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清华计算机博士生的退学申请zz

    博客分类:
阅读更多

一个清华计算机博士生的退学申请zz

 

清华,我来了

 

大三的暑假,我来到清华想拿一些考研的资料。这是我梦中的地方呀,美丽的校园,比川大要大上好多倍吧,脚都走痛了才走到招待所。去系办,一个办事员态度很不好的给我一份资料。哎,学校好,人脾气就该大啊。忍了吧,要是真能考进来就好了。 

 

后来听一个老师说清华有一种学生叫"直博",可以硕博连读,五年拿到博士学位。只要面试通过就可以进来学习。我心想这种方式好啊,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考试了。出高考题的那帮人,他们有什么资格考我!考研资料也是遍地飞。写了几本复习材料就自称什么"一代名师",我最看不起这种人了,就会赚钱。我如果可以获得"直博"的名额,就可以永远摆脱他们了。想一想,要是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就要六年。现在五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还不用考试,真是太好了。可是我又有什么资格获得清华的直博?我在川大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于是我就开始打电话联系老师,跟他们谈谈。面对他们的眉头,面对他们的笑脸却无可奈何的说"没有名额",我都感觉没什么希望了。一个院士甚至对我说:"你们四川大学是什么学校?二流都算不上,最多算个三流大学。你怎么能来我这里!"

 

我深受打击,可是我还是没有放弃。最后我找到了一个老师,我们一开始就谈的挺投机。他听说我跟Knuth有联系,挺高兴的说,哦我知道他,好多年前来我们这里做过报告呢。我终于觉得找到了知音,于是决定就跟着他学习。老师找好了之后还有一个面试,是别的老师参加的,我说什么他们似乎没有认真听,就一个劲看我的考试成绩这种我不屑一顾的东西。我面试时特意穿上了Knuth送我的MMIX T-shirt,他们大概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我也没有提起。 

 

不过老师只对我的体育成绩提出了疑问,说你怎么才80多分?你的身体能不能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啊?我笑着回答,我每天还跑5000米呢,我们学校打分比较严,难道清华的学生体育都考90?面试就这样通过了。 

 

推荐信与散伙饭

 

面试通过后回到学校还要办一些手续。成绩单,推荐信等等,跟申请外国大学研究生院差不多,让我感觉挺正规的。院长对我挺好的,同意帮我签推荐信。可是签完字之后他对我说:"你别以为他们觉得你是个人才。他们是根本招不到人!他们那里像你这样的学生都出国了,剩下的是最差的。谁想读博士啊?你别太高兴了。" 

 

我笑着应付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在心里却不断为自己的选择辩护。清华一定是好样的,不会让我失望。它是我的梦啊。 

 

很多麻烦的手续之后,终于拿到了我梦想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以离开川大这个鬼地方了。毕业的散伙饭上,看着大家喝得酩酊大醉,还有人在咆哮说居然连川大的文凭都没拿到,我一个人默默地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清华的快乐生活,暗自庆幸。 

 

散伙饭到了尾声的时候,我诧异的看到一个平时不太熟悉的同学拿着一杯啤酒走过来。我挺紧张,我最不喜欢别人给我敬酒了,说是客气,其实很虚伪。没想到他说:"我敬你一杯,大牛人。听说你被清华大学录取作了博士。我干了,你随意。" 

 

我不知如何回答,我一向不知如何应付别人的恭维。还好他没有让我也干杯,倒是够尊重人。没想到喝完他接着说:"我知道你是怎样的人。我很仰慕你,你是真正喜欢研究的人。可是我要告诉你,清华的人并不会比我们好多少。大部分人也只是想混一个学位,将来找个好工作。没有多少人可以跟你一起研究的,你去了必定很孤独。我就很奇怪你这样的人怎么不出国呢!你会后悔的。" 

 

