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
61558 次
-
问题:
有甲、乙两人,其中,甲只说假话,而不说真话;乙则是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只通过点头与摇头来表示,不讲话。有一天,一个人面对两条路:A与B,其中一条路是通向京城的,而另一条路是通向一个小村庄的。这时,他面前站着甲与乙两人,但他不知道此人是甲还是乙,也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现在,他必须问一个问题,才可能断定出哪条路通向京城。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问?
假设点头表示”是”, 摇头表示”否”.
有一个参考答案是: 问路人站在其中的一条路上, 分别问甲和乙:”假如我问他这条路能到京城吗,他会怎么回答?(问法1)”.
这个问法挺巧妙的.假如路人站的那条路可以通向京城:
对于问题” 这条路能到京城吗(问法2)”,甲会摇头,乙会点头.
而对于问法1:”假如我问他这条路能到京城吗,他会怎么回答?”, 甲和乙都会摇头.
若路人站的不是通往京城的路,则甲乙两人都会点头.
通常情况下所有人在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问法2, 但又会马上否定此问法,因为明显行不通.
那么, 问法1和问法2 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
在这个问题里,只说假话的甲就像是一个封装了取反操作的函数. 路人所得回答的真假性就是这个函数的处理对象.每调用一次甲的回答,真假性就颠倒一次.
通过问法1, 路人在向甲和乙询问答案的过程中,都分别调用了一次甲的回答, 所得答案的真假性都颠倒一次. 产生的结果是:对所得答案的真假性判断与谁是甲谁是乙毫无关系.而问法2只在询问甲的过程中调用了一次甲的回答, 使得谁是甲谁是乙直接关系到对答案的真假性判断.
所以,若’点头表示”是”, 摇头表示”否”’这个假设成立的话, 当甲乙两点头时,路人应该走另外一条路, 反之,则走所在的这条路.
可问题是,题目中说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那么这又如何判断呢.所以, 想请大家为我解一下惑, 究竟是题目不合理,还是有我没考虑到的地方?
分享到: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
相关推荐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而编程题则是考察考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选择题和填空题会涉及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数组、函数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C语言...
在第77页的复习题十二A组第22题中,这道题目表面上是一道关于溶液浓度的计算问题,实际上却涉及到了增长率(包括负增长)的应用。这个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扮演了训练学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角色。 **教学目的**...
对于每一道题目的解答,尝试自己先思考,再对照答案进行比较,这样能更好地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和异常处理,这些都是编程实践中常见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它们可以使你的代码更加健壮。 总之,这份...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同时,通过设计题目让学生互相测试,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检验环节,设置了判断题和实际应用题。例如,判断题指出一个因数乘以5,另一个...
最终,他们不但找回了珍贵的宝物,更找回了对数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通过这场荒岛历险,孩子们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到数学并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它还能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在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一道经典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现代教育中,它依然是教师们教授逻辑思维和数学解题方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鸡兔同笼教学反思”这一主题的...
-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