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摘自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来源
似乎有点奇特。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
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
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以在各个
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和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
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另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设计电脑软件。一
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
物品与劳务量。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法拉利( F e r r a
r i)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 c a r c i t y)是指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如一个家
庭不能给每个成员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
水平的生活。
经济学(e c o n o m i c 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在大多数社会
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惟一的中央计划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
动来配置的。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
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例如,经济学家
探讨一种物品众多的买者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最后,经济
学家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
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虽然经济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用几个中心思想把这个领域统一起来。在本
章的其余部分,我们将叙述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即使你开始时完全不懂这些原理,或者
如果你觉得它们并不能使你完全信服,也不必担心。在以后各章中,我们将更充分地揭
示这些思想。这里介绍的十大原理只是要让你了解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概况。你可以把这
一章作为“即将到来的吸引力的预演”。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
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
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做
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
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
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
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
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
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
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
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
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
间的选择。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
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
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
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
了,或者结果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
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
入减少了。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 f f i c i e n c y)是
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 q u i t 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
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
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
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
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
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
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
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
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
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
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
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
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
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
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
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
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费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
益。
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
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
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
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
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
怪。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涉及到灰色阴影。当到了吃午饭的
时间时,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在快餐或猪排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当
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或一天学习2 4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
一小时复习功课而不看电视。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 )这个术语来描
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
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考虑边际量来做出最优决策。例如,假设你向一位朋友请
教,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他给你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
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你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你的决策。你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
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做出这种决策,你需要知道,多上一
年学所带来的额外利益(一生的更高工资和学习的全面享受)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学
费及你上学时放弃的工资)。通过比较这种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你就可以评价多上一
年学是否值得。
另一个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
2 0 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 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
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 0万美元/ 2 0 0,即5 0 0美元。马上就会有人得出结论:航空
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 0 0美元。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
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 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 0 0
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
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 0 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
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
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
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
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
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
多摘些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利益也高了。正如你将看到的,价格对市场上—在这种情
况下,苹果市场—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了解市场如何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公共决策者决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
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它还鼓励人们坐公共
汽车,而不是自己开车,并鼓励人们在离自己住的近的地方工作。如果税收足够大,人
们就会开始驾驶电动汽车。
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他们就会以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束。例如,考虑一下有关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但5 0年
前并不是这样。2 0世纪6 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 Ralph Nader )的著作《任何
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
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一个人系上安全
带时,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因为这项法律
还通过改变激励而影响了行为。相关的行为是司机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
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司机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
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
当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例如,人们在道路有
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这并不奇怪。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一个
司机的成本-利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司机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换
言之,安全带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利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
的反应一样—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安
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更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但(与
司机不同)没有得到增加的保护的利益。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
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1 9 7 5年的一项研
究中说明了汽车安全法实际上有许多这类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
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
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
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没有人对汽油税高的欧洲比汽油税低
的美国开车的人少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
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
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前四个原理讨论了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
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
1.2.1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
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
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被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
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
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
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也会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
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
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
过得更好。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
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的交易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
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
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
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在世界经
济中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的伙伴。
1.2.2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
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
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
