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北京或上海,谁能不为中国人身上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快乐而震惊?中国人有机会就笑,甚至还会专门找机会与秉性相投的人一起说笑。中国人爱笑是有具体原因的,它与中国的历史和文明息息相关。它实际上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所形成的一种姿态,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态度,这个民族使笑成为了自己主要的表象特征。
笑是中国人承受巨大人口压力的重要“疗法”。由于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几千年来一直面临着粮食和经济的挑战,而最近几年,这些挑战已经变成全球面临的挑战。所以这个幅员广阔的国家不得不创造了一些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使中国人民如今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也使外国人可以安心地来到中国。
必须强调的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人口众多还能和平共处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领导人经验丰富,可是因人口众多、根本无法管理而失控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很多地区成为没有法律约束的混乱之地,只能靠武力解决一切,不能给国民任何其他东西。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行为习惯,没有千年传统所形成的这些价值观,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根据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发生的一切来判断,中国肯定也会是一个没有法治可言的国家,内乱会让百姓民不聊生。中国领导人也有可能走上领土扩张之路,去疆土之外用武力获取自己的国土上不可能出产的东西,尤其是中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口储备,可以在一个战场上集结全世界最庞大的军队。然而,这一切在中国没有发生,因而也让世界躲过了大劫!
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的幸福观
在中国,笑是最明显的“中国智慧”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每个人不管处境如何都能找到快乐之路的能力。”这种原则和方法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开朗乐观的民族之一。
精神愉悦并由此得到健康的身体,这句话最恰当地概括了中国人看待幸福的方式。巨大的人口压力使中国人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比如:“他人”要比“自我”更为重要,与鼓励个人优先、关注自己、并不惜一切手段满足自我需要的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截然相反。中国思想当中人与饮食的关系也与中国长期食物匮乏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吕氏春秋》中说,要得到好的食物,要用“青龙之匹,遗风之乘”这样的好马,食物被神圣化到这种程度,首先是因为要人们知道它们来之不易。
在一个“拥挤的社会里”,生存空间非常之少。经年累月,原始的自然状态和重要的生态环境都被人类改造了。退隐到自然界里便成为一件难以得到的奢侈品。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可怕的限制,中国人发明了微缩园林和盆景来代替原始的自然界。当人们因为生活在城市中而远离大自然的时候,当人们没有时间去郊外的时候,欣赏微缩花园,为盆景浇水,或者为矮树修枝剪叶,这些从精神上来讲,就跟去游历名山大川一样。
在粮食普遍匮乏、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个人手中的环境里,提倡淡泊、粗茶淡饭和处处节俭便很好解释。所以,远古时代中国人发明的幸福战略始终建立在以少当多(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条件获得快乐)、以假当真(因为不能远游名山大川就用欣赏盆景来代替)的基础之上。
中国古老的价值观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巨大冲击
中国一直是一个贫穷的人口大国,所以发明了一种非常适合这种特点的价值体系。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学会因陋就简。确切地说,适应环境、随机应变就是智慧。那么,当中国彻底成为一个大众消费社会,个人的物质需求不断增长的时候,这种“幸福战略”将如何演变呢?
现在,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国这些古老的方法和价值观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以至于让人怀疑它们能否永远保持下去。
中国消费者实际上已经赶上了美国消费者,成为全世界受购物诱惑最大的群体。而且中国的电视广告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的电视广告如出一辙,大肆推荐人们选购某某品牌的洗发水、汽车或者洗衣粉。中国人争强好胜。在中国,人们愿意花钱摆阔,显示自己的成功和富有。当然,在这个提倡“空”和“俭朴”的国家,铺张浪费、讲排场的现象始终存在:人们游览北京紫禁城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天子生活的奢华,而且只有皇帝可以穿黄色……不过,整个民族在经历了缺衣少食的艰难岁月之后也开始追求奢华和排场,却是一个新出现的现象。可以说中国出现了十四亿个皇帝。
如果中国人把我们判断生活好坏的标准拿到他们的生活当中,他们肯定会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幸福。我们认为“好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们全都没有。世界上享有这些条件的人也越来越少。鉴于中国的生存条件,如果中国人也采取典型西方人的行为习惯,那么国家将会动荡不安,各种要求接连不断:多数中国人都得大量服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司机们会在早晨七点到晚上十点各大城市因交通拥堵而陷于瘫痪的时候相互谩骂;天黑之后到处都不安全,有钱人只能靠隐蔽室、带电的栅栏和电子大门来保障安全。
我绝对不想指责中国人想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有人认为中国人在生产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销售商品的同时,在随意花掉他们辛苦挣来的金钱的同时,正在失去他们的灵魂。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享受跟我们一样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呢?
