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中国银联、银行卡检测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各大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专家,对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规范进行了一场内部评审会。
这场评审会的举办表明,由中国银联主导的NFC成为移动近场支付标准已经指日可待。
据《通信产业报》(网)独家消息,本次评审的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明确采用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并组织专家对NFC成为行业标准进行评议并形成专家意见,会后,央行将会把经过修定后的标准和专家意见上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待最后结果。
标准仍存争论
专家普遍赞同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成为行标。
多年来,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始终围绕由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和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展开,但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此前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电信运营商与各大银行频频合作推出基于NFC标准的移动支付金融产品说明,NFC已经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估计,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209亿元。移动支付虽然是新兴行业,但在今年也将跨入千亿规模的行业。这块巨大的蛋糕吸引着产业链上众多的利益集团。
在本次评审中,专家意见一方面针对着标准中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同集团之间利益的博弈。
在标准中,SE被翻译为安全模块、安全单元、安全组件三个概念,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王立建针对这个翻译问题要求必须要明确概念,标准中不可有模棱两可的概念。
共用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管理权将成为最大的争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指出,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手机终端将变成卡片的容器。TSM平台就好比苹果的AppStore,各家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提供的应用都被罗列在TSM平台上。
通信行业希望通过安全SE集成在(U)SIM卡的模式,通过对SIM卡的管理,以及建议能直连的业务直接直连不通过共用TSM,甚至独立建设TSM平台来保障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占据有利的地位。
而银联、发卡银行等则希望安全SE集成在SD卡等模式,或者运营商开放SIM卡接口能力等,抛开运营商借助既有的收单结算方面的优势控制共用TSM平台来获得利益。
此外,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闵昊则指出由于手机的特性可能在交易中出现失败的情况,要求标准中增加保障方面的内容。
2.4GHz未被完全放弃
虽然现在看来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成为产标已经指日可待,但2.4GHz标准并未被完全放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首席专家龚双瑾表示,2.4GHz标准专利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我国厂商手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鼓励自主创新,努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业务。2.4GHz标准被业界认为技术尚不成熟,然而不成熟的东西却更加需要标准的确立,如果不做标准将永远无法成熟。
近场支付究竟采用13.56MHz标准与2.4GHz标准一直是移动支付标准最终出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在看来在产标领域即将有明确的标准出台。
李晓枫表示,基于13.56MHz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适用于开放的通联通用环境,可兼容多个行业应用,便于联网通用的实现;而基于2.4GHz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成熟,目前更适用于封闭网络。
龚双瑾表示,希望在移动支付标准中既做13.56MHz也做2.4GHz.最终用户用哪个,则由市场来决定。
据不完全统计,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超过1400项专利掌控在Nokia、SONY、NXP、VISA手中,中国企业仅有34项边缘专利,技术核心专利几乎完全为国外控制。其中少数专利拥有者成立专利池并公开了收费标准,大部分专利持有者尚未加入专利池,专利陷阱隐患是客观存在的。
另据了解,2.4GHz技术标准现有300余项专利申请,全部为国内公司所掌握,其数量还在快速持续增加。其中核心专利大部分都在国外申请了国际专利优先权,为保护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3.56MHz标准与2.4GHz标准一起做,分别就不同环境应用不同的标准,相辅相成,可能是解决争执多年的标准之争的最终“答案”。而现在看来,针对NFC重点专利的侵权风险分析,绕开专利保护路径设计,将成为NFC“转正”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影响深远
移动支付产业链非常长,涉及银行业、通信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商户。无疑,移动支付行业标准的出台将对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经理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的最终出台,对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是利好的消息。有了标准,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更加明确的开展业务。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则无法形成共力,来更好的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
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王丽表示,银行业十分渴望未来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作用。如果没有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在未来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过程中,银行之间、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沟通将十分繁琐。
移动支付的环境(用户习惯、硬件铺设)还需要继续培育。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所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应用的最终选择权在用户,谁的服务好谁最终才能赢得客户的支持,以往通过卡片来维持客户数量的方式将一去不复返。
相关推荐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是指导移动支付产品开发和运营的重要标准,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主要涵盖了移动支付设备与基础技术的各项规范。本规范2015版的发布,旨在确保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以...
###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1卷-第2部分解析 #### 一、规范概述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是一部详细规定了移动支付领域各项技术要求的标准文档,旨在确保移动支付过程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其中,“第1...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应用卷 第1部分 UPcard应用技术规范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应用卷 第2部分 用于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UICS应用个人化规范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应用卷 第3部分:基于云端支付平台...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的第二卷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智能卡支付技术规范中的多应用安全规范,这是移动支付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涉及的智能卡能够满足高标准的安全需求。...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第3卷-第2部分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2013年版》是针对移动支付行业的重要文档,它全面概述了在2013年中国银联对于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这份规范分为四卷,旨在确保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标准化,以促进中国...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的第三卷第一部分,主要聚焦于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规范下的移动支付实体互联安全规范,旨在确保移动支付过程中各实体间的信息交互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未授权访问,保障用户资金...
###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解读 #### 标题与描述解读 标题与描述均指代了同一份文档——《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的第1卷第一部分,这表明文档聚焦于移动支付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对基础术语和定义的...
###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 第2卷:智能卡支付技术规范 — 第3部分:非接触式接口规范 #### 1. 范围 - **规范内容**: 本标准针对移动支付业务中涉及的非接触式支付系统的射频性能及应用接口进行了详细规定。...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设备卷 第1部分 智能卡产品技术规范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设备卷 第2部分 安全芯片技术规范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设备卷 第3部分 非接触式接口规范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第2卷-第5部分 知识点解析 #### 一、概述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是一部全面指导中国移动支付技术发展的标准化文件,它包含了多个部分,旨在规范移动支付领域的各个环节。...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的第1卷第4部分详细阐述了商圈联网通用技术规范,这是一项针对移动支付领域的重要技术文档,旨在规范移动支付应用在商圈环境下的互联互通,确保不同机构间的支付系统能够无缝对接,提高...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交换系统卷 第1部分 移动支付实体互联安全规范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交换系统卷 第2部分 数据短信转换平台CSTP系统应用和接口规范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 交换系统卷 第3部分 ...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的第二卷第六部分详细阐述了基于智能卡模式的移动支付实体间的互联安全规范,这是中国银联针对移动支付领域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规范不仅覆盖了远程支付实体的...
###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之术语与定义解析 #### 一、规范概述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是一项由银联发起并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旨在为移动支付产业提供一套全面的技术指南,确保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兼容性...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的第2卷第1部分深入探讨了移动支付智能卡技术规范的关键要素,这是移动支付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确保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兼容性。以下是对该规范核心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