者团队为中心的沟通和内容。

 

  随着3Cs (内容、商务和社区)的演进,网络广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促进全球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引擎。据估计,在未来三年内网络广告总额将从今年的400亿美元增长至800亿美元。网络广告将仍然是Web消费者服务获得收入的主要机制。随着广告业务逐渐向数字化、可量化方面发展,竞标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广告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围绕这一平台的广告生态系统依赖于广告发布商和开发人员不断的创新,这些创新中所具备的有趣、参与感强的的特点抓住了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并最终为广告客户找到了目标受众。在内容、商务和社区这三个领域,以吸引“注意力”为诉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能够继续推动这种以广告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的发展。



 (以广告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内容、社区、商务以及搜索领域中能够提升我们目前和未来地位的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进行广泛的投资,开展广泛合作,并对吸引广告商、发布商和开发人员的广告平台进行投资,这一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虽然3Cs(内容、商务和社区)、搜索、广告领域中的创新是对网络消费者服务取得成功的基础,但是这些还只是互联网服务创新影响个人、公司以及开发人员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微软的整体服务战略涵盖了所有这些领域:个人服务、企业服务以及开发人员服务。本备忘录的目的是阐明我们的全面服务战略。我将简要论述指导我们工作的三个原则,并说明这些原则如何运用到我们全方位的软件和服务战略中。

 

  本战略的核心是,我们要拥抱两个世界-一个是网络(Web)的世界,一个是设备(Devices)的世界。在过去的10年间,PC时代已经让位于以网络为中心的体验时代。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获得这些体验,而且可以通过PC、电话、媒体播放机、游戏机、机顶盒以及电视、汽车等等诸多不同设备来获得这些体验。

 

  我们的使命是,在这个全新时代中创造出融功能强大的互联网以及神奇的软件于一身、能够通用于各种设备的令人激动的无缝体验。


  指导原则

  我们的服务战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将指导微软各部门为个人和企业设计和开发产品和服务。

 

  Web是我们社交聚合与设备聚合的中枢

  Web首先是将人网聚在一起。当个人PC连接到网络时,这个人际网络的各种元素将是几乎所有软件和服务体验的最重要属性之一。无论是工作、娱乐、还是生活,软件的社会属性都会继续改变着我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所有应用将逐渐以某种方式识别、利用Web本身具备的“群组”功能,这些方式对于我们的体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生产到媒体、娱乐,“社交网络”的链接、共享、排名以及添加标签的功能将像“文件”、“编辑”以及“查看”等常用功能一样常见。

 

  在我们的生活中,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其中不仅有个人计算机和电话,还有电视、游戏机、数字像框、数字录像机、媒体播放机、照相机和摄录一体机、家用服务器、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汽车的娱乐和导航系统等等。对于个人来说,“我的电脑”的概念将让位于个人“设备聚合”概念。个人“设备聚合”是一种通过Web将用户所有设备作为一个无缝的整体进行管理的方法。在识别出某个设备“归您所有”之后,其配置和个性化设置、应用程序及设定值以及其储存的数据都将可以通过“设备聚合”进行无缝访问和同步。无论是媒体还是控制或访问,“设备聚合”这一概念都将统一和强化从生产力到媒体、娱乐等各种场合上的应用。

 

  企业组织转向云构架时 “选择”的力量

  许多大企业都还处于一个重大基础架构转变的初级阶段,从使用专属的甚至昂贵的应用服务器,到转而使用虚拟化技术和大众化的硬件设备来满足企业数据中心进行计算和存储的要求。由于企业应用日益从以集中式“自下而上扩充”的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横向的“自内而外扩展”的效用计算模式,这一转变趋势的速度还会加快。

  由于主要受消费者服务能力升级需求的推动,因此“效用计算”模式在基于云构架的互联网服务中的价值显而易见。通过扩展,基于云的企业效用计算、基础结构服务以及企业级应用正在变为现实,为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选择,解决了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之间、企业数据中心内部、合作伙伴的托管设备当中以及由云架构供应商本身进行部署的问题。专门为提高“服务器/服务对称”而设计的软件能够帮助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平衡成本和控制等多种因素,并最有效地发挥其重要人员的才智。在企业数据中心与互联网云之间分布和联合的各种不同的企业环境下,开发、运营、移动和管理此类系统将有多种选择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云以及各种设备中,开发人员可以利用“松散耦合模式开发各个组成部分”

