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 我们为何迷恋,最后选择离开?(转)
文/Fields
最近朋友圈被几个卖化妆品的微商同学污染,满屏介绍自己的产品和战果,发布些虚构的微信聊天界面。想想与这几个同学关系还行,只做屏蔽处理。回想QQ空间和朋友圈刚刚流行时的场景,还是wifi未曾普及的年代,小伙伴们有网必刷,评论转发点赞不亦乐乎。直到代购、晒娃、被亲戚攻占。我们逐渐离开QQ空间,暮然回首忽然发现,似乎离开空间、朋友圈,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曾经是如此钟爱的地方,可以说走就走。行走在社区间多了,不觉会疑问,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交网络?
一:我们的根据地
细数我们经常活跃的社交网络,主要有QQ空间、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陌陌、人人网、朋友网(已死),有些小众的、曾经的就不细说了。我们会发现,这些社交网络的共性如下几点:
基于熟人关系、相同兴趣建立社交链条;
熟人关系是社交网络拿到用户留存的关键。认识陌生人并逐渐熟络为熟人也是用户最根本的社交诉求,当然这里就会被解读为约炮种种。其实陌生人变成熟人过程中有很多事情可做,只不过大家都着眼在最本性、最有爆点的“性”上。
以双向确立关系为主,微博可单向关注;
为确保社交有效性、防骚扰,要用户双方同意建立联系才能进行下一步社交,微博因为其媒体属性,在这方面限制不多。毕竟双方建立联系前都是单向发起的,这时候可以单向发起的私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几月前人人网关闭又开通私信功能,着实让人摸不到头脑。
鼓励多人、开放式社交;
除微信,都可以看到其他并不认识的好友的好友参与一个feed讨论,产品在鼓励用户拓展社交渠道,增加活跃度。这也是为什么95后多用QQ而不是微信,一是性格方面,95后更外向型,对隐私保护没有强烈需求,二是学校多限制学生使用手机,在家里电脑上网是学生们主要社交网络使用场景。
二、我们的需要
我们来到社交网络,并且保持在网,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炫耀;
都说社交网络始于炫耀,发展于约炮,死于代购,对此不置可否。用户从自己本身需求出发,炫出自己的颜值、财力、旅行、美食,在朋友的点赞和评论中得到满足感,顺便可以看到其他人最近在炫啥,下次我也炫。
窥视;
好奇心产生窥视,窥视一切可以稍微努力下就能看到的,越是看不到越要想窥视,途径可以使评论询问,私信询问或者与聊天询问,在这个信息深挖掘的过程中完成社交;
不想被窥视需求同样强烈、毕竟人都有多面性,有时我们并不想让父母看到状态下高中或大学同学的鬼畜评论,朋友圈的评论展示设置因此而生。
比较;
攀比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咱中国人,讲的就是人活一口气,不出人头地就枉此一生,从小被灌输竞争意识。我们谈论的拼爹拼妈、虎妈虎爸是比较的升级版,从自身延伸到上代下代,深处这样的社会中,没人能做到遗世独立。
学习&兴趣;
话说阿里面试时会安排气味官,看求职者的“味道”与阿里合不合。看来马总深知人性,我们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交流,如贴吧、豆瓣类专门的兴趣类网络依靠兴趣分类进行社交,小到QQ、微信聊天群组可以实现相似兴趣的人拉群社交,QQ推出基于LBS的兴趣部落也是在这块布局。
约炮;
天朝没有专门为约炮而建平台,只有心怀不轨(本性需求)做这些事的人。不过在约炮滋生、社交明显倾向时不做正向引导,就是平台方的过错了。陌陌在几年内可以发展壮大,也足以见得约炮需求是有多强劲。
赚钱;
还有一小撮人妄图依靠社交网络赚钱,小到微商、代购,大到自媒体、广告平台,也正是这样需求存在,促使社交网络走向衰亡。盈利和社交似乎天生死敌,如今风生水起的朋友圈广告并没有打破此规律,只不过是借炫耀心理、信息不对等和新老广告对比落差而暂时压制住了用户对广告的反感,长久下去,总会有饱和的一天。
三、我们为什么要离开?
