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笔记2:Petri网对工作流建模

阅读更多
Web 是一个生长着的、开放的、动态的分布式系统。

Web 始于1989 年,当时英国科学家 Tim Berners-Lee 和比利时人 Robert Cailliau 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简称 CERN)共同提议和构造了在因特网(Internet)上使用超文本来发布、分享和管理信息。Web 是 World Wide Web,即互联网的简称,是一个相互链接在一起、通过 Web 浏览器来访问的超文本文档系统。浏览器里看到的网页,可能包含文本、图像以及其它的多媒体,通过文档之间的超链接,可以从一个网页浏览到其它网页。

Web 逐渐在科研和大学中流行起来,然后走向大众,变成人们生活、娱乐和工作中的基本工具。在这个发展过程中,Web 拥有了最大量的用户,人们随时在使用它,把它变成了最大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基于最广为接受的开放标准,时时新、日日新,成为一个动态生长着的开放系统。






回页首




Web 2.0 趋势

什么是 Web 2.0?

今天的 Web 跟过去如此不同,所以叫做 Web 2.0,意指一个社会、商业、技术三相融合的发展阶段。


Web 2.0,是由 O’Reilly 公司在 2003 年造的一个词,2004 年召开 Web 2.0 大会之后,这个词就流行起来,意指基于 Web 的下一代社区和托管服务,比如社会网络、维基百科、大众分类等等,帮助 Web 用户协作和分享。

虽然,2.0 似乎在暗示 Web 的升级换代,实际上是指软件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方式的变化。而在商业上,关于如何才能在这样的一个新平台上获得成功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么,这些变化都是什么?核心推动力是什么?

这种使用互联网的方式的变化,与过去多年来快速发展的宽带化、Web 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用户的参与热情,都密不可分。 大规模 的 普通用户 需要更好用、更个性化、更加以他们为中心、更多样的内容、服务和 应用 ,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对于开发者而言,如何在 Web 平台上快速、便宜地满足这样的需求,推动着他们探索和实践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加轻量级的编程模式、软件如何作为服务来运营并提供给用户;与此同时,围绕着如何利用这样大规模的用户群体自己来创造、贡献和共享价值,开发者们又开始思考和探索激活网络效应、群众智慧的参与架构和社会计算模式。商家在经历了上一次互联网泡沫之后,也不断的尝试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即如何让相互协作和分享的用户口碑相传来病毒式地营销,如何利用这种用户社区的传播和推荐能力来开拓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从大规模单一市场转向选择性极大并丰富的多样化市场,即长尾经济。

技术、商业和社会三种因素融合式地共同发展,相互推动,经过几年全球范围的尝试和实践,新的技术范型、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涌现,Web 变得更加开放、动态,社区也更加去中心化,人们却又能够更加紧密地协作和分享,内容、服务和应用更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商业模式也逐渐走向如何满足大规模的小众需求。






回页首




Web 2.0 成功的核心模式

Web 2.0 和过去的 Web 1.0 之间有什么不同?讨论这个话题,最权威的莫过于 Tim O'Reilly 所写的“什么是 Web 2.0?”,我在这里拾人牙慧,概述一下我的理解。

Web 的演变是持续进行的,Web 就像是有生命的实体,在不断生长,所以当我们说 Web 2.0 和 Web 1.0 之间的差别时,是一个相对静态的阶段性观点,而不是绝对的。

如前所述,Web 2.0 是指互联网泡沫之后,人们使用 Web 的方式的巨大变化,开发人员、最终用户和商家,都在不断地实践新的方法。几年过去,他们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果,缔造了很多成功的 Web 2.0 公司,从 Google、Salesforce、MySpace、Flickr、Delicious、YouTube、Linkedin 到今天十分火爆的 Facebook,具有 Web 2.0 特征的公司,风起云涌。如何定义 Web 2.0 不重要,重要的是 Web 2.0 背后的模式和原则,这些模式对于 Web 2.0 的成功至关重要。

Web 2.0 具有八个核心模式,它们分别是:

群众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建立一个参与架构,借助网络效应和算法,使得软件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好。

数据,下一个“Intel Inside”
利用独特、难以复制的数据源,成为这个时代的“Intel Inside”,其中,数据变得跟功能一样重要,成为核心竞争能力。

“复合”创新
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数据和服务的组合,来创造新的市场和机会。

丰富用户体验
超越传统的 Web 页面模式,让在线应用拥有桌面应用一样的丰富用户体验。

支持多种设备
支持各种连接到因特网的设备,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无缝的在线体验。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SaaS),和永久试验版(Perpetual Beta)
改变了传统软件开发和使用的模式,转向永久在线、持续更新、软件即服务的模式。

利用长尾
借助因特网带来的接触极大规模客户的能力以及极低成本的营销方式,来获得细分的“利基”(niche)市场的利润。

轻量级模型和低成本优势的可扩充能力
利用轻量级的商业模型和软件开发模式,来快速、廉价地构造产品和服务。

以上几个模式,分别关注不同方面,但是它们由如下几个 Web 2.0 的特质而相互关联起来:

