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java NIO 和阻塞I/O的区别
1. 阻塞I/O通信模型
2. java NIO原理及通信模型
二.java NIO服务端和客户端代码实现
具体分析:
一.java NIO 和阻塞I/O的区别
1. 阻塞I/O通信模型
假如现在你对阻塞I/O已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知道阻塞I/O在调用InputStream.read()方法时是阻塞的,它会一直等到数据到来时(或超时)才会返回;同样,在调用ServerSocket.accept()方法时,也会一直阻塞到有客户端连接才会返回,每个客户端连接过来后,服务端都会启动一个线程去处理该客户端的请求。阻塞I/O的通信模型示意图如下:
如果你细细分析,一定会发现阻塞I/O存在一些缺点。根据阻塞I/O通信模型,我总结了它的两点缺点:
1. 当客户端多时,会创建大量的处理线程。且每个线程都要占用栈空间和一些CPU时间
2. 阻塞可能带来频繁的上下文切换,且大部分上下文切换可能是无意义的。
在这种情况下非阻塞式I/O就有了它的应用前景。
2. java NIO原理及通信模型
Java NIO是在jdk1.4开始使用的,它既可以说成“新I/O”,也可以说成非阻塞式I/O。下面是java NIO的工作原理:
1. 由一个专门的线程来处理所有的 IO 事件,并负责分发。
2. 事件驱动机制:事件到的时候触发,而不是同步的去监视事件。
3. 线程通讯:线程之间通过 wait,notify 等方式通讯。保证每次上下文切换都是有意义的。减少无谓的线程切换。
阅读过一些资料之后,下面贴出我理解的java NIO的工作原理图:
(注:每个线程的处理流程大概都是读取数据、解码、计算处理、编码、发送响应。)
Java NIO的服务端只需启动一个专门的线程来处理所有的 IO 事件,这种通信模型是怎么实现的呢?呵呵,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吧。java NIO采用了双向通道(channel)进行数据传输,而不是单向的流(stream),在通道上可以注册我们感兴趣的事件。一共有以下四种事件:
事件名 | 对应值 |
服务端接收客户端连接事件 | SelectionKey.OP_ACCEPT(16) |
客户端连接服务端事件 | SelectionKey.OP_CONNECT(8) |
读事件 | SelectionKey.OP_READ(1) |
写事件 | SelectionKey.OP_WRITE(4) |
服务端和客户端各自维护一个管理通道的对象,我们称之为selector,该对象能检测一个或多个通道 (channel) 上的事件。我们以服务端为例,如果服务端的selector上注册了读事件,某时刻客户端给服务端发送了一些数据,阻塞I/O这时会调用read()方法阻塞地读取数据,而NIO的服务端会在selector中添加一个读事件。服务端的处理线程会轮询地访问selector,如果访问selector时发现有感兴趣的事件到达,则处理这些事件,如果没有感兴趣的事件到达,则处理线程会一直阻塞直到感兴趣的事件到达为止。下面是我理解的java NIO的通信模型示意图:
二.java NIO服务端和客户端代码实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java NIO,下面贴出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简单代码实现。
服务端:
- package cn.nio;
-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ionKey;
-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rverSocketChannel;
-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 /**
- * NIO服务端
- * @author 小路
- */
- public class NIOServer {
- //通道管理器
- private Selector selector;
- /**
- * 获得一个ServerSocket通道,并对该通道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 * @param port 绑定的端口号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public void initServer(int port) throws IOException {
- // 获得一个ServerSocket通道
-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 // 设置通道为非阻塞
- server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 将该通道对应的ServerSocket绑定到port端口
- serverChannel.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 // 获得一个通道管理器
- this.selector = Selector.open();
- //将通道管理器和该通道绑定,并为该通道注册SelectionKey.OP_ACCEPT事件,注册该事件后,
- //当该事件到达时,selector.select()会返回,如果该事件没到达selector.select()会一直阻塞。
- server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 }
- /**
- * 采用轮询的方式监听selector上是否有需要处理的事件,如果有,则进行处理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 public void listen() throws IOException {
- System.out.println("服务端启动成功!");
- // 轮询访问selector
- while (true) {
- //当注册的事件到达时,方法返回;否则,该方法会一直阻塞
- selector.select();
- // 获得selector中选中的项的迭代器,选中的项为注册的事件
- Iterator ite = this.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 while (ite.hasNext()) {
- SelectionKey key = (SelectionKey) ite.next();
- // 删除已选的key,以防重复处理
- ite.remove();
- // 客户端请求连接事件
- if (key.isAcceptable()) {
-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 key
- .channel();
- // 获得和客户端连接的通道
- SocketChannel channel = server.accept();
- // 设置成非阻塞
-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在这里可以给客户端发送信息哦
- channel.write(ByteBuffer.wrap(new String("向客户端发送了一条信息").getBytes()));
- //在和客户端连接成功之后,为了可以接收到客户端的信息,需要给通道设置读的权限。
- channel.register(this.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 获得了可读的事件
