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NG____
  • 浏览: 2255746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HDFS用户手册[官方整理]

 
阅读更多

【HDFS User Guide(2.2)】

 

一、Overview

    HDFS是hadoop应用的核心存储引擎,其中HDFS集群包含2种节点,一种为管理文件系统metada的NameNode,另一种为存储实际数据的DataNodes。HDFS架构文档中会详细描述它们,这个用户手册主要介绍用户或者管理员如何操作HDFS;HDFS架构图中表名NameNode与DataNodes和Client交互,Client在创建、修改、读取文件之前与NameNode交互以获取文件的meatadata,此后Client直接与DataNodes交互进行实际数据操作。

    1、 Hadoop,包括HDFS,可以在普通的商用硬件上良好的运行--存储数据和数据计算。它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而且扩展简单。Mapreduce,作为hadoop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用,适用与分布式应用中大数据的并行计算。

    2、 HDFS高度可配置,同是hadoop(HDFS)默认配置即可适用于大部分场景,在超大集群环境中,通常需要一些调优(配置修改)。

    3、 Hadoop本身基于java编写,它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平台。

    4、 Hadoop支持shell-like指令来与HDFS直接交互。例如通过“hdfs dfs -put”命令将本地文件发布到HDFS中。

    5、 Namenode和Datanodes都内置了Web server,我们可以通过web UI来检测系统的状态。

    6、 HDFS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和改进点,例如:

        A) 基于File的权限(permissions)和授权(authentication)

        B) Rack-awareness,机架感知,通过将不同的DataNodes逻辑上按照机架归类,可以在数据存储更好的保证容错能力(replication策略),已经在mapreduce任务调度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本地性(data-locality)。

        C) Safemode,安全模式,集群维护时的一种管理模式。

        D) fsck:一个工具指令,可以很方便的查看集群中文件系统的健康状况,比如发现丢失的blocks或者文件等。"./hadoop fsck <path>"。

        E) Rebalancer:如果DataNodes上数据分配不均衡(可能因为硬件设备调整,可能因为DataNode增减),可以使用rebalancer工具重新让数据在多个DataNodes上分布均衡。

        F) Upgrade:当软件需要升级时,可以使用内置升级工具来平滑升级软件系统(无数据丢失),当升级失败时,也可以安全的rollback。

        G) SecondaryNameNode(简称SNN):辅助Namenode,避免Namenode单点;它间歇性的对namspace进行checkpoint,以确保Namenode上的Editlog文件个数和文件大小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后期版本,将使用Checkpoint Node取代SNN,功能不变,集群中允许多个Checkpointer存在,它们可以并发的与NameNode通讯以及触发rollEditLog,不过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正在Checkpointing](参见下文)

        H) Backup node[HA模式下术语,即standy Namenode]:Checkpoint节点特性的扩展,它除了具有Checkpoint能力之外,还会把Namenode 的namespace备份在内存中,并实时的从Namenode节点上接受Edits流,并把它们应用在内存中,即它与Namenode中的namespace保持同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backup”。不过,目前一个Namenode只能有一个backup node注册,而且不能有额外的Checkpoint Node注册。(参见下文)

 

二、Web UI

    我们可以通过“http://name-node:50070”来查看集群的运行状况,以及查看HDFS文件系统存储情况,其配置信息可以在hdfs-site.xml中调整。

    1、dfs.namenode.http-address:namenode的Web UI地址,当namenode进程启动后,会附带启动一个web server,默认端口为50070。这个Web,是最常用的,也可以通过此地址查看HDFS文件系统。

    2、dfs.namenode.secondary.http-address:secondary namenode的Web UI地址,当secondaryNamenode启动时会附带启动一个web server,默认端口为50090;我们可以通过此地址查看其运行状况。

    3、dfs.datanode.http.address:注意命名和前者不同,每个datanode在启动时都会附带启动一个web server,默认端口为50075,不常用。

 

三、Shell命令

    1、大部分有用的HDFS用户指令,都可以在“bin/hdfs dfs -help”中获得。

    2、hadoop中dfsadmin指令,可以用来管理hdfs系统,“bin/hadoop dfsadmin -help”获得更多信息。如下为几个常用指令:

         A) -report:输出hdfs文件系统中基础的统计信息,这个指令最终会展示集群中“live nodes列表”以及每个node上blocks个数、空间利用率等。

