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1111224 次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379)
- S2SH (16)
- stuts2 (0)
- java语言 (81)
- JSP (17)
- <html>元素 (11)
- javaweb (4)
- web容器 (3)
- ext (23)
- javaScript (48)
- ant (1)
- liferay (1)
- sql (9)
- css (42)
- 浏览器设置 (3)
- office_world (1)
- eclipse (4)
- 其它 (28)
- 操作系统 (5)
- android (6)
- Struts2 (11)
- RegEx (3)
- mysql (5)
- BigDATA (1)
- Node.js (1)
- Algorithm (10)
- Apache Spark (1)
- 数据库 (5)
- linux (2)
- git (1)
- Adobe (3)
- java语言,WebSocket (1)
- Maven (3)
- SHELL (1)
- XML (2)
- 数学 (2)
- Python (2)
- Java_mysql (1)
- ReactJS (6)
- 养生 (4)
- Docker (1)
- Protocols (3)
- java8 (2)
- 书籍 (1)
- Gradle (2)
- AngularJS (5)
- SpringMVC (2)
- SOAP (1)
- BootstrapCSS (1)
- HTTP协议 (1)
- OAuth2 (1)
最新评论
-
Lixh1986:
Java并发编程:自己动手写一把可重入锁https://blo ...
Java之多线程之Lock与Condition -
Lixh1986:
http://win.51apps.com.cn/https: ...
temp -
ztwsl:
不错,支持很好
HttpServletRequest和ServletRequest的区别 -
guodongkai:
谢谢您能将知识精华汇编总结,让初学者们从原理中学会和提高。
javaScript之function定义 -
kangwen23:
谢谢了,顶顶
struts2中的ValueStack学习
转载:深入学习Java集合系列:HashMap的实现原理
1. HashMap 概述:
HashMap 是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的非同步实现。
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 null 值和 null 键。
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2.HashMap 的数据结构:
在 java 编程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 HashMap 也不例外。
HashMap 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HashMap 底层就是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一项又是一个单向链表。
当新建一个 HashMap 的时候,就会初始化一个数组。
源码:
可以看出:
一个 Entry(key - value 键值对)数组。
每个 Map.Entry 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这就构成了单向链表。
3.HashMap 的存取实现:
3.1) 存储:
从上面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出:当我们往 HashMap 中 put 元素的时候,先根据 key 的 hashCode 重新计算 hash 值,根据 hash 值得到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即下标),如果数组该位置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那么在这个位置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新加入的放在链头,最先加入的放在链尾。如果数组该位置上没有元素,就直接将该元素放到此数组中的该位置上。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方法根据计算出的 hash 值,将 key-value 对放在数组 table 的 i 索引处。
addEntry 是 HashMap 提供的一个包访问权限的方法,代码如下:
当系统决定存储 HashMap 中的 key-value 对时,完全没有考虑 Entry 中的 value ,仅仅只是根据 key 来计算并决定每个 Entry 的存储位置。我们完全可以把 Map 集合中的 value 当成 key 的附属,当系统决定了 key 的存储位置之后, value 随之保存在那里即可。
hash(int h) 方法根据 key 的 hashCode 重新计算一次散列。此算法加入了高位计算。防止低位不变,高位变化时,造成的 hash 冲突。
我们可以看到在 HashMap 中要找到某个元素,需要根据 key 的 hash 值来求得对应数组中的位置。如何计算这个位置就是 hash 算法。前面说过 HashMap 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的结合,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这个 HashMap 里面的 元素位置尽量的分布均匀些,尽量使得每个位置上的元素数量只有一个,那么当我们用 hash 算法求得这个位置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知道对应位置的元素就是我们要的,而不用再去遍历链表,这样就大大优化了查询的效率。
对于任意给定的对象,只要它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么程序调用 hash(int h) 方法所计算得到的 hash 码值总是相同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 hash 值对数组长度取模运算,这样一来,元素的分布相对来说是比较均匀的。但是, “ 模 ” 运算的消耗还是比较大的,在 HashMap 中是这样做的:调用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来计算该对象应该保存在 table 数组的哪个索引处。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的代码如下:
这个方法非常巧妙,它通过 h & (table.length -1) 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而 HashMap 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 2 的 n 次方,这是HashMap 在速度上的优化。在 HashMap 构造器中有如下代码:
这段代码保证初始化时 HashMap 的容量总是 2 的 n 次方,即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为 2 的 n 次方。
当 length 总是 2 的 n 次方时, h& (length-1) 运算等价于对 length 取模,也就是 h%length ,但是 & 比 % 具有更高的效率。
