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151222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EclipseEye:
fair_jm 写道不错 蛮详细的 谢谢分享
SWT/JFace专题 --- SWT中Display和多线程 -
fair_jm:
不错 蛮详细的 谢谢分享
SWT/JFace专题 --- SWT中Display和多线程
深入Workbench框架(结合UIPersistent)
1.整体架构E-R图
工作台(Workbench)包含一个或多个WorkbenchWindow,每个WorkbenchWindow又包含0~n个WorkbenchPage,不过一般情况下就一个WorkbenchPage页面。
WorkbenchPage中包含了Editor、View、Perspective等信息,其中Editor和View是在界面上用户可见的,透视图Perspective虽然可以通过透视图Bar进行切换,但它并不是UI组件,它只是View和Editor的集合,其中有Layout布局管理器可以控制View和Editor在Page也中的呈现。
我们要实现一个View或Editor,首先是要扩展org.eclipse.ui.views或org.eclipse.ui.editors扩展点,然后需要指定一个实现了ViewPart或EditorPart的实现类通重写createPartControl这个方法实现自定义的View或Editor的界面。
然而,在WorkbenchPage中为了有效利用系统资源是通过懒加载的形式加载ViewPart或EditorPart这些UI组件的。具体实现就是通过ViewFactory和EditorManger分别维护着Page中的View和Editor的引用,
称为ViewReference和EditorReference。只有当View和Editor需要显示时才通过这些Reference创建Part。
Part创建的时序图:
下面以创建一个view part的过程进行说明:
可以任意实现一个View,然后在createPartControl方法里打上行断点,debug模式启动该插件,可以通过Debug视图的状态栈信息,追踪View的整个创建过程:
把viewID传给当前的WorkbenchPage
1.通过ViewFactory创建ViewReference;2.调用ref.getPart方法创建View
getPart方法是ViewReference的抽象父类WorkbenchPartReference的方法,采用了模板方法的模式调用了抽象方法 protected abstract IWorkbenchPart createPart(),而这个方法在ViewReference中实现。最终在createPartHelper方法中调用到了cratePart方法,创建了ViewPart:
其中PartSite抽象类的子类有:EditorSite和ViewSite
重其构造参数中就能大概猜出PartSite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了吧:
一个reference中包含了part的具体实现(ViewPart,EditorPart等)。
PartPane实现了LayoutPart控制part在Workbench中的布局。
WorkbenchPartReferences 使得SWT resources的懒加载成为了可能
IWorkbenchPartReference 的生命周期图示:
3.Workbench Layout
一个LayoutPart管理着一个矩形区域内的widgets集合,同时可以包含或排列其他的layout parts,控制着相关区域的拖放功能(如常见的Editor区域的拖动,分成同时可编辑的区域等)、提供缩放的功能等布局相关的控制功能。
其中的PartPane就是控制着views或editors在workbench中的呈现。
4.Action Bars
(在上一篇的Action中有提到,此篇不再介绍)
参考资料:
http://www.eclipse.org/articles/Article-UI-Workbench/workbench.html#mozTocId917303
1.整体架构E-R图

工作台(Workbench)包含一个或多个WorkbenchWindow,每个WorkbenchWindow又包含0~n个WorkbenchPage,不过一般情况下就一个WorkbenchPage页面。
WorkbenchPage中包含了Editor、View、Perspective等信息,其中Editor和View是在界面上用户可见的,透视图Perspective虽然可以通过透视图Bar进行切换,但它并不是UI组件,它只是View和Editor的集合,其中有Layout布局管理器可以控制View和Editor在Page也中的呈现。
我们要实现一个View或Editor,首先是要扩展org.eclipse.ui.views或org.eclipse.ui.editors扩展点,然后需要指定一个实现了ViewPart或EditorPart的实现类通重写createPartControl这个方法实现自定义的View或Editor的界面。
然而,在WorkbenchPage中为了有效利用系统资源是通过懒加载的形式加载ViewPart或EditorPart这些UI组件的。具体实现就是通过ViewFactory和EditorManger分别维护着Page中的View和Editor的引用,
称为ViewReference和EditorReference。只有当View和Editor需要显示时才通过这些Reference创建Part。
Part创建的时序图:

下面以创建一个view part的过程进行说明:
可以任意实现一个View,然后在createPartControl方法里打上行断点,debug模式启动该插件,可以通过Debug视图的状态栈信息,追踪View的整个创建过程:
把viewID传给当前的WorkbenchPage
IWorkbenchPage page = PlatformUI.getWorkbench().getActiveWorkbenchWindow().getActivePage(); page.showView(id);然后调用busyShowView方法,源码如下:
protected IViewPart busyShowView(String viewID, String secondaryID, int mode) throws PartInitException { Perspective persp = getActivePerspective();//先得到当前的透视图 //首先,会通过透视图查找是否存在对应id的Reference IViewReference ref = persp.findView(viewID, secondaryID); IViewPart view = null; if (ref != null) { view = ref.getView(true);//很关键,下面会说 } if (view != null) { busyShowView(view, mode); return view; } // 如果没有view的reference,就通过透视图的showView方法,下文会继续说 view = persp.showView(viewID, secondaryID); if (view != null) { busyShowView(view, mode); ..... } return view; }其实Perspective的showView操作就两步:
1.通过ViewFactory创建ViewReference;2.调用ref.getPart方法创建View
* Shows the view with the given id and secondary id. */ public IViewPart showView(String viewId, String secondaryId) throws PartInitException { ViewFactory factory = getViewFactory(); IViewReference ref = factory.createView(viewId, secondaryId); IViewPart part = (IViewPart) ref.getPart(true); ... .. }既然创建View的实际动作是通过ViewReference.getPart()方法完成的,下面看一下其具体实现:
getPart方法是ViewReference的抽象父类WorkbenchPartReference的方法,采用了模板方法的模式调用了抽象方法 protected abstract IWorkbenchPart createPart(),而这个方法在ViewReference中实现。最终在createPartHelper方法中调用到了cratePart方法,创建了ViewPart:
private IWorkbenchPart createPartHelper() throws PartInitException { IWorkbenchPart result = null; IMemento stateMem = null; if (memento != null) {//获取View状态的持久化信息 stateMem = memento.getChild(IWorkbenchConstants.TAG_VIEW_STATE); } IViewDescriptor desc = factory.viewReg.find(getId()); // Create the part pane PartPane pane = getPane();//pane,就是表示一个窗口,负责View的窗体展现 // Create the pane's top-level control pane.createControl(factory.page.getClientComposite()); ...... try { IViewPart view = null; try { UIStats.start(UIStats.CREATE_PART, label); view = desc.createView();//创建ViewPart } finally { UIStats.end(UIStats.CREATE_PART, view, label); } if (view instanceof IWorkbenchPart3) { createPartProperties((IWorkbenchPart3)view); } // Create site site = new ViewSite(this, view, factory.page, desc); actionBars = new ViewActionBars(factory.page.getActionBars(), site, (ViewPane) pane); site.setActionBars(actionBars); ..... int style = SWT.NONE; // Create the top-level composite { Composite parent = (Composite) pane.getControl(); ViewDescriptor descriptor = (ViewDescriptor) this.factory.viewReg.find(getId()); if (descriptor != null && descriptor.getPluginId() != null) { parent.setData(new ContributionInfo(descriptor.getPluginId(), ContributionInfoMessages.ContributionInfo_View, null)); } content = new Composite(parent, style); content.setLayout(new FillLayout()); try { UIStats.start(UIStats.CREATE_PART_CONTROL, label); view.createPartControl(content);//调用重写的方法,完成view内容的填充 parent.layout(true); } finally { UIStats.end(UIStats.CREATE_PART_CONTROL, view, label); }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ViewFactory中维护了一个ViewReference的集合ReferenceCounter,其内部是一个“ViewID:引用次数对象”为键值对的HashMap,调用createView时会先从counter中获取该view所对应的Reference信息,如果不为空就调用addRef把引用次数加1,否则会创建一个新的reference并添加到counter中。
IViewReference ref = (IViewReference) counter.get(key); if (ref == null) { IMemento memento = (IMemento) mementoTable.get(key); ref = new ViewReference(this, id, secondaryId, memento); mementoTable.remove(key); counter.put(key, ref); getWorkbenchPage().partAdded((ViewReference)ref); } else { counter.addRef(key); }每个View的reference的次数可以是0~n次,当为0时会通知下一次releaseview时把ViewPart从page中移除。