        B) -safemode:管理员可以手动的让namenode进入、离开safemode,主要使用在系统维护、升级、故障解决的时候使用。

        C) -finalizeUpgrade:升级结束后,移除上一版本的backup数据。

        D) -refreshNodes:在修改hdfs-site.xml中“dfs.hosts”、“dfs.hosts.exclude”参数后,执行此命令,将会触发namenode重新加载上述两个配置,可以不用重启cluster即可使新的datanodes列表生效。

        E) -printTopology:打印出rack Id与datanodes的关系列表。

 

四、Secondary NameNode

    Namenode将修改操作保存在本地的一个Edit log文件中,当Namenode启动时,它将从fsimage(即checkpoint文件)读取hdfs状态,然后读取Edit log并重放,把这些变更操作再次保存在内存中,然后将内存中数据再次写入新的fsimage文件,并创建一个空的新的Edits log,至此,namespace数据恢复工作结束。因为NameNode只会在启动时merge这些edits logs和fsimage,因此当cluster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edit log可能非常庞大,将会导致namenode在下一次恢复时耗时较长。[如果多个Checkoint Node同时存在,只能有一个正在checkpointing,不过它们都可以出发rollEditLog操作,所以logs可能有多个]

 

    SNN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它间歇性的merge先前的fsimage和当前的edits log,并生成新的fsimage文件,以保持edits log的尺寸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它通常和Namenode运行在不同的节点上,因为它和Namenode消耗同样的内存。

 

    如下几个参数与Secondary NameNode有关:

    1、dfs.namenode.checkpoint.period:Secondary Namenode进行Checkpoint操作的时间间隔,默认为1小时,单位:秒。写入操作频繁的集群,可以适当缩小此值。

    2、dfs.namenode.checkpoint.txns:当namenode上uncheckpointed日志的条数达到此值时,将强制进行一次checkpoint,即使period时间没到;这是为了避免editlog日志文件过大。默认值为1亿。

    3、dfs.namenode.checkpoint.check.period:检测时间间隔,上述1)、2)为触发Checkpoint的时机,那么Secondary Namenode将间歇性的检测Checkpoint是否满足了条件。默认为60,单位秒。

 

    SNN将在“dfs.namenode.checkpoint.check.period”超时后,向Namenode发送一次RPC请求,获取到edits log的当前最大的txn id以及已经checkpointed 的txn id,通过这两个ID的差值,即可得知是否达到“dfs.namenode.checkpoint.txns”阀值,如果达到,则进行checkpoint。[参见NamenodeProtocol类]

 

    1、当Checkpoint时机触发,SNN将会向Namenode发送RPC并要求其对edits log进行rolling,此时Namenode创建一个新的空的editlog文件,并将此后的修改操作的日志保存在新的editlog中。(#rollEditLog,#startCheckpoint)

    2、SNN通过HTTP请求,从Namenode上“download” fsimage和edits log文件;此后再本地merge,生成新的fsimage文件。(dfs.namenode.http-address)

    3、SNN通过HTTP请求,将fsimage文件“upload”到Namenode上。接收成功,则返回。

    4、SNN向Namenode发送RPC请求,并告知“Checkpoint”结束,此后Namenode即可删除旧的fsimage和edits log文件。(endCheckpoint)

 

    在SNN上生成的fsimage文件结构和Namenode上的一样,这样可以保证当Namenode在恢复数据时不会有任何障碍。

 

    一个Namenode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SNN注册,我们可以通过在hdfs-site.xml中配置“dfs.namenode.secondary.http-address”来指定SNN的地址和端口,默认端口为50090;如果没有指定地址,HDFS将会在Namenode节点上启动SNN进程;事实上HDFS总会启动一个SNN进程。

 

<!-- 需要配置文件中增加如下配置,实现SNN Checkpointing -->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secondary.http-address</name>
	<value>secondary-namenode:5009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name>
	<value>namenode:50070</value>
</property>

 

    可以通过sbin/start-dfs.sh来启动HDFS进程,在此命令中可以指定是否启动SNN;默认是启动一个SNN进程。当然你可以使用"hadoop-daemons.sh"来指定启动的节点(namenode,snn,datanode),可以不启动SNN

##启动snn
$ $HADOOP_PREFIX/sbin/hadoop-daemon.sh --config $HADOOP_CONF_DIR --script hdfs start secondarynamenode

##关闭snn
$ $HADOOP_PREFIX/sbin/hadoop-daemon.sh --config $HADOOP_CONF_DIR --script hdfs stop secondarynamenode

##如果使用默认配置文件,可以将"--config $HADOOP_CONF_DIR"省略
##否则请指定目录

    也可以使用"bin/hdfs secondarynamenode"命令来启动SNN。

 