这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比较高效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数组长度分别为 15 和 16 ,hashCode 被优化后值分别为 8 和 9 ,那么 & 运算后的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它们和 15-1 ( 1110 ) “ 与 ” 的时候,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们会定位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去,这就产生了碰撞, 8 和 9 会被放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形成链表,那么查询的时候就需要遍历这个链 表,得到 8 或者 9 ,这样就降低了查询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数组长度为 15 的时候, hash 值会与 15-1 ( 1110 )进行 “ 与 ” ,那么 最后一位永远是 0 ,而 0001 , 0011 , 0101 , 1001 , 1011 , 0111 , 1101 这几个位置永远都不能存放元素了,空间浪费相当大,更糟的是这种情况中,数组可以使用的位置比数组长度小了很多,这意味着进一步增加了碰撞的几率,减慢了查询的效率!而当数组长度为 16时,即为 2 的 n 次方时, 2n -1 得到的二进制数的每个位上的值都为 1 ,这使得在低位上 & 时,得到的和原 hash 的低位相同,加之hash(int h) 方法对 key 的 hashCode 的进一步优化,加入了高位计算,就使得只有相同的 hash 值的两个值才会被放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形成链表。
所以说,当数组长度为 2 的 n 次幂的时候,不同的 key 算得得 index 相同的几率较小,那么数据在数组上分布就比较均匀,也就是说碰撞的几率小,相对的,查询的时候就不用遍历某个位置上的链表,这样查询效率也就较高了。
根据上面 put 方法的源代码可以看出,当程序试图将一个 key-value 对放入 HashMap 中时,程序首先根据该 key 的 hashCode() 返回值决定该 Entry 的存储位置:如果两个 Entry 的 key 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它们的存储位置相同。如果这两个 Entry 的 key 通过equals 比较返回 true ,新添加 Entry 的 value 将覆盖集合中原有 Entry 的 value ,但 key 不会覆盖。如果这两个 Entry 的 key 通过equals 比较返回 false ,新添加的 Entry 将与集合中原有 Entry 形成 Entry 链,而且新添加的 Entry 位于 Entry 链的头部 —— 具体说明继续看 addEntry() 方法的说明。
3.2) 读取:
有了上面存储时的 hash 算法作为基础,理解起来这段代码就很容易了。从上面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出:从 HashMap 中 get 元素时,首先高阶转码 key 的 hashCode ,然后计算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最后通过 key 的 equals 方法在对应位置的链表中找到需要的元素。
3.3) 归纳起来简单地说, HashMap 在底层将 key-value 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这个整体就是一个 Entry 对象。 HashMap 底层采用一个 Entry[] 数组来保存所有的 key-value 对,当需要存储一个 Entry 对象时,会根据 hash() 和 indexFor() 算法来决定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再根据 equals 方法决定其在该数组位置上的链表中的存储位置;当需要取出一个 Entry 时,也会根据 hash() 和 indexFor() 算法找到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再根据 equals 方法从该位置上的链表中取出该 Entry 。
4.HashMap 的 resize ( rehash ):
当 HashMap 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 hash 冲突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 HashMap 的数组进行扩容,数组扩容这个操作也会出现在 ArrayList 中,这是一个常用的操作,而在 HashMap 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 resize 。
那么 HashMap 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呢?当 HashMap 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 *loadFactor 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 loadFactor 的默认值为 0.75 ,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 16 ,那么当 HashMap 中元素个数超过 16*0.75=12 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 ,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 HashMap 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 HashMap 的性能。
5.HashMap 的性能参数:
HashMap 包含如下几个构造器:
- HashMap():
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 16 ,负载因子为 0.75 的 HashMap 。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 initialCapacity ,负载因子为 0.75 的 HashMap 。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以指定初始容量、指定的负载因子创建一个 HashMap 。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带有两个参数,它们是初始容量 initialCapacity 和加载因子loadFactor 。
initialCapacity : HashMap 的最大容量,即为底层数组的长度。
loadFactor :负载因子 loadFactor 定义为:散列表的实际元素数目 (n)/ 散列表的容量 (m) 。
负载因子衡量的是一个散列表的空间的使用程度,负载因子越大表示散列表的装填程度越高,反之愈小。对于使用链表法的散列表来说,查找一个元素的平均时间是 O(1+a) ,因此如果负载因子越大,对空间的利用更充分,然而后果是查找效率的降低,集中表现就是迭代遍历会变慢;如果负载因子太小,那么散列表的数据将过于稀疏,对空间造成严重浪费。
---
HashMap 的实现中,通过 threshold 字段来判断 HashMap 的最大容量:
结合负载因子的定义公式可知, threshold 就是在此 loadFactor 和 capacity 对应下允许的最大元素数目,超过这个数目就重新 resize,以降低实际的负载因子。默认的的负载因子 0.75 是对空间和时间效率的一个平衡选择。
当容量超出此最大容量时, resize 后的HashMap 容量是容量的两倍:
6.Fail-Fast 策略:
我们知道 java.util.HashMap 不是线程安全的,因此如果在使用迭代器的过程中有其他线程修改了 map ,那么将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这就是所谓 fail-fast 策略。
这一策略在源码中的实现是通过 modCount 域, modCount 顾名思义就是修改次数,对 HashMap 内容的修改都将增加这个值,那么在迭代器初始化过程中会将这个值赋给迭代器的 expectedModCount 。
在迭代过程中,判断 modCount 跟 expectedModCount 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就表示已经有其他线程修改了 Map:
注意到 modCount 声明为 transient ,保证线程之间修改的可见性。
在 HashMap 的 API 中指出:
由所有 HashMap 类的 “collection 视图方法 ” 所返回的迭代器都是快速失败的:在迭代器创建之后,如果从结构上对映射进行修改,除非通过迭代器本身的 remove 方法,其他任何时间任何方式的修改,迭代器都将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因此,面对并发的修改,迭代器很快就会完全失败,而不冒在将来不确定的时间发生任意不确定行为的风险。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不能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存在非同步的并发修改时,不可能作出任何坚决的保证。快速失败迭代器尽最大努力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因此,编写依赖于此异常的程序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应该仅用于检测程序错误。
最后:
关于 transient 关键字:
It marks a member variable not to be serialized when it is persisted to streams of bytes.
When an object is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network, the object needs to be 'serialized'.
Serialization converts the object state to serial bytes.
Those bytes are sent over the network and the object is recreated from those bytes.
Member variables marked by the java transient keyword are not transferred, they are lost intentional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ashMap之系列文章(一):
Java之 equals() 和 hashCode() 之 HashMap
HashMap之系列文章(二):
Java之HashMap深度学习
HashMap之系列文章(三):
数据库之索引(Index)
HashMap之系列文章(四):
Java之 HashMap VS. HashTable 区别
-
1. HashMap 概述:
HashMap 是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的非同步实现。
此实现提供所有可选的映射操作,并允许使用 null 值和 null 键。
此类不保证映射的顺序,特别是它不保证该顺序恒久不变。
2.HashMap 的数据结构:
在 java 编程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 HashMap 也不例外。
HashMap 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HashMap 底层就是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一项又是一个单向链表。
当新建一个 HashMap 的时候,就会初始化一个数组。
源码:
/** * The table, resized as necessary. Length MUST Always be a power of two. */ transient Entry[] table;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K key; V value; Entry<K,V> next; int hash; /** * Creates new entry. */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K,V> n) { value = v; next = n; //新增时,新的放在最前。next 属性指向原来的 Entry. key = k; hash = h; }
可以看出:
一个 Entry(key - value 键值对)数组。
每个 Map.Entry 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这就构成了单向链表。
3.HashMap 的存取实现:
3.1) 存储: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HashMap允许存放null键和null值。 // 当key为null时,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将value放置在数组第一个位置。 if (key == null )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根据key的keyCode重新计算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 搜索指定 hash 值在对应 table 中的索引。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根据索引,判断是否进行覆盖操作: // 如果 i 索引处的 Entry 不为 null,则循环遍历 e 元素的下一个元素。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 return oldValue; //如果覆盖,不再继续执行,直接 return 。 } } // 如果 i 索引处没有进行覆盖操作。 modCount++; // 将key、value添加到i索引处。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