我有点不高兴了。一个人说你的选择是错误的,你的反应是什么呢?反正我当时为我的"清华梦"作了一番辩护,说我进去自己好好研究,应该还是能够很好的,毕竟这是我从小的梦啊。可是没想到,他说的居然是对的,我现在开始感谢他了。 

 

计算几何,创造力的复苏

 

清华还是一样的上课方式,大部分课也是很多人一起上,一起打瞌睡。老师也是照本宣科,我居然发现他们其实跟川大的老师没什么区别。清华的不同之处就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原来进行的一切娱乐活动都不见了人影。原本每天晚上都有人一起玩轮滑,考试的时候就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因为大家都怕考试,开始熬夜复习了。还有就是上课不容易逃课了,有些老师会突然点名,缺席会严重影响最后的成绩。 

 

对于博士生,传说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后10%淘汰。也就是说,不管你成绩如何,如果成绩排名在课程的后10%,那么就要重修。而如果两门功课重修,就会被开除。面对如此残酷的规定,很多同学都惶惶不可终日。我就是在隔壁同学的唠叨声中度过了第一期。不过我还是没有把考试当回事,所以我也没有去验证这个说法的官方真实性。我仍然不去听老师划重点,我仍然不觉得老师出的题目有什么好,我仍然讨厌有人让我们用手算矩阵。可能觉得太残酷,还是觉得要是开除了博士生谁来干活,这条规定后来改成了如果博士生上了80分就可以不重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考砸的科目也上的了80,故意放我过去的吗? 

 

但是我的生命中出现了这样一门课程。它改变了我对老师的看法,让我觉得上课原来也可以如此有趣。这就是计算几何。上课的人很少,只有十来个人。因为听说这门课很难,很多同学都没有选。但是我就是那种知难而进的人。老师上课的方式跟别的课程很不一样,大家坐在一个小教室里,老师有精美的幻灯片,有动画,不时还插入一段大科学家,大哲学家的名言。上课时老师会停下来很多次让学生提问题,下课大家都积极踊跃的讨论新奇的问题。课程的评分方法也很特别,平时成绩占到30%的分量,作业分为几种分值,可以自己选择做不做,作业的总分数乘以30%,加上最后大作业的分数乘以70%,就是最后的得分。说真的,这门课太有趣了,我就只逃过一次课。但是还是有时候人数不到一半,因为其他课程压力太大,有人都去复习别的课程了。但是邓老师从来不点名,还对逃课的同学表示同情。还问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其他课特别紧张的,下次课可以不来。真是让人感动。 

 

我就是在这门课上认识了王益,我们亲密无间的合作,让我领略到了什么叫做研究。大作业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小组,其实是三人一组,但是那第三个人其实什么也没干。我和王益决定写一个3DVoronoi图扫描算法演示程序。王益的3D图形编程能力很强,所以他做界面,由我负责算法生成数据作为后端。我们分别在自己的机器上编写程序,不时的打电话讨论接口的设计问题。我找到了Bell labs Steven Fortune 的算法程序,决定看懂它,然后改造成演示需要的分部运行的算法。但是 Fortune 的程序几乎没有注释,而且使用了一种奇怪的数据结构,很难理解。Fortune 还在程序里说到,这个算法虽然有效,但是对于程序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我email请他给我一份算法论文的拷贝,他同意了。但是一个月之后,信才到我手里,那时我们已经完成了作业。因为我花了一个星期看懂了他的程序,还换掉了他的麻烦又低效的数据结构。随后成功的把后端与王益的前端设计好接口联合。等我看到 Fortune 的论文,发现程序里面其实已经改进了论文的核心内容。我深深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也许有了他的论文我反而会被误导,写不出实际可以运行的程序。 

 