public void releaseView(IViewReference viewRef) { String key = getKey(viewRef); IViewReference ref = (IViewReference) counter.get(key); if (ref == null) { return; } int count = counter.removeRef(key); if (count <= 0) { getWorkbenchPage().partRemoved((ViewReference)ref); } }2.看一下Reference和Part的内部E-R图示

其中PartSite抽象类的子类有:EditorSite和ViewSite
重其构造参数中就能大概猜出PartSite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了吧:
public PartSite(IWorkbenchPartReference ref, IWorkbenchPart part,IWorkbenchPage page)一个Site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part的内容(包括part本身,part的pane,contributions,selection provider等),实现了客户代码和reference、消息服务(Message serverse)之间的通信。
一个reference中包含了part的具体实现(ViewPart,EditorPart等)。
PartPane实现了LayoutPart控制part在Workbench中的布局。
WorkbenchPartReferences 使得SWT resources的懒加载成为了可能
private void disposePart(WorkbenchPartReference ref) { if (isDeferred()) {//ref被引用的次数是否大于0 pendingDisposals.add(ref);//如果在被引用,就先放到一个临时性集合中不进行dispose } else { //如果没有引用了,则进行ref.dispose操作,会dispose掉它所持有的全部资源(part,pane等) partList.removePart(ref); ref.dispose(); } }
IWorkbenchPartReference 的生命周期图示:

3.Workbench Layout

一个LayoutPart管理着一个矩形区域内的widgets集合,同时可以包含或排列其他的layout parts,控制着相关区域的拖放功能(如常见的Editor区域的拖动,分成同时可编辑的区域等)、提供缩放的功能等布局相关的控制功能。
其中的PartPane就是控制着views或editors在workbench中的呈现。
4.Action Bars
(在上一篇的Action中有提到,此篇不再介绍)
参考资料:
http://www.eclipse.org/articles/Article-UI-Workbench/workbench.html#mozTocId917303
发表评论
-
再说SWT中的滚动面板ScrolledComposite实现
2013-06-19 15:43 2353记得以前写过一篇关于滚动面板的文章 SWT中 Scrolle ... -
OSGi参考资料
2013-04-18 01:11 694基于 OSGi 的面向服务的组件编程 探索 OSGi 框架的组 ... -
CDT(编辑、调试)参考资料
2013-04-17 02:15 1126CDT编辑器 --------- 构建基于 CDT 的编辑器, ... -
Workspace Resource框架专题(3)处理工作空间资源更改事件
2013-04-17 01:44 13993 处理工作空间资源更改事件 工作空间API允许工具对它 ... -
Workspace Resource框架专题(2)workspace 框架API
2013-04-17 01:27 15042 工作空间API 本 ... -
Workspace Resource框架专题(1)Resource的概念
2013-04-17 01:12 14101 Resource的概念 如 ... -
如何恢复断点及Marker
2013-03-05 00:41 0如何恢复断点及Marker -
Eclipse插件开发中的Action
2013-02-24 23:10 2024插入点用来定义菜单出 ... -
Eclipse开发中编辑器(Editors)和视图(View)总结
2013-02-24 22:58 29381.视图(Views) 视图( ... -
SWT/JFace专题 --- 对话框向导(Dialogs Wizards)
2013-02-24 22:42 2279对话框向导(Dialogs Wizar ... -
SWT/JFace专题 --- JFace
2013-02-24 22:37 1680JFace JFace是基于SWT的一套图形工具包,它没有为 ... -
SWT/JFace专题 --- SWT中Display和多线程
2013-02-24 15:25 3271Display 1.Display 的创建 一个SWT程序 ... -
SWT/JFace专题 --- SWT API 结构
2013-02-23 18:31 1096SWT API 结构 1.布局类(l ... -
Eclipse启动过程(源码级剖析)
2013-02-20 03:24 3444双击eclipse安装目录下的eclipse.exe运行后,会 ... -
SWT/JFace专题 --- SWT结构浅析
2013-02-23 17:02 1036SWT技术是一套基于Java的 ... -
Eclipse平台体系结构
2013-02-21 23:56 19571.Eclipse平台体系结构 1 ... -
RCP平台架构
2013-02-23 14:11 1507RCP 富客户端通常是指具有独立用户界面的客户端程序。富客户 ... -
Ant构建脚本相关
2013-02-18 01:26 0Ant构建脚本相关 -
CDT源码架构研究
2013-02-18 01:24 0CDT源码架构研究 -
SWT/JFace专题 --- SWT/JFace概述
2013-02-23 16:59 883SWT(Standerd Widget Toolkit,标准图 ...