  前端、后端的应用程序设计模式正在朝着多个复合模块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采用松耦合的系统联盟架构,而其中标准和互操作性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前端,基于REST的轻量级技术已经普遍存在,在一些情况下强化了WS-*的应用,以浏览器为界面为用户无缝整合了各种组件。RSS供稿和ATOM供稿已经成为软件组件之间的轻量级通讯渠道和队列。受益于XAML等各种描述性语言,用户界面得以迅速革新和循环。

  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用户有很多种方法发布各种应用:使用广泛的Web浏览器、将互动性和体验、移动性和存储集于一身的PC以及极具移动性的手机。开发人员需要通过使用一组相同的工具、语言和框架开发出能够在联系松散的设备网络之间无缝使用的各种应用,包括从云服务到企业服务器、从PC到浏览器到手机。

  在后端方面,开发人员需要应对云中所采用的新型编程模型。无论程序是运行在企业网络上,还是运行于云架构的效用计算环境当中,开发人员编写、部署和调试程序的方式都会改变。基于“云”的环境包括各种计算机,其存储和程序本身也具有不同的规模和冗余以及不同层之间的松散关系。独立的开发人员以及企业都需要把后端设计模式从“自下而上扩充”转变为“自内而外扩展”,采用这种具有成本、弹性、灵活性和地理分布等诸多优势的模式。

 

  我们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变革

  成功的Web应用是那些具有很强吸引力、受到目标用户广泛欢迎的应用。我们通过在所有市场中一致地实施我们的三项原则,可以重塑我们提供给个人、企业和开发人员的产品,并提供多种多样吸引人的应用。

 

  连接的设备——我们希望将Windows、Windows Live和Windows Mobile一起创造出无缝体验。例如,Windows Live可以实现Windows、Windows Live和Web的无缝沟通和媒体体验。全新的服务平台技术Live Mesh将成为Windows Live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拓展Windows、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Live的使用体验,将各种设备以Web为核心进行协作,实现如下应用:  

      统一设备管理——用户通过一个简单的、基于Web的服务将其设备进行注册。用户的设备成为“设备聚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无论这些设备在哪一个地点连接到互联网,都会向“统一设备管理”服务“报告”其状态、运行情况,并交换或同步信息。能够使用“设备聚合”的设备可以通过Web对其进行配置和个性化设置,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对任何设备(如远程桌面)进行远程控制。  

 

      统一应用管理——在所有设备上的“聚合设备”应用的安装和管理都会非常简单,对于用户来说一目了然。个人用户将可以使用原来只有在企业环境下提供的集中管理、跨设备采购以及部署。  

 

      统一数据管理——文件夹和文件(如文档和媒体)将会自动同步,可以通过Web在所有的设备上使用。由于现在每个文件夹都能够在Web上使用,PC上的文档和媒体现在都有了“社交聚合”的属性。  

 

      连接的娱乐——我们的目标是,基于“设备聚合”的愿景,个人用户只要对其媒体资料、订阅的服务或采集的信息进行一次授权和管理操作即可随时随地(客厅、台式机、移动便携设备)通过聚合网络上的设备进行访问和使用。我们正在将“社交聚合”愿景融入我们每个产品和服务当中,每位个人用户都可以通过以媒体和游戏为中心的Web应用表达自己的喜好、兴趣和爱好,通过链接、共享、排名以及音乐、视频、照片、游戏等的标签与其他人进行互动。这一构想目前已经通过Zune Social(媒体)和Xbox LIVE(游戏)实现了。MSN.com 主页、 MSN Mobile、MSN Video、 Zune Marketplace 等服务以及Windows Mobile、微软 Mediaroom 以及Windows Media Center等软件都将因这一“连接的娱乐”愿景而逐渐发生改变。  

 