从上面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出:当我们往 HashMap 中 put 元素的时候,先根据 key 的 hashCode 重新计算 hash 值,根据 hash 值得到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即下标),如果数组该位置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那么在这个位置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新加入的放在链头,最先加入的放在链尾。如果数组该位置上没有元素,就直接将该元素放到此数组中的该位置上。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方法根据计算出的 hash 值,将 key-value 对放在数组 table 的 i 索引处。
addEntry 是 HashMap 提供的一个包访问权限的方法,代码如下:
void addEntry( 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获取指定 bucketIndex 索引处的 Entry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 将新创建的 Entry 放入 bucketIndex 索引处 // 并让新的 Entry 指向原来的 Entry (见构造方法)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V>(hash, key, value, e); // 如果 Map 中的 key-value 对的数量超过了极限 if (size++ >= threshold) // 把 table 对象的长度扩充到原来的2倍。 resize(2 * table.length); }
当系统决定存储 HashMap 中的 key-value 对时,完全没有考虑 Entry 中的 value ,仅仅只是根据 key 来计算并决定每个 Entry 的存储位置。我们完全可以把 Map 集合中的 value 当成 key 的附属,当系统决定了 key 的存储位置之后, value 随之保存在那里即可。
hash(int h) 方法根据 key 的 hashCode 重新计算一次散列。此算法加入了高位计算。防止低位不变,高位变化时,造成的 hash 冲突。
static int hash( int h) { h ^= (h >>> 20 ) ^ (h >>> 12 ); return h ^ (h >>> 7 ) ^ (h >>> 4 ); }
我们可以看到在 HashMap 中要找到某个元素,需要根据 key 的 hash 值来求得对应数组中的位置。如何计算这个位置就是 hash 算法。前面说过 HashMap 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的结合,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这个 HashMap 里面的 元素位置尽量的分布均匀些,尽量使得每个位置上的元素数量只有一个,那么当我们用 hash 算法求得这个位置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知道对应位置的元素就是我们要的,而不用再去遍历链表,这样就大大优化了查询的效率。
对于任意给定的对象,只要它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么程序调用 hash(int h) 方法所计算得到的 hash 码值总是相同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 hash 值对数组长度取模运算,这样一来,元素的分布相对来说是比较均匀的。但是, “ 模 ” 运算的消耗还是比较大的,在 HashMap 中是这样做的:调用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来计算该对象应该保存在 table 数组的哪个索引处。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的代码如下:
static int indexFor( 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 1 ); }
这个方法非常巧妙,它通过 h & (table.length -1) 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而 HashMap 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 2 的 n 次方,这是HashMap 在速度上的优化。在 HashMap 构造器中有如下代码:
int capacity = 1 ;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
这段代码保证初始化时 HashMap 的容量总是 2 的 n 次方,即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为 2 的 n 次方。
当 length 总是 2 的 n 次方时, h& (length-1) 运算等价于对 length 取模,也就是 h%length ,但是 & 比 % 具有更高的效率。
这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比较高效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数组长度分别为 15 和 16 ,hashCode 被优化后值分别为 8 和 9 ,那么 & 运算后的结果如下:
// 15 的大小不是 2 的幂次方的大小。16是。 /* h & (table.length-1) hash table.length-1 index 8 & (15-1) : 0100 & 1110 = 0100 9 & (15-1) : 0101 & 1110 = 0100 --------------------------------------------------------- 8 & (16-1) : 0100 & 1111 = 0100 9 & (16-1) : 0101 & 1111 = 0101 */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它们和 15-1 ( 1110 ) “ 与 ” 的时候,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们会定位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去,这就产生了碰撞, 8 和 9 会被放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形成链表,那么查询的时候就需要遍历这个链 表,得到 8 或者 9 ,这样就降低了查询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数组长度为 15 的时候, hash 值会与 15-1 ( 1110 )进行 “ 与 ” ,那么 最后一位永远是 0 ,而 0001 , 0011 , 0101 , 1001 , 1011 , 0111 , 1101 这几个位置永远都不能存放元素了,空间浪费相当大,更糟的是这种情况中,数组可以使用的位置比数组长度小了很多,这意味着进一步增加了碰撞的几率,减慢了查询的效率!而当数组长度为 16时,即为 2 的 n 次方时, 2n -1 得到的二进制数的每个位上的值都为 1 ,这使得在低位上 & 时,得到的和原 hash 的低位相同,加之hash(int h) 方法对 key 的 hashCode 的进一步优化,加入了高位计算,就使得只有相同的 hash 值的两个值才会被放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形成链表。
所以说,当数组长度为 2 的 n 次幂的时候,不同的 key 算得得 index 相同的几率较小,那么数据在数组上分布就比较均匀,也就是说碰撞的几率小,相对的,查询的时候就不用遍历某个位置上的链表,这样查询效率也就较高了。