相关推荐
内容概要:该文档介绍了一个用C++编写的控制台应用程序,主要功能是在新年来临之际展示倒计时、播放音符以及渲染烟花效果,最终以艺术字体显示新年祝福语。具体实现了粒子系统来模拟烟花绽放,并定义了不同形状(如“2025”)由小点组成的图像,再逐帧更新显示,营造烟火燃放的视觉冲击力。此外还有通过 Beep 函数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以配合倒计时刻度,同时加入了输入姓名和许愿的功能增加互动感。 适用人群:熟悉C/C++语言基础的学生群体及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小项目加深对控制台操作的理解的学习者;也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有趣的案例用于节日庆祝活动中。 其他说明:由于使用了许多特定于 Windows 平台的API函数,比如 Beep(), SetConsoleTextAttribute() 和 GetStdHandle(), 本程序仅能在 Windows 上运行良好。并且涉及到了较多关于粒子系统和声音处理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此讲解一些图形渲染的基本原理和音频处理方法。
儿歌、手指谣、律动.docx
【文章链接:https://blog.csdn.net/2403_86849624/article/details/145739426?spm=1001.2014.3001.5502】基于 MSP430 微控制器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集成了温湿度、光照度、烟雾浓度以及 PM2.5 浓度等多参数的监测功能,具备数据显示、阈值设置和报警等功能。通过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的协同工作,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环境信息,并为用户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和有效的预警。文中深入探讨了系统的硬件选型、电路设计、软件编程思路及关键代码实现,经实际测试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关键词:MSP430;环境监测;传感器;数据处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准确、实时地监测环境参数,对于预防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COMSOL仿真的电磁超声压电接收技术在铝板裂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COMSOL模拟:电磁超声压电接收技术在铝板裂纹检测中的应用,comsol电磁超声压电接收EMAT 在1mm厚铝板中激励250kHz的电磁超声在200mm位置处设置一个深0.8mm的裂纹缺陷,左端面设为低反射边界。 在85mm位置处放置一个压电片接收信号,信号如图3所示,三个波分别为始波,裂纹反射波(S0模态)和右端面回波(S0)。 ,comsol;电磁超声;压电接收;EMAT;裂纹缺陷;信号接收;波;始波;S0模态;右端面回波,电磁超声检测技术:裂纹缺陷定位与信号分析
MATLAB环境中基于PSO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系统:可视化界面下的障碍物自定义与终点规划,MATLAB实现PSO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系统:支持自定义障碍物、起点终点的可视化界面操作,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可视化界面,可自定义障碍物,起点和终点。 ,MATLAB;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 机器人路径规划; 可视化界面; 自定义障碍物; 起点和终点,MATLAB PSO算法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可视化界面
五电平无刷直流电机BLDC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研究:转速稳定、多电平可调参数的Matlab Simulink模型应用,五电平无刷直流电机BLDC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研究:转速稳定、多电平可调参数的Matlab Simulink模型应用分析,五电平无刷直流电机BLDC矢量控制仿真模型,给定转速1000r min,运行良好; 三电平,两电平均可做,可调参数; matlab simulink模型 ,五电平BLDC矢量控制; 仿真模型; 1000r_min; 三电平控制; 可调参数; Matlab_Simulink模型。,五电平BLDC矢量控制仿真模型:三电平可调参数,1000r/min良好运行,Matlab Simulink实现
