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anxi
  • 浏览: 20607 次
  • 来自: ...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风语者---走出软件作坊:三五个人十来条枪 如何成为开发正规军(二十九)

阅读更多
我们公司开始也是没有测试的。

公司是创业公司,我空降的时候连卖什么东西都不确定。公司的创业仅仅出于老板对原公司的一口气,觉得还不如自己单干快活,公司要成为什么公司,可能想法很多。咨询?培训?认证?通信?数据挖掘?我从老板的书架上找到过这些书。但是真正卖什么?卖这不好卖,卖那不好卖。误打误撞就进了软件这一行当,但软件这行是否可以持续走,是否要持续走,老板还不确定,如果卖的不好就不做软件了,改做别的,现在是生存阶段,就顾不了许多了,有项目就接上。上面有老板关系搞定,下面有老实的干活人努力加班,项目也就过得去。

没想到,软件这条路,居然走下去了,还接了一个大活儿,安装的点很多,涉及的用户很多,从海南到新疆,从深圳到山东枣庄。

公司发动了所有实施顾问来测试,只有他们通过,才能去实施。

实施顾问大多来自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对企业管理,对软件,对行业领域,都一无所知。对测试更是一窍不通。

测试并没有分工,每个人都测试软件。也没有什么测试方法,也没有什么测试计划,也不知道该测什么。反正也是对软件不了解,就当是深入学习软件吧。

开始并没有测试报告,大家发现问题,就用电话或QQ或邮件,把问题发给开发人员。谁认识那个开发人员,就发给那个开发人员,如果不认识一个开发人员,就发给老板了。报告中尽是不好用,不能用的词汇。但什么功能不好用,是怎么操作导致不好用,不好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都没有。

老板急眼了,怎么这么多问题。

我说有五个原因: 1很多问题都是每个人都反映了,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只不过大家没有分工,都测试,于是都报告 2不少人见一个问题发一个邮件,所以看起来很多。 3有的人测试只是随便乱点乱输入,咱们软件还没有做这种破坏性操作兼容防范。 4不少人不了解功能,不了解行业,不了解业务,本来是对的,按他的理解是错的 5有些人偷懒,今天发的是这些问题反馈,后天又是同样

我说,基于现状,我给大家一个测试方法: 1分工测,几个人测试一块功能 2不全部测,只测试那些很常用的重点功能 3不要电话、QQ、邮件来报告给单独的开发人员,给我一个人发就可以了,我来判断衡量安排。也不要随时报告。每天下班的时候来统一发送,由各个测试小组的负责人来汇总自己组内的测试,并且把重复的问题合并掉 4每个测试小组的每天的测试报告要连续在一起,不要今天发今天的测试EXCEL,明天是明天的测试EXCEL,这样没有连贯性 5每个问题,要标好功能模块,有测试人,有测试版本号,有测试时间,有测试操作过程,有测试输入数据,有报错截图 6先测试正常的数据输入,正常的操作流程,是否能全部流程走通,是否数据保存正常,是否保存后的数据还能正确的取出来。那些临界条件测试先不要做。对于功能不易操作、界面不好看、起的窗口标题是否得当,字体是否加粗这些需求不要提。咱们目前阶段的重点是测试问题,不要把需求和找问题混在一起。

方法执行下去,问题少了许多。

前几天大家还在抱怨这样的软件简直是烂软件,让他们拿给客户,肯定会被客户打死。

现在呢,才几天功夫,实施顾问已经觉得可以去实施了。

这就是有方法和没方法的区别。

第一批客户的实施终于启动了,实施顾问奔向了全国。

到了真实的客户那里,才发现自己的测试,自己对软件,对业务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过去发现的问题原来都是小儿科,真正复杂的问题根本没有测试到。给客户一讲解,客户一问,发现原来很多功能细节没有理解,不知道怎么给客户解释。于是纷纷打电话回来问。而能回答的人只有我,我成了接线生。

