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管家做Team head的时候,工作很杂很繁琐,虽然项目把控还不错。但一直没有系统的对工作进行总结。后来我逐渐的认识到,其实当时的管理方式就是典型的敏捷开发管理模式。听起来这个概念还是很高大上的感觉。其实也没那么神秘。说起敏捷开发,并不是因为敏捷而敏捷。这个东西并不是神器,实施了就可以解决所有软件公司的问题,而是要结合自己公司的特点和问题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
大家都知道,公司刚开始需要研发出一款产品并且能够使公司赚钱的产品,不过大部分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容易一下就能做出来,很多公司还没有成功的产品资金链就断掉了,公司也死掉了。我们公司虽然不至于像很多创业公司资金那么紧,但一直都是维持着创业公司的这种思想,毕竟电信的钱不好赚公司还是要勒紧裤腰带算帐。我们是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实施敏捷开发的呢?一个难题,很大的难题!
我们技术团队人员是这样的配置:1名技术总监、2名资深开发工程师、1名高级开发工程师、2名潜力开发工程师、1名前端开发、1名测试。技术总监需要处理很多团队管理、客户管理的工作,能够参与项目的时间最多每天二分之一。2名资深开发需要负责给其他工程师做导师,参与新项目开发时间大概有80%。高级工程师要预留项目学习时间,参与项目的时间大概有90%。潜力开发工程师需要有一些时间学习技术和项目,但是基本可以做到70%的时间投入项目。前端开发和测试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革命,属于机动部队。
现在总共有六个老项目在维护,两个新项目需要开发。六个项目的维护总共需要每周4人天时间(人天指需要花1个人4天的时间完成一个事情)。其中一个新项目“项目1”大概估计120人天的开发时间,需要1个月之内开发完成。“项目2”大概估计要40人天的开发时间,需要2周开发完成。而现在的人力按照能够投入的时间算一下,总共资源为 (1 * 1/2 + 2 * 8/10+1 * 9/10+2 * 7/10) 30天 = 132 人天,6个老项目每周需要4人天,一个月4周,需要 4 * 4 = 16人天。项目能够投入的资源有 132 – 16 = 116人天,而总共需要120 + 40 = 160天,足足少了44人天,这看起来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不过到最后,我们还是使用敏捷开发完成了这两个项目,也没有影响老项目的维护。我们是怎么操作的?最开始我们两个开发,这个时候只要两个人就能够很好的合作把产品开发出来,不需要什么模式。随着人员的扩充,团队间如何协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就需要好好思考下了。
尝试一,传统软件开发模式。整个过程为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任务分解计划安排、开发设计、编码、测试、交付、验收、维护。这个模式也是大家最常使用的模式,不过套用在我们公司时我们是这么操作的。
传统开发过程
由于公司创业,老板有一个想法,但并不能很好的描述需求,所以需求分析的任务落在技术总监身上。系统设计和任务分解刚开始是技术总监完成,后面资深开发工程师可以承担一部分。开发设计可以让各个开发工程师完成,资深工程师进行把关,再到测试人员测试,最后再交付用户验收、技术维护。看起来很好的模式,开发了几个产品最终有的延时有的产品离用户的期望差距甚远,参与项目团队的人信心受挫。
为什么会失败呢?后来思考了这些问题:
1、技术总监不是产品经理,不能够承担产品设计的责任。老板是信任技术总监能做好产品,就交给他做。但这里搞混了一个概念,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技术总监应该起到项目经理和架构师的作用。项目经理管控项目进度和计划、架构师把握整体技术问题。而技术总监接到这个任务又不能不做好,责任所在。说到底,就是机制没有把产品设计和项目经理区分开,不等于技术实现者就是产品设计者。更多的应该让老板或者其他业务人员承担产品设计的工作。
2、需求不稳定,变化后改动代价大。由于创业,需求为了适应市场会经常调整,但是一但调整,很多开发计划就会受到相应的调整。如果部分功能已经正在开发,调整需求后很多工作要重新开始,严重影响了技术同事积极性。业务不调整需求是不可能的,他们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用户满意了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不过如果调整,代价太大,很多代码要重写,大家就会责怪技术总监或者项目负责人没有把握好需求。
3、团队经常加班,但战斗力不强。 核心团队疲于应对需求、技术开发、老系统维护,没时间指导新同事技术学习,而新同事技能暂时还没有发挥出来干活效率低,任务经常延期,没有成就感。核心团队事情很多,没有时间整理项目文档,新员工没有文档上手慢。大家每天很多事情,需要加班才能完成,比较疲惫。每个人除了工作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回家看看电视、陪陪家人、看看书学习一下等。如果让一个员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工作,他能同意,他家人也不一定同意。让大家愉悦的开发,比疲惫的上班效率要高很多。
4、交付软件质量差,离用户期望差距大。创业时大家的想法都是好的,大干一番,做一个所有人都爱使用的产品。现实是残酷的,大家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老板不满意、用户不埋单,付出的努力没有人认可。交付的软件没时间自测试,或者自测试不充分,交给测试又是一大堆问题。有些公司还没有测试,直接出去给用户,相当危险。这样交出去的公司不仅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还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口碑。