由于我们的团结努力,老师对我们的大作业非常满意,他给了我们最高的分数 100。由于我们两个都在课下超额完成作业,所以总的分数我们两个都是满分。这是我阔别已久的100分。只有在小学我才拿到过这种分数啊!对于一个对考试成绩满不在乎的人,100 又意味着什么?如果是别的课程我会毫不在乎,就像我得了80分一样。可是这个100分是我们团结研究而来的,它包含了对我们的合作意识,对我们的友谊,对我们的热情的肯定。虽然我觉得我们的东西还有改进的余地,但是我接受这个100分!也只有这样的课程,我才可能得100分。 

 

从此我感觉到了什么叫做研究。这跟我小时候干的那些事情没有什么两样。你在身边发现一个问题,想知道为什么。然后你就想去获得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你去看书,你去问专家,你上网去搜索。如果没有发现答案,那么好啦,你就可以自己试图去发现为什么,这是最有趣的部分。知道了为什么,就想让这个东西有用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好处。这就是研究。 

 

《完全用Linux工作》与TeX的推广

 

这么说来我还是对清华有些好感。遇到一个好老师让我从呆头呆脑的技术工人的状态恢复过来,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可是第一年把所有的课程上完之后,我就发现原来清华所谓的"研究"是如此混沌。其实清华大部分人进行的所谓的"研究"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写作,不是科学研究。这一点以后我会详细叙述。 

 

远远看去外观华丽的有着先进的工作站的实验室,却没有可以安心看书的地方。机器挨着机器人挨着人,书都没地方放。师兄师姐们都在忙着用word写论文,不时有两个人隔着几行机器大声谈话。实验室通风不好,还有一个大型工作站在嗡嗡作响,我进去一会儿就觉得头晕,所以后来就不想去了。PC机以前都是公用的,每次都会用不同的机器,却没有我想用的软件,麻烦死了。好不容易实验室买了新机器分配给个人,装上一个 Linux 系统开始写程序,还在Sun工作站上安装了多达1GGNU程序。却被一个师兄嘲笑说那种跟DOS一样落后的东西你居然也用。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完全用Linux工作》,放在主页上驳斥这种观点,引起网上linux界轩然大波。后来我又发现几乎全校的论**word排版的,我本科毕业论文就用LaTeX了,清华居然这么土!我对word排版的论文质量恨之入骨,所以又写了文章宣传 TeX,打击 word 在论文排版的市场。这下子我出名了,真没想到,出名不是因为我的研究成果,而是因为这些业余的东西。我起初其实不希望我因此出名,但是看到旁边的人都用上了 TeX,我觉得我还是做了一件好事,至少让论文看起来漂亮了一些。 

 

可是论文的内容,却是我永远的痛! 

 

培养计划

 

我在第一年就把功课全部上完了。本来我想多选几门课,比如法语,可是清华的博士要选课需要提交一个"培养计划"给导师签字。导师同意之后才能修改。导师看到我选了法语,就说这个第二外语还是自己学学就行了吧,旁听也行啊,我主要是怕你课太多了考试不通过就麻烦了。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把法语去掉了,只留下刚够学分的课程。其实我还想选很多的,体育,音乐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跟导师说。后来才知道宿舍对门的硕士生选了钢琴课他们导师都不管。为什么我们就受到如此待遇? 

 

可是没有把法语加到培养计划却成了我的遗憾。有一个新学期我去旁听了第一节法语课之后老师就说,我知道很多同学是来旁听的,这样教室里人太多了,效果不好。这对自己对大家都不好,下次请旁听的同学不要来了。我脸皮薄,下次就没有去了。后来自己想自学却又没有老师教,看了十集Reflet之后就此作罢。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清华不需要全面发展的博士生,而其实导师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学生的能力。导师并不是真的为我们好,而是不喜欢我们上课,因为上课不但会花掉研究(或者干活)的时间,而且让他们眼界太开阔,这样学生会很容易有别的选择而走掉。所有的活动:助教,实习,都必须有导师签字。而大部分导师就会找借口不让学生干这些事情。不给他们助教和实习的机会,让他们以后不好找工作,只能为自己服务,或者为自己的熟人服务。甚至这次我去西藏,要办边境证都要有导师签字。办事的老师说,没有导师签字,你跑出去了不回来怎么办?大妈,我跑那种鬼地方干吗? 