我当然不能成为接线生。我一方面仍然要求他们按照过去的测试问题报告流程和方法来报告实施现场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我自己写了FAQ给实施顾问发出去。但是实施顾问仍然问,一个问题重复的问。我说你看FAQ的第XX行。他说他看了,但没看明白(其实是对客户业务不了解,所以也不明白功能)。我就给他再解释。经过多次解释,我也了解了实施顾问的理解思路和理解层次,于是不断修正FAQ,使FAQ1.0、FAQ1.1.1这样不断发布,几乎天天发布。我现在回过头来想,帮助文件写的好不好,不能你说你自己已经写的很明白了傻瓜才看不懂,不要这样认为,这样根本不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户理解能力有多低,你就要把帮助写的有多低,让他理解是目的,要不你还能怎样呢,就这样的人,问题还得解决。

随着项目的实施,公司渐渐拢回来不少钱,但是面临了一个瓶颈,这个大项目快做完了,以后有什么活能养活现在这么多人呢。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把现在这个项目产生的软件改改,变成一个产品,卖给其他的客户,卖的越多越好。但是,其他客户我们有关系的并不多,所以要想销售给其他客户,必须拿产品说话。于是,研发部陆续加入了专职的测试人员、文案人员、美工人员,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包装,希望能卖个好价格。

所以说,专职的测试人员是这么来的。

很多软件公司没有测试人员,其原因就是老板搞定关系,程序员老实干活,项目质量虽然不行,但也能将就把钱结了。既然能赚钱,干嘛要测试人员呢。除非由于质量问题,签不到单子。除非由于质量问题,客户不验收不给尾款。除非公司所有人都测试还是无法达到客户满意的质量。只有这样,才会招聘专职的专业的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一来了,开始工作。但怎么开展测试呢?文档在哪里?

文档只有很老的设计文档,现在软件和文档已经毫无关系。为什么?原因有二:

1都是程序员,谁来专门写文档。为了公司生存,我身兼数职,到处开会做项目经理或做售前,还管开发人员,还有实施人员给我打电话问软件中某个功能怎么回事,我也分身无术。 2都是根据实施人员、客户、销售人员、老板反映的需求和BUG修改。那些BUG和需求EXCEL表格倒是有,但没法作为测试案例编写的根据。

测试人员硬着头皮,开始学习软件。

帮助在哪里?没有?

对,没有,因为没有写帮助文件的人。只有打单的时候讲解的PPT。

测试员晕倒。

晕完继续学习软件,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测试人员也不知道,当然也不知道BUG究竟是什么样。软件质量仍然没有改进。

老板问:这个测试人员是不是没啥能力?要不要裁掉?

我说: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咱们过去为了生存欠了太多东西。我们这会是在补过去的课。现在的文案人员正在补帮助。有了帮助,就有了什么是正确的标准。但现在的问题是,文案人员也不了解软件,她写出来的也是自己猜测,所以我已经分出来一个开发人员做项目经理,他目前专门负责把帮助文档建立起来,但是他开发人员出身不擅长写文档,但他熟知软件,所以只有他们两个人搭配才能搞定。但这种磨合,需要时间。

就这样,一边测试人员瞎学习瞎测试,一边项目经理和文案人员不断讲解不断编写不断审核不断修改。

测试人员终于可以编写测试案例了。但他对软件也是初步了解。由于几年发展,软件加入了大量客户的需求,很多细节的东西在帮助中也没有看到,测试人员也不知道有这个功能。所以测试来测试去,其测试结果和实施人员的测试没多大区别,都还是在门外转。

老板又开始沉不住气了,旁敲侧击想裁掉测试人员,觉得他的存在没多大意义,还是实施人员测试好。但是由于专职测试员的招聘是我提出来的,也是我的直接手下,而且这个测试人员也老实,干活勤勤恳恳,老板实在找不出什么把柄把这位开掉。

我说:他来自著名的外包公司,专职做测试,我相信他是专业的。只不过咱们过去缺的太多,所以他想测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咱们可以继续看看。

果不其然,测试人员有其独到的软件测试方法、软件理解方法。很快,测试人员对软件的理解不亚于那些多年的实施顾问,也不亚于程序员。找问题也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深入。