      连接的生产力——Office Live将融合Office和Web。我们将提供全新、更高的生产力体验,以“设备聚合”愿景,在PC、Web和移动设备间实现无缝生产力体验。个人用户将享受到PC丰富、动态的编辑功能、手机的移动功能以及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Web。Office Live还将拓展PC的Office功能,将其融入“社交聚合”,通过文档的链接、共享和标签把传统的“个人生产力”扩大为人际协作。个人用户将可以利用以生产力为中心的Web服务,与其他人协同工作。这一构想目前正在通过Web上的Office Mobile和 Office Live Workspace以及企业所采用的SharePoint、Exchange和OCS变为现实。  

 

      连接的企业——我们将把大规模云构架和服务的优势应用于企业,让企业在现场部署、合作伙伴支持以及云服务提供方面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和灵活性。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会从这些服务中获得益处,利用Web建立“企业聚合”,让动态连接以及与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不同规模的企业用户都将会从Web企业服务中获得益处。这一构想已经通过Office Live Small Business等服务变成了现实。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全新的微软Online Services可以通过SharePoint、Exchange、OCS和Dynamic CRM提供一个可以对其进行管理的、基于服务的构架。我们的企业服务平台还可通过SQL Server Data Services、BizTalk Services和其他将来要推出服务扩展到云架构服务。在企业数据中心的最低一层上,我们已经通过Windows Server 2008和Hyper-V以及Virtual Machine Manager等Systems Center产品开始实施这一效用计算的愿景。  

 

      连接的开发——随着个人用户进入设备时代并接受了我们的“设备聚合”这一愿景以及企业用户接受云架构服务以及服务器/服务对称这一理念,开发人员需要能够无缝跨越后端云架构和服务器以及前端PC、浏览器、手机等设备的平台和工具。这一愿景目前通过NET Framework和Silverlight等.NET系列应用变为现实,其中Expression Studio支持设计人员进行设计,Visual Studio支持开发人员进行开发,让开发人员在横跨各种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发回自己的技能。我们的工具的设计目标是,对无缝融合多个层级应用的解决方案的开发提供支持。比如,多层级应用方案的一部分在PC上,另一部分在Web或者移动设备上;一部分在企业的服务器上,另外一部分在基于云的效用计算架构上。 

 

  微软的转变

  我们的行业因Web引发的新服务而进一步发展,微软也随之而变。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互联网服务巨变》的备忘录,当时微软正在集中精力将Office 2007和Vista产品推向市场。除了MSN、IE/IIS以及我们的工具业务部,我们当时优先考虑的是“软件”而不是“服务”。

 

  从那以后,我们在“software + Services” (软件+服务)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我们长期以来进行各种努力以及我们现在开始规划的客户应用场景,我们已经向市场推出的卓越服务和强化了服务概念的软件,以及我们在开发的不同阶段中所实施的令人称奇的项目。

 

  考虑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在朝向“software + Services” (软件+服务)转变的过程中,让各方了解微软的发展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消费者、广告客户和广告发布商来说,我们在全新形式的内容、社区、商务、搜索和广告中的投资是重中之重。我们正在投入大量资源,确保大量受众的参与,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精准的受众,确保微软在充满活力和竞争的广告行业里继续成为广告客户和广告发布商倚重的合作伙伴。

 

  对于正在使用以及购买微软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来说,我们认识到,在朝向融合软件、服务和Web于一身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设备聚合”、“社交聚合”、“云构架”以及“服务器/服务对称(server/service symmetry)”对于我们所服务的市场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

 

  在今年和未来的几年当中,通过逐步推出的各种面向个人、企业和开发人员的创新的、增强的产品和服务,诸位将看到本文所说的原则和愿景变为现实的那一天。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诸位与我一样感到激动并充满信心,来体验我们如何把强大的互联网、神奇的软件实现跨设备融合。

                                                                                                                       Ray Ozzie
 

英文原文(.pdf)

  • 大小: 21.1 KB
  • 大小: 23.4 KB
  • 大小: 10.5 KB
  • 大小: 15.1 KB
  • 大小: 19.5 KB
  • 大小: 110.1 KB
  • 大小: 33 KB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Windows Azure系列课程视频汇总

    2008年10月27日,在洛杉矶举行的专业开发者大会PDC2008上,前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宣布了微软的云计算战略以及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The Azure Services Platform (Azure)是一个互联网级的运行于微软...

