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499634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258)
- 0-中医 (83)
- 1-工作 (4)
- 2-生活 (17)
- 3-其他 (3)
- oracle_dev (5)
- oracle_dba (35)
- ebs_gl (1)
- ebs_ap (0)
- ebs_po (0)
- ebs_hr_people (0)
- ebs_hr_payroll (0)
- java (12)
- javaScript (7)
- JSP2.0 (4)
- springMVC (3)
- spring (4)
- iBatis (5)
- Hibernate (3)
- tomcat (2)
- linux (13)
- 网络 (3)
- python (25)
- Django (11)
- z-技术 (13)
- PHPCMS (0)
最新评论
-
bo521dai:
Bravo. contains everything.
Oracle调优总结 -
yangxiutian:
固态硬盘是什么东东,既然对硬件有约束,我想推广难啊,除非若干年 ...
未来操作系统(组图) -
showzh:
...
listener.ora 、sqlnet.ora 、tnsnames.ora的关系以及手工配置举例 -
489687009:
我特别想问一下楼主,现在有了框架后,jsp2.0还有用武之地吗 ...
JSP2.0入门 -
liuzl121:
你好 我刚学java,我想请教下这个SignonControl ...
log4j详尽配置实战(for spring)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先以水一斗,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可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与之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即桂枝汤二升,麻黄汤一升,合为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即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十八铢(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劈)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一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一两沸,顿服之。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曰:太阳病,其证备,按桂枝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其故何也?师曰:此阳旦证,不可攻也,寸口脉浮,浮则风,亦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挛急。误攻其表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汗出亡阳,汗多则液枯,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则烦躁谵语,用甘草干姜以复其阳,芍药甘草以救液,调胃承气以止其谵语,此坏病之治必随脉证也。
阳旦证,发热不潮,汗出,咽干,昏睡不安,夜半反静者,宜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主之;若口渴,烦躁,小便赤,谵语者,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主之。
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方
地黄六两 半夏半升 牡蛎二两 酸枣仁三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方
竹叶两把 石膏半斤(棉裹) 黄芩三两 泽泻二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先以水一斗,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可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与之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即桂枝汤二升,麻黄汤一升,合为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即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十八铢(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劈)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一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一两沸,顿服之。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曰:太阳病,其证备,按桂枝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其故何也?师曰:此阳旦证,不可攻也,寸口脉浮,浮则风,亦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挛急。误攻其表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汗出亡阳,汗多则液枯,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则烦躁谵语,用甘草干姜以复其阳,芍药甘草以救液,调胃承气以止其谵语,此坏病之治必随脉证也。
阳旦证,发热不潮,汗出,咽干,昏睡不安,夜半反静者,宜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主之;若口渴,烦躁,小便赤,谵语者,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主之。
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方
地黄六两 半夏半升 牡蛎二两 酸枣仁三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方
竹叶两把 石膏半斤(棉裹) 黄芩三两 泽泻二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表评论
-
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2015-02-04 14:36 3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官网:ZY123.com ... -
同仁堂-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2013-03-03 14:27 2181同仁堂 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官网:ZY123.com(中医 ... -
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52 882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38 810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2013癸巳年气运
2012-12-27 21:58 865官网:ZY123.com(中医123) 2013 癸巳 ... -
后天9种体质,老中医教你怎样自测及应对
2012-11-23 06:43 66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2 759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
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1 684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
我与冯、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49 533我与冯(中医、针灸)、李(西医、针灸)医师合影 官网:ZY1 ... -
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2012-11-11 19:25 632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官网:ZY12 ... -
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2012-11-11 19:24 656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
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2012-11-11 19:22 903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真正的针灸大 ... -
漢唐全席.jpg
2012-11-09 21:24 677漢唐全席.jpg 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符得海与王岱老师合影20121109
2012-11-09 20:15 100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符得海与周德安老师合影20121108-原始
2012-11-08 19:45 57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周德安,教授,北京中 ... -
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2012-11-07 20:45 3463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http://www.ha ... -
生死大限
2012-10-07 20:36 65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在澳洲有一个小鱼村 ... -
瘦因吟過萬山歸——半個世紀從事醫學的教訓 裘沛然
2012-10-07 20:26 834瘦因吟過萬山歸——半 ... -
the china study
2012-10-07 10:47 622The science is clear. The resul ... -
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2012-08-12 23:06 898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
相关推荐
本文档总结了伤寒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伤寒的定义、合病、并病、直中、酒客等概念,以及太阳病的脉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证的辨析和治疗方法。 一、伤寒的定义 伤寒是一种外感热病,根据其范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在《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症并治是对太阳经病的分析和治疗方法。太阳经是六经病的首位,通常表现为发热、恶寒等症状,对应的治疗方法可能是解表散邪。辨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则关注痉病、湿病和暍病,这些病症可能涉及...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痉湿病脉证并治属于辨证论治的范畴,具体涉及到痉病、湿病和暍病这三种疾病。这些病症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病因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即都与外邪侵袭相关,并多起始于太阳经。本文将对痉湿病脉证...