不是说传统软件开发模式不好,只是不太适合我们这种创业公司。开始尝试其他模式,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体制就不能把大家的最大生产力发挥出来。
尝试二,敏捷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敏捷方法强调以人为本,专注于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软件。在高度协作的开环境中,使用迭代式的方式进行增量开发,经常使用反馈进行思考、反省和总结,不停的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敏捷开发的主旨:
一:个体及交互比流程与工具更具价值
二:可用的软件比冗长的文档更有价值
三:与客户的协作比合同谈判更有价值
四:对变化的响应比遵循计划更有价值
而我们之前的问题,交付软件客户不满意、延期、需求更改代价大貌似都可以解决。这么好的模式赶紧要试试,先看一张敏捷开发的流程图。
创业公司敏捷开发敏捷流程化
敏捷开发简单流程:
1、产品负责人将整个产品设计成产品backlog。产品backlog就是一个个需求列表。backlog可以理解为需求或者要做的事情,我们用mpp来实现这个计划。
2、召开产品backlog计划会议,预估每个backlog的时间,确定哪些backlog是需要在第一个sprint中完成的,即sprint的backlog。(sprint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一起开发的一个任务集合)
3、把sprint的backlog写在纸条上贴在任务墙,让大家认领分配。(任务墙就是把 未完成、正在做、已完成 的工作状态贴到一个墙上,这样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任务的状态 )
4、举行每日站立会议,让大家在每日会议上总结昨天做的事情、遇到什么困难,今天开展什么任务。(每日站立会议,是在每天早上定时和大家在任务墙前站立讨论,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5、绘制燃尽图,保证任务的概况能够清晰看到。(燃尽图把当前的任务总数和日期一起绘制,每天记录一下,可以看到每天还剩多少个任务,直到任务数为0 ,这个sprint就完成了)
6、sprint评审会议是在sprint完成时举行,要向客户演示自己完成的软件产品 。
7、最后是sprint总结会议,以轮流发言方式进行,每个人都要发言,总结上一次sprint中遇到的问题、改进和大家分享讨论。
我们怎么结合敏捷开发解决现有项目的问题,要记得任何措施都是为了保证按时按质按量把软件交付给用户,不要为了敏捷而教条实施敏捷,公司不能产生商业价值,任何先进的理念或者技术都是无意义的。我们做了这些措施:
创业公司敏捷开发敏捷流程化
敏捷开发简单流程:
1、产品负责人将整个产品设计成产品backlog。产品backlog就是一个个需求列表。(backlog可以理解为需求或者要做的事情)
2、召开产品backlog计划会议,预估每个backlog的时间,确定哪些backlog是需要在第一个sprint中完成的,即sprint的backlog。(sprint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一起开发的一个任务集合)
3、把sprint的backlog写在纸条上贴在任务墙,让大家认领分配。(任务墙就是把 未完成、正在做、已完成 的工作状态贴到一个墙上,这样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任务的状态 )
4、举行每日站立会议,让大家在每日会议上总结昨天做的事情、遇到什么困难,今天开展什么任务。(每日站立会议,是在每天早上定时和大家在任务墙前站立讨论,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5、绘制燃尽图,保证任务的概况能够清晰看到。(燃尽图把当前的任务总数和日期一起绘制,每天记录一下,可以看到每天还剩多少个任务,直到任务数为0 ,这个sprint就完成了)
6、sprint评审会议是在sprint完成时举行,要向客户演示自己完成的软件产品 。
7、最后是sprint总结会议,以轮流发言方式进行,每个人都要发言,总结上一次sprint中遇到的问题、改进和大家分享讨论。
我们怎么结合敏捷开发解决现有项目的问题,要记得任何措施都是为了保证按时按质按量把软件交付给用户,不要为了敏捷而教条实施敏捷,公司不能产生商业价值,任何先进的理念或者技术都是无意义的。我们做了这些措施:
1、推广敏捷开发理念。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强制推行一项制度效果一般都不怎么好。要能推行下去的任何东西一定要大家接受的,才能被认可。
首先培养测试小妹学习敏捷开发,后续让她承担部分产品责任人和敏捷指导者的角色,原因有:
a、测试要验收功能,必须理解业务需求。
b、测试也是QA质量体系的一块,学习好了对于软件质量有个更深的认识。
c、团队大部分是男生,女生推广更有亲和力一些。
召集所有技术团队开会准备推广。开始和测试小妹好好讨论下,怎么给大家说更有效,更容易接受。她要讲解一定要自己非常清楚敏捷开发,并且准备充分知识点。开会时先指出我们现在问题,让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解决问题吗?现在我们做的产品,客户不认可、老板不满意、自己很累没有成就感,有什么办法解决。在大家讨论后,抛出敏捷开发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认可的。大家可能会问到如何执行、落地,可以尝试找一个项目试点,如果实施成功就可以让大家全面推广,不成功也只影响了部分项目。