 

除了这些,还有两大法宝就是博士学位和违约金。清华的博士学位有多值钱知道吗?不知道?那么博士退学要交30000块钱的违约金,这下大部分穷苦学生怕了吧。这就是你们的卖身契。清华就是这样把研究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下。我对一个如此害怕学生跑掉的不自信的学校还能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好样的,就不会害怕我们跑掉!该跑掉的最后终究会跑掉。 

 

我的自我培养

 

在学习上,我永远是个吃不饱的人。选不了课,我就去旁听。旁听后觉得老师讲的不好,我就自学。在我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图书馆借书看。在我本科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自己的一个特点,我会很快发现新的东西,并且学会使用它。虽然这些东西并不是创新,但是它们丰富了我的技能,让我有更大的能力去进行创新。 

 

计算几何课的一次作业,我为了写一个算法的演示程序,花了3天时间学了一点Java语言,正好能够完成那个程序。我开始接触到TeX的底层细节,看完了The TeXbook,并且找出一道练习题答案的错误。开始移植gbkfonts程序,作为我的CWEB语言的练习。看完了几乎所有 Xlib 的手册,深入了解了 XWindow 的工作原理。我接触到 Scheme,并且做完了 SICP 的大部分习题。我领会到 LISP 的强大,改变了我们多年以来对这种古老语言的误解。接着我又学会了 Common LISP,并且开始用它设计用来研究计算几何的一个函数库。另外还找了一些希奇古怪的程序来玩,写了一些心得体会放在网上给别人看。

 

我意识到自己数学还不够强,就开始看一些数学方面的书。Concrete Mathemtatics, What is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Hypothesis, GEB, ... 虽然每一本都没有看完,但是我逐渐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发现数学原来如此简单。我开始对哲学感兴趣...... 

 

我们也有讨论,原来是这个样子

 

上完课,就该开始搞研究啦。可是研究什么呢?老师给我几篇论文看,意思是让我看看有没有什么想法。 

 

我开始感觉没有头绪,就跟导师说能不能找师兄师姐跟我讨论讨论,还有别的人在做这个吗?他说,就你一个人做这个,每个人做一个题目,独立思考,这就是研究。我觉得是啊,我应该独立思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行啊,我想实现一个想法,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人试过失败了。实验的时间开销会比较多,所以我想知道那么多厉害的人,为什么都不用这种明摆在那的方法?当我再次提出需要讨论的时候,他似乎有点生气的说:"你为什么总是想有人跟你做一样的东西啊?你不是想抄袭别人的论文吧?" 

 

我不发话了。继续做我的实验,结果确实不理想。虽然自己实践很重要,可是要是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何乐而不为呢?这并不是偷懒。如果有人讨论,很多时候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另外的人就会告诉他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人做过,有什么重要性,凭直觉告诉他有什么难度。可是如果没有讨论,连问问"有没有人做过"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我就经常上网看看国外的大学怎么搞研究,发现他们都有 seminar,讨论组。后来又买了一本 A Beautiful Mind,看到Princeton以前的天才们每天都在一个地方喝茶,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回家分头思考,做实验,第二天喝茶时再讨论。那就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生活啊!计算几何课已经让我爱上了与人合作和讨论的方式,现在却孤零零一个人了。我必须告诉导师,合作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据理陈述之后,他说:"好吧。反正师兄师姐各自有自己的事,你要讨论什么就跟我和你副导师讨论吧。"

 

于是我就开始了跟他们两个星期一次的见面讨论。每次讨论都感觉他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他们心里想的都只是这个能比别人的好多少呢?能不能投到这个会议呢?如此宏观。我觉得跟他们讨论完全是浪费时间。 

 

后来课题逐渐有了新的同学加入,导师决定跟中科院数学所的人一起申请一个项目来研究。于是我们两个星期一次去中科院讨论。不过感觉他们那边也差不多。中科院的老师觉得他们的研究太理论,期望我们能给他们带去一点实际的东西。可是我们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别人的paper里看到的。副导师就开始跟他们说这个问题有多么多么重要...... 