入购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
经济福利。自由市场包括大量物品与劳务的许多买者与卖者,而所有人都主要关心自己
的福利。尽管是分散的决策和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但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
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在他1 7 7 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
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本书的目的之
一就是要解释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当你学习经济学时就会知道,价格就
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
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卖出什么时关注价格,所
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
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关于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经济活动中的技巧有一个重要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
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这
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也因此扭曲了家
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还解释了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更大伤
害。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
了。
1.2.3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果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
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如果一个农民预见到他的
谷物会被偷走,他就不会种庄稼,而且,除非假设顾客在离开前会付费,否则餐馆就不
会提供服务。我们都依靠政府提供的警察和法庭来保护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
力。
但是,对于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还有另一种回答。尽管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
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
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
割。
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
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 外部性(e x t e r n a l i t y)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
观者福利的影响。例如,外部成本的典型例子是污染。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
场势力,市场势力(market power)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
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
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在存在
外部性或市场势力的情况下,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
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
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
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
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
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
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
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我们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
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最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1.3.1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在2 0 0 0年,美国人均收入约为3 . 4 1万美
元。同一年,墨西哥人均收入为8 790美元,而尼日利亚的人均收入为8 0 0美元。毫不
奇怪,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
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
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入的增长每年为
2 %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人均收入每3 5年翻一番。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人均收入约为开始时的9倍左右。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
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
率(p r o d u c t i v i t y)的差别—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
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
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
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
上个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美国工人的真正英雄行
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 2 0世纪7 0年代和2 0世纪
8 0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
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
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
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
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1.3.2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 9 2 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 . 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也就是1 9 2 2年
1 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 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
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i n f l a t i o n)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
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2 0世纪2 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
个经济问题。例如,2 0世纪7 0年代期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多,杰拉尔德·福特(
Cerald Ford)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与此相比,在2 0世纪9 0年代,
通货膨胀是每年3 %左右;按这个比率,物价2 0多年才翻一番。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
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
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 0世纪
2 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
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2 0世纪7 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
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2 0世纪9 0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
相关的。
1.3.3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
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
的。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
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简单地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
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
(正如2 0世纪8 0年代初的情况),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 0世纪9 0年代后期的情
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好几年。因此,菲
利普斯曲线是理解经济中许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它对理解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用雇用的人数或生产的物品与劳务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
预测的波动—是重要的。
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
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
与失业的组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
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文件《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pdf》中虽然没有直接列出这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但是通过提供的部分片段,可以归纳出一些关键的经济学概念,如权衡取舍(tradeoff)、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边际变化...
【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经济学入门的基础,由著名经济学家N. 格里高利·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并互相影响。以下是这十大...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经济学入门的基础,由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格雷戈里·曼昆提出,这些原理广泛应用于理解个人决策、市场机制以及政府的角色。以下是这些原理的详细解读: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
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与答案.doc
【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经济学入门的基础,它们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帮助我们理解个人、企业和社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以下是这些原理的详细解释: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经济学十大原理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zip
首先,经济学十大原理包括了权衡取舍的概念,强调了成本是为得到某样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其它事物。理性人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边际效益,即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带来的额外满足。激励机制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会对刺激做出...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的学科,这涉及到...总之,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为我们揭示了经济活动背后的逻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从而做出更明智的个人决策和政策选择。
1. **导论**:介绍经济学十大原理,包括人们面临权衡、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等,这些原则为我们理解经济决策提供基础。 2. **供给与需求**:市场如何通过供给和需求来调整价格和数量,以及这对市场福利和公共...
本资源为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涵盖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复习题和答案,涉及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知识点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种活动时所放弃的其他活动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一...
经济学十大原理概括了个人决策、市场交易和整体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1. 权衡取舍:每个人都在做决策时面临取舍。 2. 成本是机会成本:获取某物的代价是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决策时倾向于最小...
3. 经济学十大原理: - 权衡取舍: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 成本与收益:理性人会关注边际效益。 - 激励反应:人们会根据激励调整行为。 - 贸易和市场:贸易能增进双方利益,市场通常是资源配置的...
前四个原理体现了人么如何做出决策。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以下三个是指出人们如何互相交易。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好。 市场是...
[精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x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经济学入门的经典篇章,由N. 格里高利·曼昆撰写,本教学PPT由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陈宇峰编译。这十大原理涵盖了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决策、市场运作以及整体经济的运行方式...
经济学十大原理是这一学科的基础,涵盖了多个核心概念。 1. **稀缺性**:指资源有限,但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是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2.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做出选择。 3. **效率**: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包括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成本是放弃的机会、理性人考虑边际、对激励的反应、贸易的利益、市场的有效性、政府的作用、生活水平与生产能力、货币发行与通胀、失业与通胀的权衡。这些原理构成了经济学...
[精选]经济学的定义与十大原理.pptx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任何决策都有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我们必须放弃其他东西。例如,政府在追求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 2. **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成本不只是金钱,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