当然,其原因也在于这个团队的成长,有专职的项目经理开始书写现有功能需求修改的设计文档。过去的,没有的,就让它过去,就让它缺失吧,但未来,不要成为过去。现在也有专职的文案,不断在修改帮助,加深了许多。测试人员现在比文案人员理解功能更细,更深入,经常提醒文案人员应该把某句话写进帮助中,否则容易被用户忽略,是个不小心就会绊倒的坑。

为了使测试人员更快速的了解客户应用操作方法,更细节的了解特个性的功能,我让测试人员也兼任研发部的技术支持。有服务部的小姑娘无法解决的问题,转到你这里解决。否则,在过去,服务部小姑娘老把电话转给开发人员,本来就几条枪,被客户电话吵的无法安心开发。而且客户发现开发人员接听电话处理问题更有效,所以很多客户都是直接给开发人员打电话,服务部成了虚架子,而开发人员的开发进度被拖累,叫苦不迭。现在有了测试人员兼任技术支持,这下解放了开发人员。开发的质量和速度提高许多。

但测试人员并没有做技术支持的经验,过了段时间就来和我诉苦,说现在服务部小姑娘啥也不干,都直接把电话转到他这里来,所以他现在已经无法测试了,成了专职的服务支持人员。如果再这样下去,软件质量无法保证,以后的技术支持压力更重,开发部就会成为开发+服务部门。

我给测试人员出了三个方法: 1经常遇到的问题,就做成FAQ。下一次还有小姑娘问,直接让她看FAQ,拒不回答。 2交给他们方法和思路,不替他们亲自做。亲自看着她,让她服务支持客户。一次不会,再继续这样做第二次,必须让她自己亲自会了。 3每个星期六定期培训,疑问解答。并且考试。如有讲过后考试还不会者,扣钱。

另外,我也对服务部下了一个考核(当时我已经统管的服务部):你接待了多少客户问题,解决时间多长,多少个问题转给开发部技术支持了,这些问题的难度级别多高。根据这些指标来衡量服务部小姑娘们的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能力差的就辞退。

这几招后,服务部的技术支持能力蹭蹭的提高了。真是没有鞭子不干活。测试人员兼任技术支持越做越轻松了。

我还把版本管理、打包发布交给了测试人员。起源在于有时候客户报告了某个BUG,程序员一看好改就直接改掉了,改完后就直接联系客户更新了,但是并没有更改软件版本号,也没有做新的打包。于是出现了同一个版本号软件功能表现却不同。而且,由于项目组多了,每个项目组组长都各有各的原因,有时候自己就打了一个包给了客户,随便定个版本号,起的都稀奇古怪,有的叫beta版,有的叫6.0.20050203。这种情形导致了测试人员做测试的时候,开发人员说改了,测试人员说没改。开发人员说已经没有问题了,测试人员说我这里还能重复出来。于是两个人一起查,耗费了两天时间,才查出来测试人员手里的和开发人员手里的不一致。

我又下了几招: 1开发人员绝对不能接触客户,不能接听客户电话,也不能解决客户问题,更不能给客户更新 2开发人员不能没有任务分配和设计文档就擅自修改软件,否则记过处分 3大家一致使用版本管理工具、BUG管理工具、需求管理工具、任务管理工具。用工具把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文案人员绑定在一起,按固化流程推进流转。 4打包发布统一交给测试人员来做,测试人员来控制是否可以发布,发布的版本号的命名。质量达不到,有权不能发布。

现在,我们的测试已经能做边界测试、版本兼容性测试、系统兼容性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集成测试、破坏性测试。也已经在项目中应用全程测试,测试人员主要参与需求验证、设计验证、代码验证、文档验证、打包验证。

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单元测试,开发人员就这些人,项目却多。而且测试人员没有编程能力。我们也没有做更多的回归测试,毕竟测试人员数量配备太少,而项目并行太多。

看机会吧。老板越从软件上赚钱,他才会越舍得投入软件。成本永远嫌多,利润永远嫌少。

如果你是一名开发主管,你的老板还没有从你负责的软件中赚钱,而且是很快乐的很大规模的赚钱,而不是他靠他的人际关系和送礼吃饭支撑着,我想,他不会给你一毛钱的。你抱怨也没有用,因为你没有价值,所以投入也是没有意义。