我所担心的是,中国人经济条件的改善是以大笔负债作为代价,中产阶级拉着的大车将会越来越沉重。这几亿劳动者能够想象自己很可能整个后半生都在偿还银行利息吗?他们想到有一天中国也会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吗?等到他们自己也受到企业外迁的影响时,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应该害怕正在中国发生的一切吗?”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人哪天丢掉了他们的价值观,忘记了他们如此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会不会变成4500年来它一直不曾充当的角色:一个好战的国家?所以我说,中国不笑的时候,世界会哭。
分享到:
相关推荐
- 不进则退:不前进就会后退,强调不能原地踏步。 11. **对比和比喻**: - 日月相关:通过日月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或事物的发展。 - 日月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雪花如席、雪飘如絮:形容雪花大且密集...
长城,这一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它巍峨矗立,蜿蜒起伏,犹如...长城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伟大与坚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长城都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 其他成语如"哭天抹泪"、"泪如雨下"、"下笔千言"、"言不由衷"、"舟中敌国"、"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夜郎自大"、"大智若愚"等,都有各自的解释和应用场景,适合在写作和日常对话中使用。 2. 歇后语的应用: - ...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篇章入手,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读。 ### 知足篇 #### 成语接龙 - **知足长乐**:表示知足的心态能带来快乐。 - **乐不思蜀**:原意是指人在新环境中获得乐趣,忘记了原来的环境,这里...
6. **内心独白**:"我也经常心酸的说不出话只能抽根烟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泪如雨下",揭示了角色的脆弱。 7. **情感共鸣**:"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这样的句子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8. **...
8. **语言运用与修辞**:学生在作文中尝试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夸张(如“泪如雨下”),这是初步的语言艺术实践。 9. **结构与段落划分**:尽管篇幅较短,但每篇作文都有清晰的开头、发展和结尾,表明学生...
然而,这种生命共感并不足以解释所有自然物如何引发人的喜怒哀乐,这需要进一步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的是人与自然在结构上的差异,而同质则是指两者在本质上的一致,即都遵循生命规律。人赋予...
梅花依旧,但已无法抚慰她饱受风霜的心灵,甚至让她泪如雨下。 步入晚年,李清照的笔触更是苍凉与孤独,她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描绘了一个流离失所、孤寂凄凉的形象。此时的梅花,已不再是她赏心悦目的...
【英语量词概念和用法】是学习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用来表示物体、概念或动作的数量,丰富了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生动性。量词的种类多样,使用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名词的性质。 量词可以分为可数和不可数两...
初中语文文摘中的一篇情感故事,以“情感重逢也只能向左走向右走”为题,讲述了一个关于老同学重逢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则回忆往昔的情节,更是对人性、情感、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这个故事通过两个久未谋面的初中...
《迢迢牵牛星》是部编版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这首诗以五言的形式展现了织女的哀怨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夫妻分离的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十九首...
【知识点】: 1. 成语运用 - 近义成语辨析 在这段材料中,提到了近义成语辨析,这是语文学习...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增进对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认识。
- **隐蔽**: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 **匕首**:一种短小的刀具,通常用于近距离搏斗或暗杀。 - **赏赐**:上级给予下级的奖励或礼物。 - **安葬**:按照一定的仪式埋葬死者。 - **乐器**:用于演奏音乐的工具。 - *...
- 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如"失信不立"、"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小信成则大信立",强调诚信在个人品行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7. **阅读理解**: - 结合《手影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在描述人物情绪时,通过给出具体的例句,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比如“她哭得泪如雨下,伤心欲绝”和“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这些句子不仅生动描绘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还提供了动词运用的范例。 ...
鸟儿的叫声本该让人感到生机,此刻却触动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使得鸟鸣都变得刺耳惊心。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使自然景物带有情感色彩,强化了诗人的悲痛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天,战乱持续不断...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列举出形容各种情感状态的词语,如高兴时的“兴高采烈”、难过时的“泪如雨下”,生气时的“怒火中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于他们的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的...
6. "不A不B"结构的词语,如"不知不觉"、"不闻不问",这类词语表示事物的双重否定,表达了不确定或矛盾的状态。 7. 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些故事寓含深刻的道理,教导孩子们生活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