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yo
  • 浏览: 55810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安徽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

阅读更多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
文:陈康来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赵芸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与此相随的是城市住房与非农业用地需求的迅速增加,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高达4000万~5000万人。为了保护耕地,中央政府提出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农地转非农使用实行严格的审批。但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用地,采取了许多变通性办法,违规征占土地屡禁不止。
农民与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依存关系,特别是对于生长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的农民更是如此。自农耕文明开始,土地便是中国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安身立命之本,农民的生存、发展都与是否拥有土地以及拥有多少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土地制度问题上,与西方和其他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国农村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与农民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而且随人口增加,这种双重功能正在演变为“保障重于生产”。[2]失去土地,实际上就是失去了一种低成本的生活与发展方式,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基础。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失地农民采取了“谁征地、谁安置”的原则,要求由企业自行安置征地农业人员,但已安置的征地劳动力相当一部分实际处于失业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普遍采取征地时一次性地支付补偿金,让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很容易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困境;征地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现象相当普遍。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将会成为未来几十年内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通过城市化来建立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看似合乎逻辑,但事实上,“现行的政府建立的对城市人口提供社会保障的账户都已严重亏损,大多数地方连现收现付都做不到,更何况形成积累账户。”而且,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势必占用更多的土地。“尤其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地区,即使打算按照传统方式继续通过土地承载农民的社会保障,也越来越不可行。”失地农民拥有了城市户口,却仍然被排斥在城市人之外,户籍的转变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利益,并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相反,失地农民既不能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又失去了原有的土地的保障,成为既被农村遗弃又被城市排斥的“双边缘”人群。特别是在当前城市下岗人员大量存在,失地农民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又普遍不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今后的生活和养老问题令人堪忧。 城市化是解决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措施,其本质不会造成农民“失权”,但事实上我国二十多年的城市化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失权”群体。所以,失地农民问题不再是个别地区个别农民的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建设的困境
(一)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过低,补偿范围过窄
土地是农民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对失地农民来说,征地补偿费是其未来生活的基本保证,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但是,由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补偿不到位、费用分配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有些地方虽然执行了30倍的最高补偿标准,仍然不能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在失地农民中,生活水平较征地前提高的不到10%,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水平降低的失地农民占到60%。”
(二)土地征用补偿费的管理使用不当
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混乱。我国土地法第47条将土地的补偿费规定为以下几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根据土地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除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归所有权人以外,其它费用都支付给集体经济组织。而村组干部是土地征用补偿费的直接掌管人。但是由于部分村组干部素质不高,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缺乏透明度,土地征用补偿费以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形式流失,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土地征用补偿费使用不当。我国土地法所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实际上是征用单位对于土地收益给予的补偿;人员安置费是为了帮助被征用单位更妥善的安排农民的生产、生活,由征地单位支付款项,用于被征地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补助。土地补偿费应主要用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发展方面,人员安置费用于被征地单位人员的生活补助。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于本村购买办公设备、建造大楼方面,违反了土地法的规定,也弱化了此项费用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三)失地农民自身素质较低
对于年轻的失地农民来说,土地征用补偿金无法保证其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为其未来的生活提供切实的保障。就业是生活的保障,也是未来养老的基础。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当前城市同时也有一批等待就业的城市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相对要比失地农民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失地农民要么休闲在家,要么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且工资不高的粗活累活。由于没有好的收入来源,多数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降低。
三、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对纳入养老保障体系的失地农民的范围界定
失地农民分为完全失地农民和部分失地农民。完全失地农民理所当然地要被纳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对于纳入该体系的部分失地农民难以给出明确的固定的标准。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例,当地政府把村集体土地被征用60%以上、现有常住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在0.2亩及以下的行政村居民定为被征地农民。对于个别农民土地全部被征,但整个行政村人均占有土地在0.2亩以上的情况,可由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系统。在制定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方案时,也应当对被征地农民群体做出较为具体、易于操作的界定。
(二)土地换社保
“以土地换保障”是指从土地征用款中确定一定数额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征用土地后,除了给村集体土地补偿款(由村集体作为主体按照比例分配给村民)外,把原本直接支付给农民的安置费用于替失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失地农民到“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后,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土地征用补偿款是农民失去土地后维持生计的惟一资本,政府利用它引导失地农民投资于养老保障,是维护其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只有切实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降低企业吸纳失地农民的成本,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拓展空间,进而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良性循环。
考虑到被征地农民收入低、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和未来向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需要,浙江杭州和台州两地按照浙江省基本养老保险的“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双低”办法来实施。在测算的基础上,确定交费基数、比例和年限,一次性缴费后把对劳动年龄段内和劳动年龄段以上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对没有达到劳动年龄段的人员,仍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安置补助费。
(三)积极推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
就业是养老的基础。要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待就业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类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成人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教育资源,以县为单位,建立培训体系,为农民就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职业技术培训的实用性,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大力调整职业培训的专业结构,搞好对口培训。要制定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四)充分发挥非正规养老保障安排的作用
我国正规养老保障安排承担养老保障责任能力有限,正规养老保障安排的实施不应排斥非正规养老保障安排,非正规养老保障安排是对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要继续加强家庭养老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我国《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都对赡养老年人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几千年来,家庭始终在养老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使现在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有所削弱,但是赡养老年人仍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家庭养老保障是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所有国民可以利用的养老保障方式,也是对正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韩俊.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经济要参,2005(6)
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9
温铁军.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学习月刊,2006(10)
郑胜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浙江学刊,2007(2)
宋斌文.当代中国农民生活补助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55
责任编辑:徐振昌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探析——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汇编.pdf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探析——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如何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构建一个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而失去土地的农村居民,他们...

