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yw
  • 浏览: 6378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已有先例:500强伟创力无故解约三十余名学生

阅读更多

    下面的是某论坛的帖子转过来的。也许对我也是一个启发吧。    

     对于吉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7届毕业生赖南金而言,今年的夏天,注定要备受煎熬。"做简历、投简历、面试……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作为班里第一个签就业三方协议的学生,赖金南如今成为班上唯一失业的人。

  2007年7月,赖金南在去深圳市的一家全球500强企业报到上班时,得到的却是一张解约通知单。而面临这种尴尬的,还有全国其他3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

  2000选1的火爆应聘

  "一家知名的财富500强企业,覆盖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全球约11万名员工,其中包括亚洲7万多名员工。我们诚挚邀请修读以下相关专业的优秀的大学生加入我们……加入伟创力大家庭,创新科技的未来掌握在您的手中。我们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

  2006年11月,赖金南从学校的校园网看到了这样的招聘启事。通过了解,赖金南知道伟创力集团成立于1969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San Jose(地处硅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在全球五大洲29个国家拥有设计、工程、生产和物流等业务。集团主要客户有微软、爱立信、富士通、西门子、惠普、摩托罗拉、思科、诺基亚。

  被评为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赖金南在学校是个学习和能力都很出众的学子,"一次二等奖学金、四次校优秀学生干部、两次单项奖学金、一次校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的简历让他并不发愁找个好工作。事实上,当时赖金南的手上已经有5个offer(机会)。但伟创力的背景和承诺的发展空间让他动心了。

  2006年11月底,赖金南参加了伟创力研发(深圳)有限公司在吉林的招聘会,"有2000多人投递简历".

  通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赖金南最终和伟创力研发(深圳)有限公司签约。"公司给出的基本工资是2500元以及600元补贴,这并不是很高的待遇,特别是在深圳。但我最关心的是企业的信誉、实力以及国际化的发展平台。"赖金南说,为此,他放弃了更高薪水的工作。

  "不谦虚地说,我是我们班上最早签就业协议的人。签约后,同学们也都很羡慕。"赖金南告诉记者,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知道他要到全球500强公司去做电子工程师了。他与这家公司签约后,再也没有去投过简历,更没跟其他公司接触过。

  一张解约通知书带来的痛

  一周以来,一张解约通知书"像刀子一样"扎在赖金南的心上。他永远不会忘记2007年6月29日接到签约公司电话的那一刻……

  6月29日,办理好离校手续的赖金南兴奋地做着准备——晚上登上开往深圳的火车,自己事业的春天就开始了。然而赖金南没想到自己对新生活的憧憬即将被打破。当天下午,赖金南接到负责整个大中华区招聘工作的伟创力广州人力资源中心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不必来深圳了,伟创力要与他解除就业协议。

  对于这样的惊天之变,赖金南当即找到负责招聘自己的人进行询问,他得到的解释是:"伟创力国际集团下属子公司伟创力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近期因战略性业务调整,原有的部分储备职位现已不复存在,导致其无法履行在录用协议中所提及的岗位培训、职位匹配等重要项目。本着对毕业生职业发展全面负责的态度,公司经过慎重考虑,不得不解除之前与您签订的录用协议。对于这一变化给您带来的不便,伟创力深表遗憾与歉意,并希望能得到您的充分谅解!"

  虽然对方表达了歉意,但赖金南说他仍无法接受伟创力的做法。"当你对一个公司寄予很高的期望,并舍弃了很多机会,满怀信心地准备报到上班的时候,得到的却是解约通知,这种精神上的伤害是无法随便抹平的。"

  赖金南决定晚上依旧坐火车去深圳。"已经不可能退票了,我行李已经托运到深圳了,所有手续都办好了,所有材料都指向深圳,指向伟创力。"

  6月29日的夜晚,对于前途未卜的赖金南来说是个不眠之夜。在火车上赖金南勾画了N种找"伟创力"进行交涉的场面和不同版本的结局。但对于一个尚未涉世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强势的对方,赖金南对于自己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没有把握。

  赖金南没有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家人,"怕他们担心,他们会比我更难受。再说他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更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我父母现在都不知道。"瞒着家人的赖金南开始自己独立处理命运的变故。

  压力下的"圆满"解

  到达深圳后,赖金南寄宿在一个亲戚家里,又熬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后,他直接找到伟创力人力资源的负责人"谈判". 此时,赖金南知道了与他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其他34名同学。于是,赖金南在网络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该事件中不少的受害大学生取得了联系。"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和对方进行交涉。"他说。

  7月1日,赖金南等35名大学生的遭遇被媒体曝光。7月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到的高峰,一家公司突然对35名大学生单方毁约,这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实属罕见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7月4日,深圳市南山区人事局介入调查此事件,邀请伟创力公司3位高管见面磋商。当天18时左右,伟创力给赖金南打电话,表示在征得他同意前提下,可以收回解约书继续聘用包括他在内的35名优秀毕业生。同时,将在近期安排他们进行岗前培训。鉴于原协议中签订的深圳分公司设计工程师职位有变,培训结束后,有部分毕业生可能会被重新分配,分到广东其他分公司,但工薪待遇仍按照原协议中规定,即享受深圳分公司的工薪待遇。

  "从接到解约电话我就不想留下了。我只是不满意公司一开始那种霸气的态度。"赖金南拒绝了伟创力抛回的"橄榄枝","我的态度很坚定,以至于伟创力现在都不用多问我愿不愿意留下".

