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499613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258)
- 0-中医 (83)
- 1-工作 (4)
- 2-生活 (17)
- 3-其他 (3)
- oracle_dev (5)
- oracle_dba (35)
- ebs_gl (1)
- ebs_ap (0)
- ebs_po (0)
- ebs_hr_people (0)
- ebs_hr_payroll (0)
- java (12)
- javaScript (7)
- JSP2.0 (4)
- springMVC (3)
- spring (4)
- iBatis (5)
- Hibernate (3)
- tomcat (2)
- linux (13)
- 网络 (3)
- python (25)
- Django (11)
- z-技术 (13)
- PHPCMS (0)
最新评论
-
bo521dai:
Bravo. contains everything.
Oracle调优总结 -
yangxiutian:
固态硬盘是什么东东,既然对硬件有约束,我想推广难啊,除非若干年 ...
未来操作系统(组图) -
showzh:
...
listener.ora 、sqlnet.ora 、tnsnames.ora的关系以及手工配置举例 -
489687009:
我特别想问一下楼主,现在有了框架后,jsp2.0还有用武之地吗 ...
JSP2.0入门 -
liuzl121:
你好 我刚学java,我想请教下这个SignonControl ...
log4j详尽配置实战(for spring)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言严)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心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枝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见前)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木通三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见上)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白粉即米粉)
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右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方
半夏(洗) 桂枝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纳人尿,猪胆汁,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
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去皮)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枳实王枚(炙) 厚朴半斤(去皮炙用) 大黄四两(洗)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令一二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上)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上)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二两半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或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方见上)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言严)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心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枝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见前)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木通三两 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见上)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白粉即米粉)
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右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方
半夏(洗) 桂枝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纳人尿,猪胆汁,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
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去皮)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枳实王枚(炙) 厚朴半斤(去皮炙用) 大黄四两(洗)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令一二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上)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上)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二两半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或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方见上)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发表评论
-
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2015-02-04 14:36 3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官网:ZY123.com ... -
同仁堂-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2013-03-03 14:27 2181同仁堂 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官网:ZY123.com(中医 ... -
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52 882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38 810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2013癸巳年气运
2012-12-27 21:58 865官网:ZY123.com(中医123) 2013 癸巳 ... -
后天9种体质,老中医教你怎样自测及应对
2012-11-23 06:43 66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2 759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
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1 684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
我与冯、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49 533我与冯(中医、针灸)、李(西医、针灸)医师合影 官网:ZY1 ... -
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2012-11-11 19:25 632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官网:ZY12 ... -
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2012-11-11 19:24 656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
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2012-11-11 19:22 903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真正的针灸大 ... -
漢唐全席.jpg
2012-11-09 21:24 677漢唐全席.jpg 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符得海与王岱老师合影20121109
2012-11-09 20:15 100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符得海与周德安老师合影20121108-原始
2012-11-08 19:45 57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周德安,教授,北京中 ... -
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2012-11-07 20:45 3463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http://www.ha ... -
生死大限
2012-10-07 20:36 65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在澳洲有一个小鱼村 ... -
瘦因吟過萬山歸——半個世紀從事醫學的教訓 裘沛然
2012-10-07 20:26 834瘦因吟過萬山歸——半 ... -
the china study
2012-10-07 10:47 622The science is clear. The resul ... -
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2012-08-12 23:06 898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
相关推荐
这部著作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个部分,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补充,详细阐述了伤寒与其他杂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伤寒论》部分,张仲景对急性发热性疾病——“伤寒”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提出的“六经辨证...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所著,它主要探讨了外感病和内伤病的辨证论治。本文提到的麻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散寒的功效,被张仲景视为“标热本寒”之药。在方剂中,麻黄的...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伤寒细分为中风、伤寒、温病、热病和湿热病等多种类型,以便于针对不同病理特征进行辨证施治。在这一过程中,他巧妙地将疾病的发展与自然界的节气变化相结合,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念,即太阳、...
在《伤寒论》中,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病证与治疗方法,如坏病、并病、痞证等,这些病证的辨证施治是中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痞证是指心下痞塞不舒的症状,可能需要运用行气消痞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坏病多是由误治而引发...
宋朝时期,高保衡、林亿等人对《伤寒论》进行了校正并重新发行,同时还有《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出现,这两部书分别被认为是专门讨论伤寒和杂病的。 《伤寒论》并非只专注伤寒疾病,而是涵盖了广义和狭义的伤寒,以及...
在中医学中,伤寒论的理论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还广泛应用于各种杂病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嗜心性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心肌发生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 在中医的理论框架中,并...
《伤寒论》不仅是一部阐述外感病的医书,同时也涉及杂病的辨证论治,它在我国医学史上首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于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医诊断...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外感热病,特别是伤寒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涉及了一些杂病的内容。书中通过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详细阐述了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六经辨证是《伤寒...
《JT伤寒论笔记》是关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学习笔记,涵盖了从2021年至2022年的专题研究。伤寒论是中国医学的重要典籍,由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所著,主要阐述了外感热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笔记中的内容围绕着六经辨证...
6.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剂:《伤寒论》不仅提供了辨证论治的理论,还记载了大量的治疗方剂,每一种方剂都针对特定的证候。如桂枝汤、麻黄汤等,这些方剂至今仍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从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伤寒论辩...
这本书原本名为《伤寒杂病论》,共16卷,涵盖了伤寒病和杂病两大部分。张仲景大约在公元205年前完成了这部作品,当时他已经50多岁。《伤寒论》在张仲景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经历过散乱,但在公元105年,得益于蔡伦...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体系,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对疾病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帮助医生判断病情进展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何元长的《何氏伤寒二种》可能是他对《伤寒论》进行注解或补充的...
5. 伤寒传变:伤寒病的传变形式包括循经传、越经传、合病、并病等,其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的情况称为合病。 6. 下焦病证:下焦主要涉及肝、肾、膀胱等器官,下焦病证多指肝肾阴虚或心肾阳虚。选项A、B、C、D均...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综合练习涉及到多个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概念,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手足蠕动症状**:在中医中,手足蠕动通常与内风有关,提示肝的功能失常。选项中提到的证候包括: - A. ...
- **六经辨证**:《伤寒论》通过“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阐述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及其治疗原则。 - **《金匮要略》杂病分类**:该书主要根据脏腑功能失调进行疾病的分类,如肺痿、风痱、...
-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辨证法,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的不同症状来判断病情,从而指导治疗。 7. **中医护理是以【辨证施护】为特色**,它包含【护理】和【调养】两种医护手段...
这种基于人体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治疗方法,不仅体现在感冒的治疗上,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中。中医通过六经辨证,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诊疗思路,有助于医生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
1. 彝医在治疗痹证方面具有独特的证治特点,治疗原则主要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2. 彝医治疗痹证的方剂用药规律主要体现在药物属性和归经上。药物以温性、平性、苦味和辛味为主,并且多归入肝...
4. 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的称呼:当病证涉及两条或三条经络时,称为“合病”,与病邪按经络顺序传播的“循经传”或跨越经络的“越经传”相对。 5. 下焦病证的病理实质:下焦一般指的是肝肾部位,下焦病证多与肾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郭生白在七八十年代撰写了《伤寒六经求真》,他试图通过对“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深入解析,揭示《伤寒论》的真实内涵。他在70岁后对《伤寒论》进行了重新整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