VSG预同步控制与电流双环控制的Matlab仿真模型研究及电力电子入门指南,基于Matlab的VSG预同步控制仿真模型:涵盖并网逆变器、VSG控制及电流双环管理等多模块研究参考文献详实电力电子仿真入门指南,VSG预同步控制matlab仿真模型 主要模块: 并网逆变器+VSG控制+预同步控制+电流电流双环控制 锁相环、三相准PR控制、PWM。 并附带参考文献,内容详实,适合电力电子入门仿真参考。 ,VSG预同步控制; MATLAB仿真模型; 并网逆变器; VSG控制; 预同步控制; 电流双环控制; 锁相环; 三相准PR控制; PWM; 参考文献。,Matlab仿真模型:VSG预同步控制及多模块协同仿真研究
WIFI密码查看器支持Windows系统,简单实用,欢迎下载
1998-2022年各地级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数据(含原始数据+计算过程+结果) 1、时间:1998-2022年 2、指标: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产业结构高级化 3、来源:城市统计NJ 4、计算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第三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 5、范围:290+地级市 6、缺失情况:缺失情况与年鉴一致,表内附有年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三次产业占比)原始数据,以2022年地级市名单进行统计整理,2017年年鉴未统计全市层面数据,为市辖区数据
Skyline TerraExplorer Pro 5.1.3
1、文件内容:v4l-utils-0.9.5-4.el7.rpm以及相关依赖 2、文件形式:tar.gz压缩包 3、安装指令: #Step1、解压 tar -zxvf /mnt/data/output/v4l-utils-0.9.5-4.el7.tar.gz #Step2、进入解压后的目录,执行安装 sudo rpm -ivh *.rpm 4、更多资源/技术支持:公众号禅静编程坊
项目工程资源经过严格测试运行并且功能上ok,可实现复现复刻,拿到资料包后可实现复现出一样的项目,本人系统开发经验充足(全栈全领域),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会抽时间努力为您解惑,提供帮助 【资源内容】:包含源码+工程文件+说明(如有)等。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可实现复现;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功能ok 【项目价值】:可用在相关项目设计中,皆可应用在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期中/大作业、工程实训、大创等学科竞赛比赛、初期项目立项、学习/练手等方面,可借鉴此优质项目实现复刻,设计报告也可借鉴此项目,也可基于此项目来扩展开发出更多功能 【提供帮助】: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抽时间努力解答解惑,提供帮助 【附带帮助】:若还需要相关开发工具、学习资料等,我会提供帮助,提供资料,鼓励学习进步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说明文件(如有);整理时不同项目所包含资源内容不同;项目工程可实现复现复刻,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程序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它功能。供开源学习/技术交流/学习参考,勿用于商业用途。质量优质,放心下载使用
风力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及仿真分析:Maxwell电磁仿真在1.5兆瓦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与工况研究,基于Maxwell电磁仿真的1.5兆瓦风力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与工况分析,1.5兆瓦风力发电机 maxwell电机电磁仿真 风力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分析及工况分析 ,关键词:1.5兆瓦风力发电机; Maxwell电机电磁仿真; 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 永磁同步发电机分析; 工况分析。,Maxwell电机电磁仿真:风力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与工况分析