 

他们也借此机会开始研究以前放下的一些问题。总之讨论的感觉就是没有目的,没有主题。有时有人说他在想一个什么问题,说了一会儿就被否决了。有时候就是一个人看了一篇paper之后做一个感想。我坐在那里就在想,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值得研究,还研究什么?后来师弟师妹们就开始考虑把问题变一变,看看能不能产生新的问题。他们的做法照我的话说就是"有问题也要解决;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解决!" 

 

博士生论坛的时候,同学们都觉得有类似的问题,讨论不足,交流不足。所以我提议成立一个类似国外大学的 Common Room,用来讨论问题。可是大部分老师说:"这样一个房间,天天都要有那么多人在里面待着。谁来出这个钱?"是啊,老师自己的办公室都要钱,哪里可能有什么 Common Room?就算有了 Common Room,在里面讨论的无非还是文章发到哪里的问题。制度决定了行为,我的设想太理想化了。 

 

分析一下,为什么老师不提倡讨论呢?因为问题是有限的。老师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搞来搞去都在搞这些问题,分配给你们每人一个,互不冲突。要是两个人都搞一个问题,这下好了。出了成果论文归谁?学校要求必须第一作者才算论文数。要是两个人都写论文,那么投到同一个会议肯定有一个要被reject。这样对集体发展不利嘛,大家不就是发几篇论文混毕业吗?何苦? 

 

paper, paper, 还是paper

 

但是我更关心的是论文的内容。说到论文我就痛心。我的方向上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几篇我觉得像样的文章。我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看起来高深,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一个平面上有一些点是电路里的电极,现在需要用铜线把它们连起来,怎么样让连线的长度或者时延最短?这个问题跟几何上一个有名的问题 Steiner tree 问题有关系。我的导师就是以前写了一篇这样的paper发到IEEE transactions 

 

已经毕业的一个师兄就在他研究的基础上修改来修改去,发了好几篇paper。英文的不够还翻译成中文,投到国内的期刊。后来一个师姐又在这个师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又发了好多篇。可是在我看来,他们的论文纯粹就是炒冷饭,没有什么创新。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解决问题的人显示了他们的聪明,至于这个问题对人有什么用,他可以暂时不管(虽然我也严重反对这种做法)。后来又有人来搞这个问题,多半是被老师分配来的。他也小修改一下,修改想法其实不费工夫,主要是你怎样把你的 Introduction 写好?可以让别人觉得你的工作有意义?这就是功夫。作家的功夫。我有一次面见INRIA的头目 Jean-Claude Paul 时,他就对我说:"Tsinghua students are all writers, not scientists." 

 

现在清华研究生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写好paper,然后找个地方投出去。SCI 的最好,EI的其次。偏僻的没人看的杂志也没关系,交钱也没关系。我就知道日本的一个SCI索引的期刊收1000美元的版面费。导师出钱,不投白不投,投了好毕业呵! 

 

现在我也被"分配"来做这个问题。虽然说是一个有名的问题,但是这个有名的问题已经被研究了好几十年了。有很多牛人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这里面不乏 D.Z.Du 之类的传奇人物。但是我们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搞懂。 

 