2、搭建敏捷开发环境。大家要实施敏捷开发,需要比较好的基础条件保证敏捷开发顺利进行。
这个工作基本由技术经理和几个资深点的开发人员实现技术架构,svn 环境,maven环境,数据库环境的搭建。项目的规范是和约束,代码风格,全部在这个阶段沟通到位。
3、敏捷项目实施。整个公司建立以业务目标为导向的氛围。就以“项目1”来说,目的是完成这个项目,需要进行这几步:
先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意向聚集一批完成这个目标的勇士,不管技术和非技术。如果聚集的人不够,技术总监可以根据总体项目的投入机动调整资源以支持,不过条件允许的话还是根据大家意愿来聚集。最终“项目1”召集了一个技术总监、一个资深开发、两个潜力开发、一个前端、一个测试,除去大家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总共可以算作4个人。
充分调动客户(老板和业务同事)参与进项目,他们的参与直接决定了项目成功与否。结合之前的经验,如果他们参与不够,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就不是他们要的,或者离他们要的差距很大。他们刚开始加入的时候,很迷茫有时会表现的比较抗拒,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坚持让大家把第一个sprint开发成功,使大家尝到甜头。让他们全程参与项目也是表示了我们拥抱变化,如果有需求变化,就添加任务到任务墙,大家可以对所有任务的时间有个全面了解,如果超过sprint结束时间就需要业务决策哪些功能不在这个sprint周期加入。
技术总监安排和客户沟通,客户这里指老板和业务。测试小妹负责和客户沟通记录,技术总监辅助。多次沟通后,尝试让测试把需求原型用最简单的工具绘制出来,技术总监审核通过后和客户沟通确认,反复迭代,直到整个需求大家没有异议。很多公司这种需求是有一个专门产品负责人来执行,但按照我们目前的人力是没办法做到的。这里没有让技术总监做主要是为了避免之前出现的问题,过度技术设计产品。
产品设计出来后,召集项目成员分解任务,确定每个任务的时间,可以使用敏捷扑克牌来估计。
任务分解尽量控制在 1-2天的粒度,这样大家1-2天就可以做出一个能测试的原型,尽早可以集成测试发现问题。一个sprint的任务集合尽量控制在1-2周,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会出现疲劳,太短的sprint会让大家觉得工作太多,做完一个又一个。“项目1”估算结果为120人天,总共投入4个人,需要30天4周时间,我们切成了4个sprint,差不多1个月时间完成,满足业务的时间要求。
分阶段实施sprint,绘制任务墙,划分未开始、已计划、进行中、完成、燃尽图。把要做的sprint任务上墙,贴到未开始的地方。
创业公司敏捷开发任务墙
每日站立会议大家认领任务。包括业务任务、开发设计、开发编码、前端设计开发、测试等都是一个个任务,统一管理起来。强调的是一个团体,如果有同事请假,其他同事可以顶上完成任务。站立会议总结昨天的任务是否有问题,对于当前的任务有什么建议,尽量控制在15分钟内,有效会议。这里不会像以前业务或者项目经理追着大家屁股要结果,而是团队驱动,每天大家做的事情都反映在墙上,谁出现了什么状况,大家都会帮他想办法,保证整个项目能够成功。每一个任务完成,由项目执行者把任务从进行中贴到完成区域。再从未分配区域认领新任务贴到进行中的区域。
软件开发过程。认领任务后,怎么保证大家开发有质量的代码?团队有资深点的工程师,不需要太多指导,直接可以参与项目的开发。而学习型工程师,需要指导帮助才能一步步做用例、系统分析。技术总监不建议认领太多开发任务,他负责开发团队的概要设计审核,没有审核通过的设计不能开发,并指导大家分析和设计系统。大家都知道,系统思路有了,剩下就是技术实现的过程,只要技能掌握熟练实现基本难度不大。大家可能会问,敏捷开发不是强调软件开发的产品是软件,而不是文档吗?我们这里也不是像传统开发软件一样为了文档而文档,只是让大家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写下来,只有经过自己仔细设计后才能把思路清晰的写下来。大家写的时候也不需要长篇大论,这样的文档是不欢迎的,受欢迎的文档只需写出用例分析,表设计,复杂的逻辑需要画出流程序列图。
结对编程。之前这个编程模式被无数人调侃过,其实也不可能让每一个项目全程都是两个人结对编程。这个不现实也浪费资源。我们的结对是在大家开发一个难点模块时,会给结对的人增加一项任务去配合其他开发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其实我们在开发时,很多时候都会结对,比如指导新同事、讨论设计模块,而之前这些都没有算在我们的开发工作量里。
项目演示和总结会议。在项目结束后,让所有参与项目的成员都参加,一起演示给客户。
展示,并解答客户的问题,充分让大家感受到收获的果实。总结会议主要对于这个sprint中大家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分享,并为下一个sprint做准备。
经过敏捷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团队的战斗力一直比较强(我们一周有时候要上4个活动,还不错吧),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业务的参与使整体需求把控也很好,大家沟通多了,团队成员之间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沟通和解决,30天的任务基本能提前5到6天完成。我们多出来的时间,让大家每周有一天或者半天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但是这些研究最终必须体现出成果。比如后台开发想研究一个新技术,最后做完需要写个ppt 给大家分享下。既能让大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给大家创造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氛围。
