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hmygodlzl
  • 浏览: 21406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功夫在诗外 ---- 街头偶会旧友的一点感触

阅读更多
    中午吃完饭,天气正好,遂沿着世纪大道一个人散步。正走着,一个熟悉的脸庞跃入眼帘----这个人是我大学的同学,一起逛操场深夜谈心的朋友,在学校读研后去日本深造三年,后来又去美国读博士后,前天刚回国省亲----已经八年不见,前天还相隔万里,就这么突然地在茫茫人海中,两个人偶遇街头,一番慨叹,不胜唏嘘。
    虽然分别了这么久这么远,毕竟是学校里的朋友,心理上没有距离,很短的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聊了各自的经历,以及时间给彼此留下和带走的东西----工作以后真是少有这样可以直触心底的畅谈,话语不多,传达的东西却可以充盈心扉,很快对彼此的状态都有了了解,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校园,从来没有分别过。
    谈话中提到了一个话题,就是毕业这么多年,时间除了在脸上留下点风霜,还在心灵上留下的沉淀。这是我比较深刻地感触到的东西,被偶遇的旧友一激荡,就想总结一下,写下来,算是对当前心境的一个快照吧,----这是我当前走到的高度和看到的风景。
    工作九年多了,一直打拼在软件行当里,做过开发,带过团队,待过国内公司,也待过外企,有过春风得意,也有过压抑苦恼,要总结一下工作这些年的感触,第一个想到的词语是“功夫在诗外”----工作之内的事情是作诗,把工作做好的功夫是工作之外的,高于工作本身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做事做人的方法,还有些不知道怎么归类的元素。废话少说,直入正题。
    我是这么看待人的一生:一片天一片地搭起来一个舞台,存在过和存在着的每个人都来到这里,演绎一段故事;在故事之中,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但是要保持一种可以随时“跳出”故事的心态----当然你不可能真正跳出来,但你至少可以提醒自己:这是故事中的一段,当下的意气风发,当下的落寞失意,都是故事情节的需要,风雨阳光都是风景,你始终要走过去,再走过去。在这个前提下我这么看待工作:一个公司搭起一个小的舞台,大家彼此的故事在这里交错,大家来这里的目的虽各有不同,但都会有沟通合作的诉求,有学习进步的诉求,都是想把事情做好,所以实际工作中的磕磕碰碰没有必要,即使发生了也完全可以客观地去看待,对事不对人,过去和将来我们会在不同的地方,何必在此多做纠结呢? 这个想法有点出世的味道,但在这种心态之下,好多东西可以看的很轻,一笑而过,工作和生活真的可以多一些快乐。原来带过的一个团队最初成员间有点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当我把这些道理传教士般跟大家讲过以后,在我离开之前团队的氛围都很融洽。少一点计较,多一份豁达,这对工作对生活都有教益。
    在上面这种心态下,工作中的困难就不再那么讨厌了。相反,困难是一块块垫脚石,可以让人走向更高的地方。我至今记得在第一个公司的时候,曾经被一个问题挡了两个星期,最终灵光一现解决掉;除了书本和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解决困难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更有价值,也更深刻。人们碰到困难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让我碰到?要是...就好了。很多人在还没有动手解决困难前,先被这些心头升起的情绪耗掉了一些气力和勇气。这两个东西是可以割裂开来看的----困难,和你面临困难时的情绪。前者客观存在,要解决的,而后者,你可以尽一切可能消灭掉,我认为,消灭这种情绪的过程就是你提升修养的过程,像佛家修禅,先去掉狂躁的情绪,进入恬淡的心境。心静了,力气都花在解决问题上,反倒可以得心应手了。蚌病得珠,困难是宝,工作中如是,生活中也如是。
    人力有限,量力而行,工作中有些困难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不了的,要么团结其他人一起来做,要么可以放一放再做,也别忘了,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放弃,如果这个困难可以放弃解决的话。放弃不应轻言,因为放弃的选择有限,选择放弃时机是个问题,如果没有人给出让你信服的答案,就相信自己的决定吧。
    解决一切困难都有一个方便法门:分析困难,抽象困难,找本质,从本质着手解决。解决一个bug是这样,分析设计一个软件系统是这样,解决一个软件团队效率问题是这样,协调几个团队工作也是这样。原来的时候听说哲学是研究其他学科的学问,一直不明白,这些年下来,有点明白了,于是现在案头枕旁开始多了几本哲学书。这年头读哲学有点装B的嫌疑,真诚地读也会落得真诚地装B的嫌疑,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自己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东西,一点点追根溯源总是会追到形而上的层次,既然哲学关注这事儿,看看肯定有益。把人生当作一段故事的话,作为故事中的人,你总要有所思想,如果忙碌一生不静下来想想,百年之后,你真的存在过么?
    工作中势必要与人合作,人际间合作第一要义我觉得是信任。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一两个星期或者一两件事情你就可以知道哪个人可以信任,哪些人言行不一。用你判断别人的标准衡量一下自己,你就知道如何立信。如果你可以保质保量完成三件别人交给你的事情,不管这个人是你的上司,同事还是下属,也不管这件事是大是小,你就应该可以取信于这个人。当然,信任是很脆弱的东西,十件事情建立起来的信任,可以让一件事情给破坏掉,所以立信不易,但是一旦你在所在的环境建立了信义,你将受益无穷。
    人与人的沟通可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也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人讲话喜欢拐弯抹角打太极,有人喜欢直来直去,这都不重要,跟人沟通不光是通过语言的,即使是语言上的沟通,也不光要听别人说出来的话,还要听他没有说出来的,后者更重要一些。我不认为世上存在读心术,但是善于领会别人话语背后的意思,对工作中的沟通很必要,当然,不是用在揣摩上司心思的地方,是用在增加沟通效率和发现潜在问题的地方。
    最近才看到有个词儿叫“罗生门”,没看过小说也没看过电影,但是大概知道这个词的含义,大抵是说,一个东西经过不同的渠道或者视角来看,就变成了几个东西,最终真相(真相本身也是一种观点)被隐藏,无人知晓,娱乐圈的事情大抵如此。工作中的事情很多也是这样的罗生门,所以,遇事切莫妄下断语,多看多听,有条件的话自己参与,当你有足够的信心接近真相的时候,再发表看法。工作中根据现象线索顺藤摸瓜找到原因的过程堪比侦探破案的,这个过程需要很多逻辑推理的方法,哲学体系里有系统化的此类方法,所以哲学是个好东西。

    看看上面写下的东西,有点跳跃,一直习惯让大脑自己表达,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因为感触最深的肯定是首先跳出来的。但是说是对工作的感悟,一下笔离真正的工作还有点距离,后面再有想法再有时间就再写吧。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