大规模互连
今天我们从过去一对多的发布和通信,转向多对多的连接,网络效应使得边际同核心一样重要,颠覆着旧的通信、发布、分发和聚合模式。

去中心化
这种大规模互联,也颠覆着传统的控制和权力结构,带来更大程度的去中心化。从全球信息流动,营销,到新产品设计,这种发自底层的草根力量, 都在“叫板”来自权力阶层的声音。系统更多地从通过边沿的拉动来生长,而不是借助核心的推动向外生长。

以用户为中心
网络效应给予用户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参与、对话、协作,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消费者可以说话、交流和讨论他们的经验,他们拥有控制权,积极主动地影响着产品的方向,同时也对那些积极应对的公司报以忠诚和口口相传的口碑营销。

开放
这种开放性,是以因特网的开放技术标准为基础的,但很快地演进到一个由开放应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这些应用建构在开放数据、开放 API 和可重用的组件之上。开放,还意味着超越技术层次的更大程度的透明性,如公司对外沟通,共享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过程等。

轻量级
软件由小团队使用敏捷方法设计和开发,使用简单数据格式和协议,采用运行开销小的平台和框架,应用和服务部署简易,商业上力图保持低的投资和成本,营销上利用简单的消费者之间的口口相传来形成病毒式传播。

自然浮现
不是依靠预先完整定义好的应用结构,而是让应用的结构和行为随着用户的实际使用而灵活适应和自然演变;成功来自合作,而不是控制。

这些特质,Web 2.0 的应用体现得越来越多,由这样的应用所构成的应用生态系统,具备了将大规模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带给极大规模普通人的潜力。






回页首




Web Oriented Architecture:Web 2.0 的设计原则和编程模型

Web 2.0 的发展,对软件的重要影响,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图 1. Web 2.0 对软件的影响


首先,Web 2.0 带来了“简单性”,也就是软件容易使用、易于组合和混用、易于扩展。这对传统软件,尤其是企业软件来说是很不简单的一个改变,因为企业软件过去高高在上,往往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集成,需要专业人员来维护和扩展,用户也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很好地使用软件。

其次,Web 2.0 带来了“软件即服务”的观念,用户付费即用,无需操心开发、安装、部署和运营维护,开发的过程也极大程度地由用户驱动,用户需求的反馈非常及时。

还有就是社区和用户增值,也就是用户不只是纯粹的消费者,他们还是生产者,系统利用他们贡献的数据(比如 标签、意见)和行为,通过网络效应和算法,获得“群众智慧”,利用它们构成的社会网络,获得口碑相传。

这些设计原则和模式,被人们总结为 Web 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 WOA。WOA 与时下企业软件正流行的 SOA,采用同样的设计哲学和理念,也是以服务为中心的架构模式,只是它主要采用来自 Web 的概念和技术来构建服务架构:

使用 REST 来表示和访问服务,每个网络资源(或者说实体)可以用一个 URL 来唯一地表示和确定,其上只有 GET、POST、PUT 和 DELETE 四个操作;

数据被编码成 XML 文档或者 ATOM Feed 以用来交换数据,在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也可以使用 JSON 编码的文档;

基于 AJAX 的丰富用户体验;

Web 2.0 的编程模型正在形成,它包括下面几个重要部分。

一个轻量级的编程模型,就是使用 REST 和 Feed,有时也考虑 SOAP,比如 Amazon 既提供 REST 也提供 SOAP,社区里使用 REST 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数据服务,数据服务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结合、过滤、转换、消除不一致性,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比如数据一致性、安全、访问控制和数据管理。

提供丰富用户体验的因特网和 Web 应用,结合使用 AJAX、HTML、XHTML、CSS、DOM、XML 和 XSLT,利用 XMLHttpRequest 和 JavaScript 将一切绑定在一起,使得在线应用提供如同桌面一样的丰富用户体验。

可“混用”(Mash-able)的资产,将内容和 IT 资产变成可以灵活重组的资产,利用互联网轻量级的内容聚合方法来建立复合 Web 应用。

企业 Mashup 平台,让那些需要内容和信息的人们,可以轻松的聚合和重组来自不同地方的内容和数据,快速满足他们因情景而不断变化的需求。






回页首




Global SOA

什么是 Global SOA?

WOA 是企业 SOA 的扩展,与之相辅相成,因此又称为 Global SOA。


WOA 将企业 SOA 的服务,带给更多的人,带给那些对 IT 不是太了解的普通用户和业务部门的雇员(Line of business persons)。

首先,WOA 将企业 SOA 提供的服务提供到 Web 上,将企业的服务延伸到了全球范围,并且简化了:

开发
服务组和
部署和可访问能力
质量保证:性能、可伸缩性和安全性
反过来,企业在将自己的 SOA 服务扩展到 Web 的同时,也在使用来自 Web 的服务和 Feeds。但是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很多企业内部的核心流程和数据资产,所要求的企业级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能力等,是 WOA 所不能提供的。所以我们说,Web 2.0 是 SOA 的扩展,二者相辅相成,但并非竞争和取代的关系。Web 2.0 提供的丰富用户体验,极度的简单性和易用性,让 SOA 所提供的核心业务服务和数据,能够被更多的普通用户和业务人员,以更简单、更富于个性化的新的方式使用和组合。