  7月6日,伟创力研发(深圳)有限公司召开媒体见面会,正式对此事件表示"诚挚道歉". 公司为此将支付学生每人2000元的赔偿金,3个月之内,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公司每月补偿500元生活费。对此,伟创力公司亚洲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黄英祺说,"这已经高于公司、毕业生、学校三方签订协议时的赔偿金额".

  赖金南告诉记者,现在伟创力公司已经提出两种方案让该事件中的35名毕业生选择:入职公司其他岗位,或者公司支付另一笔高额赔偿金。至于赔偿金的具体数额,赖金南说因为已和公司就"高额赔偿金"的数额签署了保密协议,不能向外透露。但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毕业生说,赔偿金为本科生1.2万元、研究生1.6万元。

  "我知道他们后面增加的赔偿,是基于舆论的压力。"赖金南说,如今他又开始忙于找工作了,"做简历、投简历、面试……"虽然一切回到了原点,但深圳市南山区人事局的"将全力协助伟创力公司安排35名毕业生户口落户深圳"的承诺,这对赖金南来说是个不小的安慰,"最起码不用担心户口档案没地方落".

  就业协议书=废纸?

  在7月6日的媒体发布会上,伟创力公司亚洲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黄英祺强调,此次伟创力研发(深圳)有限公司上岗前2天解聘35名应届毕业生的事件"纯属突发性个案,以后不会再发生".其实记者调查发现,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遭遇用人单位单方面毁约的事件并不是新闻,只是伟创力事件的35名大学生的数量堪为首次。

  2006年,北京大学的4名毕业生遭遇企业单方面毁约的事件就曾引起广泛争议。当时,北京大学4名学生与南方某知名公司签了三方用人协议,但仅在短短一个多星期后,该公司突然单方面毁约,宣称这些人都不要了。而这几位学生因为与该公司签约的原因,放弃了公务员的考试机会和其他单位的面试机会。

  当时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在北大校园网上却掀起轩然大波,多数学生将矛头对准了违约公司。其中一个同学在BBS上激愤地写道:"我拒绝了两次其他大公司的面试机会,没有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当时正沉浸在找到工作后的幸福之中,无所顾忌地拒绝了其他的工作机会,以一颗诚信之心遵守着她对用人单位的承诺时,用人方居然如此残暴而霸道地抽了我一记耳光,撕毁了在学生看来最稳定、最安全、最有诚信度的三方协议!"

  可以说,时下的人才招聘市场火爆而无序,在法律层面上没有一部完善的法规来有效地监管招聘活动,一旦用人单位单方面撕毁合约,对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就职者来说,只能打脱牙齿往肚里咽,根本无法通过有效途径来追究这种违约责任。

  如果说自己的事情让赖金南愤慨,而他们群体的处境让他觉得无奈。"单从法律角度,我们学生是要吃大亏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只签订三方协议,还没签订劳动合同。而三方协议的条款根本就不能约束用人单位单方面违约情况的发生。我不知道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三方协议是谁起草的,感觉里面的条款只是约束学生违约。"

  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赖金南有同样感触的大学毕业生不占少数,他们一致认为大学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单方面违约时处于被动地位。按照协议书上规定,违约要缴违约金,但是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违约金的情况并不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单方面违约提出诉讼,却欲诉无门。即使赔付违约金,那点钱对企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高峰即将来临。作为毕业生,首先,碰到的事情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着意想不到的"未知数",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就业协议书不等同于劳动合同,毕业生如遭单位毁约,只能通过有关部门来"协调",这种"协调"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毕业生要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其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劳动关系就以劳动合同为准,就业协议书就自动失效。建议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尽量注明一些比较重要的条款,如工作(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以防用人单位通过有意的"疏漏"侵犯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虽然我丧失了一次好工作的机会,但是我愿意作为完善相关制度和保护大学生就业的牺牲者。我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媒体的关注,希望借助社会力量让此类事件不再发生。"赖金南说自己是不幸中的幸运者,毕竟因为社会的关注,他还是得到了赔偿,户口也得到落实。但他知道,因为用人单位单方面毁约,不少大学毕业生失去了再次择业的机会,而且户口、人事档案都无法落实,在各地被迫当起了"漂一族".

     不知道现在他们如何了。

     哎。。。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