先去证明你的价值吧。
分享到:
评论
发表评论

文章已被作者锁定,不允许评论。

相关推荐

    在WPF中使用ItemsControl控件来实现线状图控件

    在WPF中使用ItemsControl控件来实现线状图控件

    语音合成_变分自编码器_对抗学习_端到端文本转语音技术_研究_1744171913.zip

    语音合成_变分自编码器_对抗学习_端到端文本转语音技术_研究_1744171913.zip

    基于ThinkPHP5.1的高效多商户在线客服系统架构与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ThinkPHP5.1框架构建的多商户在线客服系统的源码和技术实现细节。系统采用动态域名绑定实现商户隔离,数据库分表确保数据安全,机器人聊天模块使用三级匹配策略提高应答效率,地图统计功能利用IP库和ECharts展示客户分布情况,服务器优化方面通过缓存策略和流量控制提升性能。此外,还包括了自适应布局、离线消息机制以及APP封装等内容。 适合人群:有Web开发经验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ThinkPHP框架有一定了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搭建高性能、低成本多商户在线客服系统的公司或个人。主要目标是帮助开发者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手段,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实现高效的客户服务。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际代码片段作为参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具体实现方法。同时强调了性能优化的重要性,如缓存使用、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三菱PLC FX3U与松下伺服四轴控制系统的功能块设计及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菱PLC FX3U与松下伺服组成的四轴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硬件部分由FX3U-48MT本体和两个1PG定位模块构成,每个1PG模块连接两个松下A5伺服,形成四轴系统。软件部分通过功能块(FB)进行模块化设计,涵盖JOG控制、回零、定位等功能。每个功能块内部实现了复杂的控制逻辑,如加减速曲线、方向控制等,并通过ST语言编写。此外,MCGS触摸屏用于参数配置和监控,支持CSV文件保存配方,通过MODBUS RTU协议与PLC通信。电气图纸和IO表详细记录了各信号的连接和功能,便于现场施工和维护。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三菱PLC和松下伺服系统的用户。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实现多轴精密控制的工业应用场景,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目标是提供一种高效、易维护的多轴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硬件配置说明,有助于理解和实施该项目。同时,强调了良好的注释习惯和模块化设计思想,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试题:线性空间的维数与子空间.docx

    试题:线性空间的维数与子空间.docx

    浅析融合城乡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docx

    浅析融合城乡信息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docx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出行时间、行驶里程与充电时间的概率模型 Python 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如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建立了各自的出行时间、行驶里程和充电时间的概率模型。通过Python代码实现了这些模型的具体构建,包括使用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泊松分布等生成样本数据。接着,通过蒙特卡洛抽样方法模拟大量车辆的充电行为,并将这些数据汇总到24小时的时间段内,形成总的充电负荷曲线。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如何处理跨天充电、不同充电功率以及温度对电池效率的影响等问题。最后,通过可视化展示了充电负荷的峰谷特征,并探讨了模型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适合人群:对电力系统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Python编程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帮助电网运营商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评估不同政策对充电负荷的影响,以及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同时强调了蒙特卡洛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方面的优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计算机科学】C++实现弹簧-质点系统物理仿真:基础物理计算与可视化输出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档展示了一个基于C++的弹簧-质点系统仿真实例,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首先定义了用于处理二维向量运算的`Vec2`类,然后创建了表示质点的`MassPoint`类,包括位置、速度、受力等属性。接着是`Spring`类,它模拟了连接两个质点的弹簧,并应用胡克定律和阻尼力来计算弹簧力。最后是`PhysicsSimulator`类,负责管理整个仿真过程,包括初始化质点和弹簧,在每个时间步长中重置所有力、应用重力、计算弹簧力并通过积分更新位置和速度。此外,还提供了简单的可视化输出。; 适合人群:对物理仿真感兴趣,有一定C++编程基础的学习者和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物理仿真中质点-弹簧系统的构建方法;②掌握如何用C++实现基本的物理计算,如力的合成与分解、欧拉积分法等;③学习如何将物理公式转化为程序代码。; 阅读建议:本实例