根据上面 put 方法的源代码可以看出,当程序试图将一个 key-value 对放入 HashMap 中时,程序首先根据该 key 的 hashCode() 返回值决定该 Entry 的存储位置:如果两个 Entry 的 key 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它们的存储位置相同。如果这两个 Entry 的 key 通过equals 比较返回 true ,新添加 Entry 的 value 将覆盖集合中原有 Entry 的 value ,但 key 不会覆盖。如果这两个 Entry 的 key 通过equals 比较返回 false ,新添加的 Entry 将与集合中原有 Entry 形成 Entry 链,而且新添加的 Entry 位于 Entry 链的头部 —— 具体说明继续看 addEntry() 方法的说明。
3.2) 读取: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 return getForNullKey();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for (Entry<K,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 ; }
有了上面存储时的 hash 算法作为基础,理解起来这段代码就很容易了。从上面的源代码中可以看出:从 HashMap 中 get 元素时,首先高阶转码 key 的 hashCode ,然后计算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最后通过 key 的 equals 方法在对应位置的链表中找到需要的元素。
3.3) 归纳起来简单地说, HashMap 在底层将 key-value 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这个整体就是一个 Entry 对象。 HashMap 底层采用一个 Entry[] 数组来保存所有的 key-value 对,当需要存储一个 Entry 对象时,会根据 hash() 和 indexFor() 算法来决定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再根据 equals 方法决定其在该数组位置上的链表中的存储位置;当需要取出一个 Entry 时,也会根据 hash() 和 indexFor() 算法找到其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再根据 equals 方法从该位置上的链表中取出该 Entry 。
4.HashMap 的 resize ( rehash ):
当 HashMap 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 hash 冲突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 HashMap 的数组进行扩容,数组扩容这个操作也会出现在 ArrayList 中,这是一个常用的操作,而在 HashMap 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 resize 。
那么 HashMap 什么时候进行扩容呢?当 HashMap 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 *loadFactor 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 loadFactor 的默认值为 0.75 ,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 16 ,那么当 HashMap 中元素个数超过 16*0.75=12 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 ,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 HashMap 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 HashMap 的性能。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transfer(newTable, initHashSeedAsNeeded(newCapacity));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 final boolean initHashSeedAsNeeded(int capacity) { boolean currentAltHashing = hashSeed != 0; boolean useAltHashing = sun.misc.VM.isBooted() && (capacity >= Holder.ALTERNATIVE_HASHING_THRESHOLD); boolean switching = currentAltHashing ^ useAltHashing; if (switching) { hashSeed = useAltHashing ? sun.misc.Hashing.randomHashSeed(this) // 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扩容后的位置 : 0; } return switching; }
5.HashMap 的性能参数:
HashMap 包含如下几个构造器:
- HashMap():
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 16 ,负载因子为 0.75 的 HashMap 。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 initialCapacity ,负载因子为 0.75 的 HashMap 。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以指定初始容量、指定的负载因子创建一个 HashMap 。
-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带有两个参数,它们是初始容量 initialCapacity 和加载因子loadFactor 。
initialCapacity : HashMap 的最大容量,即为底层数组的长度。
loadFactor :负载因子 loadFactor 定义为:散列表的实际元素数目 (n)/ 散列表的容量 (m) 。
负载因子衡量的是一个散列表的空间的使用程度,负载因子越大表示散列表的装填程度越高,反之愈小。对于使用链表法的散列表来说,查找一个元素的平均时间是 O(1+a) ,因此如果负载因子越大,对空间的利用更充分,然而后果是查找效率的降低,集中表现就是迭代遍历会变慢;如果负载因子太小,那么散列表的数据将过于稀疏,对空间造成严重浪费。
---
HashMap 的实现中,通过 threshold 字段来判断 HashMap 的最大容量:
threshold = ( int )(capacity * loadFactor);
结合负载因子的定义公式可知, threshold 就是在此 loadFactor 和 capacity 对应下允许的最大元素数目,超过这个数目就重新 resize,以降低实际的负载因子。默认的的负载因子 0.75 是对空间和时间效率的一个平衡选择。
当容量超出此最大容量时, resize 后的HashMap 容量是容量的两倍: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
6.Fail-Fast 策略:
我们知道 java.util.HashMap 不是线程安全的,因此如果在使用迭代器的过程中有其他线程修改了 map ,那么将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这就是所谓 fail-fast 策略。
这一策略在源码中的实现是通过 modCount 域, modCount 顾名思义就是修改次数,对 HashMap 内容的修改都将增加这个值,那么在迭代器初始化过程中会将这个值赋给迭代器的 expectedModCount 。
HashIterator() {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if (size > 0 ) { // advance to first entry Entry[] t = table;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 ; } }
在迭代过程中,判断 modCount 跟 expectedModCount 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就表示已经有其他线程修改了 Map:
注意到 modCount 声明为 transient ,保证线程之间修改的可见性。
transient int modCount;
final Entry<K,V> nextEntry()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在 HashMap 的 API 中指出:
由所有 HashMap 类的 “collection 视图方法 ” 所返回的迭代器都是快速失败的:在迭代器创建之后,如果从结构上对映射进行修改,除非通过迭代器本身的 remove 方法,其他任何时间任何方式的修改,迭代器都将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因此,面对并发的修改,迭代器很快就会完全失败,而不冒在将来不确定的时间发生任意不确定行为的风险。
注意,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不能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存在非同步的并发修改时,不可能作出任何坚决的保证。快速失败迭代器尽最大努力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因此,编写依赖于此异常的程序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做法是:迭代器的快速失败行为应该仅用于检测程序错误。
最后:
关于 transient 关键字:
It marks a member variable not to be serialized when it is persisted to streams of bytes.
When an object is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network, the object needs to be 'serialized'.
Serialization converts the object state to serial bytes.
Those bytes are sent over the network and the object is recreated from those bytes.
Member variables marked by the java transient keyword are not transferred, they are lost intentional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ashMap之系列文章(一):
Java之 equals() 和 hashCode() 之 HashMap
HashMap之系列文章(二):
Java之HashMap深度学习
HashMap之系列文章(三):
数据库之索引(Index)
HashMap之系列文章(四):
Java之 HashMap VS. HashTable 区别
-
发表评论
-
java 将文件夹所有的文件合并到指定的文件夹下
2020-06-30 19:17 1055场景:将文件夹所有的文件合并到指定的文件夹下 另外:如果想效 ... -
多线程-线程池的四种创建方式
2020-04-01 18:38 481多线程-线程池的四种创建方式 https://blog.cs ... -
Java基础之:nio
2019-11-13 15:38 477一、理论讲解: 史上最强Java NIO入门:担心从入门到放弃 ... -
Java 分布式之:RPC 基本概念
2019-11-13 15:07 454转载: https://www.jianshu.com/p/ ... -
Java之 volatile 关键字原理详解
2019-11-07 15:36 543一、什么是 volatile ? ... -
POI实现excell批注背景图片(仿html浮窗显示图片)
2019-10-21 08:17 683POI实现excell批注背景图片(仿html浮窗显示图片) ... -
Java之设计模式之 Observer 观察者
2019-07-04 17:21 1064观察者设计模式 Java 已经实现了该模式,并且提供了使用类 ... -
HashMap, LinkedHashMap and TreeMap
2019-03-01 11:04 674https://stackoverflow.com/a/177 ... -
Java lib 操作 excel 插入图片
2019-01-19 12:46 879https://poi.apache.org/componen ... -
数据库连接池C3P0
2018-05-29 16:50 890一、名字的由来 很多 ... -
Java8之集合(Collection)遍历 forEach()、stream()
2018-05-29 14:39 20744package java8.collections; ... -
Junit Vs main on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2017-11-10 16:44 808Same code with different result ... -
Java之大数据学习路线
2017-11-03 10:08 5720三个月大数据研发学习 ... -
Java中创建对象的5种方式
2017-10-26 14:21 840一、Java之5种创建对象的方式 ————————————— ... -
Log4j和Slf4j的比较
2017-06-23 12:41 1407一直搞不清 Log4j 和 SLF4j 的关系。今天才若有所 ... -
Java之Java7新特性之try资源句式
2017-04-20 14:58 5384Java之Java7新特性之try资源句式 一、【try资源 ... -
Java之 java.util.concurrent 包之ExecutorService之submit () 之 Future
2017-03-04 21:27 3834一、如何使用 ExecutorService.submit() ... -
Java之 java.util.concurrent 包之Executor与ExecutorService
2017-03-04 21:18 2702一、问题: execute() 与 submit() 的区别? ... -
JAVAEE之单用户登录
2017-02-05 11:55 1058单用户登录是系统中数据一直性的解决方案之一。 问题背景: 试 ... -
Java之多线程之线程池之线程重复使用
2017-02-04 13:33 5565一、问题背景 在使用多线程时,如果要开启一个任务,则就需要新 ...