图 2. Web 2.0 和 Global SOA


在一个企业中,业务活动有很多种。一些是非常核心的业务流程和信息资产,它们相对稳定,有着明确的业务定义、规则和评价指标,通过明确定义的业务活动来完成。这些活动强调可管理能力、可靠性和高度的安全性,是企业 SOA 的好目标。也有一些活动,更多地依靠业务人员、顾客和合作伙伴,通过大量的信息交互和沟通来完成,这种活动虽然有其目标,但执行过程通常无一定之规,需要因场景变化而变化,这种非常柔性的、面向多人、依靠大量信息交流的活动,我们称之为边沿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是 Web 2.0 的好目标,通过将企业 SOA 中的核心服务和信息资产,扩展到这些活动中来,Web 2.0 提升了 SOA 的价值。






回页首




小结 Web 2.0

Web 2.0 是一个新事物吗?不是,它是 Web 连续演变过程中的一环而已,是一个用来表示人们使用 Web 的方式所发生的重要变化的符号。这些变化背后,是一系列设计原则和模式,是一组基本特征,是支持这些设计原则和特征的技术选择和编程模型。它们以简单性、易用性、社区与参与架构所支持的网络效应和用户增值带来的群众智慧,以及软件即服务的交付模式为基本指向,奠定了一个基于 Web 实现的 SOA 架构风格,即 Web Oriented Architecture。WOA 跟 SOA 相辅相成,各自适用不同的情景,WOA 将 SOA 扩展到 Web,又将 Web 引入 SOA,使得 SOA 的服务和数据资产,可以被更多的人,以更加简单、易用的方式使用起来。






回页首




向前,向前,再向前:从 Web 2.0 到 Web 3.0

Web 2.0 只是 Web 的一个发展阶段,它还在成熟的过程中,不过 Web 的发展是连续的,人们已经开始在谈论 Web 3.0,也就是如何将因特网转化为一个以 3D 为基础的虚拟世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如何将互联网转化为真正的语义网。这些发展都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它们的发展成果将像 Web 2.0 一样,给我们的商业、社会和技术带来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积极参与和推动吧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

    书中的"课后习题答案"部分,很可能是针对这些模型、方法和系统的具体应用问题,涵盖了如何使用Petri网进行工作流建模、如何分析流程瓶颈、如何配置和使用WfMS等方面的问题。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

    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 习题解答

    ### 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习题解答解析 #### 第一章:基础知识与概念 **习题1.1** 本题考察工作流的基本构造。 - **顺序**:指工作流中任务按照预设的顺序依次执行,前一个任务完成后下一个任务才能...

    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pdf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对工作流进行形式化的描述,便于进一步的分析和优化。例如,过程结构建模和组织资源建模都是重要的工作流建模方法。 #### 七、工作流过程定义语言 工作流过程定义语言(Workflow Process ...

    Petri网建模软件——PIPE4.3.0

    **PETRI网建模软件PIPE ...总结,PIPE 4.3.0作为一款强大的PETRI网建模软件,提供了一整套建模、仿真和分析工具,使得系统行为建模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工程应用,它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工具。

    Petri网建模软件——tina-3.7.0

    Petri网建模软件——tina-3.7.0

    基于Petri网的OA工作流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标题】:“基于Petri网的OA工作流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描述】:这篇期刊论文探讨了...对于OA系统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了解并掌握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将有助于构建更高效、灵活且符合实际需求的办公自动化流程。

    petri网工作流合理性分析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的合理性验证.pdf"这个文件很可能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方法,包括如何构建Petri网模型,以及如何运用上述分析技术进行工作流合理性验证。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该文件,更深入地了解如何利用...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研究

    此外,Petri网还提供了对工作流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模拟的能力,这对于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结合其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来增强Petri网在工作流建模中的...

    用着色Petri网建模工作流模式

    ### 用着色Petri网建模工作流模式 ####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流技术作为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的核心手段,...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探索着色Petri网与其他建模方法的结合,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工作流场景。

    Petri网建模工具pipe4.3

    Pipe4.3是一款强大的Petri网建模工具,专为系统和流程建模者设计,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工作流。Petri网是一种图形化的数学模型,常用于描述并发和异步系统的动态行为。Pipe4.3不仅支持基本的Petri网建模,还...

    毕业论文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详细分析 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为提升效率、优化信息传递、固化业务模式,将工作流程纳入信息系统中。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能够...

    Petri网建模软件-PIPE4.3.0

    PETRI网,全称是Place/Transition(标记/转换)网,是一种图形化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并行、异步和分布式系统的动态行为。它由一系列的圆圈(Places)代表状态或资源,以及线段连接的箭头(Transitions)表示状态...

    论文研究-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过程模型及资源分布分析.pdf

    针对工作流系统的特点对时延Petri网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即扩展时延Petri网。给出了扩展时延Petri网的定义,并用该方法分析了工作流四种基本模型;给出了利用排队论和随机Petri网理论计算...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