 

五、Backup Node(Standby Namenode)

    Backup Node具有SNN一样的Checkpoint功能,它可以完全实时备份namenode的状态,不过似乎它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Standby Namenode(无法自动切换),我们可以看成是HDFS HA架构而且Backup节点通常被使用在HA架构中;Backup Node像Namenode一样,将namespace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并与Namenode的状态保持同步;Namenode接收到(持久化后)edit之后将会stream给backup Node,当然backup node也会持久化它,同时在内存中保存;由此可见Backup Node确实是Namespace的备份节点。

 

    不过Backup Node不需要下载fsimage和edits log,因为它本身已经持有了和Namenode一样的数据,它只需要将内存中的namespace数据直接保存为fsimage即可,可见它相对于SNN而言,checkpoint是更加高效的。

 

    Backup Node上,checkpoint的时机和配置项和SNN一样,当Checkpoint触发时,Namenode也需要对edits log进行rolling,只不过backup node不再发送HTTP下载fsimage和log文件,当checkpoint结束后,仍然会将fsimage发送给Namenode,此后它们都清除旧的文件。

 

    不过需要注意,Namenode目前只能支持一个backup节点,此时SNN节点将无法注册。可以通过在hdfs-site.xml中配置“dfs.namenode.backup.address”、“dfs.namenode.backup.http-address”来设定backup节点;然后通过“bin/hdfs namenode -backup”启动backup节点。[默认backup节点不启动,启动前,请关闭SNN进程]。

    Namenode失效恢复时,需要首先清空"dfs.namenode.edits.dir"和“dfs.name.checkpoint.dir”,并将Backup节点上对应目录下的文件,全部copy过来,然后在此Namenode上执行"bin/hadoop namenode -importCheckpoint",然后才能启动Namenode。

 

    到目前为止(2.2+),在故障时,还不能做到Active NameNode与Backup能够自动角色切换,也不支持多个Backup节点,这些特性正在计划中。所以当Active Namenode失效后(主要是物理节点失效),需要手动复制backup节点的数据到新的Namenode上。

 

    Backup节点在启动前,需要像Namenode一样“hadoop namenode -format”,或者把namenode的"dfs.namenode.name.dir"下的数据copy到backup节点同等目录下;然后再backup节点中执行:

> bin/hadoop namenode -backup
##脚本退出,将会停止backup,在HA架构中,无需使用此命令。standby Namenode将自动启动。

    此后backup 进程就运行起来了。集群中,需要额外的增加如下配置: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name>
	<value>namemode:5007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backup.address</name>
	<value>backup-namenode:5010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backup.http-address</name>
	<value>backup-namenode:50105</value>
</property>

 

    Backup Namenode在HA中的其他特性,可以参见HDFS HA。

 

六、Import Checkpoint

    当Namenode物理故障,丢失了Checkpoint文件和edits log,如果有backup节点跟进,那么可以把backup节点的checkpoint和edits日志文件全部复制到Namenode同等目录下即可恢复(HA模式请参见其他文档);如果没有backup节点,只有SNN(或者Checkpoint Node),那么只能通过Checkpoint文件恢复最近的数据(缺失edits log,无法恢复Checkpoint之后的新数据)。目前而言(2.2+),Namenode尚无法实现自动切换和namespace恢复(包括HA架构)。

    1) 根据"dfs.namenode.name.dir"配置项,在Namenode上创建相应的空目录。

    2) 根据"dfs.namenode.checkpoint.dir"配置项,把SNN上的最新的Checkpoint文件Copy过来--同等目录结构(选择txid最大的fsimage文件);如果Namenode为新节点,还需要复制VERSION等其他文件(如果没有,则先进行namenode format)

    3) 使用"hadoop namenode -importCheckpoint"命令恢复数据。

 

    恢复过程,就是Namenode重放Checkpoint文件,然后生成namespace数据存储在“dfs.namenode.name.dir”中。

 

七、Rebalancer

    HDFS中数据或许分布并不是很均衡,比如集群中新增DataNodes,或者大量文件的删除。当需要放置新的blocks时,Namenode会考虑几个因素,来决定blocks最终放置在哪个Datanodes上。(参见Balancer类)

    1) 正在进行writing操作的block所在的DataNode上,保留一个replicas。

    2) 其中一个replicas分布在和1)不同的rack上的一个Datanode上。

    3) 其中一个replicas分布在和1)相同rack的其他Datanode上。

    4) 将HDFS 数据均匀的分布在集群中的所有Datanodes上。(rebalancer)