XChart插件,用来做图表,但是图表不能做出很好看的样式
基于FVC2002数据集的MATLAB指纹识别系统研究与应用,基于MATLAB的FVC2002指纹数据集识别系统研究与应用,基于MATLAB的指纹识别系统 数据集为FVC2002指纹数据集 ,基于MATLAB; 指纹识别系统; FVC2002指纹数据集,基于MATLAB的FVC2002指纹识别系统
内容概要:本文由甲子光年智库发布,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以及DeepSeek作为AI技术变革标志性产品的现状和前景。文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从技术驱动到需求驱动的战略转变,正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时期。DeepSeek通过对算力的极致优化,不仅展示了性价比极高的训练路径,还引领了算力效率的新拐点。2025年起发布的AI模型逐渐减少参数量,以支持更多场景下的高效部署,特别是移动终端和边缘计算领域。与此同时,以深度强化学习为核心的R1训练框架与非Transformer架构下的液态神经网络模型(LFM)共同开启了新一轮算法革新浪潮。 适用人群:对AI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行业从业者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用于了解AI技术的当前瓶颈与发展方向,把握算法创新、算力优化等方面的具体进展。适用于投资者研判行业趋势、技术人员跟进最新研究成果。 其他说明:文章详细阐述了DeepSeek的产品特点与市场反响,以及在全球AI治理框架下各国政府的态度变化。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的性价比优势促进了普惠AI的发展,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获得了参与高水平AI项目的可能性。此外,文章还提及了美国政府内部关于AI政策的变化情况,揭示了中美两国在未来科技竞争格局下的潜在博弈态势。
基于栅格法的D*算法路径规划在Matlab中的实现与注释:自定义起点、终点与障碍物位置,基于D*算法和栅格法的Matlab路径规划:自定义地图与避障路径搜索,D*算法路径规划 Matlab路径规划 栅格法 可自行更改绘制栅格地图,自定义起始点目标点位置、未知障碍物位置 遭遇障碍物,重新搜索路径! matlab实现 详细注释 仅提供代码 ,D*算法;Matlab路径规划;栅格法;自定义起始点目标点;未知障碍物;重新搜索路径;matlab实现;详细注释,Matlab实现D*算法栅格路径规划:自定义障碍与详细注释版
基于51单片机protues仿真的搬运机器人设计(仿真图、源代码) 流程说明: 1,一上电,先通过按按键设置物块的高度和体积 2,注意,物块高度或者体积只要有其中一个为0时,不能开始搬运 3,按下开始搬运按键,即开始搬运, 流程是 机械臂先把物块抓取到机器车上, 机械臂减速 机器车带着物块前往目的地 机器车减速 机械臂把物块放下来 机械臂减速 机器车回到物块堆积处(此时机器车是空车) 机器车减速 蜂鸣器响,提示本次搬运已经完成 4,这时候按下机器复位按键,开始下一次设置物块参数和搬运 搬运物块完成提示模块 第一行显示的是物块的高度和机器车与物块堆积处的距离 第二行显示的是物块的体积或者直径或者质量
航天模拟器文件、蓝图、代码
四策略融合的SSA优化BP神经网络分类预测研究——MISSA-BP框架下的收敛性能与实验结果分析,SSA优化BP神经网络分类预测的MISSA-BP模型:四策略融合提升算法性能的实证研究,四策略融合改进SSA优化BP神经网络分类预测(MISSA-BP) 改进点文献 目前相关分类文章数量中外都不是很多。 改进创新足,抓紧入手抓紧发个人感觉英文开源中文核心都不是问题。 改进点:中文注释清晰 融合spm映射、自适应-正余弦算法、levy机制、步长因子动态调整4种策略改进 改进后效果非常好 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极少代数即完成收敛,显示均方误差。 最大迭代次数:500(根据具体图像可调) 独立运行次数:30 初始种群数量:30 测试函数对比算法:SSA,CSSA,TSSA 对比效果和测试函数(一共22个函数只列出了部分)函数形状均给出,有需要,改进部位有详细说明文档(附带改进参考文献) 代码注释明确,替数数据集即可使用,该价格只是代码 ,关键词: 1. MISSA-BP 优化; 2. SSA 神经网络分类预测; 3. 四策略融合; 4. 文献改进点; 5. 分类文章数量; 6. 改进创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