ps:所有的模式都不应该是教条的模式,先进的模式并不是好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套用一句俗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得住耗子的才是好猫。
相关推荐
RSG 2024年敏捷嘉年华大会(脱敏)PPT合集,共23份。...规模化敏捷联合作战沙盘之「乌托邦计划」.pdf 站在新时代路口的敏捷.pdf AI驱动下的敏捷团队革新:结构重塑与成员蜕变.pdf 百度智能研发提效落地实践.pdf
例如,通过敏捷开发方法,团队可以快速迭代,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的团队协作在产品开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协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协作效率,同时解决协作中的...
首先,"狼性精神"中的嗅觉敏捷体现在游戏团队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团队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快速捕捉到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以便及时调整产品策略,确保游戏产品的竞争力。这种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够帮助团队抓住...
在软件开发等IT行业中,敏捷开发方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迭代和跨职能协作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开发效率。 为培养出强大的团队精神,管理者需要创造一个促进合作的环境,鼓励开放的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信任,...
- **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虽然团队成员努力学习各种开发工具、阅读开源代码、研究设计模式、单元测试、敏捷编程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产品的代码质量、界面友好度、架构合理性等常常被忽视。 #### 向正规化...
4. 强大的分支模型:Git的分支机制非常灵活,允许开发者轻松创建、切换和合并分支,鼓励并支持敏捷开发和并行开发。 5. 高级合并工具:Git内置强大的合并工具,能够自动解决大部分冲突,对于复杂的合并场景,还支持...
- 微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敏捷开发模式,特别是在一些快速迭代的产品开发中。 5. **宏观视野**: - 微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视从整体角度出发,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够符合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 6. **流程...
- **敏捷开发与迭代**: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迭代,及时反馈,使得需求变更能够被及时纳入项目计划,减少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 结语 走出软件作坊,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关键在于转变思维模式,从依赖个人英雄...
- **敏捷测试**:在敏捷开发框架下,采用迭代、增量方式进行测试,强调快速反馈和团队协作。 - **持续集成/持续测试**:自动化测试与开发过程紧密结合,每次代码更改后立即运行测试。 4. **测试文档** - **测试...
该战略源自2015年12月,由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提出,目的是构建更高效的服务体系,将重复性的业务功能整合到中台,让前台团队更加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 1. **大中台小前台战略** - **小前台**:代表前线业务团队,...
6. 逐步引入适合小型企业的开发方法,比如敏捷开发等轻量级流程,提高团队效率。 四、个人成长与企业转型的关系 员工个人的自我提升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基石。员工需要积极学习最新的开发技术、工具和方法,比如设计...
在项目管理方面,书中可能涵盖敏捷开发和迭代模型的应用。敏捷方法强调快速响应变化,通过短周期的迭代来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适应市场需求。而作为程序员,理解和实践敏捷原则,如用户故事、站立会议和持续集成,能...
3. **作战室(War Room)**:作战室是一种项目管理方法,将团队成员集中在一个物理空间中,以增强沟通和协作,如第3题所述。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高效率的项目。 4. **资源管理趋势与实践**:项目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