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phy
  • 浏览: 34474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大西洋底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陈寅恪的名字

阅读更多
刚才看锵锵三人行,我还奇怪呢,窦文涛和嘉宾都把陈寅恪读作陈寅QUE(确),我一直读陈寅KE(恪)的。网上搜了一下,这个名字读音还是颇有争议的。

翟华 写道
近年来的国学热中,人们常常提到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儒”——陈寅恪。陈寅恪(1890年6月16日-1969年10月7日),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能够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余种语言,尤精梵文和巴利文。就是这位被誉堪称史上最强的语言大师,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汉字难题:陈寅恪的“恪”字应该怎么念?

这个问题,对于有幸与陈寅恪熟识的学术界同事、学生而言,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他们一直将陈寅恪的“恪”读为què(音“确”)。比如陈寅恪的高徒、也堪称大师级人物的季羡林先生,便是如此。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这里有一段央视《东方时空》采访季羡林先生的节目,各位可以听一下,季先生就是把老师陈寅恪的“恪”字说成“确”。

但是,查一查国内出版的《新华字典》或者《现代汉语词典》,“恪”字却明明只有一个发音:kè(音“克”)。所以,大部分只是在书本上认识陈寅恪先生的人,一般把陈寅恪的“恪”读为“克”。不仅如此,从《说文解字》到《康熙字典》,“恪”(本作“愙”)都只有“苦各切”一个音,即“克”。我现在打字使用的谷歌拼音软件,只要输入chyk就会自动显示“陈寅恪”,但是要是全拼chenyinque,就找不出“陈寅恪”这三个字,因为对谷歌而言,“恪”只有一个发音,那就是“克”。

这样,按照陈寅恪名字中“恪”字的读音,就出现了读“确”的“正确派”和读“克”的“恪守派”。

“正确派”有一个有力的证据,那就是陈寅恪的夫人、子女也都把这个“恪”字念成“确”。陈寅恪女儿陈美延说过,她在北平上小学时起,在填学籍报家长名时就读“确”。而在陈寅恪先生曾经任教的中山大学的一些老人还记得,每当有人将陈先生名字念为“克”时,陈夫人纠正说要念“确”。由此,把“恪”读成“克”渐成气候,一些刚入大学校园的历史系学生,往往会把陈寅恪的“恪”念“克”,这时总会有老师耐心地纠正说这个字在这里念“确”。当这个学生毕业以后当了老师,就会用同样的方式纠正新一代的学生。

但是,“恪守派”有比陈夫人更强有力的证人,那就是陈寅恪本人。1940年5月陈寅恪致牛津大学的英文亲笔信的署名是Tschen Yin Koh,证明他本人“恪”的读音成接近“克”,而不是“确”。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和他的夫人杨步伟女士写的《忆寅恪》一文中有这样的记录:“我那时是用英文写的日记,记了Y. C. Chen括号里注‘陈寅恪’。......到了八月二十日才发现寅恪用的自己的拼法,那天的日记上就写了去访‘YinKo Tschen’。‘陈’字的拼法当然就是按德文的习惯,但是‘恪’字的确有很多人误读若‘却’或‘怯’。前者全国都是读洪音ㄎ母,没有读细音ㄑ母的,而‘却、怯’在北方是读ㄑㄐㄝ,所以我当初也就跟着人叫他陈寅ㄑㄐㄝ;所以日记上也先写了‘Y. C. Chen’了。(参见《陈寅恪印象》,钱文忠编,学林出版社)。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个“恪”字,陈寅恪本人读ko,而陈夫人、子女以及同事、学生坚持要读“确”,而陈寅恪本人也不去纠正呢?对这个似乎令人疑惑的现象,我认为并不奇怪。打个比方来说,许多姓“黄”的南方人,自己念的时候发出的是“王”的音,旧式音标拼出来是Wong。这些黄姓人来到北方,听见北方人按照字典上的发音称他们的姓为“huang”时,并不会感到意外,更不会去纠正。所以,我推论“恪”字念“ko”是家乡音,而 “恪”读成“确”是字典音。尽管《说文解字》和《新华字典》都只标出了“克”一个音,但是这并不能排除陈寅恪生活的民国时期的字典上“恪”字还有另外一个标准读音,也就是“确”音。查一下就知道,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四年(1915)出版的《辞源》,其“恪”字条下的注音是:“可赫切(即ke),亦读如却(即que)。 1937年商务版《国语辞典》也收有恪的两个读音。1979年上海辞书版《辞海》注音为:恪(ke课,旧读que却)。直到1985年12月,在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才把 “恪”统读为“克”。但是,直到现在,沿用了民国体系的台湾字典上的“恪”字依然有“克”和“确”两个音(见附图《林语堂英汉字典》)。

也许“正确派”和“恪守派”们还要继续争论下去,但对于外国人来说,无论中国人把“恪”字的拼音写成ke还是que,他们念出来都接近“克”。当然,这只是一个有趣的巧合罢了。


wikipedia 写道

这个字,被普遍读作“què(确)”,根据是:陈寅恪先祖原居福建上杭,属客家系统,客家人读“恪”作“què(确)”。
有人对此持异议。如金文明在《守护语林》中考证,认为这是以讹传讹之谬。他认为,上杭的客家话里,没有q这个声母,凡普通话q声字在客家话里多读作/kˈ/(符号ˈ示送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香港出版社的《李氏中文字典》用“课”注“恪”的国音,而用“确”注“恪”的粤音。“确”的粤音为/kˈɔk/,据陈寅恪助教王钟翰回忆,陈老所用的英文署名是Tschen Yinko(ko一作koh),因此有观点认为“恪”并不读“què”,惟其粤音注音字“确”的普通话读作“què”,而因此就给“恪”编一个新音。
陈寅恪认为,用普通话时,“恪”当读作“kè(课)”。根据目前官方标准,“kè(课)”是“恪”字在普通话中的惟一读音。