    jw.js压缩包.zip

    jw.js压缩包.zip

    用信息化的手段固化管理流程范本.docx

    用信息化的手段固化管理流程范本.docx

    微信群永久二维码生成系统

    微信群永久二维码生成系统

    试题:向量的内积与正交性.docx

    试题:向量的内积与正交性.docx

    3dmax插件022-一键渲染.ms

    3dmax插件

    运动控制领域雷赛、正运动与固高原码的互通实现及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运动控制领域中,雷赛、正运动和固高原码之间的互通性和实现方法。首先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进行源码交换,即为了利用不同品牌的优势并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接着详细介绍了交换的基本思路和技术可行性,强调了尽管不同品牌的运动控制逻辑有所区别,但在基本原理上是相通的。然后具体阐述了实现源码交换的三个主要步骤:接口标准化、底层适配层开发以及整合与测试。同时指出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指令集差异和硬件差异等。最后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包括如何处理异常状态、运动参数配置的不同之处以及状态监控的实现差异。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或运动控制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希望提高跨品牌兼容性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同一项目中集成多种品牌运动控制器的应用场合,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不同品牌间的源码互换,从而优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编程细节和技术要点,如C++模板函数用于自动选择正确接口、JSON配置文件的品牌标识字段解析、状态转换中间件的设计等。此外,作者也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提醒读者注意诸如齿轮比处理、状态码对照表准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面向对象编程(OOP)·笔记(附件)

    数字媒体资料库程序设计软件包

    html-agility-pack-master.zip

    html-agility-pack-master

    LS-DYNA切缝药包聚能爆破源代码k文件解析及其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LS-DYNA切缝药包聚能爆破源代码k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首先解释了LS-DYNA作为一款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在爆破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切缝药包聚能爆破技术的特点。接着深入探讨了k文件中涉及的各种关键设置和参数,如材料参数、药包设置、切缝结构建模、起爆点设置、聚能方向控制、求解控制等。每个参数和代码片段都对模拟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些设置,可以更精准地模拟切缝药包聚能爆破过程,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 适合人群:从事爆破工程、非线性动力分析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尤其是对LS-DYNA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了解其具体应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爆破模拟的工程项目,旨在帮助用户掌握LS-DYNA切缝药包聚能爆破源代码k文件的编写技巧,提升模拟精度,优化爆破效果。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一些关键技术点,如材料参数设置、切缝结构建模、起爆点设置等,都需要仔细调整和验证,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有助于避免常见陷阱,提高工作效率。

    深度学习基于Vision Transformer与Star Block的图像分类模型设计:增强特征提取与分类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视觉Transformer模型(ViT),通过引入自定义的Star_Block模块增强其性能。Star_Block模块由中心分支和多个并行分支组成,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技术处理图像特征。具体来说,中心分支通过全局平均池化、卷积层和Sigmoid激活函数生成权重图;各并行分支则通过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多尺度特征,并利用Softmax计算路由权重对各分支输出进行加权融合。最终,融合后的特征与中心分支生成的权重图相乘,得到增强的特征表示。在ViT模型中,Star_Block被应用于图像补丁特征提取部分,以提升模型表达能力。; 适合人群:熟悉PyTorch框架,有一定深度学习基础的研究人员或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视觉Transformer模型的改进方法;②探索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架构结合的可能性;③提高图像分类任务中的模型性能。; 阅读建议:由于代码涉及较多PyTorch细节和深度学习专业知识,建议读者先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再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同时结合代码注释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

    基于EKF与里程计的机器人定位MATLAB实现:误差分析与验证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里程计模型的机器人定位算法,并通过MATLAB程序进行了实现和验证。首先解释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然后展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包括状态预测、观测更新以及误差计算。实验结果显示,EKF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能够有效抑制误差累积,显著提高定位精度,而单纯依靠里程计会导致较大误差。文章还讨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建议,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适合人群: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士、自动化专业学生、对机器人定位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机器人定位的应用场景,如自主导航、服务机器人等。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EKF和里程计的工作机制及其优劣,掌握MATLAB实现技巧,以便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示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同时强调了EKF在处理非线性运动模型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