    程序员06第2期.pdf

    微软CTO Ray Ozzie访谈 - **访谈主题**:本次访谈主要围绕“合作、交流与协作”这一主题展开。 - **Ray Ozzie观点**:Ray Ozzie强调了良好的合作、交流与协作对于团队乃至整个公司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元素有时比...

    Dify智能体:JSON 修复.yml

    Dify智能体:JSON 修复.yml

    陕西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评分细则.zip

    陕西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评分细则.zip

    西门子S7-1200 PLC污水处理系统:博途V17版KTp1200屏程序设计与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S7-1200 PLC在污水处理项目中的应用,涵盖模拟量处理、设备轮换、Modbus通讯以及事件记录等多个方面。文中展示了如何利用博途V17进行程序设计,包括具体的SCL代码实例,如液位检测的滑动窗口滤波法、提升泵的轮换逻辑、Modbus TCP对变频器的控制以及报警信息管理等。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防止信号跳变、避免设备过度磨损、确保通讯稳定性和提高报警记录效率的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西门子PLC和博途软件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污水处理项目的PLC编程和系统集成,旨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维护成本并优化设备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来自实际项目的经验教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基于PLC的自动药片装瓶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PLC(西门子S7-1200)的自动药片装瓶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过程。涵盖了硬件选型(伺服电机、光电传感器)、软件编程(梯形图、结构化文本)、关键算法(传送带定位、振动盘控制、药片计数)、异常处理以及仿真测试等方面的内容。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精确的硬件配置和优化的控制逻辑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机电一体化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制药行业及其他需要自动化包装设备的企业。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和调试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和方法。同时强调了仿真测试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实际部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改进建议。

    基于元启发式算法优化四级倒立摆系统的LQR控制器设计与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元启发式算法(如粒子群优化,PSO)优化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控制器加权矩阵的方法,专门针对复杂的四级倒立摆系统。传统的LQR控制器设计中,加权矩阵Q的选择往往依赖于经验和试错,而这种方法难以应对高维度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将控制器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多维空间搜索问题,并通过MATLAB代码展示了具体实施步骤。关键点包括:构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适应度函数、采用对数缩放技术避免局部最优、以及通过实验验证优化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方法,PSO优化后的LQR控制器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还显著减少了最大控制力,同时缩短了稳定时间。 适合人群:控制系统研究人员、自动化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机器人控制或高级控制算法开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高度动态和不确定性的机械系统,特别是在处理多自由度、强耦合特性的情况下。目标是通过引入智能化的参数寻优手段,改善现有控制策略的效果,降低人为干预的需求,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避免过拟合、考虑硬件限制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例如探索非对角Q矩阵的可能性。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如何处理高频抖动现象,以及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元启发式算法以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

    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解析及实战工具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方法及其仿真模型的应用。首先,通过参数设计程序,如Excel表格和Matlab脚本,进行关键参数的计算,确保设计符合预期性能。其次,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闭环控制仿真模型,优化PID控制器和PWM生成模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最后,提供了详细的模态分析和波形解读,帮助理解和规避常见设计陷阱。文中强调了参数选择的重要性,如电感比k值、死区时间和谐振元件的实际测量值,并分享了多个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设计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LLC谐振变换器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稳定的电源转换解决方案的研发项目。主要目标是掌握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能够独立完成从参数计算到闭环调试的全过程。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工具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快速入门,也能为有经验的工程师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特别提到了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和常见的错误,帮助读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深度强化学习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多智能体自主电压控制框架的Python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利用深度强化学习(DRL)解决现代电网复杂控制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针对自主电压控制(AVC)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MAS)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相结合的MA-AVC算法,展示了如何将电网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由一个智能体负责,通过集中训练和分散执行的方式进行电压控制。文章详细解释了智能体网络的设计、训练过程、奖励机制以及在伊利诺伊200总线系统上的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方法,该算法在处理负荷突变、N-1故障和通信延迟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适合人群:对深度强化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希望了解如何将AI应用于实际工业场景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实际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快速需求响应的要求下。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电网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实验结果,帮助读者理解和复现相关算法。特别强调了奖励函数设计和电网仿真的重要性,指出了一些常见的实现陷阱及其解决方案。