开头导师只是给了我两篇paper,据说是以前他一个得意门生写的,美国某大学的副教授。其中有一篇说是如何在不构造 Delaunay triangulation的情况下生成 MST (最小生成树)。看到这篇文章开头说在 rectilinear metric, Delaunay triangulation 就不能用来构造 MST 了,所以他设计了一个新的算法。这个算法比起 Leo Guibas 的算法更加简单。文章里还提到一次 Matroid,让初出茅庐的我觉得高深莫测。可是我对"Delaunay triangulation 不能用来构造 RMST"这个说法产生了怀疑。经过理论分析我觉得即使在 rectilinear metric下,Delaunay triangulation 也可以用来构造 MST 的,我决定实践我的想法,写一个程序从Delaunay triangulation 构造出一个 RMST。这本身不是什么创新的工作,可是我却在想,这样一个东西能不能用来构造 Steiner tree 呢?后来我真的就想出一个办法。实验表明我的算法比以前的算法要快几倍。 

 

这是不是说我的算法是一个值得写paper的东西呢?导师说我应该写一篇,但是我认为我只是在挑别人的毛病时意外想出了一个改进的算法,并不会对将来的研究有什么改进。虽然程序快了一些,但是很少有那么大的线网需要这么快的算法,而且几倍的提高在我眼里不算是一个理论上的改进。所以我内心觉得这个结果不令我兴奋,不想写论文。但是在老师的一再要求下,我居然把这个研究写成了两篇paper。按照他的说法:"应该分阶段总结你的成果。" 

 

起初投出去的时候评委总是说这个东西不实用,导师说这是评委的问题,他们觉得不实用我们就投到理论一点的会议。经过几次投稿,还是失败了。我终于忍不住了,对导师说出我的想法,我说:"看一个作家的水平,是看他扔在垃圾筐里的纸。就让我把这篇paper永远藏在我的垃圾筐里吧。" 

 

但是他不甘心,说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然后把我的算法胡乱夸奖了一番。我说我不管了,随便你怎么办。我就开始研究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了。之后他居然真的投中一个欧洲的会议,还是被 LNCS 收录的,LNCS SCI 索引的,所以我居然有了一篇 SCI 文章!我自己不喜欢的文章也是 SCI 了! 

 

第二篇论文就更传奇了。几投不中,就其原因,评委说是没有和现在最先进的算法程序实验比较。而我没有比较的程序,就是那个让我鄙视的人的程序。没办法,求他给我代码,只给 binary,也不给源代码。比了一下,确实比他快。不过我估计他程序写的有毛病,老是 core dump。不过还是记录下数据,添到论文上。一投就中,得了一个最佳论文奖。然后就有一篇校内新闻宣传:"我校王垠同学获得XXX会议最佳论文奖。这是大陆学者首次在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上获得如此高的奖项。" 

 

这个"高级别"的会议,在我看来就是个垃圾。美国人都把最差的论文投到这里,就是为了来旅游一圈而已。 

 

我见过的这种低级别的会议,低质量的论文几乎都是从 IEEE 那里出来的。道理很简单,IEEE 会议多,会议论文集都像两块砖头那么厚,还是双列小字排版,当然能容纳下这么多的垃圾了。所以我对 IEEE 也没有好感。 

 

火山小规模爆发

 

第一篇投中了会议之后,副导师很高兴的说"代替我去开会",到希腊Santorini岛玩了一圈。回来还跟我说希腊不好玩,好苦啊,幸好你没去。然后就继续要我为算法申请一个专利。

 

写这个论文我都已经焦头烂额了,一点都不感兴趣。现在还要写专利,"要像教小学生做这件事一样,一步一步的把算法写清楚,举出实例"。我觉得快不行了,再这样折腾下去,我到博士毕业也许也就只搞出这些小儿科东西吧!我终于小规模爆发了一次。我坦荡的告诉了副导师我的想法,我觉得做学问应该是什么样,我觉得这么点东西不值得申请专利。我还告诉他我对国内的研究环境很失望。 

 

他慌了,可能以为我想要退学,赶忙找我谈谈。对我说,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大抱负。所以这次就不写专利了。我知道你想有更好的研究环境,但是不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又怎么能有大的创造呢?然后就开始举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例子...... 然后说,其实你在这里好好努力,将来出国的机会多的是,你想去Harvard也行,你想去Princeton,都行啊! 

