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重构_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马丁·福勒 中文完整版。
代码坏味道(Bad Smell in Codes)及其重构策略
1.尽量消除重复的代码,将它们合而为一
根据重复的代码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分别采取不同的重构的策略:
在同一个Class的不同地方:通过采用重构工具提供的Extract Method功能提炼出重复的代码, 然后在这些地方调用上述提炼出方法。
在不同Subclasses中:通过Extract Method提炼出重复的代码,然后通过Pull Up Method将该方法移动到上级的Super class内。
在没有关系的Classes中:通过对其中一个使用Extract Class将重复的代码提炼到一个新类中,然后在另一个Class中调用生成的新类,消除重复的代码。
2.拆解过长的函数
过长的函数在我们的日常代码中经常可见,在C#中常通过#region #endregion区隔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重构策略:通过Extract Method将过长的函数按照功能的不同进行适当拆解为小的函数,并且给这些小函数一个好名字。通过名字来了解函数提供的功能,提高代码的理解性。
3.拆解过大的类
过大的类也经常见到,特别是类中含有大量的成员变量。
重构策略:通过Extract Class将一些相关成员变量移植到新的Class中,如Employee类,一般会包含有联系方式的相关属性(电话, Mobile,地址,Zip等等),则可以将这些移植到新的EmployeeContact类中。
4.过长的参数列
过长的参数列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理解,并且难以维护。如果要增加新的参数或者删除某一参数,易造成参数前后不一致。
重构策略:如果可以通过向已存在的对象查询获取参数,则可通过Replace Parameter with Method,移除参数列,通过在函数内部向上述已存在的对象查询来获取参数。
如果参数列中若干参数是已存在对象的属性,则可通过Preserve Whole Object将这些参赛替换为一个完整对象,这样不仅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同时已易于代码今后的维护。
另外,还可以将若干不相关的参数,使用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来创建一个新的参数类。不过,我个人觉得如果这些情况过多的话,会产生很多莫名其妙的参数类了,反而降低代码的可读性。
5.Divergent Change(发散式变化)
现象:当某个Class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或者客户提出新的功能要求等时,每次修改要求我们更新Class中不同的方法。不过这种情况只有在事后才能觉察到,因为修改都是在事后发生的么(废话)。
重构策略:将每次因同一条件变化,而需要同时修改的若干方法通过Extract Class将它们提炼到一个新Class中。实现目标是:每次变化需要修改的方法都在单一的Class中,并且这个新的Class内所有的方法都应该与这个变化相关。
6.Shotgun Surgery(霰弹式修改)
现象: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每次需要修改多个Class来适应这些变化,影响到很多地方。就像霰弹一样,发散到多个地方。
重构策略:使用Move Method和Move Field将Class中需要修改的方法及成员变量移植到同一个Class中。如果没有合适的Class,则创建一个新Class。实现目标是,将需要修改的地方集中到一个Class中进行处理。
比较Divergent Change(发散式变化)和Shotgun Surgery(霰弹式修改):
前者指一个Class受到多种外部变化的影响。而后者指一种变化需要影响到多个Class需要修改。都是需要修理的对象。
7.Feature Envy(依恋情结)
现象:Class中某些方法“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安心使用Class中的成员变量,而需要大量访问另外Class中的成员变量。这样就违反了对象技术的基本定义:将数据和操作行为(方法)包装在一起。
重构策略:使用Move Method将这些方法移动到对应的Class中,以化解其“相思之苦”,让其牵手。
8.Data Clumps(数据泥团)
现象:指一些相同数据项目(Data Items),如Class成员变量和方法中参数列表等,在多个Class中多次出现,并且这些数据项目有其内在的联系。
重构策略:通过使用Introduce Parameter Object(创建新的参数对象取代这些参数)或Preserve Whole Object(使用已存在的对象取代这些参数),实现使用对象代替Class成员变量和方法中参数列表,清除数据泥团,使代码简洁,也提高维护性和易读性。
9.Primitive Obsession(基本型偏执狂)
现象:在Class中看到大量的基本型数据项目(Data Item),如Employee类中有大量的数据成员,Employee#, FirstName, MiddleName, LastName, Address, State, City, Street, Zip, OfficePhone, CellPhone, Email……等等。
重构策略:使用Extract Class(提炼新类)或Preserve Whole Object(使用已存在的对象取代这些参数),实现使用对象代替基本型数据项目(Data Item)。如上述Employee类中就可分别提炼出EmployeeName和EmployeeContact两个新类。
10.Switch Statements(Switch语句)
现象:同样的Switch语句出现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Class中,这样当需要增加新的CASE分支或者修改CASE分支内语句时,就必须找到所有的地方,然后进行修改。这样,就比较麻烦了。
重构策略:(1)首先采用Extract Method将Switch语句提炼到一个独立的函数。
(2)然后以Move Method搬移到需要多态性(Polymorphism)的Superclass里面或者是构建一个新的Superclass。
(3)进一步使用Replace Type Code with Subclasses或者Replace Type Code with State/Strategy。这步就比较麻烦些,不过记住如下基本规则:这里一般有3个Class分别为Source Class、Superclass和Subclass。
