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yo
  • 浏览: 558087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安徽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读书语摘2

 
阅读更多

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监督和控制

 

管理信息是整个管理世界物化运动的普遍属性,它表述了它所属的管理系统,在同任何其他管理系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过程中,以时间、效益、决策的形式所呈现的管理形态、结构及其运动过程。

 

管理是一个复杂有机的动态过程,其中包含的市场需求、生产过程、人员心理、主管意识、技术条件、原料供应等要素之间每时每刻的相互关联、排列顺序和质与量关系,无不变化多端,表达为各种不同的管理信息。

 

从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到退出 的整个过程称为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收集的第一个问题是收集什么信息?这就是信息(数据)识别。
    信息识别后进行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方法和信息源有关。信息源有两大类,一是按地域分,一是按时域分。按地域分为内源(系统内),外源(系统外);按时域分为原始信息,加工信息等。
    信息收集时注意信息表达方式。信息表达方式包括文字表达、数字表达、图表表达、多媒体表达等。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决策是对信息的判断和运用。

 

 

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决策的形成需要借助信息进行判断,决策的实施需要借助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执行终结后,需要凭借信息进行总结,为新的决策创造条件。

 

 

决策的类型有多种分法,如按不确定性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概率)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
若按结构化程度划分,可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若按管理层次划分,可分为战
略性决策、管理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不同层次的决策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战略性决策需要的信息是面
向市场和产品的信息,不确定性和结构性较差;管理性决策需要的信息以面向企业内部为主,不确定性和
结构性较战略性决策要好,而业务性决策需要的信息结构性和确定性都最好

 

 

系统就是由多个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执行特定的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
说得更详细一些,系统是由各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各元素之间是互相作用或互相制约的;系统是有目标
的;系统和环境有关,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有强烈的整体性,单元要服从整体。系统既然是由元素组
成的,则至少应有两个元素,这是最小的系统。大的系统元素很多,有成千上万个元素。

 

如学校系统,其元素有教师、学生、行政人员、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
条不紊地为培养人才,探索研究而有机地运行着。工厂也是一个系统,其元素由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
员以及厂房、机器设备等组成,为了生产合格的一定数量产品而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城市是一个更大的系
统,它由交通系统、商业系统、通讯系统等组成。

 

1945 年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他定义系统为“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复
合体
” 。该定义有 3 个基本的重要项,即系统具有多元性、相关性以及整体性 。进一步,对系统概括为整
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和终极(目的)性。整体性是系统思想的核心观点,整体特性不等于局部特
性之和,即 W≠∑Pi
其中 W 为整体特性; Pi为第 i 个元素的特性 oW 可能大于∑Pi,也可能小于∑Pi。

 

 

系统按抽象程度分:可分为 3 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体系统:

实体系统是由实际上可见的一些物质组成的系统,也可以称为物理系统,如一个实际存在的计算机系
统;逻辑系统只是说明从原理上可行的系统,但并不确定具体的实体性质,例如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
逻辑模型,它只需要提出所需计算机的内存、速度以及性能要求,终端个数等,而没有确定必须选择哪种
型号的计算机和终端等,因为从逻辑上认为能满足要求的任何计算机型号都可能实现这样的系统;概念系
统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非物质实体组成的系统,如教育系统,治安系统,管理系
统等。

 

·按系统的功能分:可分为经济系统,军事系统,电力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等。
    ·按系统和外界关系分: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是独立于环境的系统,开放系统是指
和外界不能分开的系统。
    ·按系统内部结构、形态分:可分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静态系统,动态系统;线性系统,非线性
系统;确定性系统,随机系统等。开环系统是指系统输出不对输入产生影响,闭环系统是指系统输出反过
来作为输入。
静态系统是指系统状态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系统,如物理系统中的框架;动态系统是指系
统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系统,社会经济系统都是动态系统。确定性系统是指系统状态变量都是确定的,
一组惟一的输入可以得到一组惟一的输出;而随机系统的状态变量具有随机的性质,只要有一个变量是随
机的,系统就是一个不确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一般都是随机系统。
    当然, 还可能有其他分类方法, 比如按系统的形态还可以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等。

 

3.系统的特性
    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整体性: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不是简单地集合在一起,而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这就是所谓全局观点。
    ·层次性:系统是有层次的。系统中的每个元素仍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例如社会经济系统下属工业
系统、农业系统、交通系统等,而工业系统又可分为机械工业系统、冶金工业系统……还可继续分下去。
    ·相关性:系统内各元素(或各子系统)是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
    ·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中。
    在系统中,称有意义的元素为实体(Entity),表示实体特征的称为属性(Attribute),实体在特定时
间内的运动叫活动(Activity),描述系统在任何时间的必要变量叫状态变量或简称状态(State),表示状
态变化的出现称事件(Events)。