离开的原因,不仅仅是需求不能被满足了,有些意外的情况我们不能预期的。
需求不再被满足;比如朋友越来越少,原创信息越来越少,既然不能再这装逼,那也没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同样,满屏都是介绍BB霜的,虽然拉黑是一种方案,可以这样的人多了,试想下跟你非常要好的朋友忽然一天在朋友圈发代购了,伤害还是挺大的,所以避免不了的流失发生。
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叫邓巴定律说,社交网络中好友一旦过了148人这个上限,社交效率就不会再上升,每个人固定社交人数就20哥左右,经常交流的又5-7人,超过148之后给用户带来的选择难题,可能会使用户流失。
其他因素;比如老爸老妈攻占朋友圈,这个杀伤力实在太大,又不好屏蔽老爸老妈,只能默默走开,本喵周边有好多人都是这样离开的。
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交网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社交网络也是这样,只能在保障大部分用户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微创新或者满足一些小众用户的需求。
从空间到朋友圈一路走来,我们会发现,有些功能是用不到的,但是有一两个功能满足我的需要,我就会留在这里。过了很久,那些让我满意的功能依然在,我们的需求依然没变,但是总会有些意料不到的事情,让我们远离这里。
或许朋友圈是当前最适合我的社交网络,可我毕竟只是80后95前其中的一个,时间在走,时代在变,只有适合这群人社交的网络,没有适合所有人所有需求的社交网络。
抛开这些不说,我理想中的最纯净的社交网络是这样的:好友以同学为主、亲戚可以少加,大部分年龄相当;每个人的状态都有可读性,不会充斥些糟粕,可以深度定制我需要的信息展现,也希望会给我推送些很有意义的、不能错过的信息。
嗯,开心了就留在这里。
原文链接:http://www.woshipm.com/pmd/201850.html
相关推荐
从在线社交网络的“结构与演化—群体与互动—信息与传播”三个方面展开,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在线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基础理论、关键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社交网络的结构特性与演化机理分析、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的形成...
社交网络与企业管理?善用社交网站的力量 社交网络与企业管理?善用社交网站的力量社交网络与企业管理?善用社交网站的力量
社交网络数据源概述 社交网络数据源是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社交网络数据源可以提供丰富的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帮助研究人员和数据分析师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行为、关系和网络结构等。 ...
总之,《实践社交网络分析》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南,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社交网络分析的基础理论,而且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
### 基于社交网络推荐算法的关键知识点 #### 社交网络推荐的产生原因与重要性 社交网络推荐算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够更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推荐模式,这种模式基于人们的信任和社会联系。根据调研显示: - **90%...
用于社交网络 图数据分析的数据 用于社交网络 图数据分析的数据 用于社交网络 图数据分析的数据 用于社交网络 图数据分析的数据 用于社交网络 图数据分析的数据 用于社交网络 图数据分析的数据 用于社交网络 图数据...
《Flickr社交网络数据集深度解析》 Flickr,作为全球知名的图片与视频分享平台,其用户...通过对这个数据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洞察社交网络的本质,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用户体验,甚至对社交网络理论进行创新性探索。
《社交网络分析及案例详解》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社交网络分析的原理,社交网络分析研究立足社会学的角度,介绍了基于图论原理的社交网络理论基础,以及一些常用的计算指标和社交网络总体网络架构;...
社交网络数据集是研究复杂网络和社交行为的重要资源,尤其对于数据科学家、社会网络分析者以及机器...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个数据集,我们可以获得对社交网络深层次见解,并为社交网络的设计、管理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项目实践-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中的链路预测算法 社交网络上的链路预测实验 本项目代码包含以下几个链路预测算法: Variational Graph Auto-Encoders:一种用于图上无监督学习的端到端可训练卷积神经网络...
NodeXL 是一个免费、开源的模板,可以运行在 Microsoft Excel 上,它为用户提供了收集、分析、可视化社交网络数据的便捷工具。 从给出的文件信息来看,这篇文档是一篇关于使用 NodeXL 在推特上分析特定话题网络的...
- **目的**:通过对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习惯、消费行为以及对企业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社交网络及相关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 二、研究方法与概念定义 -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刻理解到社交网络可视化分析在电商企业网络口碑营销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这一工具来改善和提升营销效果。电商企业应当积极拥抱可视化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
影响力最大化问题从“口口相传”和“病毒式营销”到“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最后成为社交网络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各种算法来求解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最大化问题。影响力最大化问题是通过发现社会...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社交网络。Web 1.0时代,互联网主要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如静态网页和电子邮件。而Web 2.0的到来,带来了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不仅能浏览信息,还能创建、分享和交互内容,如Facebook、Twitter...
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交网络的动态特性,预测和引导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发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节点,以及探究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推广特定的信息或产品。 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社交网络平台...
- **研究意义**:对于社交网络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行为、传播模式以及信息流动机制等复杂现象,为改善用户交互体验、提高信息安全、构建更加高效的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 2016年中国学者社交...
1. **初期探索阶段**:早期的社交网络形式主要以BBS(Bulletin Board System)论坛为主,如天涯社区、猫扑大杂烩等,这些平台虽然功能较为单一,但却是中国社交网络发展的雏形。 2. **成长期**:随后,随着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