Source Class:
l 使用Self Encapsulate Field,将Type Code成员变量封装起来,也就是建立对应的Setter/Getter函数。
l 在Source Class中增加一个Superclass类型的成员变量,用来存放Subclass实例对象。
l 在Source Class中的Getter函数,通过调用Superclass的Abstract Query函数来完成。
l 在Source Class中的Setter函数,通过调用Superclass中的Static工厂化方法来获取合适的Subclass实例对象。
Superclass:
新建的一个Class(注:就是上面通过Move Method搬移生成的Superclass),根据Type Code的用途命名该Class,作为Superclass。
l 在Superclass中建立一个Abstract Query函数,用来获取Subclass的Type Code。
l 在Superclass中创建Static工厂化方法生产对应的Subclass对象,这里会存在一个Switch语句(不要再动脑筋来重构这个Switch语句了,这个Switch语句不会在多处重复存在,并且这里用于决定创建何种Subclass对象,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Subclass:
l 根据每一个Switch/Type分支,建立对应的Subclass,并且Subclass的命名可以参考Switch/Type分支的命名。
l 在每一个Subclass中重载Superclass的Abstract Query函数,返回特定的Type Code。
(4)现在Superclass仍然存在Switch分支,是时候轮到Replace Conditional with Polymorphism上场了。具体而言,就是在每一个Subclass中创建重载方法(注:该方法是Superclass中含有Switch语句的方法),并将Superclass中Switch语句对应的Case分支剪切过来。最后将Superclass中该方法初象化Abstract,并清除Switch语句及其所有的Case分支。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重构过程,这个比较麻烦。
注:并不是一看到Switch语句及CASE分支,就马上/偏执狂采用上述重构策略进行重构,画蛇添足或吃亏不讨好(个人观点)。一般而言,只有看到多处出现相同的Switch语句时,才应该考虑进行重构。
11.Parallel Inheritance Hierarchies(平行继承体系)
现象:为某个class增加一个subclass时,也必须为另一个class相应增加一个subclass。重构策略: 在一个class继承体系的对象中引用(refer to)另一个class继承体系的对象,然后运用Move Method和Move Field将被引用class中的一些方法和成员变量迁移宿主class中,消除被引用class的继承体系(注:这种平行继承体系好象比较少见也)。
12.Lazy Class(冗赘类)
现象:某一些class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经不再承担足够责任,有些多余了。如同国有企业冗余人员一样,需要下岗了。
重构策略:通过Collapse Hierarchy,将这些冗余的class合并到superclass或subclass中,或者通过Inline Class(与Extract Class相反),将这些冗余class中的所有Method/Field迁移到其他相关的class中。
13.Speculative Generality(夸夸其谈未来性)
现象:系统中出现一些无用的abstract class,或者非必要的delegation(委托),或者多余的参数等等。
重构策略:分别使用Collapse Hierarchy合并abstract class,使用Inline Class移除非必要的delegation,使用Remove Parameter删除多余的参数。
14.Temporary Field(令人迷惑的暂时值域)
现象:class中存在一些Field,这些Field只在某种非常特定的情况下需要。
重构策略:通过Extract Class将这些孤独的Field及其相关的Method移植的一些新的Class中。提炼出来的新Class可能没有任何抽象意义,只是提供Method的调用,这些新Class一般称为Method Object。
15.Message Chains(过度耦合的消息链)
现象:向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然后再向后者请求另一个对象,……,这就是Message Chain,意味着Message Chain中任何改变,将导致Client端不得不修改。
重构策略:通过Hide Delegate(隐藏委托关系)消除Message Chain,具体做法是在Message Chain的任何地方通过Extract Method建立一个简单委托(Delegation)函数,来减少耦合(Coupling)。
16.Middle Man(中间转手人)
现象:过度运用delegation,某个/某些Class接口有一半的函数都委托给其他class,这样就是过度delegation。
重构策略:运用Remove Middle Man,移除简单的委托动作(也就是移除委托函数),让client直接调用delegate受托对象。和上面的Hide Delegate(隐藏委托关系)刚好相反的过程。
由于系统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因此[合适的隐藏程度]这个尺度也在相应的变化,Hide Delegate和Remove Middle Man重构策略可以系统适应这种变化。
另外,可保留一部分委托关系(delegation),同时也让Client也直接使用delegate受托对象。
17.Inappropriate Intimacy(狎昵关系)
现象:两个Class过分亲密,彼此总是希望了解对方的private成分。
重构策略:可以采用Move Method和Move Field来帮助他们划清界限,减少他们之间亲密行为。或者运用Change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to Unidirectional,将双向关联改为单向,降低Class之间过多的依存性(inter-dependencies)。或者通过Extract Class将两个Class之间的共同点移植到一个新的Class中。
18.Alternative Classes with Different Interfaces(异曲同工的类)