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太阳病是外感热病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对于这种病情,《伤寒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以期快速控制和消除邪气。 辨痉湿暍病脉症并治 痉湿暍病是外感热病的另一种...
填空题部分,涉及到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如脐下悸的奔豚汤、大青龙汤的适应症、阳明病的外证特点、太阳病误下后的处理等,都是《伤寒论》中重要的辨证论治内容。 判断改错题主要考察对《伤寒论》中条文的理解,例如...
《素问·骨空论篇》和《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脉症并治》等古籍对热病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身热、恶寒等症状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麻黄汤就被用来治疗头痛、发热、身疼等症状的疾病。 在辨证论治...
作为中医治疗感冒的重要理论基础,《伤寒论》中的“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对各种表现的太阳病及其治疗提供了详尽的论述。如脉浮、恶寒、头项强痛等症状的描述,以及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的使用原则,都为临床治疗感冒...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则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即根据五行学说预测疾病的可能传变路径,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 二、中医“治未病”的实践应用 #### 1. ...
34.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均有面红目赤、头晕目眩、急躁易怒,但腰膝酸软是肝阳上亢证的特点。 35. 身材矮小、智力动作迟钝、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可能为肾精不足证。 36. 胁肋胃脘胀痛、嗳气易怒、吞酸嘈杂等症,...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还用于多种情况,如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头痛发热、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形如疟、常自汗出、藏无他病但时发热、伤寒发汗已解复烦、阳明病脉迟、太阴病脉浮等。这些条文详细...
《金匮要略》中提到,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是指医生通过预测疾病的发生,提前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金匮要略》中提到,上工通过掌握疾病脏腑...
4. **外治重视局部**:针对生殖器官的疾病,采用局部治疗方法,早期文献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已提及外治法。 5. **强调节欲防病**:认为房事不当可能导致妇科疾病,强调在经、妊、产褥期等关键时期要...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深刻探讨了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的精义,不仅阐述了其与《伤寒论》的关系,还深入分析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如“治未病”、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季节与脏腑的联系、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
中医护理诊法中的切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脉象的变化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总之,中医护理诊法中的切诊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通过熟练掌握脉象的特性,中医师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
试卷还包含了一些关于中成药治疗疾病的选择题,如青黛散外用主治痄腮,针刺中脘可以治疗中风,风寒咳嗽宜选通宣理肺丸,风寒感冒的主证是鼻塞、流清涕、痰清稀,痰湿阻肺可选二丸,风热感冒以发热、咽喉疼痛、痰黄...
“弦脉”主气滞血瘀、痰饮诸痛等病证;“沉脉”虽在正常人中也可出现,但通常提示内脏疾病或邪气内伏。了解这些脉象特点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来说是基本功。 对于正常脉象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健康人的脉象中,...
2. **个性化医疗**:基于脉象信号的能量分布特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病脉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3. **中医现代化**: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中医脉诊领域,不仅有助...
实验结果表明,无高血压的脉象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 5 Hz以下的主波峰中,高于 5 Hz的能量只占很小的部分,而病脉的频率范围比正常脉较宽,尤其中高频部分较宽。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无高血压病症和有高血压病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