 

    在符合replication个数的情况下,依次按照上述顺序分布replication。因为各种原因,block可能分布不均,这会带来很多潜在的问题,比如集群中nodes负载不均衡,mapreduce本地性降低等。

    目前版本中,rebalance操作改为了手动,管理员手动触发可以通过如下命令reblance:

    1) “bin/hdfs balancer”。

    2) "bin/hadoop balancer [-threshod <num>] [-policy <policy>]",指定threshod,值为1~100的数字,此值将会覆盖默认的threshold,默认值为10。

    3) 上述两个指令为手动触发一次balancer,如果希望启动balancer特性,需要使用"sbin/start-balancer.sh"脚本。

./start-balancer.sh [-policy <policy>] [-threshold <num>]

    其中policy合法值为"datanode"、"blockpool",默认值为datanode,threshold默认值为10。通过此指令可以启动“reblancer”守护进程,此后集群将会自动reblancer。

    同理,也可以使用hdfs的服务启动方式,来启动reblancer服务:

./hdfs start balancer [-threashold <num>]

 

    threshold参数默认值为10,当集群中有些datanode上的空间利用率低于“under-capacity”或者高于“over-capacity”时,将会触发rebalancing;其中“under-capacity”为集群磁盘利用率平均值 - threshold,over-capacity为集群磁盘利用率平均值 + threshold;由此可见,当集群中datanodes磁盘利用率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导致blocks迁移。较小的threshold值会导致频繁的rebalancer,同时较小的磁盘容量和较大的block尺寸,不利于balancer;balancer时不会导致Namenode处于safemode模式,不过balancer过程将是很短暂的。

 

    balancer只会对datanode上的blocks有效,而不会对namespace数据有效。在balancer结束后,namenode上的blocks位置信息将会被修改。

 

    balancer过程就是直接将blocks文件在两个datanodes迁移,这是带宽消耗型操作。我们可以控制传输速率(重启生效),对于大集群而言,我们可以适当调高此值(10m/s):

<property>
	<name>dfs.datanode.balance.bandwidthPerSec</name>
	<value>1048576</value>
	<description>默认为1M/s,值越大传输效率越高</description>
</property>

    blocks在两个节点间复制并移动,当新的节点接受成功后,更新Namenode中blocks状态,当这些balance的blocks在新的node上正常运行1.5个小时之后,旧节点即可删除旧的blocks文件。

 

八、Rack Awareness

    大规模集群中,通常有数个节点组成(10+),为了提高集群容错能力,它们将部署在不同的rack上,尽管同一rack上的节点传输速率要优于跨rack传输。归结于hdfs replicas放置的策略,我们尽可能的对nodes进行跨rack部署,包括物理上,以及逻辑上的。

    物理上跨rack,即将多个nodes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机架上,它们连接在多个交换机上,这是提高容错能力的根本,尽管可能会偶尔导致mapreduce本地性不佳。逻辑上跨rack,就是在hadoop中人为的限定Datanodes所属的rack id,以辅助HDFS分布blocks;其中逻辑上区分rack,管理员总是需要提供的。

 

    可以通过如下指令查看Datanodes的topology:

>./hadoop dfsadmin -printTopology
...
Rack: /default-rack
   121.11.66.146:50010 
   121.11.66.145:50010 

    默认所有的Datanodes均属于“/default-rack”;我们需要使用如下2个配置项,来实现自定义的rack分区:

<property>
	<name>net.topology.node.switch.mapping.impl</name>
	<value>org.apache.hadoop.net.ScriptBasedMapping</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net.topology.script.file.name</name>
	<value>${$HADOOP_CONF_DIR}/rack-script.sh</value>
</property>

    其中"net.topology.node.switch.mapping.impl"默认为ScriptBasedMapping,即会根据"net.topology.script.file.name"指定的脚本位置,将Datanodes的hostname列表传递给脚本文件,脚本负责解析参数并返回它们依次对应的rack id,rack id结构为树层结构,例如"/datacenter1/rack1"。

 

    管理员也可以自己实现脚本解析类,参考ScriptBasedMapping实现,只需要继承DNSToSwitchMapping接口即可。

 

    脚本实现,可以参考:http://wiki.apache.org/hadoop/topology_rack_awareness_scripts

 