 

你说行就行?你去去给我看看?我们实验室从来就没有去这些地方的。 

 

全面发展

 

在对清华的研究完全失望了之后。我就准备考GRETOEFL出国了。我去上了一个新东方的班,没学到什么英语方面的东西,倒是接触了很多新的思想。老罗的言论特别有趣,虽然我不是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写GRE作文特别培养思维能力。我为了写GRE作文,常常为了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到图书馆翻阅英文的哲学书籍,有关教育的书籍...... 对于很多问题我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观点。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人的价值观是由理性决定的吗?等等等等。我读到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等人的言论。甚至有个哲学家说 "All Animals Are Equal". 我看了他的文章觉得有很多可以批驳的观点。我看到迪卡尔的文章,说"要掌握科学就要掌握它的全部",这句话真合我心意,我就是想做一个懂很多东西的人啊。我想结合艺术与科学。虽然我这个观点得到了某位图灵奖得主的批判,但是我仍然相信迪卡尔。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博士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个清华应届博士生的毕业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博士生而言,读博不仅是学术研究和技能培养的过程,更是个人品格和职业素养的塑造过程。他们需要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选择合适的导师和研究方向,同时也要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只有这样,...

    一个清华应届博士生的自述.pdf

    这篇自述出自一位清华应届博士生之手,其内容涉及读博的目的、博士期间的收获、导师选择、研究方向选择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选择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根据这些内容提炼出的知识点: 1. 读博士的目的:博士生在选择攻读...

    清华大学博士生 入学考试英语试题选编

    清华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作为一项高水准的学术评估,对考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帮助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子们更好地准备这场重要考试,清华大学出版社特别出版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选编...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历年硕士入学考试试题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历年硕士入学考试试题】是一份珍贵的学习资源,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广泛知识,对于准备参加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些试题不仅展示了清华大学对...

    2016 清华大学“计算未来”博士生论坛.zip

    【清华大学“计算未来”博士生论坛】是2016年举办的一次聚焦计算科学前沿的学术交流活动,汇聚了众多博士生的研究成果。此次论坛的主题涵盖了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多个关键领域,对计算领域的未来发展...

    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表.docx

    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表.docx

    清华大学博士培养方案2010

    直博生可在完成头两年的学习后申请确认硕士学位,而提前攻博生则可以在转为博士后的第一个学期申请确认硕士学位。 3. **选题报告与资格考试**: - 选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可行性...

    清华大学出版社样书申请流程.pdf

    清华大学出版社为高等教育领域教师提供的样书申请流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系统,旨在使教师能够高效地选择和获取教学所需的教材样书。此流程不仅简化了教材的寻找和申请步骤,而且通过积分系统激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和...

    计算机清华历年研究生试题

    【计算机清华历年研究生试题】是针对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资源,主要包含历年来的考试真题。这些试题集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以及重点内容,为备考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清华大学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全部课程详细介绍

    对于自学者来说,这份资料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自学路径。你可以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科逻辑,逐步推进学习。同时,通过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提升编程能力;通过学习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可以理解...

    清华计算机系研究生07年复试上机01题答案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2007年复试上机考试第1题答案解析】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复试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难度,是选拔优秀学子的重要环节。2007年的复试上机考试是学生们展示编程技能、...

    清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这份清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将涵盖上述所有知识点,对于有志于深入计算机科学的人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清华大学计算机考研真题

    对于众多有志于投身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子来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无疑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学术殿堂。而计算机系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跨越这一门槛的关键,自然成为了每位考生高度重视的焦点。因此,收集和分析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参考书目.pdf

    计算机科学导论 大一下 微积分A(2) 线性代数(2) 离散数学(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大二上 数据结构 复变函数引论 电子学基础 大二下 概率论数理统计 随机数学方法 人工智能导论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数字逻辑电路 数字...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历年试题集

    清华大学历年试题集 计算机系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