    城乡一体化与失地农民保险保障问题研究(开题)-论文.zip

    原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保障。他们在转入非农就业后,往往面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空白,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制度根源问题

    在厦门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在与政府和开发商的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征地补偿的不合理性和失地农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得这部分群体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融入和经济发展面临...

    嘉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论文.zip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他们失去了传统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背景与现状 嘉兴地区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的...

    城乡一体化与失地农民保险保障问题研究(开题)8.15-论文.zip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下,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所谓的“失地农民”。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显著,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一变化不仅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

    城乡一体化与失地农民保险保障问题研究(开题)2改-论文.zip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下,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面临身份转换和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这篇论文的深入研究旨在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它...

    (03-19)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ocx

    北京大兴区礼贤镇作为研究案例,体现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典型性。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全国范围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为公民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种...

    (03-23)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zip

    其次,土地流转往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可能被纳入城市居民范畴。这就需要政府考虑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就业培训、住房保障等服务,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解决失地农民的...

    (03-23)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ocx

    北京大兴区作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地区,土地流转现象较为普遍,礼贤镇的情况可以代表许多类似地区的现状。 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深入理解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分析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失地农民,是指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收而失去原有土地的农民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

    关于失地农民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失地农民的情况,这份调研报告揭示了中国部分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建设用地被征收而丧失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人口。这份报告关注的是xx县的失地农民群体,旨在了解他们的现状并为...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出路的调研报告.doc

    报告中反映出的失地农民问题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社会挑战,需要政策制定者和地方政府关注并采取措施,以确保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论文开题报告_111.doc

    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失去土地的农民群体,他们原有的“家庭+土地”养老保障模式受到挑战。面对这一现象,国内学者提出了四种主要观点: 1. 土地使用权置换保险金:这种观点主张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转化...

    关于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揭示了中国城乡结合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份报告以某个具体的县城郊村为例,分析了村庄在城市扩张中的转变及其带来的挑战。 首先,报告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pdf

    - 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全面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保障其基本生活。 - 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帮助失地农民获取新技能,实现就业转型。 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面试两大热点【二章】.docx

    失地农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形成失地农民群体。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征用速度过快,失地农民数量增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简介学习教案.pptx

    2. 随着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和农民工数量增加,他们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 3. 参保方式不规范导致参保率低,养老金水平也相对较低。 4. 当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不足以满足农村现代化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

    被征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论文.zip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增加,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城市生活经验,这部分群体的再就业率相对较低,且就业质量不高,往往从事的是低收入、不稳定的工作。 其次,论文会讨论造成...

    关于城中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1 (2) .docx

    - 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类工作岗位优先考虑失地农民,如社区管理、绿化养护等。 - **政策建议**:确保城中村改造项目不仅促进城市发展,同时也兼顾到广大村民的基本生活权利,避免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

    大数据-算法-失地老人经济参与的行动逻辑分析.pdf

    失地老人是指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老年人,他们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生计困难和养老保障不足的问题。论文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苏中N市Z社区的失地老人进行了深入调查。 研究发现,失地老人的经济参与主要体现在...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