我还是倾向于读陈寅恪(KE)
分享到:
评论
4 楼 eyejava 2009-07-17  
geminiyellow 写道
……不是kou吧,最多是ko4


你是哪的? 客家方言太多太杂,根本没有统一,我们就发kou1
3 楼 geminiyellow 2009-07-17  
……不是kou吧,最多是ko4
2 楼 eyejava 2009-07-16  
客家 不会读“确” 吧, 比如“的确良”,念做 “的kou良”
1 楼 night_stalker 2009-07-16  
"确" 用粤语读就是 ko,英文名喜欢标粤音 …… 所以应该念"确"。

ps:如果是 ke 的话,他的英文名就是 Huk 或者 Hug 了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陈寅恪家族的“优美门风”

    1. 陈寅恪家族的"优美门风":陈寅恪家族的门风强调士人的独立精神和高尚品德,源自曾国藩的影响。这种门风体现在不求富贵利达,坚守个人信念,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尤其是面对困境时保持名节。 2. 曾国藩的"自立"精神...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pdf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寅恪

    对陈寅恪“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提出的“文史互证”研究方法是中国文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和实践价值。本篇分析将详细解读“文史互证”方法的内涵、应用与意义。 一、“文史互...

    《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晚年心境

    《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晚年心境 程兆奇 陈寅恪先生自中年起举手投足之间取得的杰出成就, 对中国文史学多具经典 意义。因此,在常人看来,四九年后寅恪先生在南北史和隋唐史方面进一步作集 大成的总结,才是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人物.doc

    【陈寅恪——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 陈寅恪,一位在民国时期声名卓著的学者,以其深厚学识和独立人格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学术成就并非源自任何官方的学位认证,而是凭借自身的勤奋钻研和卓越才华...

    素材8取名人资料大全系列.pdf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不仅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陈寅恪在学术上的造诣深受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他和梁启超、...

    《大师什么是大》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超级训练大师.docx

    《大师什么是大》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师的定义和标准,通过梁启超与陈寅恪之间的故事以及西方哲学家马克思·韦伯的观点,揭示了大师的真正内涵。文章首先介绍了梁启超如何慧眼识珠,力荐陈寅恪进入清华国学院,尽管...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简体.doc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由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的一部关于唐朝政治史的研究著作。书中主要探讨了唐代政治的核心问题,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氏族背景及其在社会中的升降变化,同时也触及到了种族和文化因素对唐朝历史的影响...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礼贤

    3. 陈寅恪的爱国精神:陈寅恪拒绝胡适和傅斯年的邀请,不随蒋介石去台湾,体现出他的爱国情操。陶铸对陈寅恪的尊重,不仅体现在对他个人的关心上,还包括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保护他的学术自由。 4. ...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最后一段进一步阐述王国维和陈寅恪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并指出中国数千年文化审美疲乏的问题,而他们二人在于对此疲乏的洞察,显示了不拘流俗的识见和思想。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独立性的缺失...

    (含答案)2012江苏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镇江.pdf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大师的特质,通过两个故事来展现:一是陈寅恪与梁启超的故事,二是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围绕着如何评价和对待学术和师徒关系的问题。 陈寅恪是梁启超推荐进入清华国学院的学者...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领先方为大师

    2. 陈寅恪的“四不讲”原则: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一种学术追求,即不重复前人、近人、外国人以及自己过去讲过的内容,强调原创性和独立思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泛阅读,掌握多种语言,每天提出新的见解,并始终...

    西南联大著名教授.doc

    1. **陈寅恪的学术与民族气节**:陈寅恪是西南联大著名的教授,他坚守民族大义,即使在个人健康受到威胁时,也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他在父亲去世后视力恶化,但仍坚持不做可能导致失明的手术,以逃离沦陷区。在艰难...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傅斯年趣闻轶事

    在抗战时期,傅斯年对陈寅恪的关心无微不至,甚至在“跑警报”时,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上楼协助视力不佳的陈寅恪撤离。 在人际交往中,傅斯年既表现出对学术精英的敬重,也有着幽默的一面。面对李方桂对学术研究...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doc

    同时,通过比较严羽的《沧浪诗话》与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强调后两者对于中国文化疲乏的深刻洞察及其独到贡献。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独立性的缺失,以及这一问题如何影响了文学创作,...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试题.doc

    例如,试题中的错误选项分析(如D选项对原文的误读)以及对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如陈寅恪的学术研究)。 3. **实用类文本阅读**:这部分可能考察的是对非虚构类文本的分析能力,如对陈寅恪学术贡献的解读。...

    湖南省石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六次自主考试答案

    主要内容涉及语文考试的答案解析,包括选择题的正确选项以及对某些问题的解释,还有对古代文化和学术研究的描述,比如陈寅恪和张荫麟的学术交流,以及一篇散文中关于生活哲理的探讨。 虽然这些内容与IT行业无关,但...

    贵州省思南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3. 审美传统的缺失:王国维和陈寅恪认为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导致文学作品停留在世俗的功利层面,而非追求精神境界,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明显,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4. 《红楼梦》的美学...

    《民国风骨时代激流中的文化人》读书笔记.pdf

    书中涉及的人物如胡适、马寅初、梁漱溟、刘文典、陈寅恪、傅斯年等,他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代表,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强调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他...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虎子无犬父

    【知识点】 ...陈三立的名士风范和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反映了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思想动态,而他的儿子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则展现了家族的教育传承。同时,陈三立与南京大学的关联也揭示了晚清至民国教育体制的变化。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