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gotobj
  • 浏览: 648188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平媒怎么了?

阅读更多

平媒怎么了?

昨天IT博客界的名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文章,keso的《东拉西扯:Google VS. 新闻业》和曹增辉的《报纸可怎么混》,两个人好像约好了似的,都聚焦在网媒对平媒的冲击上。

美国的所有比较大的报业集团都在寒冬中熬不住了,一是经济危机,二是互联网的冲击。《纽约时报》这个最先吃螃蟹的媒体,破产要卖楼还要考虑威胁关闭旗下相当知名的《波士顿环球报》。可以说原来西方主要的报业集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的报业现在什么样子?我感触最深的是每天都能在地铁里看到的免费发放的《信报》,2007年《信报》早就转免费的"地铁报"了 。对北京的日报行业是一个最大的冲击。前一段时间又有人爆料 竞报改周刊 的消息。还有就是一些传闻,比如关于电脑报收入的传闻。总的来说,老美的问题,在中国也存在。中国的报业市场上竞争相当惨烈,随不说到了破产的境地,但日子都不怎么好过。当然中国的情况可能会有一点特殊,大部分的报业集团都是国有的,实在不行靠政府也能活几年。

纸媒怎么回事?报纸这行业,说白了就是贩卖“新闻”的行业,而现状是制作和发行新闻的成本正在变的越来越低,传统的高成本纸媒当然就撑不住了。

新闻的产生已经发生的了变化

时代不一样了,看过《世界是平的》的人都有感触,世界正在变得更加扁平化,人与人的距离正在拉近,地球越来越像地球村。对于报业来说,新闻的产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时代,新闻是要靠记者或者专栏作者来写作完成的。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新闻产生更加草根,相信很多人知道CCTV大火是通过SNS、手机短信、电话、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甚至是类twitter工具完成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不需要支付费用的记者。而传统的报业模式,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给记者,包括各种费用。还有博客这种媒体方式,新浪的博客已经是新浪新闻源的最大的渠道,这些博客每天贡献者自己的劳动,新浪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和传统媒体比,简直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这个时代,消息类的新闻已经变得不再值钱,当然像日报这种报纸比如要受到很大冲击。

传输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

新闻的传输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报纸,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是随身随地的无线互联网。还有传统报纸的升级——彩信报。新媒体显著标志是发行和印制成本都变的很低,而传统的媒体需要纸质的成本,一份不大的报纸的印刷和发行成本一般会和他的售价相似,如果发行10万份,一天就是几万块,一年就几百万,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投入。而新媒体发行成本很低,除了前期有投入的,后期基本上是维护费用。如果按照两台服务器加一年的宽带成本计算,不会超过10万元,甚至可以在3-5万元就可以搞定。

再一个从覆盖面或者传输速度来说,也完全不一样了,报纸的10万份就是不错的报纸了,而彩信报,每期就是几千万,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的传统媒体。传输速度也完全不一样了,用户如果需要某方面资讯的话,只需要用手机连上无线互联网,就可以得到你想要获取的信息。

纸媒明显干不过新媒体了,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像默多克这样的传统报纸的大佬们,虽然看到了新媒体对于传统的媒体的影响,但是他们反应速度太慢了,对新时代的理解也没有充分的任何。至于《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们便加入到声讨Google的大合唱中,则应该看为这是旧势力对新势力的哀鸣而已。既不会改变Google,也不会改变这个正在变化的新时代,纸媒需要的是建立起在新时代新的生存法则和新的标准。

老美的纸媒都那样了,中国的纸媒该如何生存呐?(文:王英雄)

参考新闻链接

1、《纽约时报》破产要卖楼

2、《纽约时报》考虑威胁关闭旗下相当知名的《波士顿环球报》

3、默多克收购完《华尔街日报》后,宣布要免费开放更多的内容

4、《纽约时报》说,需要每月约13亿次的pv才能继续生存下去,nytimes.com的流量是1.73亿。离生存线还差11亿。

5、《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们便加入到声讨Google的大合唱中。

6、“《信报》早就转免费的"地铁报"

7、竞报改周刊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