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习期间,宿舍有个电视,每天晚上都会看一会“落地,请开手机”再睡。
每次孙红雷转身的时候,总是会响起"放手去爱,不要逃,爱不是想要得到就能得到"。这个时候,宿舍的大部分大老爷们都会跟着哼两句,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歌词是什么,就死盯着电视机屏幕,看字幕出来就赶紧跟上老爹的速度,跟他一块给王浩配上这略带伤感的歌曲。
宿舍的同事之间大都不在同一个部门,平日见面也都是在晚上会宿舍休息的短短睡前一个小时,其中有半个小时是在共同观看"落地,请开手机"的过程中度过的。在一群并不是很熟甚至略显陌生的人面前,要扯着嗓子唱一首你连节奏都把握不好的歌,我想是需要很多的勇气的,或者说是需要很大的动力,而且必须有一种急于表达出来的欲望。
由于在公司不能上网(所在部门很多事务存在保密问题),也没能去好好听下这首歌,也就是每天晚上跟着宿舍人一块哼两句。回到学校之后,打开电脑想听听歌,打开虾米。由于自己还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我就找迪克牛仔,然后再找歌曲,到了歌手页面的时候,发现试听次数最多的俨然就是“放手去爱”跟我听到的那首歌的歌词高度吻合,点开,熟悉的旋律出来了。“你独自站在街头...”
老爹略带沙哑的声音,总是让我脑海里出现孙红雷落寞的转身。不自觉地就将这首歌跟这个电视剧以及这个角色甚至是跟这个演员关联到了一起。在虾米的页面上,“放手去爱”试听次数是1115次,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数字,还是单数,比列第二的"三万英尺"856高出了300多次,我想说的是在虾米这么一个大社区中,其实歌曲试听次数上千的真的不多,因为这里的选择真的很多,甚至让人有种淹没在音乐的海洋之中,小虾米们都是很挑剔的,所以我觉得真的很难得,昨天听了一整天这首歌,下火车回到宿舍休息,醒来一直听到继续休息。
也许是电视剧的缘故,这首歌才有了这么好的群众基础,大家才会去找到这首歌。“孙红雷”是一个很靠谱的演员,演绎能力对角色的把握都是一流的,可能他之前的话剧表演培养了他的舞台演绎能力吧。一个电视剧能盘活一首歌,而在大家之后听歌的时候,又总是会回到剧情中,想起“王皓”那个落寞而无奈的转身,“放手去爱”对于他来说其实是一种奢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这种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我们应该学会用更细腻、更有深度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情感。 2. **爱的真谛**:爱不仅仅是占有,更是尊重和理解。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要将对方束缚在身边,而是接受可能...
”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温情的关怀,使得文章的结尾余音袅袅,引人深思。 理想与信念,则是文章的魂魄。有了它们,即使最平凡的字句也会熠熠生辉。例如,在作文开头,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信念犹如春天的...
音乐的描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生动形象。苏轼感慨人生短暂,向往永恒,他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绘了他在江面上的自由飘荡。箫声的悲伤体现在“如怨如慕,...
- 鹏的形象源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描述“小年”例子的句子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真正的逍遥游是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4. 《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表达岁月流逝无奈的词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以上就是应对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的方法和实例分析。考生在复习时应加强理解性记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训练,以提高在考试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揭示了时间洪流中英雄人物的消逝。 4. 《赤壁赋》是苏轼的散文名篇,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描绘了泛舟江...
作者通过不同的时间点,如清晨的第一声叫卖,黄昏时分的余音袅袅,向我们展示了老北京生活的日常节奏。 特别地,夜晚的叫卖声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作者描绘了夜幕下穿梭于胡同的各色小贩,其中不乏馄饨摊贩的...
其次是“含蓄”,它要求作者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再有“嵌绿”,则是在结尾营造出一种意境,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绘神”是指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让其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点破”是指在...
- "像一片温柔轻拂的流云,像一朵幽香阵阵的花蕊,像一曲余音袅袅的洞箫"是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6. 阅读理解: - 材料反映了现代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变化,过度依赖音像制品导致阅读兴趣和文字表达能力的...
34.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以音乐之美烘托情感之深。 3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36.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2.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和苏轼《赤壁赋》中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生动描绘了音乐的韵律与情感。 13. 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
6. 深层含义分析:"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物,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这句描绘了愚溪的美丽与魅力,同时也寓意了作者的人格追求。即便不被世俗看重,但依然保持内心的清澈与独立,...
- 白居易《琵琶行》和苏轼《赤壁赋》中都通过音乐引发情感共鸣,通过比喻描绘听者的内心感受,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诗词的主旨表达: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18.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不适应。 19. 描述陶渊明在乡村生活中无世俗打扰,有更多自我时间的诗句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以上内容...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学校事件和社会见闻等多个角度去收集素材,以找到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事件。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示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比如一次家庭聚会、一次课堂上的小插曲、一...
7. 苏轼的《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描绘了音乐的悠扬之美;《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悲剧。 8. 杜牧的《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项目《神奇的川剧》和《蜀韵悠悠余音袅袅》的出版,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料和实践案例,为川剧与四川曲艺在高校与中小学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桥梁。 研究方法上,该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描绘了洞箫声的悲凉,引起自然界的共鸣。 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深刻思考。 6...
4.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了琵琶女演奏乐曲时的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5. 当琵琶女的乐曲转为激越雄壮,情感达到高潮时,白居易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纵一苇之所如”是任小船随波漂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是如同凌空驾风而行,“渺渺兮予怀”是心中思绪悠悠,“倚歌而和之”是随着歌声应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音乐余音袅袅,如同细丝般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