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uchmm
  • 浏览: 106997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中国全球化举世瞩目,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

阅读更多

正2007年3月,春潮涌动,中国本地化行业吸引了全球国际化和本地化行业的目光,先是2007年3月12日至15日,LISA(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在北京举办“中国聚焦2007亚洲论坛”,接着Localization World Conference联合The Localization Institute,Multilingual Computing和GALA(全球化和本地化协会)于2007年3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Localization World Conference Shanghai 2007”的行业会议。


上海和北京,这两座中国最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化都市,分别举办两个国际本地化行业的会议(简称本地化行业的“两会”),描绘出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和翻译(GILT)行业亮丽的风景线。来自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全球化公司(Cisco、IBM、Nokia、HP、Microsoft和Adobe等)的高层和中国国际化、本地化和外包行业(华为、海辉、文思创新、博彦、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的精英汇聚京沪,纵论行业发展大势,探索中国市场商机,交流业界最佳实践,“中国全球化”成为全球热点。


中国全球化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它为企业提供一种在其它市场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使它们实现在本土市场无法实现的成长和投资回报。许多在全球财富500强中领先的公司,它们在全球化运营中获利颇丰;据LISA估计,2006年在全球化上的支出已经接近300亿美元。在2001年,LISA成员估计在全球化上投入一美元能产生了10美元的额外收益;而到了2006 年,该数字增长到25美元。

对于中国这样拥有强大的制造基地、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认知度的国家而言,全球化可以为它提供更大的机会。通过在全球化上的投资,中国的制造商可以直接通过其国际声誉来获利,从而扭转其它企业从他们的优质产品中获益的局面,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创新之路。

世界正逐渐平坦化,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并且不可分割和忽视。中国不仅是巨大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国,也是巨大的产品和服务消费国,并且在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引来全球业界高层制定和设计中国发展战略,中国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

人才成为中国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

21世纪是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或企业的固步自封将与时代大潮背道而驰。对于任何组织而言,国际化意识和运作理念将成为开放和成功的原动力。国际化思维,本地化运作将推动企业实现全球化。

企业全球化是为进入全球市场而进行的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设计,本地化集成,以及在全球市场进行的市场推广、销售和支持的全部过程。企业的全球化需要企业家具有全球战略眼光,根据全球行业和区域市场的现状和趋势,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全球化目标、方针、策略和途径。

企业全球化是高度复杂的体系架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还刚刚开始,这就注定了需要探索和学习。在本地化“两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就发展中国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包括“中国的全球化以及所需的标准和流程”,“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与印度在技术外包专长方面的比较”,“中国企业外包的合作模式”等等。

中国开展全球化业务的企业代表与中外同行分享了他们在实施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除了企业全球化战略、品牌营销、流程优化、渠道建设等方面,共同的问题是缺乏国际化和本地化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缺乏熟悉全球化行业,精通企业业务,能够有效对外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需要独立的专业培训机构

“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人才”,这不仅是某电影中的一句精彩对白,也是中国全球化和本地化行业管理人士的切身感受。战略、资金、市场、技术和流程都可以通过企业整合内外优势获得,但是大量的专业人才却无法靠企业内部生产出来。

由于全球化、国际化和本地化属于新兴产业,而且发展速度和规模超出预期,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时间不久,国内高校和培训机构没有设置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而且,当前企业不仅需要高级的管理人才,更大量需要从事基础技术工作的初级人员,社会上这两类人才的储备非常不足,杯水车薪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求贤若渴的现状。

在此现实条件下,全球化和本地化企业在需要人才时,只能通过两个渠道获得:第一是通过专业猎头公司高薪从同行公司聘请;第二是企业花很长时间对招聘的新员工进行内部培训。两者无论从人才培养周期、培训成本和培训后的人才外流风险等方面,对于企业而言都不是最佳选择,而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办法。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大学课程的设置,其理论与实践,与当今全球化一体化经济严重脱节,使得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没有掌握全球化和本地化企业要求的技能和项目经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难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全球化和本地化是一个彼此依附的生态系统,除了需求方和供给方之外,还需要咨询和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工具开发商共同参与,各个机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服务与被服务,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和谐发展。

中国现在的全球化和本地化行业的生态系统处于断链之中,全球化和本地化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占据了行业90%的数量,国内还没有针对这个行业的专业培训和咨询机构,所以各类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短期内仍然会持续存在,而企业巨大的人才缺口呼唤国内健全的人才培养渠道诞生,以便以独立的、专业的形式为行业和企业输送大量的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才。

大浪淘沙,百舸争流。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5年后,已经进入了全球化2.0时代。中国企业要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化发展大潮,需要全球化方位的思维、战略和实施,在这其中,吸引和汇聚专业人才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创新驱动战略PPT课件.pptx

    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强调在全球化视野下,推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这一战略不仅涵盖了理论、制度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内容,更是构建起了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中国经济虽然在量上取得了...

    有关信息化的发言稿.docx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浪潮席卷而来,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化不仅深刻改变着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而且成为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我们今天聚集在此,共同...

    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绘制及市场改革分析(3).pdf

    上海,作为该区域的核心城市,不仅在经济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其教育资源的丰富也为其吸引了众多人才,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智力引擎。江苏省依托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生产服务业,培育了一大批技术专业人才。...

    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三课时课件.ppt

    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是确保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就无法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因此,中国鼓励原创性研究,大力支持科技研发,以提升自主...

    七年级政治下册 加快追赶的步伐-科教兴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在当代中国的教育舞台上,面对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浪潮的汹涌澎湃,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无疑为国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承载着民族复兴希望的新一代,七年级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系统学习【加快追赶的...

    海尔的奇迹

    这样的协同创新策略,不仅推动了产品的技术进步,还促成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海尔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海尔的“三化”战略——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反映了其对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