九、Safemode

    安全模式,当Namenode启动时将会加载fsimage和edtis logs文件以恢复集群状态数据,然后等待Datanodes报告其持有的blocks列表,直到足够的Datanodes跟进,以及足够个数的blocks激活;在此期间Namenode不会replication任何blocks,也不会向Client提供writting服务,我们称这种状态为safemode。

 

    当满足条件后,Namenode离开safemode,否则将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管理员也可以在软件升级、namespace备份、故障解决时,手动让Namenode进入safemode:

./hadoop dfsadmin -safemode <enter | leave | get>

 

   如下四个配置项会影响safemode的行为:

    1) dfs.namenode.replication.min:block最小replicas的个数,默认为1,;当block写入数据时,写入成功的最少副本数目(最小副本级别)。集群中block的replicas不得小于此值,否则Namenode 认为此block具有丢失的风险。

    2) dfs.namenode.safemode.threshold-pct:集群中满足1)中最小副本基本的blocks的占比,默认为0.999f;如果集群中满足条件的blocks占比小于此值,Namenode将不会退出safemode(wait);大于1的值,将导致Namenode无法自动退出safemode,<=0的值将导致Namenode不会进入safemode。

    3) dfs.namenode.safemode.min.datanodes:集群中存活的datanodes的最小值,默认为0;在存活的datanodes的个数>=此值后,Namenode才有可能退出safemode(还需要参考2)条件)。如果运行时,大面积datannodes离群,也会导致namenode进入safemode;这是一个集群稳定性保证参数。

    4) dfs.namenode.safemode.extension:当namenoede满足退出safemode模式之前,需要等待的时间,默认值为 30000,单位毫秒,可以设置为0。设置此值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集群在启动初期,各种不稳定因素,导致namenode反复进入safemode。

 

十、fsck

    fsck指令能够帮助我们查看HDFS系统的状况,比如missing blocks、under-replicated blocks、corrupt blocks(或者files)等情况,可以辅助诊断HDFS的故障情况。

    使用方式:./hadoop fsck <path> [-move | -delete | -openforwrite] [-files [-blocks [-locations | -racks]]]

    在新版中"hadoop fsck"指令被"hdfs fsck"替换,使用方式一样。

> ./hdfs fsck /
................................Status: HEALTHY
 Total size:    25458781 B
 Total dirs:    55
 Total files:   32
 Total symlinks:                0 (Files currently being written: 2)
 Total blocks (validated):      32 (avg. block size 795586 B) 
 Minimally replicated blocks:   32 (100.0 %)
 Over-replicated blocks:        0 (0.0 %)
 Under-replicated blocks:       0 (0.0 %)
 Mis-replicated blocks:         0 (0.0 %)
 Default replication factor:    2
 Average block replication:     2.0
 Corrupt blocks:                0
 Missing replicas:              0 (0.0 %)
 Number of data-nodes:          2
 Number of racks:               1
FSCK ended at Sat Aug 09 17:03:32 CST 2014 in 21 milliseconds

 

    over-replicated即备份个数大于"dfs.replication"的block个数,可能因为balancer或者调整replication个数导致;通常HDFS会自动删除多余的文件。

    under-replicated即备份个数小于"dfs.replication"的blocks个数,namenode将会择机为它们创建新的备份;不过此时管理员应该清楚,出现此问题的原因,请查看集群中是否有datanode离群或者硬件故障。

    mis-replicated即备份错误的blocks个数,即违反hdfs blocks放置策略;可能因为管理员随意调整replication因子导致,也可能因为rack整体故障后引起。目前HDFS尚不能自动解决这一问题,如果集群中有大量mis-replicated块,建议首先通过"hdfs dfs -setrep"指定手动调大整个集群(或者某个文件、路径)的replications,等重新replication结束后,再手动调小此值,此后HDFS将会根据blocks放置策略,删除那些多余的blocks备份。

 

    corrupt blocks表示损坏的blocks,指此block的所有副本都已损坏(无法使用);这种问题很少出现,一旦出现,几乎是致命的;极有可能是人为违反操作导致。一旦有损坏的文件或者blocks,可能会导致Namenode无法正常启动(处于safemode),我们只能清理这些损坏的文件:“hdfs fsck <path> -move”可以把损坏的文件或blocks移动到lost+found目录下,或者使用"-delete"移除那些损坏的数据。

    missing blocks即没有任何replication的block,通常是因为集群大规模物理故障导致。

 

十一、Upgrade

    当hadoop软件更新时,我们可以评估是否可以升级;升级的过程,请具体参见各个版本的相关手册。

    1) 在升级之前,先执行"hadoop dfsadmin -finalizeUpgrade",确保集群中所有nodes删除上一次升级的过程文件,并让当前版本作为稳定版。