    MIMO通信系统中空间编码、系统容量与信道仿真的Matlab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MIMO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方面:空间编码、系统容量计算以及信道特性仿真。首先探讨了Alamouti空时编码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在接收端的解码过程,展示了如何通过共轭转置排列实现分集增益。其次,深入讲解了MIMO系统容量公式的推导及其在Matlab中的高效实现,特别强调了使用奇异值分解提高数值稳定性的技巧。最后,讨论了信道矩阵的条件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病态信道的方法如MMSE检测。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通信理论基础和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MIMO通信系统内部机制的人群,帮助他们掌握空间编码、系统容量计算和信道建模的实际应用技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Matlab代码片段,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实践。同时提醒读者注意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数值稳定性、信道相关性和噪声增强等。

    【工业自动化】西门子PLC与测量光栅Modbus通讯实现:硬件配置、软件调试及参数设置详解文档的主要内容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西门子PLC与意普测量光栅通过Modbus RTU协议进行通信的方法。硬件方面,使用了1214DC/DC/DC PLC、CB1214通讯板、ESM4810NQ-2测量光栅以及USB转485串口线缆等设备。软件部分采用博图V18进行编程,并利用调试助手modbuSCAN和sscom来辅助配置与测试。文中具体描述了创建MASTER_COMM_LOAD指令、添加MB_MASTER主站指令及轮询程序编写的步骤,包括详细的报文格式解析如站号、功能码、寄存器地址、内容及CRC校验码等信息。此外,还提供了针对光栅的初始化、波特率、奇偶校验和停止位等参数配置示例及其对应的报文解释。; 适合人群:熟悉PLC编程并希望深入了解Modbus通讯协议的应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PLC作为主站与测量光栅之间的稳定通信;②掌握Modbus RTU协议的具体应用细节,包括报文结构的理解与配置;③解决实际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通信问题,如线路连接、参数设置等。;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在阅读时结合实际硬件设备进行操作练习,同时注意文中提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线序连接错误导致的乱码现象等。

    工业通信基于Qt的Modbus协议开发详解:涵盖协议原理、开发流程及应用案例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Qt的Modbus协议开发,涵盖协议原理、Qt框架支持、开发流程、代码示例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Modbus协议支持串行通信(RTU/ASCII)和以太网(TCP/IP)两种传输方式,具有功能码定义、数据模型和通信模式等核心功能。Qt通过Qt Serial Bus模块提供对Modbus的支持,主要类有QModbusDevice、QModbusClient(含QModbusTcpClient和QModbusRtuSerialMaster)、QModbusDataUnit和QModbusReply。开发环境配置需在Qt项目的.pro文件中添加相应模块,并准备硬件设备。文中给出了Modbus客户端(TCP)的连接、读取和写入寄存器的代码示例,以及Modbus服务器的实现步骤。还列举了常见的问题与调试技巧,包括通讯不稳定、数据异常和性能优化的方法。最后介绍了该技术在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和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Qt编程基础,对工业通信协议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Modbus协议的基本原理及其在Qt中的实现方法;②掌握Qt Modbus框架的核心类及其用法;③能够独立开发Modbus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解决常见问题。;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详实,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术细节,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开发环境进行实践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2021 SEO新手入门:掌握谷歌优化策略

    本书《SEO for Beginners 2021》旨在向读者介绍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在谷歌上提升网站排名,吸引新客户,从而实现业务增长。作者加里·戈丁和阿伦·肯尼迪通过实例和策略指导,帮助读者了解SEO的基础知识,包括关键词研究、网站设置、链接构建、社交媒体SEO优化以及如何使用谷歌分析工具来监控SEO效果。书中还特别强调了SEO在商业世界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在谷歌广告平台上进行有效广告投放的技巧和策略。此外,作者还分享了如何通过解决SEO常见问题、设置广告账户、撰写广告文案、创建着陆页以及监控转化率等方法,进一步优化搜索引擎营销效果。

