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阅读更多

(从QQ空间搬过来了)

 

最近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文版,没看过原版)。
 
对于成功学。
我是向来对成功学持怀疑态度的。
什么是成功?在哪方面成功?为什么要成功?
人类存在的意义还没搞清,就想着要成功?
如同无处不在的选秀节目,我觉得成功学泛滥是浮躁的产物。
人各有志,真正的成功状态对每个人都不同。
成功是“注定”的,是事情发展后理所当然的结果,水到渠成。
任何需要刻意耗费大量努力才获得的“成功”都不是真正的成功。
如同“任何需要借助外力的‘逍遥’,都不是真正的逍遥”(《逍遥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看这书的原因就不说了。我读得也比较粗浅(大量的叙事)。
很多人对这书的评价很高。这书销量也极高。
 
1. 先说否定的。
1.1 它是讲成功学的。
成功学都是功利的。参照之前对成功学的“怀疑”,坚实的否定基调已被打下。
 
1.2 成功学往往会将一些经不起严格推敲的理论或论据作为“公理”,并以此拓展证明自己的一些理论。此书也不例外。
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已经偏向了洗脑的节奏。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没有自己的主见,书读得越多越傻。

1.3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在读高考满分作文。
(对,你没有看错,我把这一点归到否
定。)书中各种名人名言,各种事例举证,论点论据编排……几乎和写高考议论文一个套路。
名人名言是在议论文中是及其苍白的论据,在我的评分标准里只有减分的命
。原因就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道理(别人能说,为什么我不能说?为什么别人说的就是对的,我说的就是错的?)。
事例论证?有科学依据吗?有统计数据吗?
样本怎么取的?再说统计也有离谱至极的,有可能根本就不能反映事物本质。
 
2. 书中也有一些正确的,或比较有用的观点。
2.1 内在本质比外在言行更具说服力。
如果表里不一,表面做得再好也不能服人。
 
2.2 反求诸己,由内而外。
因追求速成特效反而制造了许多问题之后,才会了解,有些根本的问题不能以肤浅的方式解决。
求助于外力所得到的幸福、成功或解决问题之道,往往经不起考验。
 
2.3 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能。
产出就是完成的任务,产能就是完成任务的能力。类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利器”的目的是“善事”。“利器”和“善事”都要抓。
 
2.4 希望员工如何对待顾客,就要如何对待员工。
 
2.5 惟有参与,才有认同。
提高员工福利,让他们参与实实在在的分红,自然干劲十足。
如果员工还在为生计工作,那公司在对外的公益慈善方面肯定得不到员工真心实意的付出。
再者,作为盈利公司,就不要去做公益慈善。做什么都是伪善。就像黑商拜佛。
关于公司出钱为员工搞一些俱乐部、兴趣培训课程等。肯定得建立在员工生活优越的
基础上。同时,如果不能保证每位员工都能获得优质的体验就索性不要搞。还不如折现平分
 
2.6 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物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2.7 管理是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则是确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2.8 勇于说不。
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急迫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2.9 对事将效率,对人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2.10 高效能合作的秘诀是授权。充分信任型的授权,才是有效的管理之道。
 
2.11 合作前要阐明期望。(丑话说前头)
 
2.12 合作要尊重差异
 
2.13 如果想要合作,就不要突出个人或单位的业绩。
要合作,奖励机制就得符合合作的要求。对个人或单位的奖励会导致内部竞争,互相拆台,当然不利于合作。要合作,就得设立合作的目标,奖励机制也已此为依据,奖励覆盖面要光,参与的都有奖,不能突出个人或单位。
 
 
其实大道理就那么几个,其它道理都是从这些大道理衍生出来的(“道法自然”)。人之所以会对非常多的道理产生或相见恨晚,或耳目一新,或不明觉厉等感觉,是因为他们没有去做过从大道理到各种细道理的推论,或根本没能力去推论。
 
最后。
世人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世人多只重结果,却忽略了分析过程的重要性。
(我说的是“分析过程”的重要性,是为了强调分析事物本质的重要性。我绝不是“享受过程”、“欣赏沿途风景”的“伪君子,真loser”。)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成功了。
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可以成为成功的原因。屁都是香的。
失败了,做得再好都是败寇,什么都可以成为失败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描述同一件事,可以用褒义词也可以用贬义词。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