- } else if (key.isReadable()) {
- read(key);
- }
- }
- }
- }
- /**
- * 处理读取客户端发来的信息 的事件
- * @param key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public void read(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 服务器可读取消息:得到事件发生的Socket通道
- SocketChannel 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 // 创建读取的缓冲区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
- channel.read(buffer);
- byte[] data = buffer.array();
- String msg = new String(data).trim();
- System.out.println("服务端收到信息:"+msg);
- ByteBuffer outBuffer = ByteBuffer.wrap(msg.getBytes());
- channel.write(outBuffer);// 将消息回送给客户端
- }
- /**
- * 启动服务端测试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NIOServer server = new NIOServer();
- server.initServer(8000);
- server.listen();
- }
- }
客户端:
- package cn.nio;
-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ionKey;
-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 /**
- * NIO客户端
- * @author 小路
- */
- public class NIOClient {
- //通道管理器
- private Selector selector;
- /**
- * 获得一个Socket通道,并对该通道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 * @param ip 连接的服务器的ip
- * @param port 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号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public void initClient(String ip,int port) throws IOException {
- // 获得一个Socket通道
- SocketChannel 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
- // 设置通道为非阻塞
-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 获得一个通道管理器
- this.selector = Selector.open();
- // 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其实方法执行并没有实现连接,需要在listen()方法中调
- //用channel.finishConnect();才能完成连接
- channel.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ip,port));
- //将通道管理器和该通道绑定,并为该通道注册SelectionKey.OP_CONNECT事件。
- 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CONNECT);
- }
- /**
- * 采用轮询的方式监听selector上是否有需要处理的事件,如果有,则进行处理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 public void listen() throws IOException {
- // 轮询访问selector
- while (true) {
- selector.select();
- // 获得selector中选中的项的迭代器
- Iterator ite = this.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 while (ite.hasNext()) {
- SelectionKey key = (SelectionKey) ite.next();
- // 删除已选的key,以防重复处理
- ite.remove();
- // 连接事件发生
- if (key.isConnectable()) {
- SocketChannel 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
- .channel();
- // 如果正在连接,则完成连接
- if(channel.isConnectionPending()){
- channel.finishConnect();
- }
- // 设置成非阻塞
-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在这里可以给服务端发送信息哦
- channel.write(ByteBuffer.wrap(new String("向服务端发送了一条信息").getBytes()));
- //在和服务端连接成功之后,为了可以接收到服务端的信息,需要给通道设置读的权限。
- channel.register(this.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 获得了可读的事件
- } else if (key.isReadable()) {
- read(key);
- }
- }
- }
- }
- /**
- * 处理读取服务端发来的信息 的事件
- * @param key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public void read(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和服务端的read方法一样
- }
- /**
- * 启动客户端测试
- * @throws IOException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 NIOClient client = new NIOClient();
- client.initClient("localhost",8000);
- client.listen();
- }
- }
相关推荐
### Java NIO原理 图文分析及代码实现 #### 前言 在深入探讨Java NIO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NIO的概念及其引入的原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需要处理高并发的网络连接请求。传统的阻塞I/O模型在...
2. **源代码**:源代码包是理解Tomcat内部工作原理和进行自定义修改的关键。通过查看源代码,开发者可以深入学习Tomcat的生命周期管理、请求处理流程、连接器(Connector)和容器(Container)架构等核心概念。 3. ...