    2) 关闭集群,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你可以备份一下metada;"hadoop dfsadmin -metasave <filename>"。通常,升级过程会在一个单独的测试环境中预演,以避免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

    3) 启动更新:bin/start-dfs.sh -upgrade。这将会导致集群中所有的节点以“更新模式”启动。

    4) 大部分情况下,更新是顺利的。在更新结束后,我们可以启动集群,并测试运行一段时间,如果没有问题,则执行"hadoop dfsadmin -finalizeUpgrade"。

    5) 如果更新过程失败,或者测试运行期间异常,我们仍然可以回滚到上一版本(时间数据并不丢失);首先关闭集群,然后运行"bin/start-dfs.sh -rollback"。

    6) 其中“hadoop namenode -rollback” 和“hadoop datanode -rollback”为分别回滚namenode和datannodes。

 

十二、其他

    如果集群中,需要新增datanodes,只需要在namenode的slaves文件中增加datanodes的地址即可,如果有rack脚本,需要增加其rack id映射。

    如果当前集群足够大,namenode内存不足支撑,请参看其他文档。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运行命令查询手册

    ### 运行命令查询手册知识点解析 #### 一、gpedit.msc——组策略编辑器 **知识点:** - **用途:**gpedit.msc 是一个用于管理计算机配置的工具,通过它用户可以更改和设置操作系统的行为。 - **功能:**能够对...

    CDH架构系列操作手册(个人整理,官网绝对可用,无密码).zip

    本套操作手册集合了个人整理的官方文档,涵盖了CDH的安装、配置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适用于想要深入理解和掌握CDH架构的用户。 首先,"Cloudera Manager Overview _ 6.1.x _ Cloudera Documentation.pdf"文档详细介绍...

    Hadoop入门手册

    这份文档可能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整理的经验结晶,因此,它涵盖了从Hadoop的基本概念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 Hadoop是Apache基金会开发的一个开源项目,核心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

    Hadoop、HBase、Hive、Pig、Zookeeper资料整理

    - **hive函数大全.doc**:这可能是一份详细列出Hive支持的各种内置函数的参考手册,帮助用户在编写HQL时查找和使用各种函数。 - **hive_installation and load data.doc**:这份文档可能介绍了如何安装Hive以及如何...

    原生版的hadoop和hive搭建部分整理.zip

    标题中的“原生版的hadoop和hive搭建部分整理”表明了这个压缩包主要涵盖了Hadoop和Hive的基础搭建过程,以及可能相关的配置和优化内容。Hadoop是Apache基金会的一个开源项目,它提供了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

    hive安装及相关知识整理

    Hive是Apache Hadoop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数据仓库工具,它允许用户使用SQL(称为HQL)进行大规模数据查询和分析。以下是对Hive安装及相关知识的详细讲解: **一、Hive简介** Hive最初由Facebook开发,用于解决海量日志...

    HBase官方文档中文版

    - **修订历史**:文档经过多次修订,中文版由周海汉翻译整理,部分基于颜开的工作。文档的最新版本可在线获取,也鼓励社区成员参与翻译和校对工作。 #### 二、HBase配置与部署 - **基础条件**:介绍了运行HBase所...

    hadoop培训资料

    Hive提供了数据整理、查询和分析服务,使得非Java背景的用户也能方便地使用Hadoop。 4. **Pig**:Apache Pig是用于大数据分析的平台,其主要语言Pig Latin提供了一种高级的抽象,简化了MapReduce程序的编写。Pig将...

    截图版说明:Hadoop实验参照手册一(安装VMware与CentOS).pdf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以下是从标题、描述、标签以及部分内容中提取和整理出的关键知识点: ### Hadoop实验参照手册 #### 实验目标概述 - **个人目标**:掌握VMware的安装与基本使用;学会在Linux环境下进行基础...

    hadoop权威指南(第2版)PDF

    总之,《Hadoop权威指南(第2版)》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Hadoop学习手册,它将引导读者逐步进入分布式计算的世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结合书中的实例和实践,读者将能够熟练运用...

    10大HBase常见运维工具整理小结

    7. **HBase Shell**:HBase的交互式命令行接口,允许用户执行各种管理操作,如创建表、修改表结构、查询数据等。虽然执行复杂操作可能较慢,但对于日常管理和诊断非常有用。 8. **Metrics和JMX**:HBase内置了丰富...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