    基于Logistic映射的混沌系统图像加密算法:循环移位扰乱与扩散技术的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混沌系统进行图像加密的方法,重点探讨了Logistic映射生成混沌序列用于图像加密的具体实现。首先,通过Python代码生成混沌序列,确保其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然后,采用循环移位扰乱技术对图像像素进行重新排列,使图像的像素位置发生改变。接着,通过水平和垂直扩散技术进一步打乱像素之间的关联性,增加加密强度。文中还展示了加密效果评估方法,如直方图分析、信息熵计算以及相关系数测量,验证了加密算法的有效性。 适合人群:对图像加密技术和混沌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信息安全专家及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图像加密保护的场合,如军事、医疗等领域的重要图像资料保护。目标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图像加密解决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参数选择和性能优化等。

    FLAC3D中双线隧道与临近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及关键技术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FLAC3D软件进行双线隧道开挖和临近既有隧道的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技术要点。首先,针对隧道开挖部分,采用反力支撑法控制应力释放,并使用shell壳单元模拟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其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了地连墙加对撑的方式,分层开挖并及时安装水平对撑。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关键代码片段,展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此外,文章强调了监测点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接触面参数解决潜在问题。最后,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固定云图色标范围、正确设置接触面摩擦系数等。 适合人群:从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和基坑开挖数值模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FLAC3D软件的应用,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Android多数据类型传输(数据的交互)

    实现多数据类型的传输

    《202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白皮书》

    内容概要:《202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白皮书》由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与AIoT星图研究院联合编制,汇集了全国30多个省市物联网组织的智慧。白皮书系统梳理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涵盖了物联网的概念、产业结构、市场规模、投融资情况、面临的问题与机遇。书中详细分析了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及应用层的关键技术,探讨了智慧城市、智能工业、车联网、智慧医疗等九大产业物联网应用领域,以及消费物联网的发展特征与热门单品。此外,白皮书还关注了物联网数据安全、法规遵从、人才短缺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适用人群:物联网从业者、企业决策者、政策制定者及相关研究机构。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从业者深入了解物联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②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战略规划依据;③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参考;④为研究机构提供详尽的数据和案例支持。 其他说明:白皮书不仅限于技术科普,更从宏观角度结合市场情况,多维度讨论了物联网产业生态,旨在为物联网企业、从业者找到最适合的技术应用场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报告还特别鸣谢了参与市场调研的企业,感谢他们提供的宝贵行业信息。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报告可能存在信息不充分之处,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车辆动力学中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相平面法的Simulink实现与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Simulink实现‘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相平面法,用于分析车辆的动力学行为。作者详细描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输入模块、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相平面生成模块的设计。通过调整车辆速度、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轮转角等参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车辆稳定性的变化。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结果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适合人群:对车辆动力学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Simulink进行车辆稳定性分析的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稳定性的场合,如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部门、交通安全研究机构等。目标是通过相平面法直观展示车辆动态响应,辅助优化车辆设计和改进驾驶安全性能。 其他说明:附带完整代码和Simulink模型文件,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也非常有价值。

    Minecraft PEB 1.21.90.20 v8a原版.apks

    Minecraft PEB 1.21.90.20 v8a原版.apks

    【Python毕设】p116基于Flask的酒类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zip

    项目资源包含:可运行源码+sql文件+; mysql5.7+Flask+html+jieba+pandas+pillow+scikit-learn+wordcloud+matplotlib 适用人群:学习不同技术领域的小白或进阶学习者;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大作业、工程实训或初期项目立项。 系统功能介绍: 数据可视化:品牌数据可视化、城市价格可视化、地址销量可视化、品牌付款可视化 词云图:商品、地址、商家词云图 价格预测:模型训练、参数调整、模型预测、线性回归预测 用户模块:用户登陆/注册、个人信息修改、添加日志 管理员模块:登陆、个人信息修改、用户管理、日志管理、价格预测、酒类数据维护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