.NET Standard 2.1、.NET 6、.NET 7、.NET8 版本SQLBuilder,Expression表达式转换为SQL语句,支持SqlServer、MySql、Oracle、Sqlite、PostgreSql;基于Dapper实现了不同数据库对应的数据仓储Repository;
各国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10-2022年)
2024版银行及保险高净值客户健康绿皮书
【博客】MVC、MVP、MVVM设计模式的案例_pgc
Python数据抓取淘宝电商商品图片
基于python开发爬虫脚本,并使用django,echarts对数据进行分析_pgc
Tesseract繁体中文OCR数据文件,垂直布局
## 介绍 碳排放数据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碳排放数据通常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源包括能源消耗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排放。由于中国地理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碳排放水平差异较大。本次分享的数据是根据EDGAR资源提取的中国地级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数据年份为2000-2023年 ## 一、数据介绍 数据名称:中国地级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 数据年份:2000-2023年 数据范围:300个地级以上城市 数据来源:EDGAR_2024_GHG of October 2024 数据说明:根据EDGAR提取的城市碳排放数据 ## 二、数据指标 年份、省份、城市、城市代码、所属地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基于多算法融合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优化:GADF-CNN-BKA-LSSVM算法的原理与应用,基于GADF-CNN-BKA-LSSVM的齿轮箱故障诊断 首先,利用格拉姆角场差(GADF)时频分辨率高、可以深度反映时间序列内在结构和关系的特点,对采集到的一维故障数据信号转为二维图像,得到图像后并将图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将第一步得到的格拉姆角场差图像输入二维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自适应故障特征提取;最后,取CNN的全连接层结果作为LSSVM分类器的输入,并采用黑翅鸢优化算法BKA对LSSVM分类器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优 附赠常春藤优化算法IVY和鹈鹕优化算法POA ,基于GADF-CNN-BKA-LSSVM; 故障诊断; 图像降维; 特征提取; 模型泛化; 常春藤优化算法IVY; 鹈鹕优化算法POA,基于多算法优化的齿轮箱故障诊断:GADF-CNN-BKA-LSSVM模型
省级-创新资源错配指数(2000-2022年)
TencentMeeting_0300000000_3.30.30.420_x86_64.publish.officialwebsite.exe
基于FPGA的Endat绝对值编码器PG卡源代码优化与实现:海德汉1313编码器应用案例,基于fpga的海德汉1313 Endat绝对值编码器pg卡源代码 ,基于FPGA的海德汉1313; Endat; 绝对值编码器; PG卡; 源代码,基于FPGA的Endat绝对值编码器PG卡源代码
【Vue+PHP】基于thinkphp6、vue(iview-admin)前后端分离快速开发框架
## 1.基本信息 数据名称:ALOS 12.5m DEM 数据 空间位置:中国 数据格式:栅格 数据大小:61.5GB 空间分辨率:12.5m ## 2.内容概述 ALOS 12.5m DEM 数据,是ALOS(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 2006年发射)卫星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采集的高程数据。PALSAR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极化三种观测模式。ALOS Dem高程数据水平及垂直精度可达12.5米。 ALOS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所(JAXA)的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1(高级陆地观测卫星-1,ALOS)项目。ALOS卫星载有三个传感器: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PRISM),主要用于数字高程测绘;先进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2(AVNIR-2),用于精确陆地观测;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用于全天时全天候陆地观测。
基于六自由度机械臂模型的MPC预测控制方法研究,六自由度机械臂模型预测控制mpc ,六自由度机械臂;模型预测控制;MPC,六自由度机械臂的MPC预测控制模型
## 介绍 碳排放数据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碳排放数据通常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源包括能源消耗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排放。由于中国地理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碳排放水平差异较大。 本次分享的数据是根据EDGAR资源提取的中国各省、地级市、区县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数据年份为1980-2023年。 ## 一、数据介绍 数据名称:中国省、市、县二氧化碳排放数据 数据年份:1980-2023年 数据范围:各省、地级市、区县 数据来源:EDGAR_2024_GHG of October 2024 数据说明:根据EDGAR提取的城市碳排放数据 ## 二、数据指标 年份、省份、城市、城市代码、区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 三、数据展示
基于混合整数规划与次梯度法的分散PEV充电控制策略:比较与验证分析,基于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次梯度法的分散PEV控制 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智能电网中充电式电动汽车(pev)车队充电问题的分散方法,其中通过MPC策略将全局和局部约束和目标与电网模型一起考虑。 充电问题的表示涉及连续变量和整数变量的组合(特别是布尔性质的)。 它被公式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问题,使用次梯度方法求解。 将所提出的方法与集中式方法进行比较,集中式方法通常通过分支定界算法来解决。 结果表明,分散式方法能够实现接近集中式方法的性能,同时减少计算负担,特别是对于大型车队。 这些发现通过在测试案例上执行的模拟来支持。 ,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次梯度法;分散PEV控制;MPC策略;全局和局部约束;MILP问题;计算负担;测试案例模拟,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次梯度法:分散PEV充电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