 

 

 

系统与环境
    一个系统之外一切与其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系统的环境。 系统从环境中产生,又在环境中
运行、延续和演化。系统只有涌现出特定的整体性,才能适应环境。如果环境改变,系统必须涌现出新的
整体性,才能达成新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环境中的组成元素之间联系较弱,系统性不够强,这为系统
的趋利避害、保护和发展自己提供了可能性。但也要警惕系统的环境也有很强的系统性,这有可能影响系
统的生存和发展。
    1.系统的能控与能观
    系统的能控与能观也可称为可控与可观,这在控制系统中是很重要的概念。 能控的意思是,在一个有
限的时间间隔内,比如从 t0到 t1的时间间隔内,可以用一个无约束的控制量(标量或向量),使得系统的状
态由 x(t0)转移到 x(t1),则该系统在时间 t0是能控的。所谓能观性是指系统状态 x(t0)可以通过一个有限
的时间间隔,由输出值的观测中确定,那么该系统在 t0时刻是能观的。

 

2.系统的接口与藕合
    系统的接口是指系统与环境的结合点或者是子系统之间的联接点,在信息系统中接口的作用十分重要。系统的藕合就是系统与系统之间联系。若某些系统之间不易藕合,可用缓冲器(中间件)与之联系,如生产子系统与订购子系统之间的仓库、计算机的 CPU 和外部设备之间的缓冲区等。

 

 

3.系统的自组织性
    对于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它的子系统之间自发地通过非线性的相
互作用就能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并形成自己一定的组织功能和时空结构,使系统表现出新的有序状
态,常把这个特性叫系统的自组织性。
    系统的自组织性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自足性、自律性和自我生成性,它强调要从整体系统的相互作用
来考察事物。

 

 

系统工程的概念源于二战后大型军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如原子弹、航天飞机、卫星通信等。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在工程技术的应用,其核心是组织管理与决策。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1978 年):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 ”

 

系统方法或称系统方法论,是研究系统工程的思考间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系 统方法的要点是:系统的
思想,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技术。系统的思想即把研究对象作为整体来考虑,着眼于整体最优运行;数
学的方法就是用定量技术研究系统,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运行模型,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再用
到原来的系统中;计算机技术是求解数学模型的工具,在系统的数学模型上进行模拟,以实现系统的最优
化。

 

 

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一个立体结构。

 

 

 

信息系统工程属于系统工程范畴。我们一般所指的信息系统工程认为是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等信息技术与产品为基本构件的系统工程 。因此,适用于系统工程的规范、方法、经验和管理都可以有选择地用于信息系统工程中

 

 

 

关于如何衡量信息系统工程的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尚没有标准。1991 年美国著名的卡内基一梅隆大学
软件工程学研究所(SEI)
针对软件工程的工程管理能力与水平进行了充分研究,提出了 5 级管理能力的模
式,我们认为该模式对评价信息系统工程的管理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SEI的 5 级管理能力模式如下:
   (1)临时凑合阶段:工作无正式计划,作业进度经常被更改,任务计划、预算、功能、质量都不可预测,
开发机构的整体组织非常混乱。系统的性能、水平依个人能力而定。
   (2)简单模仿阶段:开发方开始采用基本的项目管理方法与原理;项目从规划到运行都有明确的计划;
这些计划是通过模仿以前成功的项目开发的例子制定的,有可能通过模仿在本次开发中成功。
   (3)完成定义阶段:与项目有关的整体机构的作业进度规格化、标准化,由此达到持续稳定的技术水平
与管理能力。这种工程进度管理能力要求把与开发项目有关的活动、作用和责任充分告知所有的开发者,
并使之充分理解。
   (4)管理阶段:这是理想的项目管理阶段。表现在开发者的工程管理能力不断强化,通过可靠的组织与
计划保障,能及早发现可能影响系统功能与性能的缺陷,使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不断改进与提高。
   (5)最佳化阶段:这一阶段是理想的项目管理阶段。其特点表现在开发者的工程管理能力不断强化,通
过可靠的组织与计划保障,能及早发现项目中可能影响系统功能与性能的缺陷,系统的关键指标在工程的
实施过程中得到全面保证与提高。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