现象:两个函数做相同的事情,却有不同的signature。
重构策略:使用Rename Method,根据他们的用途来重命名。另外,可以适当运用Move Method迁移某些行为,使Classes的接口保持一致。
19.Incomplete Library Class(不完美的程序库类)
现象:Library Class(类库)设计不是很完美,我们需要添加额外的方法。
重构策略:如果可以修改Library Class的Source Code,直接修改最好。如果无法直接修改Library Class,并且只想修改Library Class内的一两个函数,可以采用Introduce Foreign Method策略:在Client Class中建立一个函数,以外加函数的方式来实现一项新功能(一般而言,以server class实例作为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如果需要建立大量的额外函数,可应该采用Introduce Local Extension:建立一个新class,使它包含额外函数,并且这个class或者继承或者wrap(包装)source class。
20.Data Class(纯稚的数据类)
现象:Data Class指:一些Class拥有Fields,以及用来访问Fields的getter/setter函数,但是没有其他的功能函数。(感觉这些Data Class如同Entity Class或Parameter Class,用来传递参数,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重构。)
重构策略:找出其他class中访问Data Class中的getter/setter的函数,尝试以Move Method将这些函数移植到Data Class中,实现将数据和操作行为(方法)包装在一起,也让Data Class承担一定的责任(方法)。
21.Refused Bequest(被拒绝的遗赠)
现象:Subclass不想或不需要继承superclass的部分函数和Field。
重构策略:为subclass新建一个兄弟(sibling class),再运用Push Down Method和Push Down Field将superclass中的相应函数和Field下推到兄弟class,这样superclass就只包含subclass共享的东西了。其实,也就是将superclass中一些与特定的函数和Field放到特定的subclass中,superclass中仅包含subclass共享的函数和Field。
如果不想修改superclass,还可以运用Replace Inheritance with Delegation来达到目的。也就是以委托取代继承,在subclass中新建一个Field来保存superclass对象,去除subclass对superclass的继承关系,委托或调用superclass的方法来完成目的。
22.Comments(过多的注释)
现象:(晕倒,这个也要重构,Remove掉所有的Comments吗?不是。)当代码中出现一段长长的注释,一般是由于代码比较糟糕,需要进行重构,除去代码的坏味道。
重构策略:通过上面提及的各种重构策略,将代码的坏味道去除,使注释变成多余。
如果需要注释/解释一段代码做了什么,则可以试试Extract Method,提取出一个独立的函数,让函数名称解释该函数的用途/功能。另外,如果觉得需要注释来说明系统的某些假设条件,
也可尝试使用Introduce Assertion(引入断言),来明确标明这些假设。
当你感觉需要撰写注释时,请先尝试重构,试着让所有的注释都变得多余。
来自: http://www.cnblogs.com/rickie/category/10512.html
相关推荐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设计》是一本由Martin Fowler所著的经典IT著作,它详细阐述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通过重构来提升代码质量、可读性和维护性。重构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不改变软件外在行为的前提下,改进其...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是一本由Martin Fowler所著的经典IT著作,专注于软件开发中的重构技术,旨在提升代码质量并优化设计。重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通过对现有代码结构进行细微但系统化...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第2版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以指导开发者通过重构来持续提升代码质量。 首先,书中给出了重构的定义和重要性。重构是一种特殊的代码修改技术,它不会改变程序的...
重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注于改善已有代码的设计,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同时保持原有功能不变。通过重构,程序员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代码,提升开发效率,减少错误,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
于是萌生想做一本重构工具书的想法,本来打算自己重新将重构书的内容再整理归类一下,后来发现原书的目录编排就很适合做工具书,包括坏味道分类,重构手法归类等,都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整理。因此,我利用空余时间...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是一本由Martin Fowler所著的经典编程书籍,它在软件开发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本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一系列微小而精确的改变,逐步改进现有代码结构,提升代码质量,使其更易读、易...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是一本由Martin Fowler所著的经典软件工程书籍,中文版的出版使得更多中国读者能够深入理解重构这一重要概念。重构,简单来说,就是在不改变代码外在行为的前提下,对代码进行修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