相关推荐
总的来说,理解HashMap和HashTable之间的差异是Java集合框架深度学习的关键部分。在选择使用哪个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来决定。同时,深入理解这些类的内部实现,有助于编写更高效、更安全的Java...
《深度学习搜索引擎开发:Java实现》是一本专著,它探讨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高效、智能的搜索引擎。本书的源代码包含了作者为阐述理论和技术而编写的Java程序,这些程序是理解并实践深度学习搜索引擎开发的...
在Java编程语言中,HashMap是Java集合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高效的存储和检索对象的能力,实现了"键-值"对的映射。本教程将深入分析2022...因此,深入学习HashMap的内部实现对于Java开发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深度学习java及其算法详解”这一资源中,我们探讨的是如何将Java编程语言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以及深入理解基础的计算机科学概念,特别是数据结构和算法。Jav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移动开发(如...
《Java深度历险》这本书是Java开发者的一本深入学习指南,它涵盖了Java编程语言的核心概念、高级特性以及实际开发中的应用技巧。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Java的各个方面,从而提升自己的编程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java面试笔试资料包括JAVA基础核心知识点深度学习Spring面试题等资料合集: JAVA核心知识点整理-282页 Java与哈希算法.docx Java中Lambda表达式的使用.docx JAVA多线程之线程间的通信方式.docx Java注解详解.docx ...
《Java 深度历险》是一本专为Java开发者准备的深度学习书籍,它涵盖了Java编程语言的核心概念、高级特性以及实战应用。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理解Java的内部机制,提升编程技能,实现从初级到高级的跨越。下面...
《JAVA2深度历险_简体版》是一本专注于Java编程技术的深度探索书籍,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Java语言的各个方面。这本书以其简体版的形式,相较于繁体版更便于国内读者阅读和理解,降低了学习Java技术的语言障碍...
《Java深度历险》是一本面向已有一定Java基础的学习者,旨在深化理解并提升Java编程技能的专业书籍。作者王森,以其丰富的编程经验和深入的理解,为读者揭示了Java语言的精髓与复杂性,帮助程序员从初级阶段跨越到...
在本节"Java常见笔试、面试系列...以上就是"Java常见笔试、面试系列深度剖析第3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Java语言的关键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不仅可以提升技术水平,也能为求职者在Java相关岗位的竞争中增添优势。
Java集合框架是存储和操作数据的基础,本书会剖析ArrayList、LinkedList、HashSet、HashMap等常用集合类的实现原理,并讨论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选择与优化。 异常处理是Java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程序的健壮...
Java集合框架是Java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ArrayList、LinkedList、HashSet、HashMap等各种容器类。书中会详细解释这些集合的实现原理和使用场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并发编程是现代多核处理器环境下必不可少的...
4. **集合框架**:Java集合框架包括List、Set、Queue、Map等接口和实现类,如ArrayList、LinkedList、HashSet、HashMap等。理解它们的区别、性能特点及使用场景非常重要。 5. **多线程**:Java提供了丰富的多线程...
《王森 Java深度历险》是一本专注于Java编程语言深入探索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特性全面掌握Java。书中的内容涵盖了Java的核心概念、语法、设计模式以及实战应用等多个方面,对于想要深入理解Java的...
总的来说,这份"JAVA系统学习PPT资料"将带你从基础到高级,全面学习Java SE,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为你的Java编程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入学习,你不仅可以提升编程技巧,还能培养良好的编程思维,为解决...
在深入探讨Java编程语言的广阔世界时,"疯狂java深度java"这个主题旨在引领开发者们探索Java的深层机制,理解其工作原理,并提升编程技能。Jav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不仅在企业级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总之,Java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深度和广度并重的过程,不仅涉及语法和编程技巧,还包括对Java生态系统的理解和实践,以及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框架。通过阅读“Java学习文档PDF”,你可以系统地掌握这个强大而灵活的编程...
在《JAVA2 深度历险》的学习过程中,读者将有机会深入理解以上这些核心概念,并通过实践案例来巩固知识,提升编程技能。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本书都将是你Java之旅的重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